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1000字读后感模板5篇(《资本论》:深度解读与个人感悟)

《资本论》是德国哲学家马克思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之一。该书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为出发点,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对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为大家提供5篇《资本论》1000字读后感模板,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这一经典著作的内涵和意义。

《资本论》1000字读后感模板5篇(《资本论》:深度解读与个人感悟)

《资本论》1000字读后感篇1

曾经在大学图书馆看到整套资本论,落满了灰尘,找了一本简易读本。擦掉灰尘,坐在图书馆书桌上粗略读过。

读马克思资本论,其中主要一个基本理论就是剩余价值路,这也是马克思在十九世纪原创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也有详细阐述,也包括马克思对商品经济的定义,资本主义本质的阐述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之一,也就是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也就是剩余价值。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提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认为,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并把剩余价值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也可以在政治经济学相关书籍中读到剩余价值理论的有关阐述,很抽象。

举个例子,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所占有的那部分,比如工人用生产劳动工具创造了10元的产品,但是资本家只给了工人7元工资,剩下3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就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这个理论本质上是尊重劳动和人的劳动产品,体现了以人为本。

马克思以19世纪英国为研究对象,通过人与人之间生产与分配关系的研究,对劳动者贡献和应得利益做了分析,奠定了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剩余价值理论是研究人与人的生产和分配关系的社会科学,必然也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发展而逐步发展。

马克思认为,资本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资本,即: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剩余价值要在生产中创造出来,在流通过程中才能实现,通过资本循环和周转,实现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一部分转为投资,成为资本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

资本家雇佣劳动工人,做两种劳动,一部分工作时间用来偿还资本家所支付的工资,这一部分劳动,马克思称为必要劳动,劳动者继续工作,生产出的利润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部分称为资本家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生产。读这部分内容非常抽象,但也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对于剩余价值的阐述。

《资本论》1000字读后感篇2

马克思《资本论》是一篇不朽的名著

《资本论》是马克思耗尽毕生心血的结晶。《资本论》把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在一起,是一部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经济学著作。它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深刻地论证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揭示了它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它不仅是一部经济学巨著,而且是一部哲学巨著、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关于《资本论》的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开篇时指出;“在第一卷,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程。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卷的研究对象。在第二卷中,特别是把流通过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媒介来考察的第三篇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整体来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至于这个第三卷的内容,它不能是对这个统一的一般的考察。相反地,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在自己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为特殊的要素。因此,我们在本卷中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竟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这是马克思对《资本论》前三卷研究对象、内容和理论结构的概括和说明。

《资本论》的体系是“一个艺术的整体”,它的结构是“科学的辉煌成就”。《资本论》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研究的基础,以资本作为研究的主体,以剩余价值作为研究的中心,以资本内在矛盾发展作为研究的主线,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作为研究的目的。在抽象范畴上升到具体范畴的科学叙述方法的指导下,整个理论体系通过矛盾形态演化、范畴演进和规律转化,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特殊的社会历史性质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

《资本论》问世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成为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必读书目。而且得到资产阶级学者的承认。英国《经济学家》周刊12月21日发表的文章《共产主义后的马克思》,文章中承认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影响力。文章中一些论断还是客观的,给人启发的。文章讲到了,bbc评选“千年伟人”,卡尔·马克思名列榜首,而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则分列二、三、四名,表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位哲学家、社会科学家、历史学家和革命者所取得的成果在今天仍然得到学术界的尊重。”文章明确指出:“马克思在许多方面都是正确的:比如资本主义的许多问题、全球化和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思想的方式等。马克思很有先见之明。”“马克思遭到了误解。东欧和前苏联实行的共产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扭曲。”“请你务必丢弃前苏联和东欧实施的共产主义,但千万不要丢弃马克思。”“这位伟人在许多问题的看法上都是正确的,他应该得到更多的承认。”文章说:“马克思思想的影响力远远不止于人数日益减少的自封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许多假设、分析的特点和思维习惯在西方思想界甚至更大的领域都广为流传。”由此,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与伟大。

《资本论》1000字读后感篇3

现在流行的观点是马克思过时了,依据是现代金融的发达程度是马克思时代无法想象的。但真实的情况是马克思永远不过时,因为他用哲学高度奠基了现代经济学的厚度。他让我们不停去思考,我们为什么需要经济?我们应该怎样运转我们的经济?我们的财富是如何来的?这些财富怎样分配才是正义的?而现代金融是怎样的呢?就是寻找整个体系的薄弱环节,集中力量进行重点突破。因而我对卢麟元先生提到的经济领域的游牧民族很是认同。历史又有了一次大轮回,只不过从军事上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抗争,转变到经济领域。我也发现,很多经济学家都对军事领域很感兴趣,甚至研究颇深。甚而美国的西点军校就能出产美国最顶尖的经济学家。这就能说明现代金融的性质。他们研究很多的,就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这是容易理解的,毛泽东才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游击大师。但中国人忘了,所以,在金融领域,我们败的这么惨。

经济学实际上最讲求辩证法,后毛泽东时代,我们失去的最宝贵的财富也是辩证法。因而我们开始唯GDP论。我们现在也在惊叹民国黄金十年的辉煌。但实际情况是怎样呢?中国的GDP是洋人创造的,外国人用中国的资源,压榨了无数的中国人。中国的繁华和中国人无关,也并不能增强我们的力量。现代的军队和现代的大工业有很大的关联性,考验着一个国家的组织能力。这也成为一些人说的综合国力,因而有着雄厚工业基础的苏联,有着抗衡纳粹的德国的雄厚实力。

改革、开放这类词在现今中国成为神圣,但开放的合法性是什么呢?当初的依据是我们需要外国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只有靠开放我们才能取得。实际上现在检讨改革开放,我们就需要切切实实的检验一下,我们究竟获得了哪些我们梦寐以求的技术?我们为什么需要外国资本,也要遵循同样的道理,我们用这些外汇能够买来我们需要的东西,否则这就是一堆废纸。我们也可以检验一下,我们用所谓的外资都取得了什么成果?我想大底不过一堆奢侈品,一些洋垃圾吧。到了现在,我们的外汇,基本上买不来外国的优质资产,那这样的开放又有什么意义呢?只不过让几个富人可以到国外旅游罢了。

谈了这些,我们可以回到当初毛泽东为什么不开放上面去了。外国人为什么需要中国开放,是因为他们要掠夺中国的资源,中国的劳动力。但毛泽东不允许他们剥削后,他们就不来了,他们就要封锁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创造财富的根本法则,我们同时坚持按需分配,这就减少了财富的耗损量,加快了财富的周转速度,能够效的实现资本增值。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也充分说明了计划经济在效率上无与伦比的能力。现在一些人指责计划经济的部分,实际上谈论的是腐败导致的问题,这不是计划经济本身内在的东西。如果这样讲,那市场经济同样可以说成赌场经济。

但马克思也把经济领域看成是人的领域,是各种社会关系的集合物。社会主义经济大的原则讲清楚了,出现了问题,最首先是人出了问题。现在统计数据已经表明,1989年苏联的粮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产量直到现在还无法超越。但也正是从那时候起,苏联出现了粮食短缺,这就是人为制造的危机。《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观察到的很重要的现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层,他们享有的物质财富比不上发达国家的普通商人。物质上的极大落差加上不停的反社会主义的政治宣传,让整个上层背叛了社会主义。研究这段历史,也成为中国一些学者要先崇高,再物质的根据,但这是本末倒置的。

经济学可以说是一门科学,但正如马克思揭示的,要讲求力量对比。就拿毛泽东时代吃不饱这件事情来说吧,如果按照经济科学,以中国当时的经济效率,中国的汇率会很高,也就是钱会很值钱,中国普通人能够通过世界市场取得他们需要的东西,这是日本能够做到的。但整个世界不接受这种法则,中国的劳动被屏蔽了,中国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要想被接受,只能接受西方的游戏规则。我们也看到了,苏联是怎样在西方规划的改革中,失掉了他们90%以上的财富。社会主义的失败也是整个集团的失败,因为它们在经济上并没有压倒资本主义,它们还是受压迫者。这也是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化而来的原因。这样的进化,保证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强大的能力,这样才能保卫它们的胜利果实。

这个世界是个经济为王的世界。美国控制了世界货币,也控制了整个世界。货币的背后是什么?其实是代理人,代理人僭越是资本时代的问题。所以,从最本质的层面来说,控制了货币,也就是控制了各国权贵。各国权贵会在世界货币指挥棒下翩翩起舞,把一国的战略制高点泄露给对方,让对方的游牧大军洗劫一国财富。所有的一切都回归到人的层面,经过数轮的洗劫,无数的人将变成无产阶级。他们不停地受教育、不停的抗争,最终会成长为伟大的阶级。为着全人类的幸福,去牺牲、去奉献,在打碎了所有人身上的锁链后,实现全世界的解放。

《资本论》1000字读后感篇4

偶然的机会,在一个网站里发现了《资本论》的电子书,于是便把它保存到了自己的电脑中。我喜欢这种阅读方式,多读点书总没有什么坏处。

两周之后,我把它大致读完了,感觉这本书不适合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研读。其间一些黑暗面的描述真的可以让人不寒而栗。尽管如此,我还是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起码知道了,原来钱可以是那么复杂的东西!以后的几天,我一直试图把我从它那里得到的知识整理出来,好让自己的头脑中有个比较直观、清晰的印象,便于记忆和思考。我不打算专业研究资本和经济,所以只要有个印象就足够了。从《资本论》里,我似乎可以看出一个古怪的植物状社会体系来。这个体系的顶端是些厚厚的叶子,遮蔽了所有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投下无尽的阴影在根部。占整个体系绝大部分的根盘在深深的泥浆中,拼命地吸收可供系统利用水分和养料,通过枝杆送至叶片上,而叶片将它们几乎全部用于再生产,于是植物体便不断长大。

无需解释,根代表的就是广大的劳动人民,他们不停地把各种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通过市场交换或租金――枝或杆,财富最终落到资本家――叶子――的手里,财富变成了资本,被重新投入再生产过程。为了吸取更多的养料和水分,根只有往地下越扎越深;叶子要得到充分的阳光和空气,也只好拼命向上伸展;枝杆亦随之长粗,变长。原本小小的丑陋植物逐渐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植物不能没有根也不能没有叶,社会不能失去上层的资本阶级,更不能失去下层劳动大众。问题在于,植物是一体的而人不是,由人构成的社会不可能像植物那样安静地生长。社会要发展,方向是平等,但照这种模式下去是行不通的!差距只能越拉越大。

怎么办?不知道。

由科技发展带动的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关系发展的基础推动力,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产品的`增多,不能作为再生产原料的产品就必须被消耗掉。但劳动人民无力消耗太多的奢侈品,而资产阶级为了尽量提高社会的再生产率也不倡导铺张浪费,植物形的社会其实就是节约的社会。可是,科技的发展不会因此止步,生产效率的升级也是必然,若不考虑自然资源的枯竭及大规模毁灭性的战争或灾难,这个社会体系早晚要被自己生产的产品撑死!树木不可能无限制地长高,并非因为时间不够;相似结构的社会体系也不能永久存在,不是由于敌人太强!

《资本论》1000字读后感篇5

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德国汉堡正式出版。这一巨著的问世,不仅实现政治经济学的伟大革命,标志着马克思助于政治学的诞生。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最为全面的科学论证。《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重要的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的著作。《资本论》是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的观念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同时《资本论》也没有简单的把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归结为他们的共同基础。物质生产过程,而是从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引出了全部四个会圣火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方式。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辨证方法和认识论犹记得结合起来,融为一体,马克思使用重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放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全面的阐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生发展和克服的过程,从而透彻详尽的阐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学说,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突破,在《资本论》中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资本论》的方法不亚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发现。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不朽的经济学著作,而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融为一体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全书。《资本论》提供的是认识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现成的教条,《资本论》的理论也需要在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指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批判的吸收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价值论的合理内容,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最彻底的一元劳动价值论。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必要性:

(1)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历史条件与现时代存在巨大的差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科学原理都是对特定条件下的特定问题的分析。而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也有相对应的客观条件:

①劳动形态主要表现为体力劳动;

②劳动过程的知识含量不高;

③指导、管理劳动还不能作为独立的劳动形态。

(2)当代劳动特征的变化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新情况,新问题涌现出来,社会劳动出现了许多新特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了新的实践土壤。

(3)发展和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可行性。

①劳动价值论中的经济范畴会随着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创新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对商品经济现实关系的一种确切的反应,是科学体系发展的必然途径。

②马克思为劳动价值论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理论空间。

③我国学术界的五次争论为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和创新作出了贡献。

马克思留给我们的《资本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放之四海皆准的定律,而是在一定时期,一定状况下的指导规则。因此,我们必须要进行完善和革新。而《资本论》本身就是一个给我们很大发展空间和完善空间的理论体系,而且其提出的各种哲学理论,更是要求我们不拘泥于教条、书本和经验,而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去完善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合理借鉴与反思,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运用和发展。当然,对于其中不合理、不适合社会发展进步的思想要勇于剔除,使我们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而不断前进发展进步。

★其他类似内容

1会计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模板6篇

会计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模板6篇

欢迎阅读本站精选的会计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模板6篇系列文章。在这个系列中,我们为您精心准备了六篇详实而有深度的会计社会实践报...

查看剩余 89% 会计社会实践报告1000字模板6篇

2华为的冬天读后感1000字优质5篇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1000字优质5篇

华为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也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近年来,华为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面临着一...

查看剩余 78% 华为的冬天读后感1000字优质5篇

3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1000字模板7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1000字模板7篇

本文将为大家呈现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心得体会,共分为七篇。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各种挑战,包括学业压力、生活压力...

查看剩余 88%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1000字模板7篇

4羊脂球读后感1000字左右最新5篇

羊脂球读后感1000字左右最新5篇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最新的五篇关于《羊脂球》的读后感,每篇读后感约1000字左右。《羊脂球》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之一,以描写...

查看剩余 74% 羊脂球读后感1000字左右最新5篇

5入团申请书高中标准版1000字模板7篇

入团申请书高中标准版1000字模板7篇

本篇文章旨在为即将提交入团申请书的高中生提供丰富的参考材料。我们特别为您准备了7篇1000字模板,以帮助您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声...

查看剩余 89% 入团申请书高中标准版1000字模板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