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心得体会5篇(当父母与孩子相伴共读:五篇心得分享)
本文将分享五篇关于亲子共读的心得体会。亲子共读是家庭中的一项重要活动,不仅促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通过这些心得,我们将深入探讨亲子共读的意义和方法,为家庭提供有益的阅读启示。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篇1
早上刚刚醒来,儿子就揉揉眼睛迷迷糊糊地说:“妈妈,你给我讲故事吧?”我感觉很好笑,还没醒就要听故事,我坐起来问:“你想听什么故事?”这时儿子已经清醒了,说:“给我讲《我们都很喜欢你》。”哦,这是一套儿童心灵成长童话书系列,讲述小熊毛毛的故事,这套书一直在床头放着,我随手拿起来,儿子也坐起来靠着我。
封面是很温馨的黄色,小熊一家亲密的坐在一起,我轻轻的读:“《我们都很喜欢你》,宝贝,你觉得这句话是谁说的。”儿子看着图画说:“我觉得应该是熊爸爸、熊妈妈、小熊哥哥和小熊妹妹一起说的,因为他们是一家人。”我翻开书开始读:
下雨天真糟糕。所有的动物不是缩在洞里,就是躲在窝里。小熊毛毛没有人玩,觉得很没意思。
我问儿子:‘你喜欢下雨天吗?”“不喜欢。”儿子回答。
接着读:熊妈妈对小熊猫毛毛说:“我和爸爸要去找点吃的回来,你和妹妹留在家里。妹妹有点感冒了!”熊爸爸说:“你们有时间的话,可以把火炉旁边的木材和松果堆放整齐,然后再整理一下屋子。”两个熊宝宝装作没听见熊爸爸的话。
“为什么两个熊宝宝装作没听见熊爸爸的话?”我问。
“不知道。”儿子看看画面说。
不爱动脑筋的小家伙,我提示:“如果妈妈去上班,走时对你说;‘你在家写完作业,记得练练琴,没事时帮妈妈扫扫地,打扫一下卫生......”话还没说完,儿子皱着眉头说:“啊,这么多任务!”我笑着说:“那熊宝宝听了爸爸的话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儿子笑着点点头。我指着图问:“你能分清谁是熊爸爸、熊妈妈和小熊宝宝吗?”
儿子指着图说:“这个黄颜色浅的是熊妈妈,颜色深的、正对小熊说话的是熊爸爸,个子高的是小熊哥哥,低的是小熊妹妹。”
“还有吗?”我接着问。儿子仔细看看图,然后笑着说:“我知道了,鼻子黑黑的是小熊哥哥,鼻子红红的是小熊妹妹。”“真棒!”我称赞道。儿子偎着我呵呵的笑。
熊爸爸熊妈妈出门了,小熊毛毛和熊妹妹在家里闹翻了天,他们才没兴趣去堆木柴和整理屋子呢!那还不如数豌豆玩——反正都是一样没意思。
“别看下雨天净是泥,其实也很好玩呢!”小熊毛毛对小熊妹妹说,“走,我们出去玩吧!”可是熊妹妹还是想呆在家里。“妈妈说了,我们不能出去。”“我们不走远了,只是在门口玩一玩!”小熊毛毛劝她说,“不会有事的。”说着,他拉着妹妹的小手,出了家门。
儿子说:“下雨了,地上都是泥,怎么玩呀?”
“那咱们看看他们出去怎么玩吧?”我说。
哈哈!真是太好玩了!小熊毛毛和熊妹妹在水坑里踩水,还在又湿又滑的树干上玩滑梯。他们从一个树墩跳到另一个树墩。他们从一个水坑踩到另一个水坑。他们还相互扔泥巴玩......
儿子指着小熊玩耍的画面哈哈大笑。
熊妹妹在树干上摇摇晃晃地走,小熊毛毛在另一头使劲跳。“别跳了!”熊妹妹喊。她都站不稳了。可是小熊毛毛不听,他有时候就是喜欢故意惹熊妹妹生气。要是把熊妹妹气的尖声大叫,那才最好玩呢!“别......”熊妹妹果真更加气愤地尖叫起来。可是,话还没说完,她就从树干上跌了下来,啪地掉进树下的烂泥坑里。(听到这里,儿子“啊!”了一声)熊妹妹顿时气得乱踢乱蹬,又喊又哭......
我问:“小熊毛毛做的对吗?”
儿子说:“不对。你看他把妹妹弄得浑身都是泥。”
“你想小熊毛毛接下来会怎么做呢?”我接着问。
儿子想了想,说:“他会把妹妹拉起来吧。”
“然后呢?妹妹一身的泥怎么办?”
儿子挠挠头,想了一下说:“小熊毛毛会带妹妹洗洗澡。要不然爸爸妈妈回家该吵他们了。”
那咱们接着往下看:
他马上跑过去,把哇哇大哭的熊妹妹从脏泥巴里拉起来。(我对儿子竖竖大拇指)“你别装了!”他冲着熊妹妹大声喊道,“瞧你大惊小怪的!什么事也没有嘛。而且,掉进泥巴里有什么疼的!”正在这个时候,熊爸爸熊妈妈回来了......
.....................................
小熊毛毛从被窝里伸出头,问:“你们也喜欢我吗?”“我非常喜欢你,毛毛!”熊妈妈走到小熊毛毛面前,摸摸他的小脑袋。“和喜欢妹妹一样多吗?”“一样多!”“要是我发烧了,你也会把我抱起来轻轻摇吗?”小熊毛毛又问。熊妈妈想了想,然后笑着回答说:“现在不会了。因为你太重了,是一只长大的小熊了!但是妈妈会紧紧地抱着你,搂着你,就像这样!”说完她把小熊毛毛紧紧地搂在了怀里。
我伸出胳膊搂住儿子轻轻的读,儿子把小脑袋紧紧贴在我胸前,我使劲搂搂儿子,学熊妈妈的话:“妈妈会紧紧地搂着你,抱着你,就像现在这样!”儿子笑着说:“妈妈,我知道,小时候我生病的时候,你都是抱着我去看病;我坐车睡觉的时候你也抱着我。”儿子接着说:“还有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你也天天抱着我。”说完,儿子让我学着书上熊妈妈抱小熊那样也抱抱他,我侧身坐好,儿子搂住我的脖子,我紧紧搂住儿子小小的身体,一种幸福涌上心头,甜甜的,软软的。
“好了,我要提问题了。”我拍拍儿子,示意他坐好。
“第一个问题:小熊妹妹为什么会掉进烂泥坑?”
“因为小熊毛毛故意在树干上跳,小熊妹妹就从树干上掉进了烂泥坑。”儿子得意的看着我。
“别得意。第二个问题:小熊毛毛看到妹妹生病了,就对爸爸妈妈说了什么?”
儿子毫不犹豫地回答:“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想妹妹生病。”
不错,我点点头,接着问:“第三个问题:小熊毛毛心里难过,躺在床上睡不着,就起来做了些什么?”
儿子一边想一边说:“他把餐具摆在桌子上,嗯,把木柴和松果捡起来,堆得整整齐齐,没了。”
“听好了,第四个问题:小熊毛毛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处,把什么送给了妹妹?”
儿子大声说:“是木头猫头鹰!”
我搂着儿子说:“谁都会做错事,如果能及时改正,大家都会原谅你,还会喜欢你!”儿子认真的看着我问:“妈妈,你喜欢我吗?”“当然了!”
儿子紧紧搂着我说:“我也喜欢你,妈妈!”这时正好姥姥推门进来,看到我们母子疯作一团,笑着摇摇头:“快起来吃饭吧!都这么大了,还让妈妈抱。”儿子坐直了大声说:“我们不吃饭,我还让妈妈给我讲故事。”
说完又搂紧我接着说:“以后妈妈要每天给我讲故事,睡觉时讲,写作业时讲,走路时讲,我吃饭时还要讲......”说完,拿起另一本小熊毛毛的故事塞在我手里,想想最近一直忙,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少了好多,就听儿子一次吧,我对姥姥笑笑,说:“妈,你先吃饭吧,我再给他讲一个故事。”
姥姥轻轻关上门,我和儿子就在柔柔的灯光下开始讲述下一个故事。
最近婆婆生病住院,单位搬家,还要值夜班,家里乱成了一锅粥,所以这篇文章直到今天才写完。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篇2
新营小学校园网站读书乐园栏目,推荐书目中有一本《草房子》,既然是学校推荐的书目,我想肯定有可读的一面,就立即从网上买来了。真没想到,我和儿子都爱上了这本书,共读时一次次的被感动。
《草房子》让我回想起了快乐的童年生活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的恩惠:捉蝉、拔茅草、割猪草、躲找找、拾稻穗、对着田野呼喊让我回到了童年的小乡村风景秀丽:清凌凌的小河水,成群游戏的鸭子,满眼的鲜绿,清新的空气读着读着,仿佛我也来到了草房子,手机版与桑桑及他的小伙伴们同辛苦,同欢乐。当我读着秃鹤喜欢自己的秃头被别人摸时,直觉得小孩子家就是这样的天真!当我读到秃鹤开始在乎自己的头,让他爸爸买生姜擦,直擦得头皮冒火,头皮发红,可是为了长头发,他一声不吭,直擦了七七四十九天,可是依然未见头发生长出来时,还真有点为秃鹤着急;当我读到秃鹤将父亲的帽子戴在头上遮住自己的秃头,结果被桑桑他们戏弄时,我又觉得孩子就是孩子,调皮好动是常有的事情。
然而当秃鹤成功得扮演了一个伪军形象,让全村的孩子高兴不已的时候,他却跑到小河边哭了他是多么想拥有和别的孩子一样的一头乌发呀!我的心也酸了,感动得泪水包裹了眼睛。就这样,几天来,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走到哪儿都带着,一有空就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我与草房子的孩子们共欢乐,同感动。我甚至一有机会就与正在读这本书的儿子共同交流。
这是一本既适合大人又适合孩子的好书,我们大人读过了,面对今天的孩子的生活,会格外的理解与珍惜。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篇3
最近,我们和陈恩之共同读了“电话里的童话”这本书,这本书是“意大利”籍儿童文学作家“贾尼。罗大里”的著作,他也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20_年他被授予“国际安徒生奖”。
通过和孩子共读,我们知道这本书讲的是药品推销员彼安吉常年出差在外,但是他的女儿要他每晚给她讲一个故事,于是,他无论身在何处,他都会在每个夜晚打电话给小女儿讲故事,由于电话费的缘故,他讲的故事都比较短,只有在卖出一笔药品时,这个夜晚讲的故事就会长一些,因为它讲的故事生动有趣,有时就连电话总机的接线员都会为了听他讲故事而停止了所有的电话接线工作。我们被他这种深深的父爱而打动,虽然经济的拮据会让有些故事变的那么短,但我们还是被每个故事的生动而深深吸引,每个故事就像餐后的水果和睡前的催眠曲一样甘美和回味无穷。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每天我们会抽出一点时间,在午后或睡觉前来和孩子一起讲读,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我们讲的唇齿留香,就连我们这个年龄的父母读者都会让里面精彩的故事勾起未泯的童心,足以说明这本书里的故事有多忙的精彩。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篇4
女儿是贵园中一班的学生。作为家长,我很高兴孩子能在这儿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受到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爱心帮助。阅读是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并不断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亲子阅读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同时,也是给孩子、家庭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本次亲子阅读会的成功举办让我更加明了了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更加懂得了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亲子阅读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亲子阅读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贵在坚持。在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给她买各种图书,但是受电视节目和电脑的诱惑,有些书籍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很好的利用,所以我们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将亲子阅读进行到底。
其次是要了解孩子的阅读心理,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适时地对孩子的阅读提出要求,保护好孩子阅读兴趣,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等。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强制他阅读。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第三是要亲子共读,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涓涓细流汇聚浩瀚,滴滴微水蕴成大海。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身教的魅力不可低估。言教不如身教,要让孩子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对孩子事事处处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中国有句古话:“潜移默化,自然似之”。阅读也是这样,做父母亲的如果热爱阅读,孩子也一定会喜欢上阅读,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快乐、共同成长。
第四是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形式,孩子阅读的时间不能只局限于家里和学校里,也不仅仅是阅读书籍,逛书店是我们母女周末经常要做的事情,在书店看一会儿书,每人都选择一些需要的书本,让孩子感觉阅读是生活中必须的事情。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一定要采用有趣的方式,吸引她们的注意力,可以采用故事与音乐组合法、故事游戏法、延伸想象法、角色扮演法等,让孩子有间接或直接的体验机会。
第五是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说来,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
总之,阅读能给孩子带来愉悦感,阅读,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好的读物,能丰富孩子的心灵,扩展孩子的视野。关于阅读,一定还有很多好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一定会引领自己的孩子成功的走过这个语言的关键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
亲子共读心得体会篇5
今年寒假期间我和孩子阅读了《大红母鸡和捡来的蛋》这本儿童绘本,绘本主要讲述一只有爱心大红母鸡,她像妈妈一样一直帮大家照顾孩子,她帮忙照顾鹅宝宝、照顾黑水鸡宝宝、照顾鸭宝宝以及十个火鸡宝宝,可是她最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宝宝来爱——小鸡宝宝,后来她在灌木丛中捡到了一个不知名的蛋,她用了二十天的时间来孵蛋,在孵蛋的过程当中,她不知道蛋里究竟是什么动物的宝宝:是鹳鸟吗?是天鹅吗?是海鸥吗?亦或是猫头鹰吗?但不管是什么动物的宝宝,大红母鸡都爱他(她),当所有的朋友都来陪伴她孵蛋看到底是什么动物宝宝时,蛋破壳了,孵出了一只小母鸡宝宝,大红母鸡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宝宝,完美的结局。
其实这个这个故事去年就给孩子讲过,但这个假期再次亲子共读的时候,我又有了新的体会,故事中所反映的一些思想可能是孩子无法理解的,比如:大红母鸡的爱是没有偏见的爱,是作为母亲最纯粹的爱,是不求任何回报的爱,哪怕是不知其类的鹳鸟、天鹅或是猫头鹰,她都爱,想想我们现代社会,有时这样的爱在我们人类当中都是缺失的,孩子在母亲肚子里还没出生的时候,母亲可能会担心会不会残疾不健康,或是父母离异,或是未婚妈妈等等,孩子留下来会不会对自己将来的幸福造成影响,于是最终选择——不要,这样的爱是有选择的,由条件的,但大红母鸡不是。作为孩子,他并不理解这些道理,当然也没必要让他
理解这些道理,通过阅读,孩子收获了开心、快乐和习惯,这就足够了,一个好的故事可以陪伴孩子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就像这个大红母鸡和捡来的蛋的故事一样,讲一百遍或是半年,没关系,每天晚上睡觉前躺着床上陪伴孩子讲一遍两遍,只要你愿意,孩子都觉得是新鲜的。
所以,在假期的亲子阅读中,为了达到我作为家长的“目的”——让孩子爱上阅读和在阅读中认识简单的字。我着重做了两件事,一是让孩子把阅读当作玩,阅读其实也是一项游戏,在游戏当中培养孩子的阅读,二是陪着孩子一起阅读,这一点,我的感触是比较深的,当自己投入多少精力陪孩子一起阅读时,孩子就有多大程度爱好阅读,家长和宝宝的感情就有多深。孩子喜欢玩,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读书也是一种玩,是不带任何负担,没有任何功利性、目的性的阅读,书本在孩子看来也是玩具,男孩子可能喜欢棍棒、喜欢枪、喜欢车??所有的兴趣爱好其实都是父母及家庭的影响,关键看孩子家里是一个什么样氛围,记得有一次带孩子去昆明,办完事后,我对孩子说带他到新华书店逛逛,想给他一种熏陶,因为平时都会跟他讲要爱读书,要把知识装进脑袋里,于是那天孩子在路上就对我说,爸爸,我们要去书店看书,要把知识装进我们的脑袋,对不对?惊得路人目瞪口呆,这件事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孩子爱不爱阅读,怎么阅读,这一切都取决于家庭,一个爱阅读的家庭,孩子无疑是喜欢阅读的,反之亦然。
孩子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和幸福,阅读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活动,不要去要求孩子能做什么,想想在孩子一生的阅读中我们能做什么,给孩子多少精神食粮,孩子将长得多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