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优秀作文6篇
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优秀的作文能让人铭记于心,用文字搭建的叙事框架里,藏着作者对世界秩序的理解与重构,这就是作文,以下是九八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镜子优秀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优秀的作文能让人铭记于心,用文字搭建的叙事框架里,藏着作者对世界秩序的理解与重构,这就是作文,以下是九八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镜子优秀作文6篇,供大家参考。
镜子优秀作文篇1
地球孕育了我们人类,满足了我们人类,同时也保护着人类。然而近年来,人类却在不断索取甚至破坏资源。
古时候,祖先们虔诚地保护地球所给予我们的资源。那时候河水清澈见底;大山碧绿如画;树木成林、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大自然中的动物繁多:东北虎、狐狸、海豚……这些动物数量多得惊人。大多数的矿物没有被开发利用,从而很好的保留下来。地球很欣慰,所以几乎没有山火,没有地震,没有山洪,没有台风……人类在地球安居乐业。
而近几年,人们肆无忌惮地破坏地球环境。破伐树木;随处流着工业废水、到处飘着工业废气;核气泄漏;冰川消融……人类给地球造成了一系列破坏,让地球自然环境渐渐消失。
地球终于发怒了:火山喷发、地震频繁、山洪咆哮、台风肆虐、各地高温……多数人经不住地球的严厉惩罚而死亡。而矿物用尽也只是时间问题,那时人类将苦不堪言。其实,这不是镜子的.真谛吗?人类保护地球时,地球也会保护人类。而人类破坏地球时,地球也无法再保护人类。
地球就是一面镜子,当你对它付真诚的保护时,它反馈给你的也会是美好与和平;如果你给它的是破坏,那么地球带给你的,只有灾难和战争!
镜子优秀作文篇2
仅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它最爱真实,绝不隐瞒缺点,它忠于寻找它的人,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
——艾青
镜子,多么普通寻常的东西。古时候的人没有玻璃镜,只好以铜为镜来正衣冠。如今我们可以用来正衣冠的镜子品种之多、功能之全、样式之美是古人想所未想过的,我们是否更应该懂得并知道合理使用一面可知得失的镜子呢?
平面镜有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毫不隐瞒地指出你身上的不足。当你揽镜欣赏你的服饰与体态时,总能发现一些小缺憾,而它就像一位真正的朋友,总能给你一些善意的建议,尽管这箴言有些逆耳,却能让你渐臻完美;它像一方晴空,没有灿烂的云霞去装点,甚至怀抱中也没有几只鸟在嬉戏,像淘洗过一般,就那么固守一片纯净;它如一湾海域,没有风亦没有浪,只是用透彻的眼眸分享你的微笑,分担你的'忧愁。
用凹凸不平的玻璃做成的哈哈镜,照起来奇形怪状,引人发笑,曾经风靡一时,这也提醒了人们应该正确使用镜子:如果用了凸镜,放大看自己,那么自满的后果可以看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导致自己盲目骄傲,停滞不前。但是,如果用错了凹镜——缩小地看自己,就必然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做任何事情总是畏畏缩缩、墨守成规,又怎能把事情办好呢?
因此只有平面镜,才能真实公正地反映出自己、他人和外界事物的真相,使人能认真切实地办好事情。
用平面镜看自己吧,不要到哈哈镜的谄谀中找寻,它始终会被真实的镜子照出原形。
镜子优秀作文篇3
学校里响起了静校铃,一切都变得安静了。我是值日生,回头看看窗明几净的学校,就去复习班找朋友一起回家。
朋友在电话里小声的说:“再等我一小会!”我只好伫立在楼房外。
等待中,无聊至极,不过朋友说马上就好,我心里一下就平衡了,仔细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咕噜”一只金黄皮毛的小狮子狗从墙角里滚出来,前身上下带着自由的气息,似乎还有些野外的泥土味。下一秒,这只狗狗在原地尽情的嗅着,渴望能找到点食物,填饱肚子。
我纹丝不动的盯着它,屏住呼吸,生怕打扰了它。可是它还是发现了我,两只乌黑的眼睛死死的盯着我的眼睛,一动也不敢动,我顿时有种想抚摸它的冲动,因为我用心去看了它的眼睛。
那眼神有忧伤,有愤恨,有无能为力,有可怜,也有恐惧,更让我惊讶的是,它的眼睛死死的盯着我,似乎看穿了世俗,看透了人类那颗残忍的心,看遍了人间沧桑!
我局促不安的别过脸,但是眼睛还在偷偷瞄着狗狗。
它小心翼翼的迈着小短腿,哆哆嗦嗦的嗅着食物的气味,缓缓的伸出舌头舔一舔,直到它认为我不会伤害它了,它才松了口气,逃也似地奔出了小区。
我的大脑反复的.播放着流浪狗看着我的画面,又反复的播放着弟弟家的狗狗幸福的笑容。
为什么?为什么要抛弃狗狗,既然要抛弃,为什么之前还对狗狗无比宠爱?难道动物只是人类的玩具吗?玩腻了就可以随意的处置。难道人类不知道动物们突然破碎的心吗?
昔日,还是心肝宝贝,可是今天,却成了任何人都可以欺负,任何人都可以谩骂,无依无靠,四海为家的东西!换了谁,谁能忍受?更何况动物本来就是大自然的孩子,人类执意要收养,让它们丧失了自己生存的能力,到时就毫不留情的抛弃,任凭动物们恨入骨髓但却无力反抗,这是何等的残忍?任何一种生物都没有的残忍,都没有的可怕!
因为人类对流浪猫狗的冷漠,有不少的动物都撒命归天,可是它们心里仍然埋着一颗小小的种子——仇恨的种子。
动物是人类的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华丽衣服背后的人类,真正的人类,是什么样子,并不是表面上那么好,事实往往是残酷的。也许狗狗深深的明白:人类就是那种一边拿着锋利的刀子把你开膛破肚,一边用怜悯的眼光看着你东西。
今天,流浪狗居然害怕我,害怕我会伤害它,可能有人会说它愚蠢,我觉得我们才是真正的愚蠢,我们应该学会和平相处,我永远也不想看到动物那样的眼神了,它们也有权利享受快乐和幸福!
爱护动物,不要再一味文质彬彬的歧视它们。
镜子优秀作文篇4
像往常一样,我又一次匆匆地走过那条最熟悉的路。但是,那不经意的转头,却让我停下了脚步:我看到了那爬满栅栏的牵牛花。
牵牛花是那么美丽,我情不自禁地走向了它。我低头欣赏着齐肩高的牵牛花,心里无比愉悦。我突然发现,它竟是从花园中最靠近地砖的那片最贫瘠的土地上长出来的,于是我又赞叹着它的顽强。我越看越喜欢,忍不住伸出了手,想摘下一朵。这个举动唤起了我的回忆:小时候的我可是不知道摘了多少这里的花啊!幼时的记忆又清晰地浮上了心头。
小时候,由于这牵牛花,这里成为了我最爱的地方。每当牵牛花开放的时候,我每次出门时必会来到这花墙前,仰头痴痴地望着它们。花园里也有许多花,但那时我还不懂什么华丽、鲜艳或稀有之美,只是觉得,花园里的花是被栅栏隔开的,只有牵牛花能让我这样欣赏。牵牛花的紫色、粉色,与蓝色的天空和绿色的叶子相互映衬,在我眼里形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大人们告诉过我:“牵牛花像喇叭。”我还不知道喇叭是什么样的,所以在我的眼里,它就是喇叭,正吹着绝美的'音乐呢。
那时的我正处于想把一切喜欢的东西据为己有的年纪。而“小喇叭”的美丽有趣让我不能不喜欢它。有时我便会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摘下一朵,又小心翼翼地别到了自己的头发上。一阵欣喜便涌上心头,我便蹦蹦跳跳地回家了。
现在,我依然那么喜欢着牵牛花,因为它比花园里那些花更朴素顽强。虽然花园中的花在我心中仍不及牵牛花,但我也学会了欣赏它们——牵牛花随处可见,但那些花却不常有。而且我也没有再将牵牛花想象成喇叭,它们的不同之处太多了。
面对着我依然喜爱的牵牛花,我想了想,将伸出的手缩了回来。牵牛花战胜了自然中的那么多苦难才会依然生长在这里,若让它们在我的手中迅速枯萎、死亡,实在太可惜了。再说,我若摘下了它,也不能别到头上了。倒不如让它继续生长,为来往的人送去更多美丽。
我惊讶地发现,摘下牵牛花,在花下玩耍仿佛还是昨天的事,但就在这“一天”里,我是思想,我的行为就变了。真的只有“一天”吗?我忽然想起,刚才我还在疑惑,这栅栏怎么变矮了,现在才发现,不是它变矮了,而是我长高了,时间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就因忙碌而忘记了这牵牛花,不再关注它,为它驻足了。我对牵牛花的记忆便定格在了小时候。
是啊,我太忙了。现在的人又有几个不忙的呢?不知道有多少人也像我一样匆匆地走过这条路,却从没有注意过它。
这牵牛花如同一面神奇的镜子,让我看到了现在的我的过于忙碌。同时,从这面“镜子”中,我同时看到了过去与现在的自己。过去我认为,长大了只是指我来到世上的世界变久了。但通过这“镜子”中,我看到了我的变化:我长高了,读书多了,见识广了,不再自我了,更会欣赏美了。我知道,我真的长大了。
镜子优秀作文篇5
最近中国首部深度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镜子》在央视cctv-12频道《天网》栏目上映,该纪录片分三集讲述了各种“问题”孩子被强制带入训练营的事情,让人感受颇多。笔者并非心理专家、也非教育相关职业,所以本文仅仅是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是一部什么样的纪录片,以下内容为业余观点。
看完前两集,笔者不禁深思,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本身就存在“问题”?这些“问题”难道都是孩子造成的?哪一个“问题”孩子背后,没有一个“问题”家庭?究竟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的责任真的能推卸掉么?难道这些孩子不想做一个阳光少年?为什么我的童年和别人不一样?本纪录片都给您带来详细解答!
笔者记得片中有这样的情节“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这些“狠话”都是出自几个花季少年的口中,有的孩子甚至才上小学,为什么父母对孩子满满的爱有时却造成了满满的伤害?也许,纪录片《镜子》能给你带来更多思考。
正如片名《镜子》一样,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整个家庭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所在,恰恰是反映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做的不足。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味地强加,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对家长对学习都产生了较大的抵触,到最后出现基本无法正常沟通的局面。这个时候只能忍痛把孩子送进某些机构进行“特训”。面对图中的场景,家长心里肯定也是非常难受,他们也知道这一切本可以避免,但……
而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过早的叛逆心理比同龄的孩子更强。当孩子渴望得到家长关心的时候,你们往往表现的是不耐烦?孩子对于家长的表现是最为在意的,你们的一些行为,一些语言都会对成长中的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家长总在用自己的思想去揣摩孩子的心理,而不是真诚的去和他去沟通,去弄懂他真正在想什么。但是这些始终是片面的猜测。
孩子也认为家长过于意识强加,让自己在生活中没有自己的主见。自己买的东西回家就被家长丢掉,自己的想法还没说完,就被他们否决。
其实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家长的理解,得到家长的爱,但是家长的错爱往往造就了这些“问题”孩子。
镜子优秀作文篇6
2017年4月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和高中部的部分班级停课半天。9点钟,在老师的带领下,三百多名学生列队进入学校大礼堂,同时,一百多名学生家长也纷纷落座,他们将在这里观看一部还没有公映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镜子》是由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经过十年酝酿与策划,两年拍摄和制作才最终完成。该片以代际情感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客观冷静地真实纪录,呈现三个家庭的社会学样本,以情感教育缺失这一新视角,重新审视当代中国家庭面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等情感问题,这是中国首部深刻探讨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实电影。为了让社会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家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纪录电影《镜子》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开启了进校园活动的第一站。
“我是一面镜子,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实于父母,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与他们是多么相似”,“我告诉你们,最好不要抓着我,你们抓着我是控制不了我的”,“你让他跳,你看他敢吗,他每次说完这句话,我就想我要是再回家我就是孙子”。三个家庭因孩子辍学而陷入困境,父母们无奈将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在整整九十分钟的放映过程中,每一帧画面、每一段对白都牵动着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情绪。
随着礼堂灯光的亮起,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创新人才研究会会长,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刘彭芝首先分享了她的观影感受:“看完以后真的心潮澎湃,很震撼,很激动,跟我有共鸣。两会刚完十九大之前推出这个片子太重要了,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我也很感谢中央电视台,能够在这个时候适时推出这个片子。”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引起刘彭芝校长的强烈共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片中关于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刘彭芝近年来的倡议不谋而合。2015年6月9日,刘彭芝校长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一篇署名文章《家庭教育,从教育家长开始——尊重孩子,解放孩子》。观影后,刘彭芝再次强调,“家庭教育首先要教育家长,不要光说孩子。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有一个“问题”的孩子就有一个“问题”的家庭。而且我们家长有很多不太懂教育。尤其独生子女家长,有些家长没有资格当家长,他有资格生孩子,但是没有资格教育孩子。”在《心理访谈》著名主持人沙玛阿果的主持下,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副总监童宁,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栏目制片人、《镜子》总导演卢钊凯,《镜子》导演范永东与在座的师生和家长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一名高一的女生首先提问:“我对片子中的一句话特别有感触,‘人生不止只有学习这一条路’,但是我又在想,我们真的能选择其他路吗?”
一位家长对于当下孩子们能够选择的路径较为乐观:“我觉得社会越开放,选择机会越来越多。不像我们成长阶段,选择很少。”
社会与法频道副总监童宁分享了自己把握人生阶段的感悟:“合理地把兴趣爱好放在不同阶段,这是学习最好的时期。”刘彭芝校长把选择和获得自由的基础联系在了一起:“全世界孩子都得念书,那么念的书比较多、知识比较广,将来进入社会就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一个人兴趣会不断提升、不断变化,所以你会有自由,但是自由也是为了我们社会、我们国家做更好的贡献,你的人生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在场的师生难抑观影后的激动心情,就影片内容积极提问求解。在问答中,主创团队还就创作背景和创作初心做了一一解答。《镜子》导演范永东透露了获取片中家庭支持的关键:“拍摄过程中也有很多理解上的冲突,但是我们团队每一个人在抱着真诚帮助这些家庭的信念上,获得了家长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