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50字8篇(《水浒传》:英雄豪杰,忠义之道》)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书以描绘宋江等108位好汉的英勇事迹为主线,展现了他们反抗封建统治、保护百姓的英雄形象。本文将为大家带来8篇《水浒传》读后感,希望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部经典之作。
《水浒传》读后感50字篇1
《水浒传》的主要内容是:宋朝统治者腐朽凶残,太尉高俅原本是个无赖,因为会踢球,得到了皇帝的常识,从此青云直上,无恶不作。
他的.干独生子高衙内横行霸道,为了霸占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林冲的漂亮妻子,他诬蔑林冲带刀进入军机重地白虎堂图谋不轨,把林冲发配充军,还想在野猪林半路把他杀死,幸亏花和尚鲁智深仗义相救。蔡太师过生日,他的女婿搜刮十万贯金银财宝,送往京城庆贺,派杨志护旁送。晁盖、吴用、阮氏三兄弟等人定计智取生辰纲,事后与朝廷激战,最终大伙一块投奔梁山。
又有打虎英雄武松因为西门庆勾结大嫂潘金莲害死大哥武大郎,因而将他们杀死,被判充军,最终经历一系列波折,他也被逼上梁山。此外还有宋江、鲁智深等从多好汉,共108人,最终都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迫在梁山落草为寇,揭杆起义。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动富济贫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的打击了反动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水浒传》读后感50字篇2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作品,主要讲述了宋朝后期,奸臣当道、皇帝懦弱,老百姓民不聊生、国家也江河日下。梁山的一百零八个英雄好汉为民揭竿而起,因后来接受招安,最后全部被奸臣所害的故事。
通过《水浒传》故事,让我感受颇深。宋代老百姓不满暴力压迫,尚且起义反抗自救,而如今我们面对社会暴力和校园暴力,更不能一味妥协,这样不但让自己深陷伤害之中,还会给恶人带来更恶的行为。
当我们面对校园暴力时,我们不能以暴制暴,在还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盲目出手,就比如宋公明三打祝家庄时,前两次因为不熟悉对方的情况,就盲目的去攻打,导致惨败。最后一次在熟悉并了解了对方的真正实力之后,用计谋打败了祝家庄。
换言之,当我们遇到暴力行为时,首先我们要沉着冷静,先温柔劝说对方,不能语言攻击,那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恶劣。在语言劝说无用后,尽量拖延时间,等老师来。或者假装妥协,事后马上向老师或者家长诉说事情经过,在老师核实后,由老师或者校方解决这种校园暴力行为,还我们一个安静、美好的校园环境。
《水浒传》读后感50字篇3
《水浒传》里的古人讲重侠义之气,能为兄弟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最吸引我的是书中一百零八个好汉个个身怀绝技,飞檐走壁,武艺高强。象宋江的仗义疏财、武松单拳打死老虎、吴用的足智多谋。印象最深的是天真烂漫的李逵,虽说他行事野气,容易冲动闯祸,但爱憎分明,敢做敢为,而且孝敬长辈,让我们鲜活感受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草根英雄气息。
放到当代社会,《水浒传》中的“义”告诉我们对身边的人多一份理解和关爱,力所能及下要积极帮助弱小,对别人的不幸要有同理之心,让爱时时围绕在我们的`身边,让社会变得更加阳光和谐。《水浒传》中的“侠”告诉我们现代社会虽然科技发达,但同时让我们身体素质远不如古人,为了将来更好地学习工作,报效祖国,我们要从小加强户外运动,强身健体。
以上就是我阅读《水浒传》的感想,希望将来也能象书中的英雄好汉一样,积极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将来成就一身的本领,报效伟大的祖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水浒传》读后感50字篇4
要说水浒传里最仗义的人,肯定是鲁智深。
鲁智深原名鲁达,自身也会些功夫,一次喝酒,遇到了金老并女,听到他们是被受自己提拔的杀猪郑屠威胁,便为自己瞎了眼提拔郑屠感到懊悔,要找郑屠算账。
从这里,能看出鲁智深对恃强凌弱的郑屠憎恨,厌恶。
在这种憎恨下,他去找郑屠,郑屠亳不知道自已所作所为被鲁智深知道得一清二楚,鲁智深早看透了他这种两面派,借要郑屠给猪肉的理由,拿起猪肉劈了过去。
郑屠也怒了,认为鲁智深无端端来砸场子,两人便纠缠在一块,但郑屠完全打不过鲁智深,被鲁智深三拳打到魂归西天。
鲁智深原本只想解心头之恨,但却无意中打死了郑屠。
假如没把郑屠打死,那鲁智深完全有理,可一旦把郑屠打死,毕竟人命关天,又岂能是仗义能免得了罪的。
鲁智深畏罪潜逃,可到处都贴着他的'通缉单,他正愁没地方逃,忽然看见了一座寺庙,他知到这是自己唯一的去路,便当了一个花和尚。
后来,他成为了梁山好汉,最终得以善终。
仗义固然是好的,但同时也要把握好分寸,只要别人改过自新,就且放他一马。
《水浒传》读后感50字篇5
“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水浒传》不仅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也是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好汉歌。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聚义水泊梁山,英雄相惜,肝胆相照,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众英雄攻打京城就卢俊义,梁山英雄法场救松江……无不演绎出一段段赤胆忠心的兄弟深情,令人赞叹。
细读《水浒》的'过程中,我一面这样赞叹,一面又隐隐地有些不安,这种不安最终变成了叹惋。
第九十二回,彭玘因见韩滔被杀,急于报仇,撇了战友,直奔阵上,却忘了观察敌情,被张近仁一枪搠于马下。此种不顾一切的鲁莽,帮不了兄弟,却害了自己。
再看宋江被害后,忠诚勇敢、屡建战功的李逵竟然以“忠”死来“义”殉宋江,而“智多星”吴用和“小李广”花荣竟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如此有勇有谋的好汉以这种悲剧的方式结束一生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好汉们的兄弟情义似乎更像《思品》课上讲的哥们儿义气。
兄弟情义与哥儿们义气的共性是重情重义,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有原则、有理智,而后者则易为江湖义气而失去原则和理智。
兄弟情义≠哥们义气,愿大家用理智去呵护友谊之树常青。
《水浒传》读后感50字篇6
《水浒传》,四大名著之一,本以为这本书会像《红楼梦》一样无聊,但事实上它的有趣程度可以与三国演义并列。
其实在接触四大名著之前,我一直以为这四本书对我来说非常无聊,因为上面有很多我看不懂的地方,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地方才让它们这么有名。
在读《水浒传》之前,我了解到这是一部关于农民起义的'书。而农民起义无非就是因为统治阶级腐朽,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的,认为没什么看点,最多那一百零八个好汉值得认识一下,除此之外也没什么了。可事实往往会给予你沉重的打击,这本书看完之后,我脑子里只有两个字:忠义!
首先是忠。宋江对祖国尽心竭力,尽管在威逼利诱,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仍对祖国忠心耿耿,虽然他没什么用,甚至毒死了李逵,但重要的是这份精神。
其次是义,这一百零八个好汉亲如兄弟,面对朋友有难,毫不犹豫的就会去帮忙,十分讲义气,但这不是现在那所谓的兄弟义气,不仅如此,如果他们路见不平,一定会拔刀相助,即便是素不相识的人。
读完整本书我才知道,每本书都有它自己的价值,不应该以片面的了解给整本书贴上不好的标签。
《水浒传》读后感50字篇7
因为我很喜欢武侠打斗一类的书,在电视上看了几集水浒传,感觉很有意思,就买了一本水浒传看了起来。
在还没开始看的时候,听别人说过水浒传,在一百零八将中,比较让我佩服的是宋江,因为他不仅是老大,而且为人仗义,在兄弟们需要他的时候,总能及时赶到,并且心地善良,不管他认不认识的人,只要有困难,他都会出手帮忙。
在读完水浒传之后,我感到很痛惜,因为宋江总想招安,虽然他是想让兄弟们生活的更好,远离和官府打打杀杀,并且可以精忠报国,但是皇上却是在利用宋江他们,并不相信他们,让宋江一行人去把各地区的.农民起义全部消灭,在这个过程中,梁山好汉死的死,伤的伤,燕青和武松不愿再过这样的生活,离开了剩余的兄弟们。比较后原来的一百零八个人中,只有二十七个人存活,回到了皇宫。
读完以后,我对宋江的喜欢从此破灭,如果他一心不想着招安,而是和其他的起义军一起起义,那结局还会是这么的凄惨吗?不会。让我对宋江好感全无的主要原因是,他用毒酒把对自己比较忠心,比较热爱的弟弟给毒死了,虽然他这样是为了怕他弟弟在自己被陷害死以后为他报仇而名誉受损,但也不能应此毒死他弟弟。所以,宋江的行为让我对他好感全无。
《水浒传》读后感50字篇8
《水浒传》这本书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施耐庵的杰作,是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生动地描写了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有众多英雄豪杰参加农民起义队伍的事件,以及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
核心人物宋江谦虚,深得人心!众多英雄好汉都臣服于他,他有着令人仰仗的德行和过人的智慧。
天真烂漫的李逵,虽然行为粗鲁,但他有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更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之气。
打虎英雄武松徒手打虎的潇洒英姿,豹子头林冲雪夜被逼上梁山,小旋风柴进仗义疏财的`事迹……这些个性鲜明的梁山好汉,忠义两全的英雄气概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田,虽然最后的'起义失败了,但为了安宁,百姓能够安君乐业,他们豁出了自己的鲜血甚至生命,这种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光大的。
由此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词“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啊……”一直萦绕在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