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博物馆心得体会1000字6篇(1. 艺术之旅:探访博物馆的心灵收获 2. 历史与文化之旅:博物馆探幽 3. 博物馆之旅:发现无限灵感 4. 博物馆探幽:探索世界的奇妙之旅 5. 文化珍宝:博物馆之心灵印记 6. 博物馆触发:启迪心灵之旅)
博物馆,是承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神秘殿堂,每一次的参观都是一次心灵的探险。在这六篇文章中,我们将带您走进不同的博物馆,分享游客的心得体会,让您领略到博物馆之美,感受到历史的魅力,以及文化的深刻内涵。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博物馆之旅,探索知识的海洋,感悟人类智慧的精髓。
去博物馆心得体会1000字篇1
星期天,我们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在馆内丰富的藏品让我们大开眼界的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了文物工作者在文化保护一线的辛勤工作。
此次参观最令我难忘的是玉器馆、陶艺馆、瓷器馆和云锦馆。 玉器馆展出了总共六百余件精美玉器,有玉饰,也有宫廷传世的奢华玉件。“上古玉器,琮璧成套,斧钺驰骋;中古玉器,变化中求统一,推陈出新;近代玉器,发扬传统,与世界文化融合”可以说概括了中国丰富多彩的玉文化。
陶器馆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代的近一百件陶器珍品,馆中的陶器既有平常百姓的生活用具,又有唐三彩这样的艺术品。可以说中国古代陶艺既是一部社会生活史,又是一部艺术史。
瓷器馆展出了近六百件精选展品,青花瓷、五彩瓷、珐琅彩等展品品种丰富,琳琅满目,让人流连忘返。
云锦因美若云霞而得名,它和苏州的宋锦、四川的蜀锦并称为三大名锦。云锦馆展出了一百多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并且放有一台大型的云锦提花织机现场为大家演示云锦的制作过程。而云锦制作是目前我国唯一不能被机器取代的织造工艺,两人相互配合操作一天仅能织出5-6厘米,所以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南京的云锦不仅仅是美若云霞,更是千百年民族文化遗产中的活化石。
当然,此次参观我们了解到的不仅是令人惊叹的古代文物,还有那些为文物保护传承作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在入口的宣传单上,我看到了南京博物院自行研制的文物保护设备:丝网一体机——为脆弱、残破的纸质文物进行加固;减压渗透加固仪——在真空室处理文物;整本图书脱酸设备等。这些精密的仪器都是奋战在文物保护一线的科研人员智慧与心血的结晶。
在保护文物的实践中,江苏省创造性地打造了文物流动医院,由南京博物院对珍贵的文物实施预防性保护和抢救性保护。文物流动医院在户外对大型石刻、建筑彩绘、大遗址等进行测绘并为保护规划设计,在小件文物方面,对陶瓷、青铜、木器纸张、纺织品等进行应急保护处理,还为多家博物馆进行了义务“巡诊”。这体现了文物工作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敬业与努力。
志愿者也是这个集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次参观最让我欣喜的不是那些叹为观止的展品,而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志愿者的合影印在宣传单上。看着学姐学长们志愿服务的微笑,我感到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和肩头的责任。毕竟,只有年轻一代自觉担起传承的重担,灿烂的文化才能发扬光大。
这次参观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南京博物院虽然馆藏的文物有限,但是它们让我看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也让我看到了身边的人为传承文化正默默地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去博物馆心得体会1000字篇2
20xx年6月29日下午,我们小学组织我们年级参观了深圳的劳务工博物馆。
那里一共有两个馆。我们第一个参观的是主展厅。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劳务工人们留下来的书本,日常用品,收音机,乐器,照片,工作证等。在讲解员热情的讲解下,我们知道了这个博物馆中以前发生的事情。一台拥有16年“高龄”的海鸥牌相机,静静地躺在一个干净的玻璃柜里,他的主人当初是一位来深圳打拼的员工。相机的镜头无数次的对着那些幸苦工作的劳务工们。在博物馆里,我们也看到了许多劳务工们的照片。虽然他们可能吃不饱,穿不暖,可能工作很幸苦,但是,他们的脸上依然挂着微笑。我们要感谢这台摄影机,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劳务工人对祖国的热爱,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我们第二个去的馆是“三来一补”。里面摆放的是劳务工人们工作的地方和吃饭的地方。他们工作的地方是很多人挤在一起,夏天炎热时,没有我们现在的空调;冬天寒冷时,没有暖气吹。他们每天就在这个窄小的地方没日没夜地工作着,我想:那儿一定也很吵。可是,劳务工人们为了打造更好的明天,他们熬了过来,他们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生活。
这些劳务工,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生命奉献给了深圳。他们没日没夜地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换取那一点点的工资,而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给我们,让我们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他们为了建设深圳,背井离乡,好多年都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建设深圳。看看我们现在的高楼大厦,看看现在四通八达的地铁,看看现在宽敞的公路,在看看一个个美丽的公园,这些都是劳务工人们修建的。他们的辛苦工作,换来了我们一个美丽的深圳,一个全新的深圳。
以前的.深圳,公路凹凸不平,甚至连公路都没有。人们居住的就是一间很矮小的平房,房子里暗无天日,阴冷潮湿。一家人就挤在一个这样的房子里。学校也就是几间小平房,富有一点的天花板上就有几个灯管,而平穷一点的,就只能靠屋外的阳光和蜡烛上课。课室里,只有一个大黑板,老师就在大黑板上写字,教学。
现在,公路四通八达,人们居住的都是高楼大厦,有的还有电梯,屋子里亮堂堂。天气炎热时有空调,天气寒冷是有暖气。学校里,高大的房屋,亮堂堂的教室,整洁的桌椅,上课时不仅仅有黑板,还有电脑。操场宽大,还有很多体育器材。我们有今天这个美好的生活,都是拜那些劳务工人所赐。
深圳,正在向着美好而前进,我们要像劳务工人们一样,为了造福子孙后代,而努力学习!
去博物馆心得体会1000字篇3
今天,我们全体学生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省博物馆参观了著名的曾侯乙墓。虽说省博我已经有过好几次的参观经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程度的不同,每一次去都有不同的感触和体会。
参观了博物馆内珍藏的每一件历史文物,我认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们无一不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聪颖与智慧,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文明与进步,甚至有些历史文物还凸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超越时代的睿智。我在叹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慧的同时,更为她们伟大的.创造引以为骄傲和自豪。
我在那些雕琢精致的青铜器前驻足良久,她们的精美、精细、精湛令我折服。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雕琢精致的青铜器就是在现代社会文明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今天仍然是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稀世珍品。
当然,所有这些历史文物对于我们现代普通人来说可能仅仅是观赏,但想当初这每一件东西对于古人来说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所以,从这些青铜器的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古人们日常生活的轨迹,仿佛追述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生活,虽是那么平凡却又是那么华丽。
“曾侯乙”其实并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中国古代曾国的一个名字叫做乙的君主。因为是位君王,所以他的墓穴中出土的文物自然也都散发着古代君王应有的奢华气势。按照古代的习惯,君王入殓前会有
许多随葬品一起放入,更有甚者,有的还将活生生的下人、侍女随同君王一同陪葬,真可谓惨不忍睹啊!曾侯乙的墓在建造格局上都是按照他生前的居室设计布局的,没想到古人们连生后也念念不忘自己生前所拥有、所享有的一切。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古人们没有将这些随葬品入土陪葬,并完整地保护下来,恐怕她们早就消逝在战火纷飞、时代的变迁与变革之中了,那么我们今天也就看不到这些精美的历史文物,更无从追溯、考证那个时代的政治、科技、人文、历史、地理等的发生和发展的印记了。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还应该感谢古代的这位君王了。
在参观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当然还是这次出土文物中最庞大、最华丽的曾侯乙编钟了。我仔细地观察并倾听了编钟的演奏音律,它的上层音律清脆悦耳,中层音律干净实在,底层音律雄浑厚重,所有的音阶也极符合现代音律的基础。因此,也可以用它来演奏一些现代音乐。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这样奢侈华丽的乐器,也让我们可以更肯定的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因为,她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素养,可以让我们更确切地体味到另一种抽象的美。音乐是一种心境,音乐是一味良药,音乐是一位朋友,人们应该细细地去体会、去欣赏、去倾听。
这次参观省博物馆给我的感想颇深,一下也难以说尽。相信下一次去,我又会有更深一层的观感和体会。
去博物馆心得体会1000字篇4
有朋友告诉我新建成的广东省省博物馆有新意,有特色,去那里可以感受到广东省的历史、风土、民俗和文化,应该去看看。
这次来广州,好多次去海心沙,知道在花城广场东面的新建成的广东省省博物馆外观像个宝盒,也经常看到好多人在排队参观,就是没有进去参观过。朋友的告知,激起了我的参观愿望。于是在参观了海心沙亚运公园后,我也排队参观了位于珠江新城花城广场东面的广东省省博物馆。
广东省省新博物馆展馆包括历史馆、自然馆、艺术馆3大部分和临展馆。我去的这一天人不太多,我是随着肇庆一群小学生排队领票进馆参观的。进馆后乘坐电梯上了四层,在解说员导引下依次参观了自然馆中的地质地貌、动植物、矿物、古生物等,这个展馆展示了广东省的自然风貌和自然资源,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美的孜孜追求,以强化人们的生态观念,提高环保意识。还参观了艺术馆里的`“翰墨流芳———宋元绘画与历代书法精品展览”、“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和“紫石凝英———历代端砚艺术展览”部分。
近2个多小时的参观下来,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班的观看,我是一路边听讲见边用数码相机左摄右拍,试图补充记忆。这里的内容有一些比较熟悉,感觉到最为震撼的是自然资源展厅的新颖展示方式。我们步入到展厅,往上看,一条条钢丝吊着一只只鲸鱼模型,蓝色的灯光照映着它们,似乎是1个奇异的海洋,许许多多的鱼在海洋看快乐地玩耍着。此时,我似乎也来到这美丽的海洋里遨游。再看下面,有两只高达十多米的巨大的恐龙化石,高大的身躯稳稳地立在那里,真是壮观!
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则是我所喜欢的祖国的中草药,即馆内“岭南本草——中草药馆”。该馆通过百余件各类标本,展示了作为全国中医药材主产区之一的广东省所拥有的岭南道地药材和民间药材,使观众初步了解何首乌、巴戟、沉香、春砂仁、广陈皮、广佛手、广藿香、穿心莲和化州橘红等独具特色的“南药”,并通过广东省医事、百草堂等场景使观众了解广东省独特的中医药文化,以及广东省中药老字号企业文化,反映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由于去的时间太晚,临近闭馆时间,我没能参观历史馆。据说历史馆立足于“从世界看广东省,从广东省看世界”的历史视野和文化广角,用丰富的物证和文献重点展示广东省3大民系、海上贸易历史、广东省华侨史和近代史。展现了广东省对中华文化的独特的贡献和创造智慧。以后我会再去参观,补上这一课。
去博物馆心得体会1000字篇5
5月1号,我和室友一起去了武汉,特意参观了辛亥革命博物馆。一上午的参观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对辛亥革命有了更深的了解。
博物馆有四层,包括地下层,分为五个展厅,从清末新政讲到临时政府的建立再到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博物馆内容很全面,有些文物是我从来没见过,有些事件也是我第一次听说,很多在历史教科书上粗线条的知识可能两三页就能讲完,可是博物馆不一样,它可以用很大一个展厅,有图有文有实物地展示,很细致,令人印象深刻。
在我看来,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必然的。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让中华民族活在列强掠夺下,摇摇欲坠。当我走到一号展厅,看见石柱上刻的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时,我内心是一阵刺痛。《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刻得那么醒目,在谴责清政府的无能的同时更多的是警示后人勿忘国耻,发愤图强、振兴中华。一百多年年过去了,这种震撼还能在我们后人心中产生,更何况是活在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呢?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戊戌变法没有根本挽救中国被瓜分的命运,但是他们的思想却引起了社会的舆论,甚至激起了另一种更为激进的思想的产生--革命派思想,要革命,要共和,要民主、要自由。这些革命派正是辛亥革命的主力,他们在文化舆论,革命抗争中双管齐下发动一系列让清政府惶恐的活动。兴中会的成立,同盟会提出比较系统的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再到“三民主义”的提出,民主共和开始迎接了希望的曙光。
在三四号展厅,我见证了封建帝制是怎样覆灭以及武昌起义是怎样爆发。在这两个展厅,我内心是复杂的。历史虽说是历史,已经过去,可是看到那些蜡像老照片,我似乎有点感同身受。从初中教科书就学过,这些历史是如何发展,可是等真正见到实物的时候就是另一种荣辱共存的感觉了。黄兴率领的“黄花岗起义”告诉我革命烈士用献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孙中山的呕心沥血让我明白武昌起义一定能够胜利。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势力,使中国反动势力在政治上乱了阵脚。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也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现在的生活更加珍惜,对以前为革命而奔波的伟人们更加敬仰,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让我学习历史,了解历史。
去博物馆心得体会1000字篇6
柳州,山清水秀,是一座和祖国历史血脉相连的历史文化名城,工业名城和旅游名城,他是中国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缩影。百年沧桑,铸就了柳州优秀的工业文化。20xx年11月19日上午,我校六年级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乘着公交车来到柳州工业博物馆参观学习。
一路上,我们班的同学们嬉笑着,不知不觉中,车来到了一片开阔的平地,我通过车窗向远处望去,看到了那边的一栋楼,一堵围墙上有七个醒目立体的黑色大字“柳州工业博物馆”。
下了车,吴老师领着大家走进了大门,又看到了七个黑字“柳州工业博物馆”,字下摆着几盆花草。整座场馆,十分安静,我在这厚重的历史面前显得是那么渺小。一位年轻帅气的`讲解员走过来,带着大家走进展厅。首先,第一部分:欣欣向荣的工业城市。映入眼帘了一个蓝色的庞然大物,讲解员说道:“这是20世纪80年代柳州微型汽车厂从法国引进,用于汽车大型冲压件生产,高10米,宽5米,厚3米。”我感叹人类中的天才,能造出这样的机器来造福人类。接着纵深行进,左右两侧的雕像仿佛诉说着柳州工业发展的传奇故事。在史前社会,生活在柳州地区的古人类,已会制造陶器等物品。下面我来介绍介绍:传统榨油业。相信大家都看过《爸爸2》吧!里面的第三期就出现了这个传统榨油的工具。下面是木器制作业。俗话说“食在广州,穿在苏州,死在柳州。”这正是因为柳州的棺材木打得好。下一个皮革制作业,有名的“李荣昌”皮枕。冶铁业,柳州的“铸铁工匠”正在奋力地工作着。土法制糖业。就是用柳州盛产的甘蔗制作。接下来的种种,就不一一细说了。总之,这些明朗的简介和栩栩如生的雕像都让我对于柳州的过去有了一个了解。
第二部分:近代工业的兴起。我看到了一些近代设施:各样的冲剪机,剪床,车床等,还有传说中的木炭汽车和“朱荣章”号飞机。柳州工业从衰落后有崛起的过程一步步展现在我眼前,以前的故事都历历在目。
第三部分:现代工业。红合牌37拖拉机,机械磨木机,JX型车床,“老八呎”车床,柴油机,“柳江”牌汽车,毛巾织机,螺杆压缩机等各式各样的现代工制品。我的心里不禁感叹:原来柳州的机器这么多。
我和几个好友嬉笑着来到了第二层楼。
第四部分:日用工业品。我发现了柳州牙膏厂的名牌“两面针”和柳州人自己的品牌“五菱”,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突然,一辆小汽车吸引了我,我快步上前看到上面写满了签名,所以在博物馆的小汽车中,这辆算是比较突出了。
柳州的工业文化,赋予了柳州阳刚豪迈的气质和开朗开放,敢为人先的精神,凝聚着柳州人民的汗水,艰辛。工业是柳州的基石,力量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