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心得体会范文6篇(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六篇心得体会)
教师的使命与担当,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的核心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六篇令人深思、充满感悟的心得体会范文,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教师的使命感,还呈现了他们在教育事业中的担当与责任。通过这些精彩的故事,让我们一同探讨教育的真谛,感受教师的无私奉献与坚守初心。
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心得体会范文篇1
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激励我们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作为一名工作在教师岗位上的普通党员,如何铭记初心、实践初心、实现初心,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教育教育,育人为本,育人应该是我们教师永恒不变的初心。如果我们忘记了初心,我们在教学之路上就会走得十分茫然,就会忘记为什么来,要到哪里去;就会以灌输为基本方式,少了去仰望教育这个广阔星空;就会以分数去衡量一个学生,以致让学生的心灵物化和精神枯萎。
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我们时时处处要为学生做出榜样,包括我们言传身教的一切行为,即使在细微处也应表现出为人师表的风范。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具备比常人更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必须坚守理想信念,提高道德修养,丰富专业知识,牢记育人使命,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在教育这条点亮他人希望与智慧之灯的光明坦途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好自己的育人工作。
的学生放弃治疗,他明显感觉到了我对他的忽视,开始在课堂上捣乱或者睡觉,之前虽然他听课也不认真但多少会学一点,突然我也意识到因为自己的疏忽可能影响到这个孩子今后的学习,后来我尝试课堂上去关注他,提问他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讲到sportsstars那一课,猜想到男生会对体育运动感兴趣,所以我提问到他喜欢的篮球明星,点到他的时候,他显然出乎意料,在我的鼓励下站起来,开始侃侃而谈,提到了姚明、詹姆斯、科比,仿佛这些都是他的老朋友,他的精彩演说带给了全班同学极大的快乐,同时也给我上了一课,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
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心得体会范文篇2
记得在有一次上语文课前同学们不知怎的话特别多这时沈蕴芬老师走进教室她看了看我们但教室里还是没有安静下来我看到她脸上有些不悦的神色可她没有发火而是翻开语文书大声地朗读我们刚学的一篇课文荷塘月色中的一段话
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责任与使命”这个话题份量很重,我看着这个沉甸甸的题目不知如何下笔。思考良久,只能说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什么是责任与使命】首先我想弄清楚“责任”与“使命”的定义。对“责任”我用望文生义的方法理解
就是“职责和任务”。网上一查,知道它有其丰富的含义:“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它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有社会就有责任,身处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和条文,带有强制性。”由此可知,责任就是一种规定、一种义务。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肩负着责任,或对工作、或对家庭、或对自己、或对朋友……
“使命”的意思,词典上解释是“派人做事的命令或决定;或指重大的任务或责任”,可见,“使命”的内涵比责任更丰富、层次更高。一说到“使命”我便马上会联想到国家利益、民族大义、社会责任等等。
【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是什么】有工作就会有责任,每一个职位的工作内容就是一份责任。教师这一职业的责任与
使命是什么呢?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古人的观念中,“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职责。现如今,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又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此话把教师的责任与使命诠释得非常明白清楚。
【怎样对待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我们教师肩负着如此重大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又该如何对待这份光荣的使命呢?
人们把许多美丽的光环加在教师的头上,称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教师这份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把老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喻作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教师身上承载着太多的期待,我们唯有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教师这份职业当作事业来做,才对得起这些赞誉。
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一个人对待工作、对待任务、对待责任的态度,常常与“历史”、“神圣”等字眼连在一起,说明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后人的评价。它们发自内心又非常可贵,因为这种伟大的情感常常和奉献乃至牺牲联系在一起。
有些事你不一定喜欢做,但必须去做,这就是责任的全部意义。有些事你不一定喜欢做,但你却能把它做得很好,这就是责任感的具体体现。一个人的职业如果正好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相一致的,这样人的无疑是最幸福的,能够让赖以谋生的职业变成一生为之追求奉献的事业,这样的人更是了不起。
教师,就应该做这样的人。
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心得体会范文篇3
毛泽东同志曾在说道:“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很多老同志不经感慨道: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自己都有点赶不上这个步伐了。学习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后深有感想,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作为我们广大年轻干部,特别是在基层锻炼的选调生,要勇敢站出来承担起新时代的责任,与时俱进,有所作为,绘出一片“中国梦”。
学习与工作并重。孔老夫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是一种不断给自己大脑充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领悟到人生态度或工作方式,通过巨人的肩膀看到更远的地方。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死读书或者读死书终究会变成书呆子。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如何应用于工作之中,当然,在工作的时候也要不断反省,比较前辈的方法,不断改进,提高效率。学习与工作并重,既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也能在工作之中体会到成就感。
实干与激励并重。作为基层培养锻炼的选调生来说,对“事无巨细”这个词深有体会。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要深刻领会“轻重缓急”四个字,坚持自己的信念理想,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好,既要把日常工作做好,又要妥善处理好大事要事难事,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对于领导来说,需要一批肯干事敢干事的年轻人来做事,那一套完善的激励制度必不可少。通过考核制度,切实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实干与激励并重既是对实干者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对不作为者的一种警示。
纠错与关爱并重。因为担心犯错,很多人抱着“多做多措,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思想,畏首畏尾,从而滋生一系列不作为的现象。通过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那些在基层想干事的选调生们在纪律红线内放开了顾虑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保证了自己走在新时代的前沿,承担起了引导者的角色。作为在基层一线的选调生,承担着工作与生活上的多重压力,既要避免犯错误,又要真真实实做出事情来,领导关心与支持就像一剂强心剂,主动在工作上进行指导,生活上进行关心,让广大选调生们可以安心、安身、安业,更好履职奉献。纠错与关爱并重,让选调生们即可在自己岗位上不断开辟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又可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之中。
通过学习《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的年轻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积极上进的和谐画面,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梦”指日可待!
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心得体会范文篇4
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教师自古以来都身负建国君民、教化人伦的责任,新时代教师的社会担当必然有新的内涵,身处新时代的教师需要认识到自身的教育职责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
01.教师要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立德树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师的使命根本。教师工作关键在于“传道”,在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透过教育教学活动浸润到学生心田之中,积极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把学生培养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教书育人工作不能只限在课堂中、课本上,更需要扎根大地、扎根学生的日常生活,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联结起来,让价值观教育落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去。学校和教师一方面要创新多元公益活动、服务学习、感恩教育,去播撒社会责任意识的种子,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社会,从小我走向大我。另一方面,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社会小公民”的身份角色,真正的达师应在尊重学生性情、经验和生活的基础上使学生受到人格的感化,赋予学生更多参与社会实践
的自主权,不断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02.教师要身先垂范社会责任担当有学者曾经指出:“人师是指那些能体现道义,能用人
格感化学生,能以己身为学生、为社会民众作表率的教师。”教师要做好引路人的角色,必须要身先示范。美国教育家吉鲁就曾指出:如果教师要把学生教育成为积极的、批判性的公民,那么他们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转化性知识分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教师必须首先要做良好社会公民的表率,要肩负知识分子这一社会角色。从这一意义上讲,教师不仅要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体现价值,更要在公共生活领域中实现社会价值。
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包括基本政治活动、社会治理活动和基层公共生活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尤其是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代表更加需要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发挥引领和组织功能,促进社区整合,促进政治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志愿公益活动,更好地促进形成积极广泛的民间力量,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进一步提高民众参与公共生活的积极性。教育工作者对于社会公共生活和志愿公益活动的参与,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榜样,对于
其他民众也是示范,教师以自身行动来赢得全社会的尊重,这才是尊师重道之风得以形成的内核所在。
03.教师要在使命担当中求成长承担社会职责、广泛参与公共生活对于教师而言不只是一种责任,其背后也蕴含着丰富的发展机会和资源。教师的工作容易陷于日复一日的工具性活动中,在教学技术化陷阱中,逐步成为只能授业解惑的经师。而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更多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只是不断帮助教师在技艺层面臻于极致,但却忽视了教师作为全人、作为知识分子的发展。因此,使命担当本身给予教师新的生长机遇。一是教师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能更为深入地探讨伦理、社会和政治尺度上的一般性、根本性问题,从而能超越一己之得失而在更广泛的制度体系层面去审视教育活动,从而浮现和彰显教师工作的德性维度;二是教师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能帮助其保持教育活动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并了解不同人群的教育立场,日本等国在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中就安排有社会研修,目的就是让教师从社会其他部门需求来思考教育目标与功能;三是教师在践行服务国家使命过程中,能更深化对教师专业的身份认同,追问教育的意义及其终极价值。如果说教师的工作是去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那么使命担
当则能唤醒教师的本真德性和精神主体。教师唯有在践行使命担当中不断认识自己、觉察自我并实现价值自觉,才能真正担负起学生引路人的角色。
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心得体会范文篇5
我常常会问自己,初心是什么?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份纯真,还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那份美好,更是那“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那份勇气,亦或是“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份淡泊,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而我一直都走在坚持自己初心的路上。
一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始终以党的旗帜、以党的意志、以党的使命,在党爱党,在党言党,牢记身份,坚定立场,做虔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坚定信仰,明确职责所在;
立足岗位,不断提高本职工作的业务能力,做好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党的思想的传播者、党的理论的宣传者。
二要“学习”弥新。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学习进取,开拓视野,扎实
理论功底,创新方式方法,积极传道授业,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工作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更应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始终保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执着品格,时刻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当前全社会都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理清工作思路、创新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等重大政治论断,进一步提高政治素养,牢记使命与责任,立足本职工作,及时总结归纳,把工作做实做细,勇于创新和探索,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扎实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
(一)教书育人能否收到实效,要害在于教师能否在学生的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1、要具有学高为师的业务素质。教师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的威信,首先一点就是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要千方百计组织好教学,学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主动接近你和求教你,才有教书育人的效果。
2、关心热爱学生。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
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赞可夫说:“当教师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聪明,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发展。”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二)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立德树人。
作为教师我告诫自己只要大胆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让自己在充实中完善自我,在宁静中储积生命的动力。把“言传”和“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德以修己,教以导人。
历史的指针指向了一个关键时刻,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处于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倍加珍惜、倍加努力,用信念、实干、担当、创新把梦想变为现实,怀揣初心,立足岗位,砥砺奋进,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新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我们的力量。
《意见》的提出,对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引导广大干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新时代下的干部,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增强自己德信心,增进我们的自觉,鼓舞斗志。
三是要深刻领会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提出的新要求,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努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不断锐意进取担当作为。
四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履职尽责,带头担当作为,带头承担责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
新时代,我们应当满怀热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教师的使命与担当心得体会范文篇6
新时代高校教师的角色转变和使命担当
一、正确定位师者角色早在1000多年前,韩愈先生就已为“师”这一崇高职业作出了明确的定义,“传道、授业、解惑”正是为“师”的三重根本角色。可以说,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韩愈先生的定义无疑是对教师职责和角色的最佳概括。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激烈的新时代对高校教师的角色要求已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高校教师要顺利实现自身理应担当的职责与使命,就必须完成一系列的角色转变,努力使自己成为言传身教的育人者、授人以识的传导者、纳人以虚的亲和者、率人以先的创新者、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文化自觉”的传播者,作社会良知的维护者,为“撬动整个社会向上向善”尽一份责任,出一份力量。
二、为青年学生成长点一盏明灯新时代高校教师担负着“育新人”的使命,即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当代青年有朝气、有梦想,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但往往因为缺乏在艰苦环境中的锻炼,容易沉湎于“小我”感受、满足于当下快乐,甚至向往“佛系”生活。因此,更需要擦亮人才培养的政治底色,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打底工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牢固树立至诚报国的理想目标,在他们成长的心灵中埋下一粒种子,为他们的成长之路点亮一盏明灯,引导他们脚踏实地、发愤图强,切实担负起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三、努力培养“大写的人”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大历史责任和使命。作为高校教师的一员,我应该自觉秉承大学的使命,以培养人才作为第一要务,潜心教书育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此,我要自觉涵养高尚的道德,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尤其作好道德人格的表率,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学生,影响学生,从而立德树人,真正受到学生的爱戴。诚如爱因斯坦所说:“学者必须德才兼备,与美善为邻。学者必须了解人类地渴望、理想,以及痛苦,这样才能在群体与社会当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应富于社会责任
感,代表社会良知,引领社会风尚,维护社会秩序,滋润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进步,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这才是高校教师长远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