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和水的变化教案通用6篇
教案的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时间,使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讨论和分享时间,教案中的小组活动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九八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冰和水的变化教案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案的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分配时间,使每个环节都有充足的讨论和分享时间,教案中的小组活动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九八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冰和水的变化教案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冰和水的变化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兴致勃勃”等四个字。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范读,感知课文
二、自由朗读,初读感悟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2、讨论,互助,解决难读的句子。
“我们用/世界上百分之七耕地,养活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人口,袁爷爷立了大功。”
3、指名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通过读书自己明白了什么。
三、图文结合,自学生字
老师出示图,请学生给他们配上响应的文字,配的好的选为“讲解员”
四、小组互助,自学生字
1、自己读,需要帮助的字小组解决。
2、小组内检查,小组内组组词。
五、积累词语
请学生在每段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并模仿课文中的句子造句。
重点读课后四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字词巩因,会写生字。
2、生感情朗读课文,正确流利。
3、发挥想象,说自己的设想,如果我是农业科学家等,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听写
1、指名读,一起读,在上节课中有什么收获呢?请你来展示一下。
2、自己用喜欢的办法记和一家子。
3、听写。
二、多种形式朗读
1、自己读
2、大组读。
3、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注意长句的朗读,兴致勃勃是个成语,可以引导学生查字典,也可:
(1)仿照列句说句子。如: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体育馆,观看足球比赛。
(2)情境理解。让我们兴致勃勃做一件事情,在他们做的时候告诉他们,这就是“兴致勃勃”。
引人注目也是采取同样的方法教学。
三、拓展想象
如果你是农业科学家,你会怎样呢?充分想象,大胆交流。
冰和水的变化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影子,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体检。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3、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1、一只灯或手电筒等光源。(作手影游戏用)
2、幼儿用书画面"这些手影像什么"。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有影子了)"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树、花、房子、动物等)"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儿猜测并讨论)用手电筒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及变化"请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再找一找、看一看,还发现了哪些影子?它们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变?为什么会变?怎么样就使自己没有影子了?"(我们把光的位置改变了,影子变会改变,躲到阴暗处,就没有影子了。让幼儿改变光照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3、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玩手影游戏。
"下面我们来玩手影游戏。老师用手做一个影子,让你们猜这是什么?然后再跟老师学着做好吗?"师生共同做手影游戏。"我们变了这么多手影,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手影吗?"(手的不同姿势形成了不同的影子)活动建议启发幼儿注意晚上在马路上,路灯照着自己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冰和水的变化教案篇3
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p51》
教学目标:1、经过探索的过程,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2、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写出有规律的算式的得数。
教学重点: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难点:自主思考探究、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教 具:多媒体设备,速塑纸
教学过程:如下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说明
时间设计
一、复习旧知、提出思考
回顾总结一位、两位、三位数与一位、两位数的乘法都是:因数×因数=积。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改变了,那么它的积会改变吗?又是怎么变?
跟随老师思路回忆 、思考。
通过回顾旧知识,培养学生总结、思考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2min
二、探究得新知
一、ppt展示下列算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几个算式的规律
1、(1)6×2=
(2)6×20=
(3)6×200=
从(1)到(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就(乘10)
从(2)到(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就(乘10)
从(1)到(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0),积就(乘100)
发现: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就乘几。
先口算,再让学生自主观察得到发现规律(下题同上)
2、(1)20×4=
(2)10×4=
(3) 5×4=
从(1)到(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就(除以2)
从(2)到(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就(除以2)
从(1)到(3),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4),积就(除以4)
发现: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就除以几。
二、带领学生对今天的发现进行验证
先用今天的规律填空,再列竖式验算。
(1)26×24= (2)17×6=
26×12= 17×12=
26×6= 17×24=
跟随老师的思路,口算简单的算式,并认真观察发现积的变化规律。并跟着老师的要求对规律进行验证。
通过自主口算和发现,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积的变化规律。这是这次教学的.关键环节。另外,让学生验证规律,可以让学生清楚运用规律所得的结果和列竖式笔算的结果是一样的。并让学生感受到,使用规律解决更简单方便
15min
三、巩固训练、加强理解
ppt演示例题做题要求
25 × 4 = 100
不变 ×2 ×2
25 × 8 = 200
针对练习:
1、(基础练习)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积
16×50=
32×50=
8×25=
2、(基础练习)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 ),积就乘5.
(2)两数相乘, 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缩小3倍,积就( ).(3)18×25=450,第一个因数缩小2倍,第二个因数不变,这时积是( )。
(4)两数相乘,积是300,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3,这时积是( )。
3、(巩固练习)先找规律再填空
125×4= 48×15=
125×8= 24×15=
125×12= 12×15=
125×16= 6×15=
125×28= 18×15=
4、综合练习
下面这块长方形绿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5、知识拓展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积不变。
学生要认真听课,用心思考问题,在未给出解题步骤前自行探讨解题过程,再根据与教师的解题步骤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通过做题,得出做题步骤规律,总结解题经验,巩固新知识,从而达到随学随记得效果
20min
四、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根据学习的内容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布置相关课后习题
学生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加深理解,巩固记忆
冰和水的变化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
2.那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
3.用多种感觉和体验水的变化的有趣和好奇。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电热水壶一个、2人一块冰
活动过程:
小实验:水→蒸气:在孩子共同关注下,观察烧开水,水和蒸气互变现象,看看电热水壶口往外冒气时,把一个盘子放在壶口上会发生什么现象,观察蒸气凝成的小水珠。蒸气→水:看看盘子上有什么,小朋友可以把手掌触摸蒸气感受手的潮湿。
让孩子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冰块,感知冰的特性,说一说冰块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觉,你能拿冰块多久,看看冰块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小朋友很喜欢冰块,这些冰块被小朋友玩到融化了,你们回家可以做许多式样的冰块:彩色冰块、豆豆冰块、模型冰块……
活动延伸:
孩子非常喜爱冰棍,由此引导孩子去探索冰凝固和冰融化的奥秘,既能染孩子进一步了解、感知冰的特征,有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家园互动。
小朋友回家做冰块玩。
活动过程的对话:
孩子们看到老师准备电热水壶,又打了水,都围起来看。
荣一郎说:“水是软软的。”小实验开始了,插电加热,很快水开了。陈新说:“水壶唱歌了。”张俊骞说:“水壶的嘴巴冒气了”。
老师说:“水壶的.嘴巴冒气了,这个现象我们叫它什么?”
有小朋友说冒烟、
有小朋友说烧开水,
蓝钧说是小乌龟,与水联系上了。
思考过程的观察记录
黄劲说:“水蒸气。”在孩子共同关注下,观察烧开水,水和蒸气互变现象,看看电热水壶口往外冒气时。黄晨把手放进蒸气上:“我的手湿湿的。”
有几个小朋友好奇也来试试,老师把一个盘子放在壶口上发生什么现象?看看盘子上有什么,盘里有许多水珠。小朋友可以把手掌触摸蒸气,感受水的变化。老师打开窗,水蒸气出去了,去哪儿?变成什么?有小朋友说,找它的好朋友玩。只要黄劲说到天空变成白云了。
潘子健说怎么会变成冰呢?
感受冰块的冰冷:
孩子每2人一块冰,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冰块,感知冰的特性,说一说冰块放在手心有什么感觉,你能拿冰块多久,小手冻得受不了,一个个做鬼脸。
看看冰块变化?慢慢地融化了。老师告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冰在0度凝固,温度升高了冰块会融化的。陈炫昊玩冰块后,手冰凉的,调皮的故意去摸摸老师的手,看到老师被冻吃惊的样子,觉的他自己胜利了。小朋友很喜欢冰块,这些冰块被小朋友玩到融化成水了,还依依不舍。
怎么会变成冰呢?请大家回去放水到一个容器内,放进冰箱里,一段时间,就做成冰块了。
评价:
孩子非常喜爱冰棍,由此引导孩子去探索冰凝固和冰融化的奥秘,既能让孩子进一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过程,用多种感觉和体验水和蒸气互变的有趣过程,又感知冰的特征,又能满足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家园互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教师由浅入深的提问方法,发展幼儿的思维。并能动手动脑,通过实验操作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儿通过观察和思考,用记录表格的形式,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通过与大自然界水的直接接触,让幼儿懂得珍惜水资源,生活中做到节约用水,逐步产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和初步的环保意识。
7、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水的三态变化》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水的三态变化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变化,知道水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冰;
2.那用语言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的三态变化。
3.用多种感觉和体验水的变化的有趣和好奇。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冰和水的变化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情绪,并能辨认几种基本情绪。
2、认识嫉妒的情绪,并能对自己的情绪作出确切的表达。
3、初步知道调节自己的情绪。
4、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表情图片、音乐、魔法盒、心情日记、表情图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表演心理手语舞,感知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情绪。
二、欣赏各种表情的照片(ppt)
1、播放ppt
(1)高兴的表情。
提问:你们猜猜他们遇到什么事情会这么开心高兴那?
(2)生气的表情。
(3)悲伤的表情。
三、讲述故事,认识情绪"嫉妒"。
(1)小熊看到妈妈喜欢弟弟而没有关注到自己,看见小兔子有了一只自己特想要得小狗而自己却没有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是什么感觉那?
(2)小朋友们平时在生活中有没有跟小熊一样遇到这种情况,有那么一点点嫉妒那?
(3)小结:绘画表情,理解情绪概念。
提问:猜猜这个小朋友画的是什么样的情绪?
小结:原来人们在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情绪的时候,就连脸上的表情都不一样。
四、游戏:你演我猜请幼儿上来摸"神奇"盒,进行你猜我演。
五、活动结束:
1、礼物:《心情日记本》
2、小结:今天,老师教小朋友认识了四种常见的心情词语,那在以后我们学习的生活过程中,再遇到这些事情,就请你们利用我们今天教过的心情词语,准确地表达出来。我们的心情就会好很多很多,而且我们就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冰和水的变化教案篇6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发现和认识自己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作风。
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现和认识自己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培养和养成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作风。
教学过程:
一、交待任务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的是好习惯,有的是坏习惯。好的习惯应发扬,坏习惯就要改正。如果你有某些坏习惯,这节课我们就要帮助你改改你的坏习惯。
板书:改改你的坏习惯
二、新授部分
1、看课堂剧《小红的三餐》:故事大意:小红早晨起床,洗濑完毕,妈妈把饭菜在餐厅摆好,叫小红吃早饭,小红说:“妈妈,我不饿,我不吃。”说完就上学去了。中午放学小红一进家门就看见桌上放着她平时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小红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直吃到不能再吃为止,下午上学的路上开始胃疼,晚上回家发现只有一个她最不爱吃的酱茄子,小红只吃了两口就不吃了。
师问:课堂剧中小红有哪些坏习惯生答:板书:不吃早饭,暴饮暴食,挑食师问:这都是哪方面的坏习惯生答:师板书:不卫生。
师问:谁能说说不卫生的习惯还有哪些生答:师板书:
师问:你有这方面的坏习惯吗你准备怎样改正。
小结学法:(略)
2、观看课堂剧《小明的100分》。
(大意:)老师说今天的数学卷子,我已初步看了一遍,现在发还给你们,我公布正确答案,要求同学们对照标准答案自行打分。小明左右一看没有注意,忙把填空中的错误答案改正过来,打上100分。这节课结束时老师说:“同学们,老师是在做一个诚实测验,如果你有不诚实的表现要改正。
看幻灯出示的问题,同桌讨论后回答:
(1)小明这是一种什么坏习惯。
(2)不诚实、欺骗老师这属于哪种坏习惯。
(3)还有哪些习惯是人际交往中的坏习惯。
(4)如果你有这其中的坏习惯,你打算怎么办?
3、观看课堂剧:《客人来了》故事大意:张叔拿来一盒礼品到小立家做客,爸爸接过礼品盒放在桌子上后跟张叔叔谈话。小立打开礼品盒,发现里面有她爱吃的'蛋糕,就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嚷着叫爸爸陪她到公园玩儿。
看幻灯:出示题:
(1)故事中小立有哪些坏习惯
(2)这是哪方面的坏习惯
(3)还有哪些是家庭生活中的坏习惯
(4)如果你有打算怎么办
用刚才学习前两个内容的方法自学,小组讨论,派一人回答。
4、说说你或你发现别的同学有哪些日常生活中的其它不良生活习惯,你的改正措施。
三、总结
1.问:通过这节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师总结:
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某种或某些不良习惯。只要大家从小勇于认识和承认自己的不良习惯,并下决心纠正,就能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师讲解,大家齐读。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认识到拖拉作风的危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明日复明日。
板书设计:不要明日复明日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