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姥姥读后感7篇
读后感是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它让我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读后感是我与作者之间的一种默契,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下面是九八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姥姥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后感是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它让我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读后感是我与作者之间的一种默契,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下面是九八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二姥姥读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二姥姥读后感篇1
虽然是一本很通俗的书,但还是慢慢地,细细地品味完了。因为倪萍老师的书意想不到的好看。之前在《朗读者》里面看了一篇《姥姥语录》的书摘,了解了一点倪萍的特殊的遭遇,以为此书也就是看看姥姥一点透着人生哲理的话。现在看看,倪萍虽然不是专业的作家,可是她的书比起不少专业作家写得更吸引人。真挚感人、通俗直白是本书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数个地方都看得我泪水涟涟。“骨肉相连,分开了就是血”这篇看得我最为伤感。
也很佩服喜欢倪萍的真实坦诚,她在书里数次写到自己如何花钱,钱赚的多,这是我所佩服她的一个地方之一。另外她是一个表里如一的人。以前看她主持春晚就是感觉她很热情,感性,泪点比较低,就像一些读者说的那样感觉她比较煽情。现在读了她的文,感觉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善良、坚强、勤劳、能干、宽容……就像她形容姥姥一样。她和姥姥一样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值得我敬佩的人,能说会写、能上能下、能吃苦能耐劳、能赚钱会画画。
她是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可能这本书以后还会再读一遍,因为里面真的有精神食粮。还想以后再读读她写的《日子》,现在等着它的电子书上架。总之个人认为《姥姥语录》绝对是值得一读的书。
二姥姥读后感篇2
作者倪萍以“唠家常”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却悟出许多人生大智慧的姥姥,别看姥姥说的都是土话,大白话,但能从字里行间感觉到那种朴实、真诚,没读过书的姥姥用她承继和累积的生活经验指导自己的处事为人,并将其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子孙,而就在这么质朴的语言中让人深深感受到了倪萍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以及姥姥对倪萍那种无私伟大的爱。
姥姥的一生可谓活得明白,活得清醒,活得有数,她的包容、豁达、感恩与执著,给他人带来挚爱的温暖,随着姥姥的远去,我的泪水逐渐在往心底里流淌,也随着作者的想念开始寻找已离开我们的至亲,寻找那些无限眷恋在一起的日子,感受着回忆带给我们的幸福,仿佛能感觉她们就在我们身边,一转身就会找到她们的影子。在这本书中,姥姥的那几句平凡却富有人生哲理的话语一直记在我心中。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
“靠山山到,靠人人老。靠来靠去你就发现了,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
“爱越分越多,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
“东西不在多少,话有时候多一句少一句就得掂量掂量,有时一句话能把人一辈子撂倒,一句话也能把人抬起来。”
“有苦也不是坏事,苦多了甜就比出来了。你吃一块桃酥试试,又甜又香,你再吃一斤试试?你那嘴呀就想找块咸菜往嘴里塞。
孩子,别怕苦,苦它兄弟就叫甜哪!”
“日子得靠自己的双脚往前走,大道走,小道也得走,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弯,拐个弯也不是什么坏事,弯道儿走多了再走直道儿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会儿,只要你知道上哪儿去,去干嘛,道儿就不白走。人活一辈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儿上,你为什么不好好走,好好过呢?”
这就是姥姥,一个没有文化的中国老年妇女说出来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语言,却那么让人亲切,靠平凡去感动世人,用一句句贴心的老理儿去点醒世人,我相信,这位可爱的姥姥将在每一位读者的心中永生,时刻提醒着我们“乐就是福”。
二姥姥读后感篇3
?姥姥语录》是这么饱含作者对姥姥的爱以及对姥姥的孝心的一本书,有那些令人读后潸然泪下的故事,那些让心变得柔软酸楚的话语。使人心为之动容。这位99岁的姥姥虽没有文化,但是总会在我们困难的时候,给予我们非常巨大的启迪。让我带大家走进这位99岁姥姥看似平常但使人受用终生的大智慧。
作者倪萍是著名主持人、演员,她用她真挚感人的`文字,描述了她姥姥淳朴,看似平凡却又不凡的一生。
这本书读后有两点给我触动很大,一是姥姥的智慧,二是倪萍的孝心。
倪萍的姥姥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没有多少文化,但在困难时刻,姥姥总会用她那大白话点拨着我,多少个想不开的问题,都是姥姥一个个鸡毛蒜皮的比喻让我豁然开朗;姥姥的宽容,姥姥的良善,不断地修正着我的缺点,改正着我的错误;姥姥的智慧,姥姥的光亮始终照耀着我,温暖着我。使我感到什么叫做人生的大智慧。
不想用华丽的词藻赞美姥姥,因为那不是她的风格。姥姥平凡质朴才是她最美的特点。读《姥姥语录》发现,所谓的平凡人,智慧却是非凡的。姥姥和我们身边很多老人家一样,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也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但却比很多拥有高学历的人士更明白、更善于把握和运用做人的道理。明白做人的时候,生活的时候,不只是一份高学历,更是要有一颗对热爱生活的心。
这就是姥姥!一个没有文化的中国老年妇女说出来的话语!
倪萍为了让97岁的姥姥每天有些事做,每天开心一点,就想了一个点子:说欧洲某国家收购瓜子仁,要求必须是手剥的,不能用嘴嗑,瓜子仁必须是完整的,15元一斤,问姥姥愿不愿意在家里剥瓜子,姥姥很是愿意,于是就开始剥瓜子。那时起倪萍就按瓜子重量给姥姥发工资,并动员全家偷偷吃掉这将”出口欧洲“的瓜子仁,甚至有朋友来临走也要让朋友带上些。姥姥因此有了事做,自己也觉得自己还有用,还挣了钱。这件事可见倪萍是费尽心思让老人在世的日子快快乐乐。从此可见作者倪萍十分爱姥姥,也体现出了她的一片孝心。
虽然这本书中有许多姥姥这个农村妇女不太正确的见解,但这话语十分朴实,总能在关键时刻给人启发。这也许就是作者倪萍怀念姥姥的最好方法。
二姥姥读后感篇4
我看书的速度是非同寻常的快,可倪萍的《姥姥语录》这本书,让你像寻宝一样,一路都是耀眼的金子和珠宝,让你舍不得往前走,。又像在做关联题,倪萍的姥姥和我姥姥,关联度很高,相似度很大,唯一的不同,就是,姥姥的子女没有她那么富有,可以给姥姥买很多明贵的衣服,变着花样带姥姥去高档饭店,五千多块钱一斤的人参,像买菜一样,买给姥姥,那也是姥姥应该拥有的生活。有关于姥姥的记忆如电影般出现在脑海中。回忆的越多,看书速度也就越慢,对姥姥也就越发思念。妈妈前几年身体不好,医生说,要尽量吃,自己家麦子磨出来的面,对胃好。可我们家的麦子都是收割后,直接卖掉了,好多年没有吃过自家产的`面,姥姥家更是如此。她和姥爷年纪大啦,淘洗麦子更是特别累得活,都是直接买面。可因为为了让妈妈身体快点好,姥姥要不定期淘麦子,磨成面给我家送去。麦子都是姥姥磨成面,更我们家送一大半,自己留一小半 。当然,那不是为了自己吃,而是为了给妈妈做些她喜欢吃的东西送过去。我特别羡慕妈妈有这么一个妈妈,她那么大啦还被姥姥宠溺着,姥姥知道所有我妈爱吃的东西。我妈嘴馋时,一个电话“娘,我想吃菜包子啦!”“娘,我想吃油饼啦”,妈妈上午打了电话,第二天,姥爷就骑着车子送来了。妈妈真得是特别喜欢吃,吃着还说着“还是俺娘包的包子好吃,”我们每次放假回家,都先去看姥姥,在姥姥家吃了好吃的,走时,姥姥硬要给她女儿带点。有次姥姥面不够了,包的包子不太多,就没有给妈妈带,回来时,看我什么都没有,她说,“你们怎么没有给我带点好吃的回来”。那一刻感觉她忽然像个孩子,被姥姥一直宠着,就长不大。妈妈生病后,不能干活,地里要拔个杂草,打个农药,收割庄稼,他从不曾让我爷爷奶奶干,都是早上姥爷骑着车子带着姥姥来,晚上天黑之前再走,一天干不完,第二天,第三天仍旧继续。就连吃的馒头都是我姥蒸好送来的,姥姥还时不时打电话问妈妈,“馍吃完没?吃完还让你大给你送”。我就问姥姥,你不累吗?姥姥说,“不累,那是俺女儿”。一辈子,姥姥就这样,围着灶台转,这个灶台喂饱了几代人。就连我的外甥,还动不动要去姥姥家吃好吃的。姥姥做的也都是很平常的饭,可里面确是在多么昂贵的饭店都品尝不出来的味。
姥姥除了灶台,还有顶针,我们几个姨还有舅家的被子全是她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大姐,二姐出家的十多双被子是姥姥做的。我们每次上学前带的被子都带有姥姥的味道,如此温暖。
只希望姥姥能老得慢一些,让我们有机会,好好孝敬她。
二姥姥读后感篇5
?姥姥语录》这本书是倪萍所写。书中书写了姥姥和倪萍生活中的点滴生活。姥姥的话语透露着姥姥眼中的人生哲理。教育了倪萍在与人相处和为人处事的道理。姥姥一生都为人着想,为人谦和善良。倪萍说:”葵花朵朵向太阳,姥姥是我心中的太阳。姥姥的宽容、善良,不断地修正着倪萍的缺点,改正着错误,姥姥的智慧、像光亮始终照耀着、温暖着倪萍。
姥姥语录,记录了姥姥和倪萍生活的事情。都记录姥姥的善良,宽容…姥姥就是这样的人。给予是幸福,欠人家是受罪。
姥姥说﹕“爱越多越好,爱是个银行,不怕花钱,就怕不存钱” 因此倪萍在姥姥的影响下养成了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还有一个语录就是快乐你别嫌小,一个小,两个小,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你不能老想着一天一百个快乐你一辈子能碰上几个一百个快乐这体现了这位姥姥那种知足常乐精神。
姥姥一辈子没上过学,不识字,但却对做人有深刻的理解。没读过书的姥姥用平淡话语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导给孩子们。这些经验是姥姥的智慧结晶。
读完《姥姥语录》这本书们我们应该学习这种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宽容,善良的精神。读姥姥语录更像是一盏明灯,照亮在奋斗的路上。让人稳步前行,追逐梦想。
二姥姥读后感篇6
一口气读完了倪萍的《姥姥语录》,之所以一口气读完,放不下,是因为真的像倪萍说的一样,这个老太太是家家都有的老太太,老太太的话每一句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比一些哲学家的话更通俗,更易懂,更能滋养人的灵魂。更主要的是我们家也有个这样的老太太,也是小脚,也活到了将近100岁,也是一辈子很少生病,她也是我的姥姥,一个满头银发,连睫毛、眉毛都白了的寿星一样的老太。
姥姥说的话,姥姥做的事情,多么智慧,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智慧真的和学识无关,和心灵有关,更关乎灵魂深处的东西。
“平淡是真,普通是好,这都是懒人说的话。你去问问山顶上的人,他要是和你说实话,他保准说他这辈子不后悔,下辈子他还要上山顶。”姥姥这句话是不是提醒了时下很多人,说这些话的我们是在堂而皇之地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找借口不奋斗,找借口不努力!和姥姥相比,一些教育家,一些所谓的读书人,都相形见拙。
“我”偷了公家一篮子麦穗,姥姥知道,但什么都没有说,几天之后,我问怎么还没有吃到麦穗做的馒头,姥姥问我:“你是从哪里捡到的麦穗,怎么发布开,蒸不熟呀?”“我”不敢说,姥姥也不急,过个几天,打开碗柜,那面团已经发黑了,长毛了。我哭了,说出了真相。姥姥说:“怪不得蒸不熟,偷的东西是蒸不熟的,不能吃。”在那个少粮寡食的岁月里,姥姥竟然用那么一大团面来教育一个五岁的孩子,不急于揭穿,不去训斥,不去用过多的语言教育,可是这样的教育多么有成效啊!我们这些所谓的读书人,搞教育的又有几个有如此的智慧呢?
还有很多……
我决定买一本放在床头,因为文中姥姥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那么朴素,又是那么富含哲理。这个朴素而深刻的人生哲学支撑着姥姥走过了漫长的一个世纪,滋养了一个朴素的,大众喜欢的倪萍。
二姥姥读后感篇7
第一次知道《姥姥语录》是倪萍在朗读者节目中,一口气听完了《姥姥语录》,倪萍通过她的嘴转述着姥姥的话。书里没有姥姥的照片,但我隐约间看得到姥姥的模样——一个活得明白的老太太。
倪萍的《日子》我没看过,但我相信,就算她出书为了赚钱,只要是她亲自写的,就一定会受用。扉页上微笑着早年的照片,和蔼、可近,百度倪萍,看到她近期的照片,不再是幸福滋润的临家大姐,而是臃肿的面容上堆积着生活中的经过风霜雨雪吹刮后的印记。倪萍是为一大家人忙前忙后的女人,为了儿子可以付出一切的女人,是一个天蹋了可以擎天的女人,是一个心里、肩上承载太多的女人,她是一个大女人。
“日子得靠自己的双脚往前走,你看谁能帮你搬着你的腿走路?......走不通的路你就得拐弯,拐个弯也不是什么坏事,弯道走多了,再上直道就走快了。走累了就歇会儿,只要你知道上哪儿去,去干嘛,道儿就不白走。人活一辈子就是往前走,你不走就死在半道儿上,你为什么不好好走,好好过呢?这就是姥姥,一个没有学历却又文化的中国老年妇女说出来的话语!透着豁达,透着大度,透着善良,透着哲理。这些再平实、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话让我重新审视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给了我无数的启发。
非常感谢《姥姥语录》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这样面对生活,懂得了孝心、孝道、感恩、感激的真正含义,告诉我们用乘法追忆那些美好的,用除法摸掉那些瑕疵,用加法感恩,用减法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