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事迹心得体会6篇

通过活动总结的撰写我们能够总结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启示,出色的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九八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先烈事迹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先烈事迹心得体会6篇

通过活动总结的撰写我们能够总结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启示,出色的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九八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先烈事迹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先烈事迹心得体会篇1

我们中国能够解放,取得革命的胜利,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陈昌同志这样的无名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和拯救我们的祖国。他们为了拯救我们祖国,有些在前线跟敌人抗衡,有些在敌人的心脏潜伏,冒着生命危险和敌人周旋,把敌人内部的重要情报传给组织。

今天,陈龙狮爷爷给我们讲述一位无名英雄的故事——陈昌同志的党性故事,而他就是潜伏在敌人心脏里,把情报传给组织,冒死完成组织交给他的一个又一个任务。

据介绍,陈昌同志在敌人内部潜伏了18年,后来又潜伏了三年,总共21年。这二十一年来,陈昌同志经受了很多磨难。由于某种原因,陈昌同志的身份暴露了,被敌人抓住,他们试图从他口中获取信息,使用各种你意想不到的方法来折磨他,然而都没有成功。其中的一次磨难让我印象最深刻,那就是“披麻带孝”这个酷刑,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因为它是先用鞭子把人打的皮开肉见,等伤疤刚开始结的时候,就被迫披上麻袋,再狠心地扒下来,简直是痛不欲生,比死还要残忍。那种感觉真是撕心裂肺的痛,听了都让人毛骨耸然。但是陈昌同志没有被坏人打倒,还从坏人的虎爪中幸存下来,顽强地活着,继续完成自己的使命。他的这种忍受力真的让我很敬佩,他就是真真正正的英雄!

所以,我们要感谢像陈昌同志那样的革命英雄,是他们为我们撑起一片天;是他们忍着苦,忍着痛,在为我们祖国的和平做奉献;是他们不畏艰难,给我们子孙后代一个幸福快乐的明天。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懂得感恩,更要努力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现实中,有很多同学抱怨学习很苦,不想学习。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和陈昌同志所吃的那些苦相比,同学口中所说的这一点苦根本就不算什么,真正的苦我们都还没有见过。

先烈事迹心得体会篇2

学党史 写英烈 助学教

——创作英烈人物通讯的粗浅体会

孙学元

写作理论和经验告诉我,要写好英烈的革命事迹和精神风貌,必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详细地占有材料”。如何对英烈的事迹“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呢?我虽平时在研究地方史志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地掌握一些关于地方英烈的材料,但并不满足于这些,且坚持认为只有这些材料远远不够。因此,我和其他同事查阅了已有的《美姑县志》《美姑县志(1991—2009)》以及《美姑县军事志》《中国共产党美姑县代表大会文献选编》《美姑县人民代表大会文献〈政府工作报告〉选编》《中国共产党美姑县历史大事记》等资料,研究和推选出革命烈士莫说尾几、桑和柱、吉克木曲和公安战线“一级英模”甘铁古等典型人物。在此基础上,我和大家一起去查阅县档案馆存放的《凉山报》《凉山日报》《四川日报》和原县地方志办编辑出版的《一面苦干的旗帜》《苦干的大旗呼啦啦》等资料,收集到一些关于英烈的革命事迹和珍贵图片。其次,我通过电话采访公安战线“一级英模”甘铁古的后代和县公安局的部分老民警,到洛俄依甘乡依波沃村去采访原村支部书记、革命烈士吉克木曲的后代和村组干部,并收集到甘铁古和吉克木曲的众多鲜活生动的革命事迹和相关照片。为确保史事准确无误,我还通过电话采访了云南省永善县史志办和凉山州雷波县史志办,了解革命烈士莫说尾几在云南省永善县的早期活动和在雷波县的革命活动,并核实当时的镇军师长龙奎元的史事。最后,请同事阿比阿曲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去查找革命烈士莫说尾几和桑和柱的革命事迹和墓碑照片。

经充分调查、深入采访和仔细收集,在比较“详细地占有材料”,比较全面地掌握人物史事后,必须对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经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理清事迹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为写作奠定基础。事实上,调查、采访、收集材料的过程,本身就包含有“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的因子。再者,在已“占有”的材料中,英烈的革命事迹很多,有青少年时代的,有参加革命工作后的,还有牺牲或逝世后的情况等。这就必须“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去小”“去粗”“去伪”,选取那些最能反映英烈革命事迹和精神的“大”“精”“真”、典型的材料,才能达到“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作家魏巍语)理想效果。这实际上是谈的选材和剪材问题。

具体到每一篇,也应有一定的“变法”,因为“文似看山不喜平”。比如通讯《警徽永远在大凉山闪烁——追记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甘铁古》,我采用倒叙的写法,写出甘铁古的成长过程,写出他的“内心矛盾”,写出他的语言和动作,特别是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刻画他英勇顽强的英雄形象和崇高不朽的革命精神。又如,《彝魂——记吉克木曲的一生》中,写出几种“矛盾”,即吉克木曲修瓦房与父亲和村民的矛盾,买早熟大海椒与妻子的矛盾,改田改土和种杂交稻与村民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逐一解决,一方面推动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完成对吉克木曲性格的刻画和精神风貌的展示。不难看出,我在该文中,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方法。又如,《热血洒彝乡——追记美姑县革命烈士桑和柱》,写完倒数第二段“桑和柱牺牲后,中共美姑县委仍然认定他为美姑县建设科科长,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这样似乎也可以,也有人建议就此收尾。但我认为这还不够,还不能就此收尾。于是,文笔一转,心怀崇敬地热情写道:

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歌《英雄赞歌》唱道:“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如今,60多年前凉山彝区暴发的那场反抗民主改革的武装叛乱早已平息,包括桑和柱在内的英雄和烈士们曾经学习、工作和战斗过的大凉山腹心美姑县,到处阳光明媚,红旗招展,欢声笑语。他们曾经洒下鲜血的地方,开满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儿,那是对烈士们深切的怀念!

英雄赞歌

音乐:

刘炽 - 震撼心魂的歌

这段议论到底起什么作用呢?我认为它至少起到点题、照应开头、深化主题和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现在看来,我创作的这4篇纪念革命英烈的通讯文稿,显然只是一种摸索。为进一步写深、写活革命英烈的事迹和精神,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使尘封的历史贴近现实,使久远的英烈回到当下,还需不断努力地学习和研究党史,学习和研究英烈,学习和研究写作知识。

作者简介

先烈事迹心得体会篇3

摄影师穿梭冰河、冻原,追寻极地的风景;画家穿越山谷、溪流,追寻四季的变化;落叶归根,追寻的是心中那个家。生命恰是如此,聚散离和,奔波迁徙,总归是为了追寻心中的一抹光。走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上,那抹光是指引前行的方向,是支撑前行的信念,是鼓动前进的动力,是一个人的支柱与灵魂。

人无魂则不立,一个人不能没有人生的脊梁。而由活生生的中国革命历史凝结而成的红色文化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灵魂中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是值得用一生去追寻的光。

追寻,是为了时刻铭记。“青山绿水长留身前浩气,苍松翠柏告慰逝后英灵”,许多纪念碑傲然耸立青山环绕之间。每每瞻仰那共产党人用灵魂铸造的不朽丰碑,都能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正是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经历过刻骨铭心,我们又怎能不铭记?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痛,牢记过去的伤痕与苦难,才能不重蹈历史的覆辙。享受着冰冷墓碑换来的阳光与安宁,我们又怎能不思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是党员的一种党性修为,更是人性的一大美德。追寻红色记忆,感恩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的革命英烈,才能珍惜现在,不断成长。那段峥嵘岁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感受、去领悟,去永远铭记。

追寻,是为了永不迷路。时至今日,每次沿着先烈的足迹重走革命征途,也依旧能从路隘、林深、苔滑的景致中体验当年那栖风宿雨、关山阻隔的艰难困苦。参观革命纪念馆,锈迹斑斑的文物沉淀着岁月的痕迹,时代的沧桑感依旧能一下拉近我们和历史的距离。在这样艰苦的岁月中,先辈们正是秉持忠诚、坚守信念,才能迸发出巨大智慧和无穷勇气,迎难而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血雨腥风的战争已成为历史,但我们要继续创造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最坚实的基础仍然是永远的忠诚和坚定的信仰。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来说,追寻红色足迹,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才能在喧嚣中、在纷杂中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追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今天,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但事业发展永无止境,离理想越近,我们越需要不断突破的不竭动力。李大钊、瞿秋白……一个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革命先烈,他们英勇抗争、奋发作为、为民务实的“红色气质”,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_曾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教科书,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追寻红色精神,在与先辈的灵魂交流中继承他们伟岸身躯上强烈的意志、刚正不阿的正气、坚韧不拔的品格、一心为民的情怀,我们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追寻,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虽然硝烟弥漫的年代已经远去,一些革命旧址也早已破旧、坍塌,但沧海桑田不能湮灭先辈开创的红色伟业,不能掩盖先辈璀璨夺目的革命精神。任时光荏苒,那红色故事仍将传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仍要不懈追寻宝贵的革命文化,让红色记忆深深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让红色精神融入民族精神之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凝聚起全民族的奋进力量!让历史照进现实,才能让盛世万古流芳!

先烈事迹心得体会篇4

走进眉山抗战将士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遗物、一段段影像,向人们讲诉着75年前那段山河破碎、日月同悲的岁月中,抗战先辈们如何振臂而起,抛洒鲜血,拯救这个风雨飘摇、危在旦夕的国家。_说,“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知史方知来处,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年来说,应该更多更真切地了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一路走来经历的风雨,以及苦难背后的那些“正能量”。

这座开馆不到一年的纪念馆是眉山市第一个抗战将士纪念馆,主要为纪念眉山抗战将士所做出的贡献,馆内展示了眉山抗战将士风采、抗战时期文史资料、抗战时期日本侵华罪证、新中国发展历史进程和成就。

一腔爱国志,十万儿男赴战场。走过布满抗战将士们红色手印和生平介绍的墙壁,仿佛穿越时空,350多万川军誓师出川的声音犹在耳畔,10多万眉山青年离家赴战场的身影犹在眼前。在他们中,有人独自穿越野人山,有人亲自押送甲级战犯到日本;有人血战湘西,有人征战缅甸;有人大刀飞舞,有人侦查情报;有十二岁从军的小战士,也有立志杀敌报国的学生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抗战先辈们的浓浓爱国之情与拳拳报国之心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他们用生命为我们挣得一个和平的未来。我们青年干部更该涵养爱国之情,继承先辈遗志,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信念不折,“八百进士乡”亦可“马上定乾坤”。一件件经过历史沉淀的衣物、刀枪、画报、徽章、票证,无声诉说着那些充满血泪与痛苦、信仰与希望的故事。4000余名眉山战士再没能回到家乡,有的永埋山西的冰天雪地中,有的定格在莽莽野人山上。尽管穿草鞋、短裤,拿大刀、步枪,但他们不惧生死,不畏强暴,在切断滇缅公路的战役中,在滇西和缅北的战场上,与日军血战到底,谱写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2020年,98岁眉山老兵覃福廷在重返滇西公益行活动到达惠通桥时,想起牺牲在此处的战友,泣不成声,深深呼唤“战友,我的战友!”“敌军一日不驱出国境,川军一日不回川”,他们坚定的信念与顽强的意志融入民族骨血之中,激励着我们年轻一代在新的历史征途上艰苦创业、奋斗不息。

“展示这些抗战遗物,是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老一辈眉山人的丰功伟绩,珍惜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将伟大的抗战精神传承下去。”纪念馆创建人李天玉先生这样说。由于自幼家境贫寒,但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很多人的帮助,长大后的李天玉先生投身公益事业20余年,将这份善心回馈给了社会。馆内一千多件展品大多来自李天玉先生多年来走遍全国,甚至远赴海外收集而来,其中曲折故事暂且不提,这份赤诚与热血正是对抗战精神最好的传承。

故土已无恙,使命应犹在。学习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才能更好的前行

先烈事迹心得体会篇5

9月6日下午,正在湖南考察调研的_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_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70多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精神支撑。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守初心、担使命始终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和终身课题。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需要不断汲取精神养分,方能历久弥坚、历久弥新。

用好红色资源,在涤荡灵魂中滋养初心、引领使命。“树有根,故其高百尺;连有魂,故其传不衰。”在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留下了无数珍贵的革命文物、战斗遗址和纪念场地。这些遍布全国,饱含沧桑的文物旧址,承载着光辉记忆,是初心的“红色课堂”。要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_馆、烈士陵园等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染熏陶,走进廉政教育基地警醒警示,走进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锤炼党性,把握教育时机,将红色基因注入党员干部血脉,强化情感认同。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中铸牢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仰,感悟革命前辈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感受革命烈士一心为民的铁胆忠心和以身许党许国的崇高品质,不断丰富初心使命的丰富内涵,坚定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传承红色精神,在实践锻炼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国无精神不强,人无精神不立。党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北斗精神、抗疫精神等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这些精神不断开拓创新、薪火相传,指引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在经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开创新的历史征程。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前进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肯定会面临坎坷曲折,甚至会遇到惊涛骇浪。在新长征路上,要传承红色精神,升华红色精神,把谱写新时代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变成自觉行动,以坚定的信念、担当的勇气,找准座标,把握方向,提振精气神,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畅通两个循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践行初心使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坚决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先烈事迹心得体会篇6

每一个为国牺牲的人都会被铭记,每一个为民奋斗的人都将永垂青史。

在这个以国家名义设立的特殊节日里,让我们向所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共和国烈士致敬!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你们,人民没有忘记你们。

有斗争就会有牺牲,有奋斗就会有波折。所有的牺牲和波折,最终都会凝结成灿烂的时代光华,照亮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路。

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不管是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是散落在各地的烈士陵园、纪念碑,多少年来,都在以一种站立的姿态挺立在大地上,护佑并祝福着活着的人们。

回首过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顽强拼搏、勇于斗争,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铸就了伟大的牺牲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一种血脉,源自理想信念,并在火热的现实中不断锤炼,濡染、影响更多的人,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一直被弘扬,永远不磨灭。

每一个为国牺牲的人都会被铭记,每一个为民奋斗的人都将永垂青史。就在前不久,第九批8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被专机接运回国,而在此前8年间,已有8批共825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

烈士们存在过,绽放过,然后,回归到泥土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消失了。他们只不过是转化了另外一种存在方式,进入后人的记忆、情感、思维。

山河浩荡,烈士不朽。尽管我们身处和平时期,但这个世界上仍有各种局部的动荡与不安,战争的危险从来没有远去,当此之时,更该感念体会烈士的奉献与牺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烈士们一直在以“舍我其谁”的大无畏、大勇毅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我们又该以怎样的奋斗来捍卫我们的国家和人民。

我们也看到,奋斗从未止步。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浴血奋战、翻身得解放,到实现千年梦想、百年夙愿;从铁钉、火柴都要进口,到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从实现全面小康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沧桑巨变,初心不改。

身处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也一定能够以更辉煌的业绩、更伟大的成就告慰烈士的英灵。

再过半个月,党的二十大就要召开了。这是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征程的一次重要会议,这也注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盛会。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向烈士致敬,弘扬烈士精神,无疑具有特别意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以烈士精神为旗帜,将引领我们不断走向前进,走到光辉的未来。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会点上,追寻烈士足迹,全国各族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奋勇前行。

★其他类似内容

1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深刻地感悟到实践的重要性和价值,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指引,通过培训总结发现,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学习心...

查看剩余 76% 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通用6篇

2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6篇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6篇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6篇》是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记录了各行各业杰出人物的崇高事迹。通过深刻的反思和感悟,本系列文章将...

查看剩余 90%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6篇

3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最新6篇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最新6篇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先进典范,他们在各行各业取得了卓越成就,为社会发展贡献巨大力量。本文将为您呈现最新的六篇...

查看剩余 89%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最新6篇

4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推荐6篇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推荐6篇

本次文章将为大家推荐6篇关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的精彩文章。这些文章记录了各行各业杰出个体的成功经验和感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

查看剩余 76% 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000字推荐6篇

5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推荐6篇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推荐6篇

学习先进事迹一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推荐6篇精彩的心得体会,这些文章记录了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的成...

查看剩余 85%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推荐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