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8篇

教师事先做好一份教案,可以更清晰地传达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前备好教案,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应对各种情况,以下是九八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8篇

教师事先做好一份教案,可以更清晰地传达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前备好教案,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应对各种情况,以下是九八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1

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了准备。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到20,对11~20各数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下两点:

1.注重创设情境,在乐中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在教学中设计了用摆小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习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课件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2.注重动手操作,在玩中学。

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你认为哪一种摆法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小棒”,学生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5根5根地摆;一边摆10根,另一边摆2根;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运用转化理解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经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2个十是20。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73页主题图。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分别数出来吗?

(1)苹果有几个?(2)石榴有几个?(3)桃子有几个?(4)梨有几个?

橘子、香蕉这些比较少。但是,小棒、球、正方体比较多,我们要细心数一数。(学生分别数出小棒、球、正方体的个数,并汇报)

师:我们在前面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比10稍大一些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数物体的个数,引入11~20各数的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

师:以前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的时候,同学们都习惯用小手指来帮忙,可是今天学习比10稍大一些的数,小手指不够用了,老师请来了小棒来帮助同学们学习。

1.动手操作。

(1)请同学们1根1根地数,数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样摆就可以让大家一眼看出你摆的是10根小棒。(学生操作,可以捆成一捆)

(2)提问:这一捆是几个1根呀?是多少根?(是10个1根,是10根)

教师说明:1个十里有10个一,10个一就是1个十。

2.合作探究。

师:你认为哪一种摆法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小棒?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汇报做法。

预设 生1:1根1根地摆。

生2:2根2根地摆。

生3:5根5根地摆。

生4:一边摆10根,另一边摆2根。

生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

小结:摆12根小棒时,先捆成一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看起来比较清楚。

3.拓展延伸。

(1)让学生根据12的摆法,快速摆出11、13、18、19各数。

(2)学生动手操作。

(3)你觉得20应该怎么摆?为什么?

预设 生1:在刚摆完的19根后面再放1根。

生2:20根就是2个10根,把10根捆成一捆,放2捆,这样就能很快地看出来。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

2、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

3、初步掌握11—20以内数的顺序。

4、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

5、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6、初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7、初步培养估计的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装在小盆里,12根,每人一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电脑:机器猫]

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

猫:小朋友,你们好,我叫小叮当,今天我想跟你们一快儿学习,你们愿意吗?

猫: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叮当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

[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

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再帮小叮当把小红花数完。

二、实践操做,初步认识11—20各数。

1、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师: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些小棒,就在小盆里,数一数你有几根小棒,在桌上排成一排。(小盆里都是12根小棒)

学生汇报,指名2人把小棒拿到讲台上数一边。

师:再来看看小叮当有多少根小棒?[电脑出示12根小棒]我们也来帮它数一边。

学生数

猫:每次都要这样数,太麻烦了,我有一个摆小棒的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我有十几根小棒。

师:小朋友,小叮当到底想到了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他有十几根小棒呢,猜到的小朋友也用这种方法把自己的小棒摆一摆,让自己和别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有十几根小棒。

还没有猜到的也可以跟同座商量一下再摆。

学生活动,汇报两人展示

师:你们看看谁的方法最好?小叮当和他想的一样吗?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3

单位:长风小学学科:数学姓名:张璐 教学目标:

⒈会准确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 ⒉初步认识计算单位“一”和“十”,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 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⒊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要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0-10的数字。

①要求学生说出已经学过的数字。

②复习0-10数字的顺序。

二、揭示课题,

⒈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比10大些的数,(指着课题,让学生读)11-20各数的认识。

三、教学新课。

⒈ 认识10

①出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到10根如图显示:

师:谁能告诉老师,10根小棒里面有几个一根?

也就是10里面有10个1。

②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多少根?(生答)是几个10根?(生答) 师:这一捆表示一个10根,就表示一个十。

③要求学生说一说一捆的表示意思(板书:一个十)。

⒉数的组成及读法

⑴教学11的组成和读法。

①摆11根小棒。

小组合作摆小棒,指名说说

②老师指着学生的摆法问学生:谁可以看着图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指名回答)合起来读作:十一。

③学生读一遍。

⑵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学习13、15、20的组成及读法。

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摆20根小棒,(学生在桌面上摆2捆小棒)指名回答20的组成和读法。(黑板上贴20根小棒图)

⑷要求学生说一些数量是14、16、19、20的东西。

①指一个学生说出数量是14 的东西。

②同桌互说一些数量是16、19、20的东西。

③师小结情况并要求学生要善于把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数11-20各数,并认识20的表示意思。

①学生边摆小棒边数数。数到20时,要求学生把最后10根也捆成一捆。(放在桌面)

②让学生看着桌面的2捆小棒说20的表示意思。(板书:20里面有2个十) 3、认识数的顺序和大小 ⑴显示直尺,要求学生从左到右把直尺上的数读一遍。 ⑵学生读数。 四、 练习设计: 1 、 2、

3、看图填空。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2)和16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3)17和19中间的数是( ).

(4)比大小。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4

1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数的大小、数序的理解,以及对基数和序数含义的认识。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经历数数、画图、推理等解决问题的策略。

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

2学情分析

继续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同时使学生理解“画示意图”是帮助理解题意,数数才是解题的策略。

3重点难点

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一、复习旧知,揭题导入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谁来数一数一起数一数。

2、加个要求数。

3、揭题看来大家已经能非常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数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6主题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大熊猫吗星期六,一群小朋友排队去动物园参观大熊猫,那么在小朋友排队中藏着怎样的数学问题呢一起去瞧瞧。

2、捕捉信息,读懂题意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谁能说说,在这些发现中和我们数学有关的是哪些信息

生小丽排在第10 生小宇排在第15 师那从“小宇排在第10”这个信息中,你能知道什么

从“小宇排在第15”这个信息中,你又能知道什么

师课件出示问题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谁能说说“小丽和小宇之间”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读图训练,培养分析问题的意思和能力 )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孩子合作交流的意识)

(3)动手操作,展示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数一数

11 12 13 14

画一画

画一画的方法

4、回顾新知

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般经历了哪几个步骤呢

三、巩固新知,反馈练习

1、玩滑梯

2、坐车

四、拓展练习

看书问题 思 考 比较观察和前面学习的排队问题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进一步灵活运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唤起更多的生活经验)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怎样解决的呢首先要找准信息,看清楚数学问题,在解决两人之间有几人时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还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这样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同时记得在公共场所要文明排队,下课。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5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

(共3课时)

第一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练习十四1、2两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重、难点: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20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授:

(一)、教学数数:

1、 师:(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图上有老师带小朋友过马路。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图上有多少人?

生:……(学生报得数)。

师:你是怎样数人数的?

生:先数同学有9个,再添上1个老师,一共是10个。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

师:谁会从1数到20,从20数到1?(指名回答)

学生活动:同位互相数一数。

小结:小朋友,我们要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2、出示直尺,开火车读数。

3、p87 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画图的游戏,请你从1到20,按顺序把点连起来。比一比谁连得又快又好。

展示连好的作品,全班一起按顺序读,检查。是什么呀?

(二)、数的组成:

教学计数单位“一”。

一根小棒表示1个“一”,两根小棒表示2个“一”,那么,三根小棒呢?师继续出示4.5.6……

2、教学计数单位“十”。

请你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10个“一”就组成一个“十”。

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师示范出示小棒。

那么13呢?请你用小棒摆一摆。一生演示。

p87 第1题。请你用小棒摆一摆。反馈时一边摆,一边说。

口述各数的组成。开火车练习。

应用:

今天我们认识了11~20这些数,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数吗?谁来举例。

三、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11—20各数的`读、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页,练习十四3、4、5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教学重点:正确的书写11~20各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p87第3题。

找到了吗?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11—20各数。

新课教学:

1、教学数的读法。

出示12,你们知道怎么读吗?为什么读十二呢?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利用小棒进行操作,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数。左边的10根相成一捆,在右边一根一根地添加小棒,每添一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一共是十几,并且说出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在学生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教学数的读法。例如12,因为有1个十和2个一,所以读作“十二”。

2、教学数位表。

(1)、每个计数器的上边都有一些小棒:左边有三捆小棒,是10根,就是一个十,对着十位,用1个珠子表示;右边有几根小棒,是几个一,对着个位,用几个珠子表示,合起来就是十几。因此,对着十位写1,表示有一个十,对着个位写几,表示有几个一。

(2)、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1,让学生观察11的个位和十位上的“1”有什么不同?

3、教学数的写法。

(1)、出示1捆和4根小棒,并提问:这是多少根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把1捆小棒放在计数器十位的上面,把2根小棒放在个位的上面。再边提问边板书,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l,有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最后,再着重说明:十位上是1就表示1个十,个位上是4,就表示4个一。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

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目标

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二、新课展??

1、数数

①、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来数一数,

③你猜对了吗?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体交流:出好方法。

⑥、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

⑥、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2、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

①指名说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③、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④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

④p87练习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三、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四、: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板书设计

放大的课本上的图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按学生的座位分三组,从每个组找同学提问,回答正确加100分,打错不加分。

教学反思

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 借助学具操作,认识11-20各数。

2. 正确书写11-20各数,正确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3. 初步体验计数的发展和作用,形成初步的抽象能力。

4. 培养环保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书写,认识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个十和数位个位十位。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计数器、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 播放有关海鸥飞翔的录像。

师:这是美丽的大海,为了让海鸥永远留在我们的身边,为了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美丽,人们开展了挽留海鸥的行动。下面让我们一起到海边去迎接海鸥,你们高兴吗?

2. 出示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观看录像,感受优美的环境。

学生根据图片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

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

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 数出沙滩上海鸥的只数。

(1)同学们的问题可真多,让我们先来解决沙滩上有多少只海鸥吧!海鸥多可爱啊,快来数数吧!

(2)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数给大家听一听。

2. 教学11的认识及数位的认识。

(1)如果用一根小棒(小方块)代表一只海鸥,沙滩上的海鸥要用多少根小棒(小方块)表示呢?赶快动手摆一摆。

(2)用投影仪出示摆成一堆的11个小棒(小方块),引导:你能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小棒(小方块)的个数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小棒(小方块)的.个数呢?

请做对的同学到投影仪上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他是怎样摆的?

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摆出11。

(3)一个塑料槽中有10个小方块,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十。你能说一说吗?

(4)看着自己摆的11说一说: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5)把方块图出示在投影仪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组方块表示什么?这一个表示什么?

(6)这一组表示1个十,它对着的位置,我们给它起

个名字,叫做十位。十位专门用来表示有几个十。

这一个表示1个一,它对着的位置也有一个名字,叫做个位。个位表示有几个一。

11这个数我们还可以用计算器表示,你能找到个位和十位吗?

请学生边指边说学习结果。

学生自己数。

学生边指边数,可以一只一只地数,也可以两只两只地数。

学生动手摆小棒(小方块),边摆边说,然后同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观察、体会得出结论:不能一眼看出。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借助学具塑料槽想到把10个小方块合成一组或者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演示的学生把10个小方块合成一组或者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另外在外面摆一个小方块或在外边放一根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说出这是一个十。

学生指着自己摆的11说出11里面有一个十和一个一。

学生观察并回答一组表示1个十,一个表示一个一。

学生熟悉十位的名称和表示的意义。

学生熟悉个位的名称和表示的意义。

学生观察计数器,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学生总结:从右边起第一位就是个位,第二位就是十位。

学生自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一个珠子,

(7)怎样用计数器表示11呢?

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这一个珠子就表示一个十。还有1个一,该怎样拨珠表示?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11。

(8)11怎样写呢?

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这一个1表示一个十。

有1个一,就在个位上写1,这一个1表示1个一。

(9)讨论:11十位和个位都是1,这两个1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并说说自己拨的这个珠子表示一个十。

学生自己动手拨珠,并说出自己怎样拨珠的。

学生说出11的组成。

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11,汇报写法。

小组讨论,发表见解。

这两个1表示的意义不同,十位上的1

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三、加强操作,拓展新知

1. 板书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

2. 让学生拨珠表示:13。

3. 在练习本上写出这个数。

4. 认识13的组成。

5. 出示问题:礁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6. 摆小棒(小方块)表示20。

7.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会了11-20这些数。

学生自己数。

学生自己拨珠,互相交流拨法。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写法:十位上写1,表示1个十,个位上写3表示3个一。

同桌交流。

数出有20只海鸥。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演示。

出示课题。

四、自主练习,巩固新知

1. 拨珠练习。

认识13、17、19、16

2. 猜数游戏。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猜数游戏好吗?我说一句话,同学们来猜。

(1)1个十和6个一。

(2)比14大,比16小。

学生听到教师说的数,迅速拨珠,并说出自己是怎样拨珠的。或者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说出是几。

学生用同样的方式来玩猜数游戏。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8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0到71页。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设计特色: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主动地学习。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地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知道10个1是一个十、2个十是20。

3、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获得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合做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能正确地读出11-20各数。

教学难点: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电脑:小猴子]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小猴子: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你们愿意吗?小猴子:太好了,我在学校里也是一个好孩子,已经得到很多小红花了,不信你们数数。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猴子得到了多少朵小红花,好吗?举起右手,一边打手势一边数。[数到10][电脑演示10朵花,第11朵打问号]师:再往下数就要用到比10更大的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然后再帮小叮当把小红花数完。

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建立记数单位十地概念

师:今天,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学问题请小朋友们解决,你们愿意吗?听一听,茄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

茄子老师:请小朋友们数出12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电脑里的小朋友东东也摆了一些小棒,我们一起来帮他数一数。

(课件演示12根小棒,引导学生数一数)

茄子老师:小朋友们真是心灵手巧,不仅自己能正确地数出12根小棒,还能帮东东小朋友数一数。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都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数出的有12根吗?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下面就请你们想一想、摆一摆,在把你的想法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学生的想法可能有以下几种:

1.每2、3、4、6一份地摆。

2.把12根分成9根和3根。

3.12根分成10根和2根。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电脑中的小朋友玲玲也想出了办法,

我们来看一看,她是怎样摆的。

课件演示:数出10根堆成一堆捆成一捆

师:你们的想法和玲玲一样吗?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请小朋友们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这一捆是几个一根呀?是多少根?10个一根捆成一捆就是10根,我们说10个一是1个十。(板书并读一读:10个一是1个十)

现在请小朋友很快地拿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么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指对1捆带2根)一捆小棒就是一个十,和旁边的2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谁来说说几捆和几根合起来是12根?

现在老师来考考小朋友们的眼力,你能很快地看出摆了多少根小棒吗?

(演示课件:依次出示13、17根小棒,说一说是几捆带几根,是多少根?)

(二)摆摆、说说,理解2个十是20

师:想一想怎样摆出11根小棒,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操作后进行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再依次摆出14根、18根)

师:请小朋友们很快地摆出19根小棒。

学生操作后交流各自的'摆法,有两种可能:

1.先摆出一捆,再数出9根。

2.在18根后添上一根。

(对于学生的两种摆法予以肯定)

师:19根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怎样摆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请小朋友们与你的伙伴商量商量,再合作摆一摆。

师:19根再添上一根就是20根了,20根是几捆带几根?单根的又满了10根又可以怎样了?现在有两捆小棒,是2个十,2个十就是20。(板书:2个十是20)

(三)11-20的数序

(课件切换到小猴子和红花画面)

师:小朋友们这么地聪明,学得又这么地认真,小猴子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真是太高兴了,它一高兴,一不小心把摆放得整齐有序的红花打乱了。(课件演示出凌乱的红花画面)茄子老师会对小猴说些什么呢?

茄子老师:你这小猴真调皮,请你赶快帮我把这些红花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在直线的下面(出示数轴)排放整齐。

猴:茄子老师,对不起!我马上就排一排。

(课件演示:标有1-10的红花消失,并把1-10在数轴上依次排列)

猴:10的后面该怎样排呢?请小朋友们帮帮我吧!

师:10的后面是多少?11的后面是多少?12的后面呢?(数轴上依次出示11、12、13)

师:(分别指着15、18处)这里该放哪个数?13和15的中间是多少?15和18的中间是哪两个数?18的后面呢?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直线下面的数越往右边越怎样?比10大的数有哪些?我们一起把11-20读一读。

三、自练反馈,强化新知

师:我们以前认识了0-10,今天,我们又认识了11、12(出示课件)

揭示课题。这么多的数你想读吗?请女生从11读到20,男生再来读一读。从8读到15,从20读到13。

师:读得太好了!在这些数的排列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呢?

师:生活中这些数都陪伴着我们,你知道吗?

师:小猴子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来做客,小猴子出了糖果招待大家。猜一猜,大约有多少颗糖?

学生猜一猜。

师:究竟有多少颗,让我们来数一数。

师:刚才我们一颗一颗地数出了16颗糖。小猴子怎样摆糖我们就更容易看出是16颗了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学生可能把10颗放在一起,另外再放6颗。

师:这个方法好!糖、小棒这类东西,我们可以把它10个堆在一起,或捆在一起,这样数起来就容易了。

师:假如我们碰到一些东西既不好捆,又不好堆,怎样才能让大家看出是十几个呢?(出示画有16颗草毒:把10个圈在一起,别人就容易看出是十几了。)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盒糖果,请几位小朋友来抓一把,然后让你小组的同学猜一猜是多少颗,看谁猜得最准确。

师:(抓一把)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颗糖?和你们比是多还是少?

学生可能猜:17颗、18颗、19颗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猜对了吗?这些糖果就作为奖品送给大家吧!

教学总评:本课设计精心选择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情景,不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对教材的再加工,促成了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师从学生数喜欢的东西入手,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11--20各数,掌握了数的大小排列顺序、培养了数感。学生在活动中能更主动地学习,教师适时点拨,课堂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数学有趣味,有劲头,也很轻松。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思维得以训练,每一个学生都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得到充分发展。

★其他类似内容

1小班石头教案模板8篇

小班石头教案模板8篇

撰写教案是备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大家都必须重视教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以下是九八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石头教...

查看剩余 78% 小班石头教案模板8篇

2《飞机》教案推荐8篇

《飞机》教案推荐8篇

编写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教案中的详细教学步骤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面是九八...

查看剩余 78% 《飞机》教案推荐8篇

3鹅过河的教案8篇

鹅过河的教案8篇

一个灵活的教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优秀的教案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路径,下面是九八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

查看剩余 78% 鹅过河的教案8篇

4买东西教案8篇

买东西教案8篇

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创新性学习任务,教案有助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下是九...

查看剩余 84% 买东西教案8篇

5美术手工教案8篇

美术手工教案8篇

引导创新的教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一篇详细的教案是让我们的课堂顺利展开的基础,九八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

查看剩余 82% 美术手工教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