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心得体会8篇(《梁家河》纪实学习:心得分享八篇)
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心得体会篇1
5月2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策划编撰的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面向全国公开发行,为了第一时间阅读该书,当天下午,笔者立即去书店买了一本,中午“加班”一口气看完。
第四部分以“我们走在阳光路上”为题,讲述了梁家河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亲们的幸福生活,为我们展现了梁家河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近年来,梁家河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住上了大房子,用上了互联网,种植高端水果,发展起观光农业,成立了公司经营文化旅游产业,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同时,村上实施生态环境治理,营造美丽宜居环境,引导村民树家风、正民风,打造文明村庄,还办起了民间艺术馆,成为名副其实的“最美乡村”。
据了解,去年12月,在“寻找中国最美乡村推介活动”中,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标准,经过专家学者和媒体公众评选,梁家河获评全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
梁家河,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一个让人向往的地方。
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心得体会篇2
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心得体会篇3
我们党通过的奋斗,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面对十九大确定的“三步走”到“两步走”战略,新的征程,路险且艰,我们任重道远。
开拓发展思路,壮大集体经济。大力推进“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龙头企业+群众”模式,打造产业示范基地,以集体经济成功效应,推动各村特色集体经济产业落地生根,真正让群众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中得到实惠。同时,通过集体经济的壮大,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改善民风民情,为创建和谐社会打牢经济基础。
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心得体会篇4
以上是我初识《梁家河》的一段经历,在回去后当天我看完了余下的内容,这次为了写出一些最真实的读后感,我又重新细看了一遍。
在读到窑洞里长满了故事这一章节时不禁让我想起了过去几年的求学生涯,还清楚地记得中学课本上有写到“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这句话,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将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加工方向)专业放在了最前面。为期七年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研究过程中,有过对许多专业问题的不理解和突破,有过对研究思路的不明了和重新认识,记忆最深刻的是被派往新疆从事项目合作的经历,在边疆相对艰苦的环境下,我亲身经历了石油工业化生产的流程和细节,并为某一产品的开发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时,在厂区宿舍寂静的夜晚,我多次思考过对于这一行业的理解,也曾犹豫过是否要在毕业后选择更为高薪的其他工作。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求职过程后,我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我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我更愿意在原有选择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走下去。恰逢近期母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迎来65周年校庆,在送上真挚的祝福同时我将与您这么多年培养出的三十多万莘莘学子一道怀揣“我为祖国献石油”这份初心一路前行。
初心和使命如同一辆车的前后车轮一样,初心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而使命指引我们奋斗的方向。并不是每份初心都能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也不是每项使命都能指向正确的方向。身为一名石油化工专业出身并依然工作在这一领域的共产党员,我深知自己需要怀揣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这份拳拳初心,以践行国家能源化工事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光荣使命。
最后,由衷地感谢在我职业生涯起步的阶段能够阅读到这本给我深刻启迪的《梁家河》。
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心得体会篇5
他把劳动外的所有时间都用来读书,从字典到名著,从古代到近现代,从本国到他国,他几乎读完了那个时代所有的文学书籍,正因为这样,他看问题才会比别人多样化、深度化、全面化,才有了现在的脱口而出。
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心得体会篇6
梁家河,这是一个座落于中国大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山村,但就是这个看起来不很起眼的陕北小村庄,却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
陕北是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是伟大的延安精神产生地,梁家河就成长在这片红色革命圣地上。在延安精神光茫的照耀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梁家河,这是一个能找到初心的地方。
青年时期的,1969年从北京来到这里当知青做农民,那一年他才16岁,而这一干,他就在这个小村庄当了七年的中国农民。这就是青年,一颗红心永向党,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今天,我们的带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继续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宗旨,朝着新时代的新征程奋勇前行。让生长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这一代人深受启迪,受益匪浅。
梁家河,这是一个见证艰苦奋斗的地方。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八个红色大字依然在知青窑洞的外墙上醒目所在,窑洞旁边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就是当年带领乡亲们所建的。
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里,带领群众开荒山,挖水窑,建沼气,办铁铺,筑淤坝……这充分体现了青年同群众苦干实干的革命精神,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人民情怀。
正如所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梁家河,这是一部中国农村发展建设进步的光辉史。细读《梁家河》,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真正理解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实意义,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人民领袖的伟大风范。这就是,坚定的信念,坚韧的品质,为民的情怀在梁家河的山山峁茆历练了他七年难忘的知青岁月。七年的农民生活,人生的大课堂,造就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和优秀品格。
梁家河,陕北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曾经是筑满着美好梦想的地方,如今是沧桑巨变梦想成真的地方。
今天,我们在人民领袖,军队统帅,党的核心带领下,正朝着新时代的新征程而奋进!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光荣而艰巨。
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心得体会篇7
可以说《梁家河》我是一口气读完的。这本书,语言质朴,字字饱含着真挚的情谊,在读其中几个章节的时候,我几乎无法抑制地流下了热泪。
从一个讲普通话的北京人变成了一个张嘴就来陕北话的黄土高原汉子;
从一个先后写了10份入党申请才被批准入党的年轻人,成长为当时梁家河的党支部书记。
真是难以想象,在此期间,在那样的环境里,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忍受了多少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如果没有一种锲而不舍、坚毅果敢的品性是不行的,如果没有对党忠诚、对人民热爱的坚定信念是难以支撑的文章。
掩卷深思,梁家河真不简单,不能小看,这的确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苦难算不了什么,只要坚信光明,也许它就是一个磨砺石;
困难算不了什么,只要团结一心、锲而不舍、坚韧不拔,没有什么不能战胜;
挫折算不了什么,只要初心不变、坚定信念、牢记使命,兴许它就是一块试金石;
百姓的心里有杆秤,群众的意愿大如天心得体会。所以,《梁家河》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认真读、反复学、细细品、深刻悟,更重要的是要真真正正地做好“学以致用”。
作为一名基层文学艺术工作者,今后我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坚决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立足本职、结合实际,身体力行地带领全县文艺界人士真真正正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多创作出一些“有根本价值所在”的文艺作品,尽力为城固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贡献。
学习纪实文学《梁家河》心得体会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