《菜根谭》读后感600字作文精选5篇(《菜根谭》:智慧的种子,启迪心灵)
《菜根谭》是明代作家冯梦龙创作的一部散文集,共分为三卷,收录了他的一些随笔和小品文。这部作品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荒谬和人性的丑恶。读后感是读者对作品的个人感受和思考,下面将为大家推荐5篇精选的《菜根谭》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
《菜根谭》读后感600字作文篇1
看名著看的是种内在的精华,如果你深入了这本书里面,其实会发觉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在里面。阅读是种精神的享受,是灵魂的升华。对于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学习,多多阅读名著,对自己提高修养都很有帮助!
《菜根谭》本书融汇了儒家自强不息、佛家宽忍宏大和道家超脱玄妙的思想,深得广大读者的`喜欢。恰逢学校领导布置老师每月摘录两篇读书笔记,我就捧起此书细细品读了一番并摘录了期间的12篇,感觉收获颇多,读后心胸会有豁然开朗之感,我想无论你身陷人际困局还是职场是非中,它都会给你一把钥匙让你开启烦恼之门。很久没有看《菜根谭》了,最近从书架上把它找出来,再次细细品味了一番。《菜根谭》是明朝末年隐士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三个字表达“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道理。同时,此书也剖析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是一部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集儒家思想和佛家义理的经典之作。
书中包含许多哲理,让你读后豁然开朗,它能开阔思想、修养身心、让你成为一个懂事理、懂大义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隐珠藏,不可使人易知。”这两句话告诫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像晴天白日般明亮。拥有才能的人,要懂得如何分时间、分场合地展示才华且勿张扬。
“做人无甚高远事业,摆脱俗情便入名流,为学无甚增益工夫,减除得物累,便臻圣境”。解义是: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伟大事业,只要摆脱世俗的功名利禄,就能跻身于名流;做学问也没有什么诀窍,只要摈除外物的诱惑,便可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被名利所左右,只要专心致力于一项事业,就能摆脱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志,志存高远;也不要一味地追求荣华富贵,贪图享乐,这样就失去了活着的真正意义。
“ 晴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漏屋中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身履薄处出。”解义是:晴天白日般光明磊落的节操,是从贫困艰难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而扭转大局的雄才伟略是从谨慎的行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从这句话中,我读懂了品格需要磨练,工作需要谨慎的道理。
《菜根谭》读后感600字作文篇2
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着无限真味的存在,犹如暖春吹拂的微风逼退寒冬的冷意。
一本《菜根谭》包含了人生的各种重大抉择问题,但其根本也就是出世与入世的问题。读完这一本书便像是经历了一世,体味人生百种滋味,遇事时也可勉强达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径危险处,回得头早”的.境地。这是一部可以润物一生的书,静心阅读,细细品味,菜根越嚼越香,心智自会越来越高。
“粪土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在粪土中生活的幼虫是最为肮脏的东西,可是它一旦悦变成蝉,便在秋风中吸食洁净的露水。洁净的东西是从污秽之中诞生的,而光明的东西也常常在晦暗中孕育。即使我们处于困境,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改变境遇。“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而在世,难免遭受挫折,逆境之中的阻力不该成为自甘堕落的借口,反而可以使人走上成功之路的动力。遭受不如意的事打击时,不能轻易放弃,千万不可罢休,依然要继续奋斗。
人生而在世,岂能没有执念,或为名利所奔波,或为情爱而不舍,或为心中大义而执着,得之为幸,不得则弃。昨日之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能。《菜根谭》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句便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肝胆煦若春风气骨清如秋水,持身涉世不可随境而迁。立身处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安心做事。
“贪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功名利禄并不如外人所视那般荣耀,不可过于趋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生活的质量本就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知足就好。山林息尘心读书消俗气,多读书,可静心。读圣贤书可知世事,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栽花种竹,心境无我,摒弃执念。
手捧一本《菜根谭》,其中各种良言犹如春风轻拂心田,细细读之,慢慢思之,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菜根谭》读后感600字作文篇3
读菜根谭,就像走过了一遭人生似的,读完顿时觉得世事皆洞明,人生的困顿都变成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前些年,曾经读过一遍《菜根谭》,那时年幼很多道理还不明朗,甚至觉得不对,时隔几年再读,突然能够懂得了,也理解的更加深刻了,也明白了这本书真的是智慧的结晶啊。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作,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四百多年来,广为流传,历久不衰,人们对其评价颇高。古人云:“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又谓:“咬得菜根香,寻出孔颜乐。”又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洪应明一时有感而发,变以此立意,定“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主旨,化大俗为大雅,化腐朽为神奇,清雅超逸,在洞察世情之余,点化人世间的万事,写下了几百年传世不衰的菜根箴言。
这本书融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炉,菜根谭的这种智慧,使其有别于那些消极避世、空疏玄谈的劝解箴言书;又因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阶层的人都能从中嚼出一番滋味来,所以本书能够流传于海内外,经久不衰。本书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既保留了原著的精华,又彰显了菜根谭的`现代价值和文化魅力。它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奋发向上的经典读物。无论是在阅读中还是合上书本后,我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下来,开阔心胸,放慢脚步,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享受生活。
我想只要大家随意翻阅本书,就会被其中精彩绝伦的美妙语言所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爱上这本书,而且这本书只读一遍是不够的,就像那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本书是值得我们一读再读,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值得我们赠送亲朋好友的真正的好书。
《菜根谭》读后感600字作文篇4
“菜根”一词出自北宋学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一个人只要能适应清贫艰苦的生活,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有所成就。明代洪应明先生以“菜根”为本书命名,大概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练才能获得”,以“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为中心思想, 在简单质朴中体现朴素的智慧,在亲切含蓄中体现人生哲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取自《菜根谭》体道篇,也是我们在曾经作文中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在应该盛开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绽放;在应该衰败的时刻,花儿自然而然地凋落。在应该伸展的时候,花朵自然而然地肆意舒展着轻盈的身躯;在应该蜷缩的时候,云朵自然而然地收敛起身形。花儿和云朵不为外界所负累,有着随意自然和惬意自由。但是,世人恐怕很难达到这种自由畅快的境界,因为世人拥有花儿和云朵所没有的心念,不仅被外界事物所缠缚,会在意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会在乎名利得失,还会被自身的各种想法和情绪所困扰。若想像花儿和云朵一般自由地生活,我们就不能在意所谓的宠辱得失,而是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培养自己豁达自在的胸襟和淡然平和的心态。世事虽然纷繁复杂,但是,只要我们保持一颗明朗豁达的心,认清人生其实是一场必经的旅途,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笑看人生。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这是我在读《菜根谭》时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古代先贤们都追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修养境界,而有了这种境界,便可以遇事泰然处之。沉着、理智是一种优良的心理素质和修养境界,它意味着一个人在认知活动及实践活动中,不受喜怒哀乐情绪的影响,而我们现在需要的正是这种品质,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镇定自若、头脑冷静,遇事不慌、处变不惊。
培根曾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智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而我想说,《菜根谭》使我遍历山河,觉得人间值得!
《菜根谭》读后感600字作文篇5
"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人心不可以不谦虚,谦虚才能让正义真理进驻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实,充实才能使贪念物欲无法入侵。人在做学问和做人,要善于听取不同人的意见,并改变自己,要保持"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状态,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在今天,现代化的城市喧嚣,已经湮没了古代风情并带给我们与日俱增的焦虑、烦躁和不安,这句话如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会让我获得一份宁静,会让我找回自己,会教会我怎样做好一名普通的工作者。
菜根本是寻常普通之物,甚至为很多人所不屑,它往往埋没于泥土之中不为人眼所见,既没有菜茎、菜叶的味美,也没有菜花的艳丽,很容易被忽略。工作与菜根极像,因此必须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贫,不怨天、不尤人,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菜根自有其无可替代的作用,工作亦是如此。价格工作一般都细水长流,不能立竿见影,因此工作的时候不能意气用事。感性的热情,只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是比比剥剥,但片刻就会烧尽;而理智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和热。做事有始有终的人,依靠的是恒心和毅力。想成为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想法,更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来不断为自己充电、加油!除了要学会顺应时势,要有责任心外,关键要用心去工作。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寻味的深水,厚积薄发,每一天能展现经过沉淀后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