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雪原》读后感8篇(《林海雪原》:雪域奇遇,心灵之旅)
《林海雪原》是中国作家巴金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游击队的斗争为背景。小说通过主人公冯锡范的视角,展现了游击队员们在林海雪原中艰苦奋斗、顽强抗争的英勇形象。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的描写手法,深受读者喜爱。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林海雪原》读后感的八篇文章。
《林海雪原》读后感篇1
书里的每一个人物都那么活灵活现,个性十足。如年轻有为的军事将领少剑波,他的沉着冷静、不骄不燥、英勇善战、足智多谋都令我钦佩。在我印象里最深还是杨子荣,从我观看过《林海雪原》的电视剧起,他就一直是我崇拜的英雄人物。为了彻底消灭最后也是最顽固的威虎山上的顽匪,少剑波和杨子荣数夜未眠,共同上演了一出机智壮烈的“智取威虎山”……
对他们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无论在多么危急的情况下,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他们对自己人生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着,不畏层层险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也许他们认为:面对自己的人生,唯有拼过,才了无遗憾。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便会对自己的前途、要走的路感到迷茫,徘徊不定,成为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我体会到作为青年,一定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勇于拼搏的气魄,决不放弃的信念,那么在精神上永远是无法被击倒的,不会因中途的失败而放弃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了理想这盏明灯的指引,我们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前进的方向
细细品味《林海雪原》一书,发现它讲述的不仅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斗争,它所表现出的更是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使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林海雪原》读后感篇2
花了三天的时间将这部小说看完,当书翻阅至最后一页时的那一刻,有点激动,有点兴奋,感慨于书中的各个人物。初次接触《林海雪原》,被那惨绝人寰的杀戮场面给震撼了,觉得这本书似乎充满了血腥,甚至让我失去了继续读的兴趣。但是当我读到少剑波受命、杨子荣智识小炉匠之后,我的兴趣又被重新激发出来,接下来的一个个战斗故事更是让我无法“自拔”,我沉浸在小分队战斗组的每一场战斗中,沉浸在每个人的个性中,佩服他们的勇气,佩服他们的智谋,佩服他们每一个人的忠诚。
这是根据作者曲波自己亲身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一问世,在当时的社会上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同时也搬上京剧舞台,其中“智取威虎山”这段唱词,很多人都会唱。
这本“红色经典小说”讲述的是1946年冬,我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东北林海雪原,搜剿被我击溃之国民党残匪。匪帮许大马棒踞奶头山,负隅顽抗,破坏我土地改革,血洗杉岚站.屠杀我干部。牡丹江军区派少剑波率小分队进剿,侦察英雄杨子荣智擒乔妆小炉匠之特务栾平,战士刘勋苍又擒获另一匪徒刁占一。少剑波审讯匪徒,虽匪特十分狡猾,终被勘破真相。少剑波曾与女卫生员白茹治愈蘑菇老人疾病,由老人口中大略得知奶头山之险要,至是乃亲自押解刁占一,袭取奶头山。刁占一故意欲引我军入敌陷阱,蘑菇老人赶到,指明地形,战士栾超家攀登绝壁,飞越天险,我军出群匪不意,袭取山头,活擒匪首许大马棒父子,肃清残匪。
这是一部诠释“理想”含义的小说。这小说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他们对理想的坚持,书中描述了一支解放军小分队,为着自己的理想,更为着祖国的伟大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在深山老林中为消灭凶残狡猾的.土匪而英勇战斗的故事。对这些战士来说,死并不可怕;鲜血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它见证了一个个赤子之心,它的脉搏将永远在这片郁郁葱葱的老林里跳动。穿山风的狂卷,密集的枪弹雨林,都吓不退他们,因为他们的心中有一把火,一个信念——那就是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他们对自己人生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着,不畏层层险阻,甘愿拼死一搏,或许他们认为:面对自己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搏过,才了无遗憾。
这是一部叙述英雄故事的小说,书中的五虎将让我印象深刻。英勇俊俏的少剑波,有胆有谋的杨子荣,骁勇威猛的刘勋苍,粗俗诙谐的栾超家,坚韧忠诚的孙达得,这五个人物虽然各有各的特点,但他们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忠诚,对于党的忠诚,对于人民的忠诚,他们一切行动都服从命令和组织的安排,考虑问题从大局出发,少剑波在自己的亲人被杀害后强忍住内心的悲痛,将它化为愤怒,服从党的安排;杨子荣只身一人进入匪窝,献礼座山雕时,想的是如何通知首长,如何不被发现;攀爬能手栾超家跨越涧谷时,想的最多的仍是怕自己的失误会造成剿匪的失败……每个人都让自己的特长成为战斗中最有力的“武器”,他们的所思所想体现的都是一种奉献与军人精神。这里面还有甜美热情的白茹,为民牺牲的高波,机智聪颖的董中松……个个都是英雄。
这是一部洋溢着集体主义精神的小说。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那便是“集体”。文中的人物,如少剑波、杨子荣等,张口闭口不离集体,可谓已经深入骨髓,同自己的生命融为—体,风里来,雪里去,是记忆拼搏下的一点一滴。“集体”这个词,更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的意境已将不可计数的心融为一体,有着强烈的集体思维的人,头可断,血可流,此志不可改,永远把集体利益摆在第—位,这是全书的一个重要特性。毛泽东同志写的《为人民服务》,其中详尽地阐述了有关与集体的一些思想,其实,不仅仅是当时需要宣传集体思想,如今,依然需要用它作为强大的动力,促进我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快步发展。唯有将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发挥全国这个大集体的力量,人人为之努力,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才是我国快速发展的途径。
阅闭,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跟自己读过的一些中文名著的重墨渲染相比,《林海雪原》没有华丽的词藻,它就像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流过我的心间,如林海雪原中的雪那样纯洁,没有一丝杂质和尘埃,珍存在我心中一个温暖而特殊的角落。《林海雪原》,讲述的不仅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斗争,它所表现出的更是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一份人性的美。这部小说讲述了在火红的岁月里,有那么一群可爱单纯,执着勇敢的战士为了信念快乐地奋斗,如今的我们,是不是更该如此?正如说中说道:“这一切,杨子荣同志和高波同志没有看到,更没有享受到,他们正是为了我们今天所享受的这些,度过了艰苦的年月,献出了他们最宝贵的生命,今天的幸福生活,时无数个革命先辈用血肉换来的,我们不仅要加倍珍惜,更要用自己这一辈的努力,去完成先辈们未竟的事业。”
是啊,沐浴着21世纪幸福的阳光的我们,应该学会革命先辈们不畏艰辛的精神,坚定信念,确定自己的理想,勇往直前的去奋斗。
《林海雪原》读后感篇3
昨晚,星空浩瀚,若隐若现。那片林海,那片雪原,英雄的身影一掠而过,那段极具传奇色彩的往事又出现在我面前..
轻轻地合上《林海雪原》的最后一页,惊心动魄的一幕不断闪现在我们面前。60多年前,在白雪皑皑的山林中,曾经有一群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士兵为一个他们可能看不到的美好未来而英勇奋斗。他们的气魄震荡山林,他们的信念感动天地。他们像火一样的热情融化了沉积了几千年的冰雪。他们的理想是珠穆朗玛峰无法比拟。他们是英雄,配得上这个光荣的名字。他们是林海雪原星的精灵,一次次勇闯龙潭虎穴,只是为了见证一颗纯洁的心。他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然而,他们也留下了遗憾——遗憾的是,他们无法亲眼目睹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强大,站在世界的东方。在浩瀚的.世界里,他们默默地为祖国和人民而战,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他们总是微笑,因为他们的精神永远不会被击倒。嘲笑他们不必要浪费生命的人,一定是懦夫;因为只有懦夫,才会嘲笑勇者。燕雀怎样才能知道天鹅的高远志向?那种终身追求高尚理想的人,一定是伟大的。而那些躲在黑暗角落里的蚂蚁又怎能体会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呢?
没有理想,人类就无法登上天空;没有理想,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化从何而来?也许这个理想要经历几次沧桑,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我们身后,总有下一代继续追求的脚步。
我们不必担心梦想的一面会是什么,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实现今天的梦想。
今晚,星空依然璀璨,雪原上飞驰而过的英雄,还会飞进我的梦里吗?
《林海雪原》读后感篇4
读完《林海雪原》这本书后,我深深的被里面的故事所感染了。
这本书把人物描绘的淋漓尽致。如:杨子荣,高波。杨子荣同志的之所以有这样的大智大勇都是靠自己的顽强的拼搏精神努力得来的,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我们生活中,人人做事都要有勇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困难。记得有一次,我去参加演讲比赛。我坐在下面看着人家在上面表演都很勇敢,不害怕无论是怎么样的做动作,都没有一丝害怕的感觉,轮到我了,我站在台上给自己加油打气心想不要害怕,要勇敢的面对,要知道胜利是属于勇敢的.人的。我站在台上绘声绘色的讲着,看到老师非常的高兴,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讲完了主持人说的我的得分结果:9·443是第六名。老师对我说:“我自爱下面为你紧张。可你去表现的非常的棒。我的脸上露出了笑脸。
《林海雪原》这一本书告诉我们,做人不仅要有勇气,还要灵活的使用头脑。不能一定的硬斗,也许只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也被弄得复杂起来。
《林海雪原》读后感篇5
打开《林海雪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扉页上的一句话:“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让我感受到了本书作者对他当年的战友深深地怀念。作者为了让后人不忘记先辈们的感人故事和英勇事迹,克服重重困难,写下了这四十万字的《林海雪原》。
本书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地区土匪猖獗,他们杀人、放火,无恶不做,解放军派出了一个以少剑波为领导的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着重描写侦察英雄杨子荣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终于以少胜多消灭了土匪的传奇故事。
读了这本书,让我感慨万分,这些革命前辈们,为了让人民能过上幸福安宁快乐的好日子,在那样冰天雪地里的.艰苦环境下,饿了吃一口冰冷的食物,渴了吃一口雪,克服许多想像不到的困难,侦察奔袭,斗智斗力,用他们坚强的意志和胆略打败了敌人。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意志和毅力,就是因为他们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责任感。一个人如果要有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并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勇于拼搏的气魄,那么在精神上永远是无法被击倒的,有了理想这盏明灯的指引,我们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前进的方向,最终抵达人生的彼岸。
我们这一代人很幸福,能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里快乐的学习、生活,这都是老一辈革命者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要向老一辈革命家那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要有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精神。要有革命者的意志和毅力对待学习。只有这样,长大后才有能力和智慧为祖国的强大作出更大的贡献。
《林海雪原》读后感篇6
就是正因在不经意中看电视时发现了《林海雪原》故事片,可惜就是不知道具体的细节和故事梗概,于是就毅然决定非得把它的故事详细看完为快,毕竟在我心里认为只要别人知道的知识我务必立马知道才感觉到痛快,不然就总以为生活中失去了什么似的。因此,及时的借到了书,也及时的展开了阅读。然而这本书确实资料量很大,一时半刻无法阅读完,因此直到这天才算有了一个结。掩卷沉思,收获不少:
一、坐山雕和刁得一并不是一本书里的人物,而是分别属于《林海雪原》和《沙家浜》(由于自己才疏学浅,以前总认为坐山雕和刁得一同出于《林海雪原》中,即使在阅读中还总着急为什么就是见不到关于刁得一的.故事呢!)。
二、关于杨子荣这个人物,在我的印象中他一向是个英雄,而且是书中最主要的人物,然而通过阅读才发现他仅仅是属于第二人物来叙写的,原来我又由于自己的不得知而与东北抗日英雄杨振宁相混淆,错误的把他俩的事迹颠倒代替。
三、本书的主要人物是描述年轻有为的军事将领少剑波,书中详细刻写了他沉着冷静、不骄不燥、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成长历程以及简单过度的感情故事,更为主要的可能就是作者本人的缩影。
四、了解了当时东北人民的具体生活场景和现状,土豪劣绅强权、日军残忍屠杀的阴影都一一浮现,给历史和老百姓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记忆。
五、能把英烈的事迹昭示于天下而不至于林海雪原,确实作者不仅仅能够安慰,更能够安慰亡灵的寄托与希冀。
六、能够写出那么大的气势来自然是了不起的,但是却发现所有的情节都过于简单,尤其是最重要的智取威虎山的过程都单调乏味,显得呆板雷同,不够新颖别致。
总之,能够又参与到阅读中自然是件好事,而且还在不自觉中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欣赏水平,确实不枉于一读吗。毕竟我已经有好长时刻没有来得及阅读了,就得继续多方寻找时机加强更广泛的阅读。
《林海雪原》读后感篇7
英雄时代已过去,但英雄的精神却常驻心中,崇拜英雄的心依然热烈地跳动着。这是一部力量之作,这是一部冲动人心的作品。
就是这一部由曲波根据真实的解放战争中斗智斗勇的战斗情形写成的一部红色经典深深地吸引了我。这是一部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我常不自觉地把《林海雪原》中的人物与当时的战争现场和战士们对号入座,我相信这样的'一个事实,虽然小说不乏虚构,虽然作者也已经一再申明他绝不等同于少剑波。
非常喜欢和敬仰浑厚扑实、勤恳实干、坚韧不拔、赤胆忠心、诙谐乐观、勇谋兼具、生死置于度外的可爱的战士。因为敬仰林海雪原的战士,所以更敬仰写林海雪原的战士——曲波同志。虽然曲波的文笔并算不上是大师级,但正是由于看了这部小说,心为它而感谢动,为它而感动,为它而热血澎湃,也由此,我迷上了曲波。说来好笑,对于曲波的喜爱还有一段故事:大一时重新读《林海雪原》,再一次为它冲动万分,发现书的封面有一张曲波年轻时的黑白照,照片很英气,在屡次爱不释手的翻阅下终于忍不住把那张帅气的照片小心翼翼地剪了下来,把他贴在我的书桌上天天看着他。直到今天,还经常会有人指着照片问我:“曲波是谁?少剑波是谁?”每一次我都会笑笑对他们说“去看一下《林海雪原》吧,你会爱上他的。”一些朋友每一次看到那照片都要取笑我一番:“曲波可已经是过去式了,你要不要寻找他的后代跟他续一番缘分啊?毕竟爱屋及乌嘛!”有时候,自己也觉得自己的“追星”幼稚得可笑,在照片的空白处,我写上了这样的一句话:“致亲爱的曲波、少剑波同志,林海雪原可敬可爱的战士们,您们精神永驻!”
记得小时候,很喜欢偷偷地翻爸爸珍藏的连环画,其中就有《林海雪原》这一部小说,当时只是欣赏图画和一些简单的文字介绍而已,但是里边的英雄策略却已经吸引和感动我了。大一重读这一部书冲动之情油然而生。跟着那些战士一起剧烈的跳动。
《林海雪原》读后感篇8
一九四六年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的一支精悍小分队,在严寒的冬天深入广大深山密林,在皑皑的东北雪原,凭借自己的大智大勇,与狡猾凶残的敌人搏斗、与恶劣的天气拼争,最终干净彻底地消灭了长期为霸一方、严重干扰我后方的土匪武装,生动地刻划了少剑波、杨子荣、孙达得等革命军人的英雄形象。
这是著名小说《林海雪原》的故事梗概,合上书本,那茫茫雪原优美的自然风光、生动可爱的人物形象、惊险而又绝地逢生的故事情节又历历在目。我想这其中体现的革命气节、民族精神是我们不能忘怀的,我们缅怀革命先辈的同时,应当思考如何更好地去学习他们,如何更好地去实现其中的积极的现实意义。
他们是真正的革命军人,具有高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畏的革命气质、充满智慧的斗争策略和深厚的革命情谊。气候极其恶劣的茫茫雪原,在我们战士眼里,就是“纷纷扬扬的白雪,郁郁青青的深林。还有住着黑熊的大树洞,树上结满了猴头蘑菇;还有水草丰美草甸子,晚上生起篝火,胖胖的野鸡会撞到锅底去。在林间行走的时候会碰上穿山风,这时候人要顶着风往高处走;在雪地里长途跋涉会把脚冻坏,这时候不能用热水烫,要用雪搓……”在他们的脸上,你永远看不到什么叫做怯弱、害怕,他们不畏惧困难,把茫茫雪原当成了自己的最钟爱的`战场,他们对自己的革命事业充满了奔放的情感;杨子荣智识小炉匠,献礼座山雕,那份沉着冷静、大智大勇简直让人拍案叫绝,无不体现了老共产党人成熟的斗争策略;然而他们又不是“铁人”,在挂念战友,思念小分队的时候,又表现了军人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这是在血与火中历练出来的情感,他们的感情是细腻的。他们勇敢忠诚,团结友爱。那里有203首长思索的身影,有杨子荣叭嗒叭哒抽着的旱烟袋,也有小白鸽关于“爱”字的一番独白……
他们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是民族解放事业最忠诚的战士,他们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折不挠,永远追求自由解放的精神。对这些战士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它鉴证了一个个赤子之心,它的脉搏将永远在这片郁郁葱葱的老林里跳动。穿山风的狂卷,密集的枪弹雨林,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把火,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我们这个受苦受难的民族,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正是这些最平凡的战士们创造了最不平凡的奇迹,他们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生命,终于迎来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我深深地被书中那种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这些为我们民族的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的战士,我们可能还在黑暗中行走。他们凭着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情感、对共产主义的忠诚,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他们伟大的革命精神永远不会落伍。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在我们的事业“摸着石头过河”的现在,我们要继承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不畏惧现实中的困难,乐观积极地面对社会给我们的责任和挑战。我们是新社会的主人,不是“小皇帝”,我们有信心有勇气去将革命事业推向前进。
他们热情洋溢的理想主义、民族精神、炽热的爱国情感更不会落伍。作为新一代的青年,虽然错过了为祖国驰骋沙场、抵抗侵略的时代,但是却赶上了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时候。一个人出生的时代既然无法改变,那么就请你选择走什么样的道路吧。今天我们的祖国慢慢走向了光明和富强,我们的民族迈向了伟大复兴之路,我们毎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应有为祖国献身的精神,我们这些莘莘学子,要有为“中华崛起”和“民族复兴”而刻苦学习的宏伟抱负。只有掌握了知识,具备了扎实的本领,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祖国,无愧于我们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