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作文素材最新7篇(最新7篇实践作文素材独家分享)
最新7篇实践作文素材,汇聚了各领域的实际案例,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无论是社会热点、科技创新还是文化传承,这些素材都将为您提供灵感,助您撰写出充满深度和洞察力的作文。立即浏览,激发您的写作创意!
实践作文素材篇1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早在古代,大诗人陆游就已经意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社会,分数的用处是如此之大,它会牵扯到我们的命运以及生活,所以说,分数是挺重要的。分数的重要性却导致我们身边出现了所谓的“书呆子”,他们整天抱着课本,将里面的内容背的滚瓜烂熟,每次试卷发下来,总是他们先叫出声,他们背着告诉我们实践的诗与文章,却不懂得去实践。
其实,实践能让我们的知识与见识更广,那些太注重分数的人,自然不会去实践,不去实践,知识就自然变得狭隘。连雏鹰学习飞翔后都会自己对天空张开翅膀,去实践,这样才造就了翱翔于天际的雄鹰,连小鸟都懂得实践,更何况是人呢?
太注重分数,也是一件害人害己的事情,有些人为了分数废寝忘食,又有些人应为分数跳楼自杀,不但伤害了自己,也伤了家人的心。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很多人把此句中的“习”理解成复习的意思,可是复习有什么让人开心的呢?后来有书记载,“习”是练习、实践的意思。实践能让我们快乐,还能让我们更好的学习。
实践不单单是嘴上说说,而是需要行动,学完一样东西,应该趁热打铁,去做一下它,而不是学完就扔在那里不去管,这就是实践的方法了。我的朋友,钢琴弹得特别好,我问她,她说她学琴回来,每天都练一个小时及以上的琴,我想,这应该就是实践吧。
书本上死记硬背的东西,并不能伴随我们一辈子,而亲身实践过之后,就可以,因为你亲身经历过的,比书上看的更能让人牢记于心,这样学来的知识便能伴随我们许久,分数也就不会低了。
很多人被分数中的阿拉伯数字迷的神魂颠倒,不能自拔,反而分数低,有些人,并不把分数放在第一位,去实践,去探索,分数却不比那些把分数放在第一位的人低。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
清风吹醒了沉陷在分数中不能自拔的人,山谷的鸟鸣告诉人们:比分数更重要的是实践。
实践作文素材篇2
“只对理想有优越感的人,一无所有。”,这句话对所有人都是受用的。对此,心理学上有一观点:当你把目标说给别人听时,就已从别人的反馈中获得满足感,而这个满足感则削减了你对目标的动力。
马车越空,噪声越大
生活中有种人,他们往往喜欢对别人的事情指手画脚,却不一定自己真正实践过。他们大多只任凭自己单纯的想法而搬弄是非,最终误人子弟却归怪于他人实践有误。殊不知,每个家喻户晓的理论背后有多少个不为人知的实践。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与之相反的事,用实践成功的人不会用自己以往的经验来告诉你应该如何去做,而是在别人已有的想法上加以指点使其具有自己的特点且更加完美。说的虽然很少,可结果却创造的更多。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言论的花儿开的越大,行为的果实结的越小。有月下美人之称的昙花便是这句话的代言人。白日里它一声不响,只是静静地,静静地吸取着养料,韬光养晦。出身于百花齐放的大花园中,默无声息的直至夜幕降临。待到四处都悄无声息,它才开始不卑不亢,尽情绽放。
所以,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望洋兴叹不如破釜沉舟。有理论终归是好的,但实践更是首要。正如荀子所说“知之不若行之,见之不若行之。”知道加不做等于不知道,言语上的巨人近乎于行动上的矮子。聪明而不自持甚高,灵活而又踏实刻苦。便是没人要求我们如此,只因生而为人,就要往高处走!要拼便要迎着晨光实干,别面对晚霞幻想。
青春无问西东,奋斗自成芳华
人们常说“埋头苦干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这句话说的没错,毕竟自古便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说法。传言传久了,故事会变味,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越来越多人对学习的定位由重要变为无所谓,口口声声说着要努力,却从未“躬行”于此。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生活因实践的填充而精彩。
正值青年的我们理应顽强拼搏,勇为时代弄潮,更行与时代浪尖;理应奋发向上,怀以进取之心,迸发豪情万丈之势;踏遍人生万水千山,走遍此间风雨兼程。
实践作文素材篇3
走近大学的时候就一直渴盼有一天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了解社会的需求,脱离了父母我想知道自己最大的承受能力,也想知道社会与学校的差别,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学校开展的暑期实践活动坚定了我的想法,活动形式的丰富为我提供了大的舞台,不仅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短短时光的实践活动中,汗水淋湿了我的衣服,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但我选择了坚持。八月,我用汗和泪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八月,我撒播希望,同时拥抱丰收,就如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在我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在自己的人生蓝图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社会实践虽然比较辛苦,但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磨练了自己的心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锻炼了自己的才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培养了自己的韧性。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更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对自身价值有了更客观的评价。我表现出了经验不足,处理问题不成熟,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等。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社会实践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感受着工作的氛围,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不时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要做一些清洁的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一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自觉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不同的评价。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我得去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工作中运用到的只是很简单的问题,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项任务。有时候我会埋怨,实际操作这么简单,但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学得这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算是社会的一个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有时也要感谢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有些问题有了有课堂上地认真消化,有平时作业作补充,我比一小部分人具有更高的起点,有了更多的知识层面去应付各种工作上的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大学生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
在劳动中感恩年轻,执著追梦,且思且行。人生路上故事多,青春年华、韶光多彩。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我们提供了广泛接触基层、了解基层的机会。深入基层,同基层领导谈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实践作文素材篇4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前两天我看了一本书,书里我最喜欢的那篇故事也正如鲁迅所说的这句话那样。
这本书名叫《电话里的童话》。此书共有66篇故事,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一条什么地方也不通的路》。
故事是这样的:在一个小村子里,有三条路,一条通向大海;一条通向城里;还有一条什么地方也不通的路。村子里有一个叫马尔迪诺的人,他却不相信乡亲们说的话,他说:“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地方也不通的路,如果它哪也不通那还修它干嘛呢?”于是,有一天他拿着吃的上路了。他要看看那条什么地方也不通的路到底有什么。他走呀走,突然看见一只小狗,小狗蹦蹦跳跳向前走,好像让马尔迪诺跟着它,于是马尔迪诺与它走了好长的路,小狗停下了,汪汪地冲着上面叫,马尔迪诺抬头一看,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那有一座雄伟的宫殿。有一个女王在上面叫他,女王对他说:“你说的很对,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也不通的路。只要勇于探索,勇于实验就一定能得出真理!”
有两个真实的故事,就证实了女王说的话。一个是:17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他就是一个勇于探索,勇于实验的一个人。他为了证明两个铁球一个11千克重,一个1千克重,能同时着地,特意在比萨斜塔上证明自己的真理。另一个是:有一次,一个科学家对一群小朋友说:“把一条鱼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缸里水会冒出来吗?我猜他不会。”孩子们听了科学家这么说也都信了,可是唯独有一个小姑娘她却不信,于是她回家问妈妈,妈妈让她做一个实验证实一下。结果实验证明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全都对,要实践出真知。
在生活中遇到事情也是这样,要去探索事情,去实践,有句老话说:”实践出真知。”而我却一直没有做到。可自从我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对事情的理解变了,我不再凭空想象,更多的是实践。我也做到了实践出真知。
以后遇到事情请大家不要只是想象,要去实践,实践出真知!
实践作文素材篇5
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笔者就此谈谈如何利用语文科的渗透力,加强语文科的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语文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每天的晨会,加强语文科的教学。各个中小学校每周都举行升旗仪式,每天都有晨会时间。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中,可由班级或年段选择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一个升旗手、三个护旗手,在升旗前由广播员介绍升旗手、护旗手的先进事迹。这些升旗手、护旗手的先进事迹材料,由所在班级或所在年段的语文教师组织学生撰写,语文教师加以辅导,再选择较好的一份交广播员朗读介绍。广播员在全校范围内挑选朗读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各班每天的晨会也尽量采取相应的办法在班主任或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尽量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总结。那些事迹介绍被选中的小作者,被挑选作广播员的小同学,或在班级晨会中被选作主持人的学生荣誉感得到很好的培养,进而更加热爱语文学习。那些没有被选中的学生也会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和朗读水平,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动笔写作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兴趣。这样,既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得到很好的开展,又在有意无意间促进了语文教学,增加了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成立班级小记者组和年段小记者团。教师可在各班级成立小记者组,在各年段成立小记者团,为班级黑板报,为校宣传栏,为校广播室投稿。可开展多写稿、写好稿竞赛。年段或校语文组可组织语文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一些“小记者”培训班,为学生开设一些新闻写作知识或文学讲座。学员不限于“小记者组”或“小记者团”的成员,其他有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参加,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写作知识。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写作氛围,使学生在作文课以外的时间多接触多学习写作知识,养成经常动笔的习惯。
成立语文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创办校刊。教师应让学生有地方诉说自己的心声,发表自己的见解,刊登发表自己的作品。学生社团的活动可尽量由学生自己安排,学生的刊物尽量让学生自己组稿、排版,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应发挥语文教研组的作用,举办文学创作讲座,组织秋游写生活动,举办语文知识竞赛活动,与兄弟校学生社团举行笔会活动。在低年段开展讲故事、朗诵活动比赛,在高年段举行演讲比赛,或者提倡课前五分钟演讲,或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可在校刊上介绍文学理论知识,名家成名道路。要以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充实学生的语文知识,营造浓厚的语文氛围。
根据笔者对学生步入社会后的追踪了解,那些文学社的骨干成员及积极参与以上各种活动的学生,若干年后都成了所在单位的骨干,他们都感觉到以上的这些活动对语文素质的提高及成才大有裨益。大力提倡课外阅读。真正的学习是通过书本与渗透在知识中的前人的思想进行深刻交流的过程。大量的与教材同步的教学参考书使学生对读书的理解十分肤浅。为了应试,为了找答案,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现在,更应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外阅读文学名篇、名著,就是培养学生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提倡学生课余时间多到图书馆、阅览室去读书,把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开放时间和学生的课余时间衔接起来。语文教师应要求学生多做读书笔记,多写读书心得,开展多读书,读好书活动,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
语文科教学具有“细水长流,点滴积累”的特点,不可能靠短期培训来取得效果。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语文氛围,培养学生科学的学语文的习惯,让学生平时多接触语文,在有意无意间锻炼、提高语文能力。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语文科无所不在的渗透力,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语文教学探索出一套少走弯路,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实践作文素材篇6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网络与生活》的书,感受颇深。互联网真的太神奇了!现实生活中那些“井底之蛙”们,通过网络,竟变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知,网络确实好。然而,我在此并非要继续对互联网大唱赞歌,而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凡事要亲自去做才能领悟到其中的真谛。不做纸上谈兵。如此,他们要真真切切能耳闻目睹的现实世界就十分有限了。想必大家都知道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熟读兵书,可以说是倒背如流,但上了真正的战场后怎么样呢?
再谈谈我自己吧!那件事想起来就想笑。
小时候有一年,由于爱看书,十分不愿意外出去玩儿。有一次无意间在书柜里看到了一本《钓鱼大全》,我细细的看了好一阵子,觉得自己想钓鱼大师。就去找叔叔炫耀,还背了几条钓鱼的重点,“怎么样,叔叔,我厉害吧!”叔叔无奈的摇摇头,拉上我的手,把我带到了一个大鱼池。我兴奋极了,想露两手,向别人借了钓竿,装上小虫,手向后背,然后用力的甩了出去,找个地方坐下,开始“稳坐钓鱼台。”钓竿的线不知被什么往下拉了拉,嗯,可能是鱼,我一兴奋跳了起来,手一抬,钓竿一“跃”而起,我想鱼也会一跃而起,可谁知鱼是没钓上来的,小虫却被吃了一半。我气极了,来来回回试了好几遍,可都是同样的结果。叔叔这才开口:“闭门是造不出好车的。”
我当然支持在网上了解信息,但很多事情我们还应该亲自实践,尤其是我们学生,在学校是读书,在家里还是读书,很容易变成书呆子,所以我们就更应该走向社会,亲身实践,努力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想弄懂科学现象,最好的方法就是动手实践;想知道日常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身经历;想知道历史,最好的方法就是实地考察;想知道自然奥秘,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进大自然……
实践作文素材篇7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这话一点不错,一个人知识再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如果缺少实践,也只能坐守老底,干不成大事业。
我们对于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并不陌生。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秦全部活埋,堪称世间悲剧,原因也只是在于用了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才让历史留下了遗憾的一笔,假使赵王善于用人,用的是廉颇而不是赵括,我想历史将会改写。这是血的教训,我们应时刻铭记在心,时刻警告自己,要善于实践。
苏东坡写过一篇《日喻》,说的是:一个天生的盲人不知太阳为何物,问“有目者”。有人告诉他太阳像铜盘,并敲了敲铜盘让他听;过几天,盲人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又有人告诉分太阳的光芒像蜡烛,并让他摸了摸蜡烛,过几天,盲人摸到了竹笛,又以为是太阳。苏东坡在文章中还说,南方有一种“没人”,能长时间潜在水中,只因为他“日与水居”。“得于水道”,所以“七岁能涉,十岁能游”,十五岁就能“没”了。假如北方一名“从不识水”的勇士来找“没人”学“没”,“没人”给他讲得再好,他“没”到水里也只有死路一条。
鲁班被茅草上的小细齿割破手指还发现蝗虫的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细齿。鲁班从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他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这个故事虽说是传说,但是,我们从中却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最红的两位京剧演员,一次,两人在东西两座戏台上演同一出戏来竞技。两人扮演的都是奸相严嵩。结果观看马伶演出的观众逐渐被李伶卓越的演唱舞技吸引而去。马伶含羞而退。他连夜出走,投到千里之外的京城,在宰相顾秉谦的门下当了一名差役。因为顾秉谦与严嵩都是一样的奸臣,马伶悉心伺候,更细心揣摩顾宰相的行为举止。三年过后,马伶回到金陵,与李伶相约再行竞技。结果李伶的观众都成了马伶的戏迷,他们被马伶惟妙惟肖、行神兼备的表演所折服。正是马伶长达三年的实践活动,为他赢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穿过历史的长河,让我们回到现在。
毛泽东用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通过实践人们发现无产阶级才是领导人民取得政权的核心力量;通过实践人们逐渐淘汰了旧的社会工具,使得人类社会不段向前发展。
古往今来,哪个成才的人没有经过实践。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泡进行了上千次实验;法拉第为了得到磁与电之间的关系,不也是一次次实践得来的吗?无数的客观事实证明,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只有从实践中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实践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否则在实践中就会迷失方向,无所适从。故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认真真学习,扎扎实实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