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猫读后感5篇(猫眼看世界:我是猫读后感5篇)
《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为大家带来五篇关于《我是猫》的读后感,通过不同读者的视角和感受,探讨这部小说所揭示的人性、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刻思考。无论是对于文学爱好者还是对于夏目漱石作品的研究者来说,这些读后感都将带来新的启发和思考。
我是猫读后感篇1
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我是猫》一则课文,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生动有趣。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感受章的作者是夏目漱石,是一位日本作家。作者用幽默而辛辣的笔触,刻画了一只猫在偷吃年糕时的各种心态,并说出猫发现的三条真理。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人情冷漠的不满和愤恨,并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篇课文,我想:这只猫吃年糕时的担忧不正是我们在准备尝试一件事时心里的真实记录和体现吗?被年糕“粘”后的尴尬不也正是人们遇到难题时的心情吗?“我大抵也算见识过人类缺乏同情心的各种行径,但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这样恨在心头。”
想想现在,各种缺乏同情心和爱心的事屡见不鲜:老人摔倒后行人没有一个干帮忙,好心人帮了忙却被冤枉了;广州的`“小悦悦”事件,司机与行人对人命的漠视;高铁事故中有关方面的淡漠……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感触。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一颗同情之心,一颗感恩之心?每个人面对他人的困难都来伸出一只手,以众人的举手之劳帮助他人形成万钧之力。
让我们互相尊重,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位同学,每一个人。让我们的社会的各个角落洒满爱的阳光,充满彼此信任的空气。
我是猫读后感篇2
读了夏目漱石的《我是猫》,我知道了这是一本“海参体”的小说。这是一只猫用自己的眼睛看日本,看时界。
这本书的内容很有趣,譬如这只猫因为偷吃年糕,然后不小心把自己的牙齿黏在了年糕上面,从而发生了啼笑皆非的事情,当时读的时候我忍不住捧腹大笑。虽然没有实际见到,但是作者描写刻画十分生动形象,于是在我的'脑海里已经浮现出了那么有趣的画面。然而,这本书的内容也说明了当时日本的一些缺点,夏目漱石看不惯当时的社会,因此,猫作为夏目漱石的“代言人”也自然会对社会进行很多批判。而且,还能传达许多夏目漱石在现实中无法表述的东西。毕竟,这是从猫的嘴巴里说出的,说的不管怎么样责任都落在了猫身上。
《我是猫》同时也可以说是关于夏目漱石的“自我反思”。最后,这只具有传奇色彩的猫竟然淹死了,我不由感到十分可惜,想着一条鲜活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终结。但是,这只猫在死前却是谢天谢地。夏目漱石这样写,我觉得是想表达人们之间的虚伪,常常会口是心非。
《我是猫》中的猫,是夏目漱石的最佳搭档,同时也是夏目漱石的“嘴巴”。这本书他把夏目漱石的心里话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这就是《我是猫》,有空你一定要看看去看看呀,相信你一定会喜欢上的。
我是猫读后感篇3
猫是迷人的危险,是孤傲的美丽,它们穿梭在黑夜的大街小巷一张张面具下形形色色的灵魂中。
所以,猫,最能看穿世界与人。
——题记
《我是猫》是我特别喜欢的一本书。二十世纪初,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猫迷路走进作者夏目漱石的家里,当时他可没想到正是这只猫成就了他的处女作。书中强调用猫的眼睛观察人类和人类社会,颇具嘲讽的意味。在猫公的眼中,一群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面临着明治维新后涌出来自西方的崭新思想,既顺应也嘲笑,以为用玩世不恭可以掩盖内心的惶惶不安,谁知命运早已被看透:他们时刻嘲讽与玩弄他人,上天也时刻玩弄他们。
这一切都被猫看透。猫的踪迹难寻,对猫的评论常是来无影去无踪。我想也许这大大方便了猫观察人们的灵魂。书中的猫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它的知识面涉猎广泛,它的确是一只神猫。他深邃的眼眸仿佛穿透夜色洞悉世上的一切。他讽刺当代社会的教育虚伪且无用,受教育的所谓君子出言不逊,所作所为令人可憎,所以猫在猜想捉弄主人的角色时说“在不清楚对方是人或动物前便称之为君子,这似乎太莽撞!不过大抵是些君子,本就是个连盗贼都要称之为‘梁上君子’的社会嘛”,语出惊人道出了当时社会的虚伪。许多人随波逐流,以笑脸迎人却背地使坏;有些人情愿与世格格不入,也不愿带上面具,挤出微笑;有些人局促不安,惶恐无知,成天沮丧且悲观;有些人看似乐观,却是盲目追求着来自西方流行的“积极”“完美”,而内心骄纵浮躁…只有少数人与猫一样明白,世界上有太多不可控因素,唯有控制自己的内心,才可泰然处之于世间。
不过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存在,猫他也有惰性与小聪明之处,他时常也会骄傲,尖酸刻薄,或为自己的失误、慵懒寻找开脱,若不是他的自作聪明,他的结局也不会是认为“良药苦口”而舔完了两杯啤酒,自以为飘飘欲仙,依然自得,实则踉踉跄跄,漫无目的的乱走,最终跌入酒桶淹死。但也许这释放了他一颗不安于平凡的心,博学却孤傲的灵魂吧。
通过译者的前言了解到,书名的“我是猫”不是一个单纯的判断句,也就是说他的主旨并不在于求证主人公“我”是一只猫,而是这只猫面对他眼前的人类尽情夸耀,“咱是猫,不是人”。也难怪,他如此博学,题目也为后文他的看穿一切,傲视人类而埋下伏笔。而书的第一句话我印象尤为深刻,“咱家是猫。名字嘛……还没有”。自诩博学的猫不应该大名鼎鼎吗?怎会落得如此下场?正是这种亦讽刺亦幽默的文风贯穿这书本,也贯穿了猫的一生。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也因为这本书去了解当时的社会与那只猫,不,准确来说是“猫们”。思考他们的`性格,内心,当我更加了解猫的时候我再次翻开《我是猫》,我尝试以书中的时代为背景扮演猫的角色。这种对猫的执着愈演愈烈,我知道猫不仅限于猫外貌的诱惑,我清楚他们也许隐藏着或傲慢或悠然或无所畏惧或孤独等等的内心,但是我爱猫,我爱猫心中的世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知在猫的眼中,人类究竟是笑话还是神话?
也许我还是错了,猜测猫的看法并不完全是爱猫,遵循内心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随波逐流,自尊自重,才是爱猫。因为猫,从来不会在乎别人对它们形象的扭曲,它们骄傲的活着,潇洒且得乐与其中。
“咱是猫,不是人。”
我是猫读后感篇4
《我是猫》是一本很好的书,它以犀利的笔锋,强烈的讽刺了日本当时的'腐败社会,读者只要细细品读,必须能够品出作者寄托在这本书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本书到底好在哪里吧,请仔细看。
文章站在猫的角度上,俯视日本社会的风尚,粗暴、邪恶似乎已经成为了日本的代名词。可是,作者一人是绝对不能改变日本的,所以,作者把这种思想寄托在这本书上,期望日本看到它,能够改邪归正,与别的国家能够友好相处,这是作者最大的期望,可惜这个梦想还是没能让日本改变,我们感到十分惋惜。
在《我是猫》中出现了很多主角,这些主角大部分都与当时日本的社会风气惊人的相似,都是贪婪的化身,虽然有一些人相对来说比较善良,可是贪婪、无知、强暴还是这些人的特色。
《我是猫》笔调诙谐,乍看上去像一篇笑话,再细细品读,发现它是一把利剑,刺得我们心痛。
这就是《我是猫》,期望大家也来感受它的滋味吧,别的就不多说了。
我是猫读后感篇5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所写的《我是猫》这篇童话是我和学生读后都认为写得好且印象深刻的文章之一。在作品中,作家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出了“猫”即文中的“我”吃年糕的滑稽形象。
在与学生共读此文时,我不禁笑了起来。作者能够将猫的心理刻画地如此细腻、逼真,与的文化积淀及对动物的细致观察是分不开的。在笑的同时我也在想:既然是一篇童话,那它反映的.不仅仅是“猫”的遭遇和心声,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人类社会的点点滴滴。
仔细想来,“猫”吃年糕时的担忧不正是我们在准备尝试一件事时心里的真实记录和体现吗?被年糕“粘”后的尴尬不也正是人们遇到难题无法自拔时的窘相吗?
同学,你可曾记得:当杜瑞峰等同学站起来读诗或读课文,沙哑的声音在课堂上响起时,你们不也报之一笑了吗?这和文中女孩和伙伴的“笑”有何异同?同学之间,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不应嘲笑身边的每位同学、每个人。
“我大抵也算见识过人类缺乏同情心的个助攻行径,但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这样恨在心头”我们为何不能拥有一颗同情之心,一颗感恩之心,包容身边人的缺点,包容同学一句并非专意说出的话,包容……包容一切可以原谅的事情,但不能包容你对学习的冷漠、不自觉和不负责任!
“一颗沙里一个世界,一朵鲜花一座天堂”而我想说的是:这只猫的遭遇就是一个人间社会!
同学们,让我们在读懂文字的同时,尝试着读出它背后的情感和内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