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作文500字6篇
作文是我们日常生活接触到做多的文件之一,通过作文,我们可以发现并挖掘自己的潜力,以下是九八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高一作文500字6篇,供大家参考。
作文是我们日常生活接触到做多的文件之一,通过作文,我们可以发现并挖掘自己的潜力,以下是九八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高一作文500字6篇,供大家参考。
高一作文500字篇1
也许,我这辈子都不会想到我会写诗。以前,我一直觉得诗歌应该是诗人啊作家啊才写,哪轮得到我们这些学生呢?升入大同,升入“诗之校”,我才与诗歌打得火热起来。
记得第一次面对老师交给写诗的任务时,我着实吃了一惊,但很快不以为然起来,写诗嘛,听起来挺简单的,应该没什么难度吧。可真正写起来,才理解什么叫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在毫无头绪下写的诗,立马被老师给挑出了诸多错误。那时,我想,是不是自己没这方面细胞啊。后来,一次次地写,才知道方法很重要。
写诗和写作文有相似之处,都需要很棒的灵感!可上天丝毫不给我面子,灵感这种东西不是说来就来的,是需要一件事能触动你的心。有一次写诗时,我一点思绪都没有,更别说灵感了!突然,我发觉电脑桌面的壁纸不够漂亮,想换一种,便打开了搜狗壁纸。看着看着,一张日落的图吸引了我,画面很美,让我联想到了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多少让人有些伤感。就在这时,灵感就蹦跶到了我的脑海里,那种提笔就写而且很顺畅的感觉真正让我明白了灵感的重要性。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如果你想写某种事物,就一定要仔细观察它,并且要调查清楚它的一些习性。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布置我们写关于爬山虎的诗。这可让我犯了难,我在平时没有注意盘在墙上的那抹绿,所以无从下笔。为了完成任务,我开始研究爬山虎的伟大。经过了解,我知道了它的习性,当寒冷的冬天过去时,爬山虎最先冒嫩芽的地方是它的最顶端,而最后一个回归绿色的是它的开头部分。这真是一种聪明的植物啊,这样的习惯不仅能使全部枝叶回归绿色,还能凭借冒出的一点点嫩芽,一点一点地长,直至爬满整堵墙,这不就是很好的写诗素材吗!看来搞清事物的习性对写诗是绝对有好处的。
与诗相处,我已从不懂诗的人变成诗歌爱好者,这真是突飞猛进啊!与诗相识,快乐,享受!我会沿着这条诗路走下去哦。
高一作文500字篇2
前些时间突然发现不是太了解我们这片土地。在网上寻找了好久,说读读《乡土中国》大概可能更能深刻理解我们的文化。
就我的成长,说来也是奇怪,也并不是在现代社会中长成,而是确实在乡土世界中长大。但是大概是因为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父亲也并不是要求、强求我接收某些观点,造成了一种放养的态度。而我,似乎从小时候开始就有一些可以拒绝的权利;长大以后,就只接受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感觉旧时环境似乎并没对我有太严格的塑造。
开始读乡土,开始理解乡土。
从最开始的差序格局开始,大概说,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波纹,而每个人都会被影响,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圈子的中心。而西方社会来说,每个人都是很清楚的,几根稻草一束,几捆束成一挑。每个人在团体中都很清楚。文章举例子,如果带家人去旅行,西方指的是他和他的妻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中国就没这么明显。
男女有别。现在年轻人来说,男女一致和平等性得到了很大的接受;包括西方一政治正确就是女性地位的提升。但是在乡土社会,男女是有差别的。因为乡土社会是一个安稳的社会,或者追求的是一个安稳。而在安稳的社会中,大家更多的是熟悉和习惯,不希望有着冲突的发生。所以男女的交流和婚姻更像是被各司其责的生活习惯所支配,比如说男主外,女主内。而现代社会是变化的,男女有着求同的需求,但是求同的阻力很大。正是这个阻力,会产生情感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长老统治。孩子的成长是被文化定型了的。乡土社会中,我们没有成年的界限,年长者经历过年幼者经历过的事情,长者也是“师”了。每一个年长者都握着教化年轻人的权利。但是在一个不以经验为导向的社会中,年幼者可能比年长者懂得更多。
无讼。乡土社会中,诉讼是违背了本土的伦理道德了,是羞人的。所以,大家主张无讼。但是现代法律中,无赖反而利用这个获得权益。
从欲望到需要。乡土社会中,大多数的需求不是被计划的。吃饭,喝酒都是自发的,但是和需求结合得很紧密。但是现代社会中,我们利用计划,理性的规划者自己的人生。
高一作文500字篇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一坐下,就有一阵童声响起在我耳边,那声音多么响亮,多么好听啊!接着,几位小同学从台上跑了出来,在那些朗诵的同学前面,随着音乐轻轻的跳起了优美的舞蹈,真好看呀!原来在台上演出的是我们学校的同学,今天我们全校师生参加了《中华行》大型爱国主义诗诵会。
马上,第二个节目开始了。
“风雨如织披盛世,岁月当歌试比高。
九州风气商如海,四面涛升心若潮。
誓主乾坤开阔步,京发日月显真豪。
征程屈指邀朋辈,宏图直挂九重霄。”
这是五年级表演的诗朗颂。他们富有感染的表演,真是好听啊!不愧是高年级啊!他们朗诵了很多古诗,首首精彩。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一转眼,已经十点多了,我想:应该可以结束了吧?突然舞台上,一个妈妈和一个小女孩走了出来,我从她们的对话中知道那个小女孩叫婷婷。是一位经历了汶川大地震的孩子。这时感人肺腑的诗朗诵《永遇乐·汶川抗震救灾感怀》从台上缓缓飘到我的身边。
地动天摇,群山失重,嘉陵江畔。
西岭雪寒,汶川南北,生死别离惨!
锦官城恸,江船渔火,直照相呼送远!
又何忍,悲绝无泣,鬼门一剑截断!
一方罹难,情牵万里,守望相助四面!
骨肉相连,泪眼万般,神洲凝一片!
草堂应羡,东吴相告,无数英雄酣战!
待时日,还球侧看,风光竞灿!
汶川,你被地震害惨了,是他害了你,是他,使你的儿女们受到了很大的伤害。他,时而来,时而去。有时在,有时不在。但我知道,地震,人人都恨他,人人都害怕他。但在英雄的中国人民面前是永远不会屈服的。
时间到了,我们要回学校了。我还真有点恋恋不舍,在快要走出大门的时候,我回头望了望里面,耳旁还回想着那激动人心的朗诵声。
高一作文500字篇4
诗虽然短,可是诗的内容里面却包含着让人意想不到的无穷意义;诗虽然短,可是诗的每一个字都有着不同的内涵。好的诗让你读一遍就会情不自禁地被诗中神奇的“魔力”而吸引,让人忍不住读了一遍又一遍……。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莫过于《牧童》了。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吕岩写的,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童年的喜爱之情。“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每当我朗读这首诗的时候,都忍不住再读一次。而且每读一次我都会不知不觉地融入诗中丰富多彩的情节里。诗中把牧童无忧无虑的快乐,以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自在的美好情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每读一次,我仿佛都会听到牧童那委婉动听的笛声在我耳边萦绕,它能使我全身心得到放松;每读一次,我仿佛都会看到牧童悠闲自在地在田野中玩耍的情景。我觉得自己也好像来到了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小草的清香扑鼻而入,在这里我仿佛又听到了优美动听的笛声,我又看到了牧童悠闲自在玩耍的样子。身处其中,我甚至觉得这个牧童就是我,我也正在吹着笛子……多么优美的境界啊!只要一读起这首诗,我都会回味许久才能从诗中的境界中挣脱出来……
这首诗用的语句是那么的优美,每一个词都足以让你浮想联翩,它用优美的词句说出了诗人自己和大家都向往的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
当然,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毫无疑问就是《牧童》了。
高一作文500字篇5
清明节到了,我、妹妹和妈妈到西山公园去扫墓。我扫的可不是亲戚朋友的墓,而是革命烈士的墓。
早上,妈妈早早地把我叫醒,坐公共汽车到西山公园。一路上,春意盎然。
走进西山公园的大门一看,公园里到处充满着春天的气息。接着,我们走进了烈士纪念馆。看着满墙的烈士照片,其中有:辛亥革命先驱宁太一;抗日名将左权;红军军事指挥家蔡申熙;新四军联络部长朱克靖;与李大钊同赴国难的女杰张挹兰;留下一封血书感动亿万国人的陈觉和赵云霄。
出馆后,我们来到烈士纪念碑前,把纪念碑前的鲜花整理好,把花圈扶正,打扫完垃圾之后,恭恭敬敬地跪下磕了三个响头,表示敬意。
随后,我们来到了左权将军的像前行了个队礼。左权将军手里拿着望远镜,威严中带着慈祥的目光凝视着前方,他好像看着这么繁华的醴陵,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感到特别欣慰,觉得自己的死是值得的,是有意义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今天的家国兴盛与人民幸福,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也是先烈们为之奋斗的美好理想。继承先烈遗志,建设美好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让我们携手今天,面向未来,同心同德去完成先烈们未竟的事业,为建设富强安康的醴陵而努力奋斗!
高一作文500字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中所描述的“清明”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眠的动物们都会在这一天苏醒。
清明节前后,人们都会买来冥币,烧给已去世的祖先、亲人和朋友;还会用新鲜的菜、水果来祭祀他们;并买好许多鲜花和纸花向他们献花以及燃放鞭炮。然后还会向祖先们磕头,并告知他们自己的身份,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4月5日清明节这天早上,我和爸爸妈妈早早的来到外公家,外公陪着我们一起去给妈妈家的祖先们扫墓,我们来到坟山,首先用鞭炮叫醒他们请安,点燃香开始磕头,插上花,然后开始烧冥钱。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这样的画面:冥府里,妈妈的祖先们分别在三台点钞机上,笑呵呵地看着机子数着钱,脸上流下了高兴的泪水。后来,妈妈和舅舅们在那继续烧着冥钱,我却和弟弟、妹妹们去山上疯玩去了。
下午,我们全家又来到了另一个墓地扫墓,那儿埋葬着奶奶的爸爸妈妈。上山后,我一马当先,找到了祖爷爷奶奶的合墓,便开始插花、烧纸,一改早上的惰性,因为天气看起来很快就要下雨了。在烧纸时我发现:不用水浇也能很容易把火扑灭,是为什么呢?爸爸告诉我原来是我的烧纸方法不正确,我应该把冥纸对角叠一下,让它弯曲架空才行,因为火需要空气,也能烧得更旺。后来,我又庄重地磕了头。在即将离开那儿时,我发现奶奶的眼角都湿了,难道这就是大诗人杜牧所说的“欲断魂”吗?
清明节,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祖先的一种祭奠,寄托了我们的无尽哀思,我们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