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长》读后感7篇(《野蛮生长》:七篇读后感)
《野蛮生长》是一部由鲁迅创作的小说,以揭示社会黑暗面为主题。本文将为您介绍7篇读后感,这些读后感从不同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小说中的人性、社会现象以及对于现实的思考,为读者提供了多元的阅读体验。
《野蛮生长》读后感篇1
《野蛮生长》内容概要:民营企业家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王石为什么成功?牟其中为什么失败?冯仑通过近距离观察给出了颇具特色的企业家素描。此外,关于幸福、关于金钱、关于伟大、关于女人……冯仑均用他鲜活麻辣的语言进行了解读,书中精辟的语言展现了典型的冯式风格:不麻辣、不深刻、不性情,就不是冯仑。
在读《野蛮生长》这本书之前,对冯仑知之不多,仅仅知道万通是他旗下的企业,他被誉为“地产界的思想家”。然后我百度了一下,发现在新浪读书频道里有《野蛮生长》的推荐理由,“爬格子的没有冯仑的经历,搞商业的没有冯仑的文采,做学问的没有冯仑的务实”,这更让我产生了对这本书的向往。
这两天读完了冯仑的《野蛮生长》,让我知道了冯仑是个充满智慧,用心思考的人,在这本书中,冯仑先从企业的“原罪”说起,然后分别从“合伙人”、“投资”、“管理”、“金钱”、“政商关系”、“伟大”、“幸福”、“女人”、“死亡”等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向读者展现了他在企业的创立、发展壮大过程中自我完善的心路历程。这本书充满了冯仑对中国社会经济中诸多话题的理性思考和深刻感悟,书中的很多观点见仁见智、颇能启发读者的思维。
在书中,冯仑以他一贯的诙谐、幽默、感性的语言来表达深邃的思想,而涉及到主题的部分确都是有关道德、责任、使命、人生、财富等内容。他说,作为作者,他希望能很好地把人性、人的本能,以及矛盾、困惑、误解、摇摆、沮丧甚至亢奋都能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
书中用“原罪”一词阐述了王石、牟其中等人所领导的企业的原始积累过程中的一些秘闻,对王石的成功、牟其中的失败进行了近距离的解读。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民营企业是如何发展起来及企业家是如何管理自己、领导别人的。万通初创,正是中国处于经济蓬勃发展,房地产市场兴起之初,“万通六君子”怀着想做事的共同理想信念,创办了企业,可以说,他们当初凑在一起,有一种江湖聚义的味道,即冯仑说的的“江湖方式进入”,后来“万通六君子”分家,并各自成就了一番事业,得益于以“商业方式退出”,他们现在仍是好朋友,所以他们都是“伟大的人”。所以冯仑说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就要有一个伟大的时间,伟大的地点,还有伟大的人。
也许你还没有成就伟大的梦想,实现理想中真正的成功,但是,你一直以来的志存高远,让我始终欣赏。曾经跟身边的人说过,虽然你现在的能力,跟某些人相比,并非那样的优秀,但是,我欣赏的是,你内心伟大的梦想,你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你曾说就算你在街边卖可乐,也要创造你自己的品牌!
“伟大的人会牺牲掉一个正常人的生活状态。一个有价值的男人的一生,是践志的过程以及找到志向相投的朋友的过程。”
“一个奋斗男人的一生,是雕刻自己的一生,同时也是摧残别人的一生。”
牺牲。尤其是最初的牺牲。柳传志牺牲掉了很多,包括健康。但是他不会后悔,因为他唯一的目标就是要把联想做成一个伟大的企业。不管现在联想的发展如何,是不是称得上一个伟大的企业,但是几乎可以这样说——联想就是柳传志生命的全部。
是的,追求伟大的时候,也许真的会牺牲掉正常人的一些小幸福,但是真正在追求的人,会享受到追求的大幸福。那么,何必在追求的时候想过多的得失?有得必有失。只看,我们最初内心想要什么,我们不能失去的,又是什么?
“男人的伟大是勇于牺牲,敢于胜利。”
曾有朋友对我说:“假如你不再追求,那么还是你吗?”
追求一个伟大的梦想,一定是很难熬的。牺牲,也许其中就包括了摧残自己。为了能熬下去,所以我们要努力,要变得越来越强大,坚不可摧。
人生路上的困惑,也许在于跟普通人的比较。假如我们追求的不是普通人的追求,那么为什么要跟普通人做比较呢?为什么要用普通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呢?
为了伟大在雕琢自己,在熬着的你,假如你依然追求,那么就跟我一同继续相信梦想的力量吧!
伟大,有时候是孤独的。但是,作为你的兄弟,我始终理解和支持你!
也许你要问:要熬多久?什么时候才能成就伟大?冯仑这样说——伟大是时间的函数。所谓创造历史,就是在伟大的时刻、伟大的地点和一群伟大的人做一个有价值的事。
走向伟大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正向积累。给自己多一点耐心和时间吧。
就让我们继续为了伟大而折腾,为了伟大而熬吧!
《野蛮生长》读后感篇2
这几天,读完了冯仑写的《野蛮生长》。
冯仑素有开发商里的思想家的美誉。也看过他的一些演讲和文章,确实很有思想。还看过他和张在东的一个演讲,其实是一场辩论,后者仅盖了一个小区,以欧式的恒湿恒温为卖点,竟敢自称建了全中国最好的房子,他像疯狗一样在那里自吠、狂吠,而冯仑像一个大度、温厚的长者,在那里娓娓道来、不卑不亢,后者像一个刚出道的毛头小子,想杀掉一个老大立刻成名,而前者像一个真正的老大,尽管不当大哥好多年,声音不大但有威严、有力度。现在除了专业搞房地产的,有谁还知道有个叫张在东的?知道有一个小区叫锋尚国际?我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报道,说他在外地搞了一个类似的项目,才知道他还在干这一行,但更知道他那个小区在那个辩论会不久因为延期交房和其他原因,退了客户很多钱,看来好不好还真不是自吹出来的。
冯仑也在海南干过,几个人合伙,后来散伙,但都干出了一番事业,也算为我们这些去过海南的争了口气。其中最有名的是潘石屹,还有开发阳光100的易小迪,还有个叫刘军的,不知道是不是开发太阳园、太月园的老总,那个老总前段时间有点麻烦,据说同前不久被判刑的海淀区区长周良洛有点瓜葛,后来又没事了,其他几个人不太熟。
在这部书里,冯仑介绍了万通的发展经历,探讨了民营企业的种种现象,也分析了同经营有关的投资、管理、金钱,以及关系、政商关系等问题,还谈及正反两个企业家——王石与牟其中,还探讨了与人性有关的伟大、幸福、女人以及死亡等问题,有一定观点和深度。但美中不足的是,文字比较粗糙,据说是口述后秘书整理出来的。我不太喜欢,我觉得语言就是语言,文字就应该是文字,语言要通俗、易懂,有逻辑、有观点、有层次,而文字就是书面语言,要干净、简洁、清新而华丽,又能说又能写的人很少,当官的都能说,但大部分不会写,总要秘书捉刀,而学者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几万字不成问题,但要语言表达,往往木纳、笨拙,啰里啰唆,词不达意,看来要做一个完人还真不容易。
《野蛮生长》读后感篇3
野蛮生长’是一本好书,冯仑写得很实在,有人说冯仑是有思想的地产商业家,‘野蛮生长’比‘理想丰满’更野蛮,这是我的触感!
冯仑在书中多次写到原罪,谈到王石职业经理人的成功之道,以及在理想丰满一书聊到的一些问题,多多少少会给人一些悟性,我推荐喜爱阅读的朋友能够去看看‘野蛮生长’这本书!
时常会想到甚至会去琢磨项羽和刘邦看到秦始皇南巡说过的话:此人可彼也和大丈夫也,欣赏项羽的情义明白政治家的残忍;至于看到书评中国房价与改革,很多利益已经绑架房地产了,电子生活是一种趋势,电商能否缓解不正常的中国,我们只能拭目以待;国富民弱在中国极其的明显,经济危机后纳斯达克是上升的,而A股是停滞不前,养老金欠缺和国企垄断的暴利;类似两个经济学家打赌创造1个亿的GDP问题比如在我所在的汽车行业也容易出现、不得不崇拜日德技术服务的卓越;至于国家发展中的问题,也许很多时候我们确实无能为力!
不可否认大宛们想去成就一件事会容易很多,这是一种效应;也许企业者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向会思考客户、员工、社会职责、股东的顺序,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会认为还好,恐惧成长带给我们的痛苦;是的,在江湖很多时候确实不是那么的身不由己,很多因素在左右我们的行动,公益的力量震撼人心,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不就应阻碍前行脚步。
没有刻意,似乎让我们那么漫漫,也许那是获得一时的快感;对于自己相似的东西我们更容易理解,往往内心容易去抗拒所排斥的东西;顺势而为是每个人物的选取,优秀的企业很多,卓越没那么简单,会沿着正能量的道路勇敢走下去,哪怕很坎坷!
那些财经睿智会带给我们焕然大悟,焦点人物背后的行为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除了原罪外必然有其相同点。
《野蛮生长》读后感篇4
现在书店里的书真是浩如烟海,而自传是我最喜欢看的一类书,因为从这里你可以看到另一个人的较为真实的人生写照,学习他人的经验,正如牛顿名言:我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这里我真心的感谢那些伟大的人物能把自己思想的窗户向我们敞开,让我们一次次触摸生命的真相,反思自己的人生。
(虽然我不敢保证自己写的就一定真实,但至少我相信自己表述的东西要比其他人了解的更可靠,最憎恨的书就是没有自己的独特的思考,而集大家之所成的文化垃圾,而书店里不乏有的是这种书。)
冯仑先生是国内企业界有名的“段子派”掌门,他的新书《野蛮生长》用了许多幽默而不乏深刻的段子来表述他自己对人生、企业、社会的真知灼见。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伟大在于管理自己”
冯先生的书里写了很多王石自律的故事,在王石登珠穆朗玛峰时,山腰上时有记者采访,一个专业登山者大刘接受了很多采访,而王石克制自己不接受采访,为了保证体能和精力,即使别人再怎么说风景好,他都克制自己不出帐篷。最后业余的他登上了珠峰,而专业的朋友因体力透支而登顶失败。
我不知道完成了"7+2"七大洲最高峰和两极的探险的王石的自律性到底有多强,但是我知道虽然王石自称文笔不好,但他坚持天天写博客,你可以去他的博客看看,在写博客的企业家里,他的博客是写的最勤的了,几乎一两天就会有篇文章,虽然作为万科董事长的他非常忙,可他能够很真诚,认真的写博文,在我看来这需要极强的自律能力,就如同当年毛泽东为了培养自己专心致志的读书精神,经常特意跑到闹市读书一样,伟大首先在于管理自己(至少我认为我一个月最少该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没有做到,不过以后我许诺一定做到并保证原创)
在回头想想自己看过的印象最深的富兰克林和林肯自传,发现伟大的人都一样有着强大的自律能力,如果你连自己都不能管理,如何能领导他人,激励他人向着伟大的目标坚定不移呢?富兰克林之所以能从一个普通的印刷工人成为伟人,关键在于他给自己定下的13条品德,并定期检查自己是否做到,日复一日的挑战自己,终究铸就了伟大的本杰明·富兰克林。
1、节制。食不过饱,饮不过度。
2、缄默。不言则已,言必于人于己皆有益,避免无益的闲聊。
3、条理。物归其位,按时做事。
4、果断。当做的事必做,决心要做的事应坚持不懈。
5、节俭。于己于人无益不破费,换言之,切戒浪费。
6、勤勉。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7、诚实。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正直,讲话亦须如此。
8、公正。勿做有害于人的事,不要忘记做你应做的有益于人的事。
9、适度。避免极端,容忍对你的伤害甚至于你应认为这是你应受的。
10、清洁。应保持身体、衣着和住所的清洁。
11、沉着。不为琐事和常见的或无法避免的不测之事而烦恼。
12、贞洁。除非为了健康或生育后代不常行房事,切戒房事过度,或损害自己或他人的宁静或名誉。
13、谦虚。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想想在学校的时候我也曾模仿富兰克林为自己写下13条品德且要求定期检查,但现在很久都没有看了,真是自愧不如啊!
富兰克林自传里有这么一段—大意是:当你希望自己能写出非常优雅的字体时,并努力为之努力,不管最后你是否到达你最初的高目标,你都会发现与之前的字相比,你会发现自己长进了不少。
但人和人的差异关键就在谁定下了伟大的目标,并且为之坚持了多久,富兰克林做到了,毛泽东也做到了,他们终就成为了史书中无法抹去的印记。
我相信在七大高峰和两极留下过足印的王石也同样会在中国企业史上留下自己的无法抹去的印记,正如冯仑先生经典段子”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只有时时提醒自己向伟大看齐,你才有可能触摸它,甚至与它并肩。
伟大是熬出来的。当然仅仅靠管理自己并不能一定保证伟大,还要求伟大的人必须有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学会牺牲。书中写到柳传志牺牲了最好的房子,最好的车给合作者,自己什么都不要了,但却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得到了管理人的权力。而王石直到2006年年薪才涨到200万,05年之前都不超过100万,万科的股权都给交出去了,而自己所有股票市值加起来也不到150万,还是最初发行的股票的时候没人买,他就拿存折上了两三万元买了公司股票。这和蒙牛集团的牛根生有些相似,牛根生把自己个所有股份捐给了公司,大家共同享有权益,同样刚刚上市的阿里巴巴的马云也是如此,把大股权分给大家,自己的股份还不足5%,能做到这份上的企业家还真不多,所以大家能看到今天的蒙牛为什么能跑出火箭的速度拿下第一,阿里巴巴如何拿到全球网络股融资额第二。万科又如何成为中国房地产的老大,这与企业创始人伟大的牺牲不无关系。
冯仑先生的《野蛮生长》语言诙谐,幽默而又感性,文章里也有很多国学的东西和中国的道家,儒家的思想,让我感受到在崛起中的中国,企业家的文化层面的价值,企业家的价值观影响着中国主流社会的价值观,期待着更多像冯先生一样的企业思想家能在中国文化崛起和经济崛起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冯仑先生名言:不争小利争前途,不争局部争全局,不争现在争未来。
伟大的时间,伟大的地点同伟大的人一起才能创造伟大。
《野蛮生长》读后感篇5
《野蛮生长》口语化风格极浓,麻辣鲜活,像是后生听前辈说往日的江湖故事,生老病死的智慧,正如王石所形容的,“嬉笑色骂皆文章,百计千心成万通”。读毕将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围绕民营企业讲述所谓的“原罪”、合伙人制度、投资、管理、政商关系、企业公
《野蛮生长》口语化风格极浓,麻辣鲜活,像是后生听前辈说往日的江湖故事,生老病死的智慧,正如王石所形容的,“嬉笑色骂皆文章,百计千心成万通”。读毕将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围绕民营企业讲述所谓的“原罪”、合伙人制度、投资、管理、政商关系、企业公民与企业家,下篇围绕人生感悟谈谈关于金钱、关系、历史、幸福、女人、死亡等等,“听一堑,长一智;听一智,长一智”。
吴晓波评价冯仑为“段子派”掌门,所有的商业真相和管理智慧都在“段子”里。本书以回忆故事为主,所以其中少不了趣味横生的故事和令人深思的道理。
一、关于投资的智慧
投资有三重境界:第一,投资时间,玩时间于股掌之间最重要是正向积累;第二,投资于人,最重要的还是投资人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好比人生的GPS;第三,投资未来,即投资趋势,这种趋势于公司而言就是战略,正所谓“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
投资的最高境界是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与公司的市值管理不谋而合。
二、关于金钱的智慧
人的一生会有三个钱包,第一个钱包是现金或资产,物化的东西,比如存在银行的100万。第二个钱包是信用,别人口袋里的钱你能支配多少,好比我们找朋友借100万。第三个钱包是心理的钱包,都是100万,身家1亿和身家1万对此的感觉肯定不一样。
做一个好的企业,是要放大第二个钱包,调整第三个钱包,守住第一个钱包。第一个是根本,第二个是杠杆,第三个是风险,放大杠杆有利于促进第一个钱包增长,但需要做好风险控制。做人也是如此,对于金钱,需要守住根本,守住信用,守住风险。
三、关于关系的智慧
人的关系网大概是遵循“10-30-60”规律。大概意思是,你遇到危难时,能借钱的对象不超过10个人,由内而外,这是第一层。第二层就属于熟人朋友、经常打交道的,做过点事的,大概不超过30人,这30人还包括前面说的那10人。最外一圈就是所谓的熟人,也就是打起电话来记得住这个人,而且也大概了解他的背景,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见的那种“朋友”,最多也就是60个,这60个人还包括了前面说的30人。所以,人这一生,其实不需要太多的关系就能应付得了。需要花精力去了解的人,其实很少,不会很多,不会超过60个。
投资人的聪明之处就是重点做极个别人的长期投资,他可能得到的回报要大大高于泛泛地交往。所谓“宁打一口井,不挖十个坑”,这样想想,人际交往便轻松许多。
四、关于伟大的智慧
决定伟大的两个根本力量一个是时间,一个是人。创造伟大就是在伟大的时刻、伟大的地点和伟大的人做一件庸俗的事。而普通人往往在平凡的时间、平凡的地点和平凡的人说着伟大的事情,不改变任何人任何事。
但其实我们很难评判什么是伟大,什么是平凡,就像我们很难说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愚笨,我们唯有做那些我们相信它是伟大的事,与我们相信他是伟大的人为伍。
五、关于幸福的智慧
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我们需要一直问自己的是,我们追求的快乐或幸福到底是什么?在本书中,幸福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幸福是满足了欲望;第二重,幸福是获得了自由;第三重,幸福源于信仰。归根究底,人之所以不幸福,原因千千万,想起高中写语文作文时常用的一句话“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不算小钱、不算时间、不算是非”或许能帮我们避免很多烦恼,那是不是没有烦恼了人就获得了幸福吗?不以为然,我自己还没有体会过一种幸福的状态,还需要用力去追寻心中的信仰。
六、关于死亡的智慧
“只有无知的人与不能勇于面对生命的人,对死亡才会恐惧。聪明的人会视死亡为亲密的伙伴和仁慈的导师,任何人若要完完全全成为一个生命力充沛而丰富的人,那么他在有生之年,必然得与死亡为友”。
我常常会思考死亡,扪心自问“怕不怕死”,几年前的答案是“非常怕死”,现在是“不怕死”,怕的时候是因为有太多眷顾和责任,不怕的时候不过知道这是一件必将到来的宿命,但反观自己的心态怕的时候好像活得更用力,不怕的时候反而更消极,想必还是没有参透生死的智慧。
除了人,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也会有一个生死更替的轮回,常常“咸吃萝卜淡操心”,中国很多民营企业都面临着接班人挑战,如果企业的创始人退了,企业会不会就此死亡?权力的平稳交接少不了制度,企业若能找好接班人便可放心撒手,个人若能找到传承人便也能瞑目吧。
卷面语“48载光阴逆旅,为学、为官、为商,为国为民丹心不改;20年生意江湖,阅人、阅物、阅事,阅尽沧桑侠骨依旧。”农历2019年的第一周选择了一本“心灵鸡汤”,希望这一年若有得意时不自视甚高,若处失意时不无病呻吟,于无常处知有情,有欢声也有泪盈。
《野蛮生长》读后感篇6
收藏豆瓣很久,从来没有评论过,今天就先来评评偶像的书~
看冯仑的书完全因为个人崇拜,不过正如他博客里写的,你不可能因为看了书,就成为又一个冯仑,也不可能因为看了这书就再创一个万通~只是,开卷有益嘛~
其实,虽然说这书很多人都评论说它写得很实,但看完,不可否认,这书还是一贯地延续了自传类书籍的共通,更多地展示光鲜的结果而少提奋斗的艰辛~
书,好书,因为冯仑的口才,因为冯仑的文字能力,但个人觉得这书更像是心理学与哲学相结合的教育类书籍,给你一些新的认识社会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方式,自我成长的促动,如此来说,书是好书~
看完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冯仑不如他自己所说的一般不争,那般淡泊,他争斗的心只是被狡猾所掩盖,呵呵,正如人们所说,中国就一个冯仑~哈哈!
看的时候,没觉得自己受益良多,但看完,思考过后,突然想明白很多问题,有些或许只是部分的启示,但却不可否认,有突破~所以还是想要推荐下这书!
据说,30岁,人会换上一种称为人生迷茫综合症的病,所以,趁还没有到的时候,开始思考人生是个很好的举动。
人一定要有目标,人一定要积极、快乐地生活,人一定要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野蛮生长》读后感篇7
国庆节放假前,公司老总发给中高层管理者各自一本书,冯仑的《野蛮生长》。
“不做制度看不见的事情”,这句话是王石说的。做为HR的我很能明白和佩服。
开始谈的“原罪”是中国法制的缺陷或漏洞成就了大部分的民营企业家或老板,而健康的企业:基业长青的企业、百年老店却总有“从优秀到卓越”的一段过程,在当初的懵懂状态下闯出来的基业如果要持续着长青,务必是尽快抛除创业阶段的“原罪”,消除所有在制度不健全时养成的坏习惯,依法办事,并在企业内部建立利于营运的机制,用制度管人。这样才能构成众所追求的统一的价值观文化。
经历过“野蛮生长”,“冯仑们”当然期望自我能改头换面,强化道德伦理,追求阳光下的利润。我也坚信这是每一个有道德良知底线的“冯仑们”的期盼!而这些价值观文化在企业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又是比较矛盾的!
整本书中的秘闻较多,王石、牟其中等经商、起家的一些故事吸引着我;同时,冯仑的真诚、坦白、不做作、不理论、口语化写书也是一个亮点。一个人说话时比较真诚,但出书的时候可能就比较谨慎。整本书易于明白,通俗易懂,使我很快的就读完了。由此不得不佩服冯仑的思想。读完整本书后,受益不小,有几个方面值得我领悟和锻炼:
一、管理就是管自我。这是企业文化构成的精华和关键。对于发展中的企业来讲,企业文化就是资深员工的文化,资深员工是受到老板影响的,老板只有不断的管理自我,提升自我,做好表率和模范作用,这时候不用要求大家怎样做,自然就构成了一种氛围。有人说,制度首先是被老板破坏的,那么老板遵守了,大家也就慢慢都遵守了。老板不断的提升自我,让自我进步,下方的人也会跟着进步。这个道理也适合于咱们这些中层管理干部。
二、职责感。有职责感,就会有动力!为家庭、为公司、为员工、为社会。看你的职责感建立在什么层面,如果都有,肯定会成功!有职责感的人才能成功,否则,成功只是一时的。
三、如何做事情?其实比较简单:制定目标、实现目标、为公司、为社会创造价值;调整目标,解决问题,回报社会。但是也比较复杂:企业文化的建设、标准、流程的不断修正、方法的思考实施、股东、员工、社会的利益平衡,商战……等。
四、制度、标准。借用王石说的一句话:“不做制度看不见的事情”,制度、标准等同于管理。有了制度和标准。就能节省成本。按照“法、理、情”的顺序进行管理就能够见收益。
这天,众多的冯仑虽然能够望着“江湖”淡淡地笑傲一下。但是更多的管理者也要寻找自我的缝隙,密集地生长!野蛮生长的日子不仅仅仅是“冯仑们”独特的经历,虽然“野蛮生长”已经成为过去时了,但个人却始终认为:管理阶层的大老爷们或许也要经历着本质上相同或类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