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教案推荐6篇
教案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探索知识,要是想让教案更具实用性,可以参考同行的优秀教案实例,九八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数乘小数教案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案中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探索知识,要是想让教案更具实用性,可以参考同行的优秀教案实例,九八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数乘小数教案推荐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数乘小数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读出小数(自主练习第68页1题)
2、指名说说0.3和0.07的意义。
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书房中的一些小数,知道了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1米(60瓦)、0.5米(40瓦)、0.3米(25瓦),从这些信息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提出问题,学习新课
谈话:刚才,大家提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今天我们只解决“0.5米和0.3米比,那个长?”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比较方法。
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①通过意义比较 ②利用数轴比较 ③利用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类推 ④利用感性经验:亮灯泡应离桌面远,暗灯泡应离桌面近……
3、说出理由。
谈话:选出你最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
4、请你比较0.25和0.3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1、涂一涂,比一比(课本第69页7题)
2、数一数,比一比(课本第69页8题)
3、哪辆车能从桥下通过?(课本第69页9题)
四、总结新知,回顾整理
谈话:这节课大家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学到了不少知识,请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建构知识,同时获得学习方法。
小数乘小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活动,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使学生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星期天,小明和好朋友小红一起到新星文具店购买文具,文具店里的东西可真多啊。(课件出示文具店的情境,图中标明四把三角尺或直尺的价格,分别是:2角、5角、8角、3角。)
二、 联系实际,探究发现
1. 教学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1) 提问:小明想买一把尺子,猜猜他可能买哪种价格的尺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角、5角、8角、3角。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尺子的价格,它们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如果用元作单位,怎样表示上面商品的价格呢?
学生回答的同时,对应着上面的价格板书:2/10元、5/10元、8/10元、3/10元。
提问:你能分别说说2/10元、5/10元、8/10元、3/10元表示的意思吗?
引导:像上面的2/10元、5/10元、8/10元、3/10元,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边讲解边板书)如:2/10元可以写成0.2元,0.2读作零点二(师生齐读)。也就是说,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2份既可以用2/10元来表示,也可以用0.2元表示。
提问:你能说说0.2元表示什么意思吗?会写这个小数吗?
再问:怎样用小数表示5/10元呢?
追问:0.5元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后练习读、写0.5。
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用小数表示8/10元、3/10元,并读、写0.8和0.3。
谈话:小数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们再来看一些例子。
(2) 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
提问:图中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量得的结果是多少?
再问:你能用米作单位分别表示课桌面的长和宽吗?(学生分别用5/10米、0.5米表示课桌面的长,用4/10米、0.4米表示课桌面的宽。)
(3)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尺子图。
提问:小明买了这样一把1米长的尺子。它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指1分米的刻度)这里的1份是几分米?如果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用小数表示呢?
课件出示相应的填空,谈话:你能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吗?先想一想怎样填,再在书上第101页的第1题中填一填。
学生练习后,指名汇报。
(4)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指名口答。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分数,分母都是几?
小结:十分之几用小数表示都是零点几。
(5) 游戏:对口令。
教师说一位小数,学生说表示几分之几,或教师说几分之几,学生说小数。同桌相互做游戏。
2. 教学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1) 谈话:我们再到文具店去看一看吧,这里还有两件文具。(出示例2的情境图)圆珠笔多少钱1支?笔记本多少钱一本?
提问:你能用小数表示圆珠笔的价钱吗?自己先试一试,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全班交流,并读、写1.2元。(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再问:怎样用小数表示笔记本的价钱呢?
小结:用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可以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的小数和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讲解:我们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像上面的0.5、0.4、1.2、3.5都是小数。小数中间的点叫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相机板书:小数点、小数部分、整数部分)
提问:你能写出两个小数吗?读给同座位同学听听,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指名汇报。
三、 应用与拓展
1.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2.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先读出这些商品的价钱,再说一说是几元几角。
3. 找朋友。(把分数和相应的小数用线连起来,题略)
4.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 总结延伸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延伸:今天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位小数,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位数更多的小数,更全面地认识小数。如果感兴趣,同学们可以自己找一些资料看一看。
小数乘小数教案篇3
[课程标准要求]
课标对小数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指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观察、经历自主发现小数的性质的过程,并总结概括出小数的性质。自主发现是行为动词,动手、观察是行为条件,行为程度是指学生发现小数的性质,并总结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看似容易,但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因此学生将在教师设计的量一量、说一说、比一比、涂一涂等活动中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交流、观察、总结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和改写指定位数的小数。
[学习目标]
1、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交流、归纳概述出小数的性质。
2、运用小数的性质能正确地化简、改写小数。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探索发现并概括出小数性质的过程。
[评价任务]
通过练习和例3化简例4改写小数检验目标1、2的教学完成情况
[资源与建议]
1、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熟练地读、写小数后教学的,本课的知识点不多,但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因此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内容,教材先通过例1和例2教学小数的性质,即让学生通过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比较0.3和0.30的大小,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的性质。然后,又安排例3和例4对小数的性质加以应用。运用一正一反两个例题,即一个是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一个是在小数末尾添上”0“把小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来使学生学会小数性质的应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打基础的。
2、教具:课件
学具:米尺,方格图,殊为顺序表
授课对象:四四班学生
授课地点:考务办公室
3、本课的学习按以下流程进行
4、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小数性质的含义,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大量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自己试着归纳总结。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谈话激趣
昨天因为买冰激淋的事难住了我女儿,大家来帮帮她好吗?同一种冰激凌金阳光超市标价2.5元,家家乐超市标价是2.50元。那家便宜些呢?2.5元是多少钱?2.50元呢?它们什么关系?(相等)(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建议我女儿去那家买?(都行)通过比钱数我们知道了2.5等于2.50请观察这两个小数,2.5是怎样变成了2.50的?(在2.5的末尾添上0)
3、为什么在2.5元的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是不是什么数末尾添零大小都不变呢?请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数0.1我在它的末尾添一个零,它的大小变吗?添两个零呢?(不变)我们想个什么办法验证一下?(加个单位)加个米好吗?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一)学生量出0.1米0.10米0.100米纸条的长度,通过比较发现它们长度相等。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试一试,请看合作要求:
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要求:1、组长分工分别量出0.1米、 0.10米、0.100米纸条的长度。
2、把量出的0.1米、 0.10米、0.100米纸条的长度放在一起比一比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合作并比较)
0.1米是多长?(1分米)你是怎么想的?0.10米呢?(10厘米)你是怎么想的?0.100米呢?(100毫米)你是怎么想的?
汇报交流
生:我量的是0.1米。0.1米是十分之一米,也就是1分米。我量出1分米长的纸条就是量出了0.1米长的纸条。
生:我量的是0.10米。0.10米是10个百分之一米,也就是10厘米。我量出10厘米长的纸条就是量出了0.10米长的纸条.
生:我量的是0.100米。0.100米是100个千分之一米,也就是100毫米。我量出100毫米长的纸条就是量出了0.100米长的纸条
生:我们发现1分米、10厘米、和100毫米的纸条都一样长。
师小结(看课件)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同学们我们通过小组合作量0.1米、 0.10米、0.100米的长,得出0.1米=0.10米=0.100米。如果老师再给你一组小数你也能想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二)学生通过在正方形纸上涂0.3和0.30比较发现它们大小相等。
出示例2:比较0.3与0.30的大小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一样)想一下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请同桌两人合作利用它们试一试
合作要求;
1、两人分工分别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上涂出0.3和0.30。并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把涂出的0.3和0.30的正方形纸放在一起比一比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汇报:
(1)我涂的是0.3,它是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我涂3份,0.3就是3个十分之一.
(2)我涂的是0.30,它是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我涂30份,0.30就是30个百分之一.也就是3个十分之一.
(3)我的发现是0.3等于0.30
师:通过涂小数0.3和0.30涂出的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从中你发现了什么?(0.3与0.30相等.)
(三)引导观察,得出小数的性质
指2.5元=2.50元;0.1米=0.10米=0.100米;0.3=0.30引导学生观察:我们来看这几组等式,从左往右观察2.50元同2.5元相比;0.10米同0.1米相比0.30同0.3相比。小数有什么变化?
生:我发现小数的最后面加了0。生:小数后面多了一个0(哪儿多个0呢?)那小数大小呢?
生:没有变化。0.100米同0.1米相比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呢?
通过以上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也就是板书:小数的末尾依次添上”0“
学生归纳: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从右往左观察,2.5元同2.50元相比;0.10米同0.100米相比;0.3同0.30相比;0.1米同0.100米比小数又有什么变化呢?
生:小数后面依次少了一个0生:小数的末尾,板书:去掉”0“那小数的大小呢?生:没有变化。通过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生: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综合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生齐读一遍.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四)进一步探究,加深感知
师:无论添0还是去0都是在哪儿添或去才能使小数的大小不变呢?(小数的末尾)在整数的末尾添0去0数的大小变吗?(变)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在2.5元的末尾添一个0仍然和2.5元相等吗?(2.5是小数)在1的末尾添上0它的大小变不变呢?(变)为什么?(因为1是整数)整数有这个性质吗?(没有)在2.5这个小数5的前面添上0它的大小变吗?(变)为什么?(不是小数的末尾)哪儿才是小数的末尾?
注意:小数的性质是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你认为小数的性质里哪些词很重要?(末尾)
齐读一边小数的性质.
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是可以添上”0“或去掉”0“的,并且小数的大小不变。请同学们来看。
练习
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什么?先来看3.90米,(3.90 500 20.20问为什么?)
3.90米,0.30元,500米,1.80元
0.70米,0.04元,600千克,20.20米
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1.教师结合板书内容讲解性质的`运用。
同学们像3.90米、0.30元等这些数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它们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也就是把小数进行了化简。你能化简下面小数吗?
化简下面各小数:
例3 0.70 105.0900
小数里的其他零可以去掉吗?(不能)
一般计算时,遇到小数末尾有0,都要化简。来看下面这些数化简后分别是多少?
练习
(2)同学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把小数进行了化简。有时根据需要,我们还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把小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出示: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
把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想一想超市里2元的商品标价时还怎么标:2.00元)
提醒: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不能,要使小数的大小不变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0“
请把这几个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练习
应用小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化简一个小数还可以对一个小数进行改写。请同桌两人讨论一下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
同桌讨论: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无论添0还是去0都是在小数末尾)
请看这三个数0.70 4.08 0.310 0.20去掉0,数的大小怎样?4.08去掉0,会怎么样?0.310可以添上0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有什么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2.5的末尾可以添上多少个”0“呢?
五、看课本
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在课本第58、59页,请把课本看一下把该画的内容画下来。
六、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一)我是小法官(打”√“,错的打”ד)
1、把0.50 0.0600的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2、在5.3的末尾添上三个”0“,它的大小不变。()
3、一个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变。()
(二)把相等的数连起来。
2.70 4.400
31.0100 0.005
72.060 2.07
0.0050 31.01
4.40 72.60
(三)给下面的物品加上标签(以元作单位,用两位小数表示)。
水杯3元2角
铅笔6角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2.5元=2.50元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0.3=0.30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小数乘小数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贴积膏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星期天,小刚和小林来到新华书店,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二、自主探究
(出示教材三种图书和单价图)
师:小刚买了3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师:通过读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少儿绘画abc》单价7.45元,《太空漫步》单价5.8元,《海洋世界》单价4.69元。
师:求买上面的三本书一共要花多少元,就是求什么?
生:就是求上面三本书单价的综合,即求7.45、5.8与4.69的和。
师:求和我们用什么计算?你会列出算式吗?
生:用加法九三,列式为7.45+5.8+4.69
师:谁能说说,解答上面的问题,需要怎样计算?
生1:先求出《少儿绘画abc》与《太空漫步》的单价之和,再求出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生2:直接列竖式求三本书的单价之和。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上面两种解题方法的算式并解答出来。(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师:(出示课件)小林买了两本书,一本单价是6.45元、一本单价是8.3元。如果小林付出20元,应找回多少钱?
师:谁能说说“找回多少钱”是什么意思?
生:用付出的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就是还剩下的钱数,也就是应该找回的钱数。
师:你能画图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教师演示:
师:根据给出的线段图,谁能说说付出的钱数、花掉的钱数与找回的钱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付出的钱数-买单价6.45元的书花掉的钱数-买单价8.3元的数花掉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
师:你还能找到其他的等量关系吗?
生:付出的钱数-(买单价6.45元的书花掉的钱数+买单价8.3元的数花掉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
师:根据上面的关系式,你会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解答,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方法一20-6.45-8.3=13.55-8.3=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方法二20-(6.45+8.3=20-14.75=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解答上面的问题,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生1:三个小数连加,可以先求出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生2:三个小数连加,还可以把小数点对齐后,列一个竖式来计算。计算时,哪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生3:小数连加的运算跟整数连加的运算顺序相同,可以一次相加,也可以两次相加。
师:计算小数的连减,需要注意什么?
生:小数连减计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还可以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再计算。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可以类推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
生2:计算小数的连减时,可以运用减法的运算性质,先求出两个减数的和,再求差。
小数乘小数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
教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
学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2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2页第2题)
2、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方面更加努力的。
小数乘小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在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
3.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复习题,让学生板演。
372800 19000 725000000 844000000
师生共同订正,点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提出问题:“测量同一个蛋的长度,为什么两个人的读数不一样呢?”给学生二分钟时间考虑。
一些学生可能看不出来,教师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整数求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解决求小数近似数的问题。
2、 教师出示数值“3.9423”让学生解决。
学生有的可能写出“3.94”。
有的可能写出“3.9”。
有的可能写出“4”。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探究结果的不同,分组讨论,然后让学生回答。
4、教师和学生共同归纳总结: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一位小数时,只看它的百分位上的数是大于5,还是小于5。如果大于或等于5,就向前一位进一,同时将百分位及百分位后面的数舍去;如果是小于5,就直接将百分位及百分位后面的数全部舍去。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近似数应注意什么?
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注意小数点;
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注意别忘进位;
有的学生可能回答注意四舍五入……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
三、巩固运用
教师让学生做自主练习第1—3题,用多种形式巩固求小数近似数的基本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点拨归纳
教师归纳本课的所学的数学知识,点拨疑难点。(学生小组中充分交流)
五、布置作业
自主练习题4、5、题。
板书设计:
蛋的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9423≈3.94
≈3.9 四舍五入≈4
1754000=175.4万 1754000≈17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