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爱国主义心得体会6篇
每一次心得体会都是我们成长轨迹中的重要节点和里程碑,记录好个人的看法之后,心得体会的写作才是有意义的,下面是九八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爱国主义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每一次心得体会都是我们成长轨迹中的重要节点和里程碑,记录好个人的看法之后,心得体会的写作才是有意义的,下面是九八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爱国主义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爱国主义心得体会篇1
1、“四史”是什么?我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后找到了一个新的词语“四史教育”。“四史教育”指的是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统称。我想“四史”就是“四史教育”中的那四史吧!这也正体现出我们党的“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3、学习“四史”,学会感恩我们的幸福生活。曾听过木心的《从前慢》中的一句话:“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车马很快,消息也很近,每个人都有人爱。学习“四史”,让我明白现在的幸福积攒了太多的不容易。所以我们要更加感恩现在的幸福生活,因为一生很短,幸福来之不易。毕竟遭受了太多太多:02年的非典,20xx年的新冠,有太多的不确定,也有太多鲜活的生命牺牲,所以要更加享受现在的幸福生活。我看到评论是这样说的:“四史”作为蕴含丰富革命精神和厚重历史文化内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范文网理应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
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从前人转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前人所面临的困难已由守护疆土,保卫国家转变为现代人建设国家、幸福国家。学习“四史”正是为了吸收前人的经验,更加坚定我们的初心,更加感恩我们现在的幸福,以及更加明确我们自己的方向。
小学爱国主义心得体会篇2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站在这里,望着滔滔的海水我不由得想起我们的英雄人物——林则徐。
虎门,是个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的地方;虎门,是个凝聚了崇高爱国主义的地方;虎门,是个显示了中国人坚强不屈的地方。
公元1839年6月3日下午两点,林则徐,邓延桢等大员登在虎门这里看硝烟壮举,礼炮声中,一群群工人站在木板上,向池内撒下盐,又把切成小块的鸦片扔进池里,在倒入石灰,顷刻间,虎门海滩升起了茫茫的烟雾,围观的人群沸腾起来!人们正是在欢呼中国人的胜利。
虎门硝烟,揭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写下了悲壮的中国近代史第一页,谱写出一曲曲爱国主义壮歌;虎门硝烟壮举,像海水冲刷烟膏那样,洗去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强加给中国民族的耻辱,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民族决不屈于侵略,坚决抵制鸦片的决心,谱写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光辉篇章的第一页。
一百年来,中国民族所承受的种种屈辱,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特别是在林则徐陈列室,看到那些吸毒鸦片的照片,我的内心回响着这么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就要亡国”,这句话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真理。而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让我们心血澎湃,于新久久不能忘怀,我们青年一代又该如何做呢?我们应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更应该有为了民族复兴,为了祖国强大而作出卓越努力的行动。
而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几张现代人吸毒的照片,其中就有一个聪慧,美丽的女孩为了吸毒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这样的悲剧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毒品不仅危害自己,危害社会,更严重的是在危害我们的祖国。
今天,我们重温虎门硝烟这段历史,并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把过去作为镜子,更好地走向未来。通过这次的参观活动,我们认识到要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还有,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毒品的危害,因此要坚决抵制。
我们要学会自觉地把爱国热情化作刻苦学习的动力,把个人成长进步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要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要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跟着党走;要学会把爱国主义精神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要关注生命,远离毒品。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让我们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讲文明的社会主义新人而奋斗吧!
小学爱国主义心得体会篇3
平津战役纪念馆是一座全面展现平津战役伟大胜利的专题纪念馆。1997年7月23日正式建成开馆。自建馆以来,共接待国内外各界观众近1800万人次,53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纪念馆视察指导。几乎每天都会有各类团体来到这里进行党日活动,在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下,这里成为天津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帮助人们了解那段历史,感悟革命先烈为天津解放所作出的牺牲。
聂荣臻元帅最后一次题字
平津战役纪念馆坐落于天津市红桥区子牙河畔,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来到纪念馆主建筑面前,冗长的台阶上刻着三个鲜红的大字──“民族魂”,抬眼望去,便是由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的“平津战役纪念馆”。
据悉,当年聂荣臻元帅受邀题写馆名时已经91岁高龄了,他先用毛笔写了一遍,但因体弱无力,字写得不是很好,边写边说,“我的右眼看不到了,手也不听使唤,写得不成样子,今后题不成字了。”这也成了聂荣臻元帅平生最后一次题字。第二天,聂帅经过反复思量,仍然觉得题字不够满意,便请工作人员把1987年他为《平津战役》一书题写书名的复印件找出来,在上面用碳素笔写了纪念馆三字,作为馆名用。
步入主展馆,记者观察到,当日来到馆内参观的人不少。许多人在游览完整个展厅后,都会在党旗面前驻足,庄重地举起右手,对着党旗宣誓,用这一神圣的仪式给此次的游览画下圆满的句号。
很多珍贵展品来自无私捐赠
平津战役纪念馆宣教部副主任唐凤红向记者介绍,平津战役纪念馆主展馆内详细介绍了平津战役的整个过程,并展出了许多珍贵文物。例如聂荣臻元帅在平津战役中使用过的勃朗宁手枪,这只手枪被聂帅一直携带在身边,用以自卫防身,见证了聂荣臻元帅的峥嵘岁月。
在这些珍贵藏品中,刘后同在北平和平解放期间的日记──《北京古城和平战略》让记者印象最为深刻,唐凤红为记者讲述了这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刘后同是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的老师、同乡、密友,自1948年10月30日至1949年1月22日,刘后同在傅作义身边陪伴了85天。在此期间,他每天都将发生的主要事件记录下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把北平和谈这段历史真实地传给后人,刘后同将85天日记整理成册,命名为《北京古城和平纪略》。
?纪略》主要记载了刘后同参与北平和平解放的重要事件,真实记录了傅作义的思想波动以及刘后同为促成和平的不懈努力,以致操劳过度致使右眼失明。在刘后同写的《纪略》日记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载,“早八时,客来始起床,而右目暮然,竟失明矣。经询医生,则云小血管受到剧烈刺激破矣。无法治,惟善静养。余辛亥受弹伤,而甘肃独立成……今少一目,使北平果得和平,无恙,有何可惜。”刘后同也因此被世人誉为“和平老人”,1997年,刘后同之子刘开敏将《纪略》捐赠给平津战役纪念馆。
据唐凤红介绍,平津战役纪念馆中有很多展品都是当年参与过平津战役的将帅或他们的亲属赠予纪念馆的,其中还不乏多件国家一级文物。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让这些珍贵展品得以面向世人,也更直观地再现了平津战役胜利背后的曲折和艰辛。
英烈名录墙后有无数感人故事
主展馆的最后一个展厅是“英烈业绩厅”,展厅的中央是一块高2.8米、长22米的红色大理石,它的两面刻满了为平津战役壮烈牺牲的烈士的姓名。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的7030名优秀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生命。但是,由于战争的特殊性和条件的艰苦性,有许多战士牺牲时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成为无名英雄。
平津战役纪念馆在每年的清明节和1月15日天津解放纪念日,都会举行大型的缅怀英烈活动,让烈士家属们来到英烈名录墙前祭奠亲人,寄托哀思。唐凤红还为记者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一次,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来到烈士墙前,在烈士张洪俊的名字前献上一束花环和一双布鞋。她用洁白的手帕,轻轻擦拭着烈士墙上张洪俊的名字,然后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她是烈士张洪俊的妹妹张洪舫,当年哥哥因痛恨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毅然参加八路军,那一年他15岁,所在部队不久又被编入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
张洪俊一走就是两年多,母亲每日都在盼望儿子的归来,好不容易等到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野战军浩浩荡荡入关,老母亲多方打听才得以见到儿子一面。母亲见到儿子,泪流满面,抚摸着儿子的脸说,“我的儿呀,长高了,长壮了,娘就放心了。”张洪俊笑着说:“娘有啥不放心的,部队对俺们可好了,就是想您和妹妹,本想请假回去看看你们,再一想,不如等打完天津,儿子立了大功再来见您。”最后,张洪俊自豪地说:“娘,俺入党了!”
没想到,这一见竟是永别,两个月后,平津战役结束,接到了张洪俊的阵亡通知书。得到这个消息,全家人悲痛欲绝。母亲经常对张洪舫说:“你哥哥参军前就想要一双新布鞋,可直到他当兵走,也没穿上娘做的布鞋。”布鞋成了母亲心中一辈子的遗憾,这次,张洪舫带上布鞋来看哥哥,对着哥哥的名字说道:“哥,你想要的新布鞋,娘让我给你带来了。”
像这样感人的事,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内经常会发生。唐凤红说,每个在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工作人员都有一个特殊的工作习惯,每当注意到有特殊来意的访客,他们都会留下来客的联系方式,询问他们的来意,还会定期前往一些老兵的家中去看望他们,在唐凤红眼中,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记录这段历史,拜访平津战役的亲历者,听他们讲讲当年的故事,对于我们的讲解工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并且我们还会邀请老兵们来做专题讲座,他们都非常愿意参加。让他们用亲身经历来给前来参观的人们普及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更加深入人心。”
我们这样向孩子普及红色文化
走出主展馆,记者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的大型室外国防教育园──军威园。这里陈列的是陆海空三军捐赠的16件大型兵器,其中62丙型护卫艇是海军捐献给地方的最大兵器,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除了对展馆内部精心布置,平津战役纪念馆还经常举办多种红色文化特色活动,例如“少年军事体验营”,是专门为6—12岁的儿童设立的,孩子们可以体验一日军营生活,在一天的体验结束后,平津战役纪念馆还会为每个孩子颁发体验证书并举行阅兵式,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成果显著。
马上到暑假了,平津战役纪念馆还将举办“小小红色讲解员”活动,为期5—7天,培训孩子们讲解员礼仪,并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讲解平津战役纪念馆的活动中,在宣讲的同时了解红色文化,并感染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加入到宣讲队伍中,无形中起到了传播红色文化的作用。
唐凤红说,平津战役纪念馆一直将向少年儿童普及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宣传的重要工作,“我们曾经做过一个问卷调查,一百个孩子里几乎没有几个知道天津解放纪念日是哪一天的,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这段历史离现在的孩子们相对较远,他们对于战争的了解还是停留在书本阶段,我们希望让他们能够亲身参与进来,通过游戏的形式了解红色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教育,这样记忆会更为深刻。”
小学爱国主义心得体会篇4
清明节的前一天,马老师带我们去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
到了大门口,我们排好队,整装待发,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去。在烈士陵园,我们都严肃地站在纪念碑前,我们唱了队歌,庄重地宣誓。随后老师带领我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解放军叔叔和日本鬼子拼杀的壁画。看着这些图景,仿佛我也站在了炮火交加的战场上与侵略者奋勇厮杀。我凝眸观赏着墙上的壁画,日本鬼子穿着军绿色的衣服,黑色的长筒靴子,趾高气扬的挥舞着手中的皮鞭,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真想对日本鬼子说:“中国人是不好惹的,早晚有一天我们会把你们赶出祖国,消灭你们”。
另一幅壁画上画着日本人无意踏上了解放军叔叔埋下的地雷,把日本人炸的到处乱蹿的情形。此时,一部电影《地道战》跃进我的脑海:老人、孩子、妇女全体参战,把日寇打的不是挂在树上,就是飞到河里,全死翘翘了。打的日本鬼子哭爹喊娘,真是大快人心啊!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几个孩子一起对抗日本鬼子的壁画。一个男孩把鬼子的腿抱住,另一个拿绳子把鬼子捆绑住……
看到这里,我百感交集。以前的孩子这么小,就可以参加革命,打日本鬼子,为祖国做贡献。而我和那些孩子同龄,吃得饱,穿得暖,过着幸福的生活,还不好好学习,想一想真不应该,我惭愧的低下了头,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应该向他们学习,把困难看作鬼子,一个一个地消灭掉,战胜他们,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学生,长大后为国出力,让祖国以我为荣。
小学爱国主义心得体会篇5
爱国主义教育,会激发大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深刻了解和热爱,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善于开拓的精神。因此,在广大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须臾不可忽视。为了加强同学们的爱国的思想,引导同学们知国、爱国、报国,做到以了解祖国、学习爱国主义知识和有关理论为基础,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着力培养同学们树立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人生目标。努力学习的用心行动,理性表达爱国主义思想。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学生,社会赋予的光荣的使命,要求广大学生们更加努力学习,更加勤奋工作,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要让爱国热情体此刻所承担的建设的使命、发展的使命、创新的使命上,把出国留学网爱国热情凝聚成社会稳定、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共同意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姿态,坚定不移走向世界。爱国需要智慧和远见,充分表达爱国热情,切实做好自己的事情,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我校开展了系列活动:
透过极力宣传和认真学习爱国主义材料,在同学们的心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操,同时开展学风建设,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同学们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创造了巨大的空间,全校也构成了一股强烈的“学习高潮”,认真学习报效祖国,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为每个学生的奋斗目标。
为进一步弘扬广大学生的爱国主情怀,借此时机开展主题班会,培养同学们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同学们追求理想的决心和毅力,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各班以讲述历史故事,认真学习爱国主义材料,以知识竞赛等形式展现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同学们用心参与,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能够看出同学们的充分准备以及对爱国主义的充分认识。充分到达了本次活动的目的。
透过本次系列活动,提高了同学们的爱国思想觉悟以及提高了广大共青团员的政治素养。到达了良好的效果,各项活动圆满的举行,到达了本次活动的目的。
小学爱国主义心得体会篇6
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为祖国捐躯,都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正是由于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辉煌的民族文化而尽心尽力。今天,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加入世贸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一种民族精神的先进与落后,要看它能不能适应时代潮流,能不能跟进历史潮流。古代世界曾经产生过20多个不同的文明,但大部分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文明或者说民族精神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得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我们的民族精神。现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视同统一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一个人没有精神不行,一个民族没有精神更不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开始一次次地面临着世界列强的欺辱,但我们从来都没有放弃抗争,并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回顾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我们之所以能最终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能自信地挺起我们的脊梁,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民族精神的坚强支撑。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遇到过无数艰难险阻。正是凭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依靠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熔铸而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得以经受住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一直保持坚强的团结和旺盛的生机。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俞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