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怀念萧珊有感5篇(萧珊:永恒的文字之声)
怀念萧珊,是对一位伟大作家的敬意和追思。她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创作了许多经典之作,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本文将通过5篇读怀念萧珊的文章,回顾她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贡献,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位文坛巨匠的魅力与智慧。
读怀念萧珊有感篇1
在萧珊去世后的第六年巴金写了感人至深的《怀念萧珊》。《怀念萧珊》不仅是巴金对亡妻的悼文,里面倾注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还饱藏着他对给萧珊带来不幸的罪恶势力的无比仇恨和深刻的控诉。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先写在妻子死去之时的伤悲,而后再把和妻子患难与共的回忆娓娓道来。
“我想,我比她大十三岁,为什么不让我先死?我想,这是多么不公平!她究竟犯了什么罪?她也给关进“牛棚”,挂上“牛鬼蛇神”的.小纸牌,还扫过马路。究竟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她是我的妻子。”
“她本来可以活下去,倘使她不是“黑老K”的“臭婆娘”。一句话,是我连累了她,是我害了她。”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巴金对妻子萧珊的爱以及他内心深深的自责。
“在我靠边的几年中间,我所受到的精神折磨她也同样受到。但是我并未挨过打,她却挨了‘北京来的红卫兵’的铜头皮带,留在她左眼上的黑圈好几天以后才褪尽。”人们对萧珊冷嘲热讽,侮辱她,揭露她的“罪行”,她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平静,其实“内心的痛苦像一锅煮沸的水”。但是她还是不断地安慰巴金,替他感到不平,支持他。这从中可以萧珊也是挚爱着巴金,他为了巴金的安全替他承担了很多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
文中巴金还穿插了周信芳同志的媳妇的故事,其实是为了突显出萧珊也为他做了很多牺牲。萧珊经常问巴金“你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解决呢?”而巴金只能苦笑着说:“总有一天会解决的。”的确,到最后事情是解决了,但是伊人已不再了,命运是如此的会捉弄人啊!
“她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励。我进了门看到她的面容,满脑子的乌云都消散了。我有什么委屈、牢骚,都可以向她尽情倾吐。”巴金和萧珊多年来相濡以沫,他们都是对方的精神支柱,正是对方不断的鼓励支持才让他们坚持下来。
文章还表达了巴金对当时社会的腐朽的控诉。“任何人都可以责骂我、教训我、指挥我。从外地到‘作协分会’来串连的人可以随意点名叫我出去‘示众’,还要自报罪行。上下班不限时间,由管理‘牛棚’的‘监督组’随意决定。任何人都可以闯进我家里来,高兴拿什么就拿走什么。”
萧珊生病期间巴金想多待在家里照顾她,可是“工宣队”头头逼着他回干校去,女儿、女婿向“工宣队”头头求情,他却说:“他不是医生,留在家里,有什么用!‘留在家里对他改造不利!’”这些足以表明当时社会法制与道德的灭失。萧珊的死也是当时社会直接造成的,这些“证据”都是对当时社会血淋淋的控诉!
巴金用最最平实的语言记述了他对妻子的思念和愧疚。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其中浓浓的情意我们却能深深体会得到。
读怀念萧珊有感篇2
看了巴金的《怀念萧珊》。
在这里,我没有看到爱情,只是看见了感情。一种愧疚的、纠结的、生死相依的老人的感情。
当一个人已经溶入了你的生活,成为了你人生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思想的一部分、记忆的一部分、骨肉的一部分的时候,当她死了,你,也就死了。
原来的你,死了。
而现在的你,只不过是缺了那一部分的“旧有”。
曾经的那部分记忆,不论你愿不愿意去回忆,它都变得干涩和不完整了。
一段好的回忆,是应该如同一部小说,连贯不断的。可这突然,毫无预料的中断了、没有了、结束了;这对于作者,尤其是计划好好写一下的作者而言,恐怕,是一个极大的打击和困扰。
读怀念萧珊有感篇3
我知道巴金,是在50年代上中学的时候。最先看的是电影《家》《春》《秋》。沧州市的新华大街上有个新华礼堂。我离家远,周末不能回家,有时候就去那里看电影。不知怎么,我一个农村孩子,竟被由巴金原著改编的这几部电影深深感动了,每次都哭得昏天黑地,忘记身在何处。接着,我就找到原著,读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感动仍旧是那样强烈。
最近读他的《怀念萧珊》,又有了新的感受,我过去没有注意到,他竟会这样写。
自古以来,写吊文、悼词、墓志铭、怀念文章,都是只赞扬死者的人品、业绩,从不说死者的`不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甚至会发现,即使在世的时候双方有矛盾,等对方死了,活着的人不管是不是出于真心,也会当众对死者颂扬一番。巴金却能对死去的亲人实话实说。
巴金对夫人萧珊的感情无疑是非常深的,就在这篇文章里,他说:“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这是何等的深情啊!
可是在这篇文章里,他既写了萧珊优秀的一面,也写了萧珊的不足。他说:“我同她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我并没有好好地帮助过她。她比我有才华,却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我很喜欢她翻译的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说。虽然译文并不恰当,也不是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风格,它们却是有创造性的文学作品,阅读它们对我是一种享受。她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不愿做家庭妇女,却又缺少刻苦耐劳的勇气。”
这就是巴金。朴实的巴金,无比真诚的巴金。
读怀念萧珊有感篇4
今天读了巴金先生的《怀念萧珊》,心被先生字里行间所流露的至深浓情没来由的悸恸着。泪水肆意地滴落,一阵哽咽,震憾魂灵,拉不拢的竟然是收不住的感慨。
相懦已沫的爱人和伴侣,于先生非难于那牛鬼蛇神的混乱年月,支撑精神不倒的是什么?是信念!是一路走来同风雨共患难的默契。造物弄人,但黑暗的年代总是更能突出人格的魅力,节气的高尚。他们算一个。
先生的作品,一直都爱读,喜欢他的那种寓浓情于文字,落笔处处泪朦胧的笔风,于朴实见真性,于微小见世界。小说也好,散文也罢,眼过,心过,便去静静地思索,淡淡地徘徊。举头,侧身,凝望,时时撞击着一种情丝,说不清也道不明,像一个谜,不可思议。
祥和社会中的我们,少了许多先人的优良遗风,无论是在亲情、友情、还是爱情。没了傲骨,多的只是浮躁,只是对金钱权利的贪婪。我们眼中的世界看的最多的永远是自己可笑又可悲的影子,大概利益才是大家争相夺取的亲人、朋友和爱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才是硬道理!撕下每个虚伪的'面具,本质十有八九是相同的,这就是真实的我们。
于是,越发的怀念逝去的东西;那些简单而美好的日子;怀念朴素淡雅的流金岁月;怀念先生对夫人的那份痴情,如此的平淡,却又如此的真切;怀念每一个值得怀念的记忆。
读怀念萧珊有感篇5
看完这篇散文感到悲凉,无尽的悲凉,被巴金真挚的文字所深深的感动,一篇让我感到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痛彻心扉的作品。在文章里巴金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多的修饰,有的只是巴金的一片真心和真情。
我被巴金和萧珊之间的真爱所震撼,那是一种能将自己的生命交给对方的爱,那是一种可以为对方牺牲的爱,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看成是巴金写给爱妻的祭词,虽然这篇文章背后的思想性并不止巴金对爱妻的思念与悼念那么简单。在文章中处处可以感受到巴金内心的痛苦与挣扎。虽然文章在用词上相当的朴实,但巴金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没有一点的修饰,没有一点的虚伪。这是让我觉得相当敬佩的一个地方。
在文章中可以感受到巴金不能保护妻子的无奈与自责,可以感受到巴金在妻子临死时不在身边的遗憾与悲痛。巴金在文章中不只一次的忏悔自己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在文章中不只一次的夸赞妻子的勇敢、坚强和对她才华的钦佩。萧珊是一个极具光环的女性,她是哪来的勇气可以奋不顾身为丈夫挨打?她是哪来的力量可以不顾生死的为保护丈夫不受伤害甘愿背负“臭婆娘”的罪名?我认为只有崇高灵魂的人才能做得到。萧珊就是这样一位有灵魂的女性。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巴金对妻子死时的场景描写,让我感到凄凉与寒冷。萧珊在死后身体已经变形,不曾放进铁匣子里送进冷库,床上的床垫也被人拿走,尸体被放在一副白布掩盖的担架上。这种描写让我们可以想象萧珊死时的惨状。
巴金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伟大作家,他就像一位民族的斗士。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作为一位作家所该有的品格与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