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实践个人总结报告模板5篇(1. 暑期实践成长:五篇总结报告 2. 暑期实践收获:五篇个人总结 3. 五份暑期实践总结报告 4. 暑期实践回顾:五篇精彩总结 5. 五篇暑期实践自我总结)
暑假实践是每位学生不可或缺的成长历程。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总结这段经历,我们精心准备了五篇暑假实践个人总结报告模板。这些模板将为你提供写作灵感和结构指导,帮助你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成长与收获。不论你的实践经历是在社会、学术还是职场领域,这些模板都将帮助你撰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总结报告。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五个模板,为你的暑假实践留下深刻的印记吧!
暑假实践个人总结报告篇1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重要内容,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另外一种延伸,是对课堂所学到的知识的检验,是锻炼大学生强健体魄和坚韧品格的有效途径。暑期“三下乡”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良好机会,也为大学生检验学习成果、锻炼组织领导能力提供了机会,更是大学生实现价值、回报社会的良好形式。
残酷的社会考验是每个大学生结束学习生涯后都必须面对的。因此,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大学生利用好每次接触社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磨练自己,使自己获得更多社会生活的经验,增加自己未来在社会的生存筹码、增强个人的社会竞争力进而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得知学院要组织团队进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我积极地报了名,并认真的做了准备。很荣幸,最后我成为了团队的一员,和另外的十名同学以及院团委书记王玲耀老师组成了“优秀民营企业文化调研服务队”。7月9号,我们一行十二人来到了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孟州市的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来进行我们的暑期实践活动。
仍然还记得就在几天前,我们十一名实践队员和王玲耀老师出发去中原内配的情景,出发之前的充分准备增添了我们必胜的信心。就在我们即将出发的时候,院党委副书记李杰老师专程来看望我们,并就工作、生活、人身安全方面做出了几点的建议,最后又鼓励我们本次暑期实践去的圆满成功。李书记的一番讲话更是激励了我们。
从7月9号到7月17号,九天的时间不是很长,在这九天里我的确学到了很多,无论期间经历了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现在回想起都是一段很好很充实的回忆。
一、工作篇
7月9日中午,我们到达了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闫处长接待了我们,并安排了食宿。之后为我们介绍了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文化。随后,我们参观了生产车间,了解了基本的生产流程。车间的生产活动十分的有序。中午我们在员工餐厅吃了我们在公司的第一顿午饭,在做了简单的休息之后闫处长为我们安排了实践岗位。闫处长充分考虑了我们的专业,正是由于专业的原因我很荣幸的被排到了国际业务部,同在国际业务部的还有刘亚楠同学和王楠同学。
7月9日下午14点,我第一次走进了国际业务部,仍然是同样的热情,国际业务部的王部长接待了我们,并询问我们想要学习那些方面的知识。在简单的询问过后我被安排到了订单科,并认识了何丽姐和慧良哥。
安排过后,我跟随何丽姐学习了国际业务部的业务流程。在我自己看来,这个学习过程是非常的有意义的,因为我第一次在除了课本以外的地方见到我学到的东西询盘、还盘、发盘,CIF、FOB贸易术语,订舱,风险评估等等。实际的操作往往要比书本上的东西复杂的多,尽管我所学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会了我很多相关的知识,但是在学习国际业务部流程的过程中仍有许多的疑惑,对于这些疑惑,何丽姐都认真详细的做了说明。除了疑惑之外,对知识的许多误解仍然是存在的,毕竟书本上的知识很多都没有了时效性,在公司用到的知识都是最新的。就这样第一天的工作就结束了,在一同回集合点的路上,我和我的两个小伙伴都是兴奋的。
7月10号,我跟随何丽姐去缸套一厂送汽缸套样品。车间依然是那么的井然有序。之后我见到了成品车间的刘师傅,刘师傅在一厂工作已经有四年了,一厂所有产品的规格他都已经熟悉的记在心里。当得知我是大学生来企业参加社会实践的,刘师傅热情的为我介绍缸套一厂的主要生产产品、产品的目标市场、用在哪些世界有名的车型上。从他自豪的'神情和详细的解说里我体会出了刘师傅对工作极高的热情和过硬的工作经验。满腔的热情加上精益求精,就是一个专业的、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员工。
7月11日上午,我和办公室的慧良哥带着发货单去仓库通知发货。首先我们要去营销部对发货单盖章。在路上,慧良哥我们询问了我的基本情况。当说起我在大学里面的生活的时候慧良哥告诫我说一定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虽然说在大学课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都是最新的,甚至有一些是错误的,但是学好专业知识对建立个人在相关领域的系统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之后我们到达了营销部,在审核员对五份发货单进行认真的核对之后分别盖了章,在慧良哥签字之后我们就分别去了五厂、四厂、一厂、二厂、通知发货。整个过程十分的有序,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十分的认真,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
虽然我在国际业务部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机会不多,但是在我看到的每一个的小细节无不在体现着国内汽缸套领域标准制定者所具有的优秀。我一直相信,成功不是偶然,正是在对每一个小的细节上的精益求精,才有了一个龙头企业不可否定的、里程碑式的成功。
二、生活篇
首先要深深的感谢一直陪我们照顾我们的王玲耀老师,因为我们的宿舍离厂区比较远,步行要半个小时的路程,王老师每天都早起晚归陪我们步行上下班,谢谢老师。
去年院里面在新乡环宇集团的暑期实践活动的情况我们都了解,团队里面也有去年的实践队员,因此我们对住宿条件还是比较担心的,每个队员都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当大巴车把我们带到宿舍楼前的时候我们松了口气,厂里面给我们安排的住宿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和学校的差不多,有可以的住宿条件,我们就可以更好的开展我们的工作。
我们的作息时间和中原内配员工是一样的,因为宿舍离厂区比较远,所以每天早上我们六点起床,之后一起步行到厂区员工餐厅吃早餐,然后再各自奔向自己的岗位。中午我们十一点半休息区去吃饭,下午五点半下班。每天,我们几个队员们都在公司餐厅集体用餐,做饭的师傅人和蔼可亲,对我们也很照顾。我们集体围坐在桌子旁边,边吃饭边交流实践的心得,气氛十分和谐。每天的吃饭时间都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欢声笑语不断,为大家的服务工作增添了不少乐趣。在每次的餐厅排队中,都有很多的员工和我们聊天,几乎都是透露着关心,我们都非常的愿意同这些友善的哥哥姐姐和蔼可亲的叔叔阿姨聊天。
时间在继续,但社会实践终要结束,20xx年暑期社会实践赋予我了太多,尽管看起来显得有些平淡,但它将是我人生道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拥有这样一段经历,我是幸运的,是难得独特的锻炼。短短9天的实践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我意识到良好的团队以及队员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是完成一项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面对陌生的实践活动,我们是一个团队,从准备到活动的开展都需要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每天晚上,我们都要召开工作会议,交流分享大家的工作心得,在平日的工作当中,大家也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工作当中。正是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中,顺利的完成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从这次活动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及团队的重要性。
当7月17号早上我们在宿舍楼下等车的时候,再看看我们这几天住过的地方,大家都有点不舍,9天里我们交流了很多,得到了很多,每个人都在这几天里面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每个人也都在这几天里得到了自身的提高。我相信,个人的努力加上团队的合作,最后的喜悦定会出现在每个人的脸上。
暑假实践个人总结报告篇2
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是社会实践活动带给我们的影响永远不会结束。它让我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发现了自己以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了解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中去。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当时感觉很幸苦,但现在回想起来乏味中充满希望,苦涩中蕴含这甘甜。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的,我们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这一个星期的社会实践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
虽然一个星期的时间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这些天的实践,使我对真实的社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通过亲身体验社会现实,让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东西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
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深入社会,能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的确,感性认识到只右 到实践中去、到基层中去检验才知道其正确与否,同样,只有在实践中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暑假实践个人总结报告篇3
像往年暑假一样今年放假没有立刻回家,而是响应学校的号召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我应征到绿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做了一名普通的文员。
因为绿意公司位于学校的工程楼二楼,又因为绿意的负责人是从我们学校毕业的,所以听说他们要招人我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简单的面试我成了绿意公司的一名普通的文员。
文员嘛,顾名思义就是文字人员,平时无非是打打字之类的,本以为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可是干了之后才方知此事要躬行,切不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刚去的时候是两个人,介绍以后知道那个女孩也是我校的,很快便熟悉了。我俩分工合作,配合的很好,相处的也很好。由于是两个人所以也不感觉有多累。可是三四天后他就回家,所有的工作都要靠我一个人来完成了。
其实做了之后才知道文员并不是单纯的打打文字。除此之外还要一会儿给这个负责人端端茶,一会儿给那个负责人倒倒水。有了文字材料还要整理输机,俨然公司里一个基层小职员。
半个月很快过去了,我也结束了这个暑假的文员生涯。回顾这半个月的文员生活,真是有苦又有甜。
苦的是每天的工作很琐碎,很繁杂;甜的是他锻炼了我不少,教会了我不少。
和同学的相处,让我学会了团结同学,分工合作,与人为善,还一次又让我多了一个朋友,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
做端茶倒水这些杂活时,让我学会了充分利用时间,也因此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大的收获还是来自文字工作,这一工作的主要方面。所有的文字并不都是整理好的,确切的说大部分都是未经整理的。说实在的',刚开始面对这么多的从未处理过的文字,头都大了,可是慢慢的我学会了怎样去捋顺材料,怎样将材料分类,怎样简单的组织材料。看着一沓沓亲自整理好的材料,工作起来也有劲多了。这大大锻炼了我的耐心,也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一天文字的输入工作做完后,手指头好疼啊!可多天的锻炼也让我的文字输入速度提高了很多,输入文字的质量也提高了很多,输错率越来越少。
半个月很短,转眼即过,可这半个月却让我学到了很多从教科书上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不少见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阅历,让我走出了学门,走向了社会。让我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让我一颗浮躁不安的心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稳重,也让我在以后大学路上的每一步都走的更扎实,更稳健。
总之,有了那半个月的文员经历,我暑假的之后这些天也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他为这个暑假的多彩和有意义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暑假已经过去,新的学期也即将开始,可一切都仿佛是在昨天,特别是那段当文员的日子,他将是我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暑假实践个人总结报告篇4
今年的这个暑假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决定,报名参加了湖经苍龙吟韵笛箫协会的“三下乡”活动,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考完试后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我们以“承华夏风采,传民族文化”为主题,采取走访和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为期七天的调查。
顶着炎炎的烈日,带着一堆的行李,我们坐上了去往孝昌县的T6784次列车,这是第一次出征,有期待,有雀跃,也有忐忑。7月3日,中午11点,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到达了目的地。我们落脚的地方是我们第七届会长李宗泽的家,是在一个小镇上附近,交通还算便利,采购也很方便。这是一个两层的小楼房,平时没人住,积满了灰,所以吃完了饭一部分人就开始打扫房间,另一部分人出去购买生活用品。我帮忙擦了一下板凳(用来垫床板的),惊讶的发现板凳下面的一个巨大的蜘蛛,旁边爬满了小蜘蛛,好神奇。下午,大家都累坏了,直接趴在一个小板凳上就睡着了,有照片为证。集体练习乐器也是这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之一,晚风习习,面对着广阔的水面和对面郁郁葱葱的山林,仿佛气息也因此顺了,每天都要在湖边练习一会,虽然只是业余的大部分还是初学者,但是大家热情度很高。原本觉得这几天的苦不算什么,可是当我们碰到36度地高温的时候,一切都变得艰难起来。首先,得解决做饭的问题,天气这么热,谁来烧火呢?男生们虽然每次都叫苦连连,但是还是义务反顾。还好我们有好几个比较积极做饭的同学,有王胜林这个“大厨”在,每天都能吃得饱饱的。睡觉的床板很硬,我们一行十一个女生挤在一起,翻身都很困难,而且酷热难当,一共就三个电扇。大家互相开玩笑,一边倒苦水,一边相互鼓励着。代龙和当地的一条黑狗关系处的不错,大家就笑称他俩是“兄弟”,从此代龙有了个外号叫小黑。开始的时候只是为了居住的环境而痛苦,到后来大家只能靠着意志支撑下去了
第一次的'走访,是在烈日下,我们八点出发,步行几公里去了杨家湾,没有伞只是在烈日下走着走着,比较失策。连续去了其他几个村落,老弱妇孺居多,大多都大门紧闭,我们辛苦了一上午,只是填了一些调查表,少收获。找到的两个的民间艺人,一个未能得见,一个已经中风了。走了很久很久的路,路上还没有遮阴的树,绿色田野里时不时出现几头黄牛好像对我们红色的旗帜很感兴趣,后来索性就把旗帜给收了起来。回来以后,就已经有人支撑不住倒下了,大家表面上好像很平静,沉默着,可是我知道大家一直都在担心杜慧,而且偏偏这时候喻启翔又不见了,手机还没有带在身上,真是急死人了。后来终于找到了他,原来他和李宗泽一行人一起去医院了,这才让我们松了一口气,杜慧也已经没事了。由于第一次在村子里失败的经验,我们决定以后还是去县城和镇上,镇上比较近人也多一点,去县城的话虽然有点远但是有一路公交,毕竟身体是最重要的。
后来的几天,我们上午在镇里面调查,晚上去县城调查,那个时分,许多人都喜欢到广场上散散步、跳跳舞,坐在草地上和大坝上聊天,正是悠闲的时候,人们也比较愿意交谈。在我和当地的人交谈过程中感觉,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受教育水平、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并且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上升,但是问及到当地有哪些文化时,普遍的回答却总是没什么特别的,就算是老一辈的人也不愿再多说什么,难道文化没有理由传承下去了吗?文化意识正在渐渐地淡薄,但也不排除是我们提问的方式有问题。当地的一个阿姨做问卷的时候说,孝感市一个以孝闻名的城市,他们对清明节很重视,这一天远在其他地方的家人一定会赶回来,参加祭祖活动,孩子也要跟着一起去,还有就是每逢节日、婚庆丧礼什么的都一定会放炮仗,这是当地的传统。发现自我己不怎么懂得和当地的村民交流,和陌生人话不多,因为害怕打扰他们。后来我决定改变自己的策略了,不要见着一个人就让他填调查表,采取另一种轻松地方式,就像聊天一样,就算只是让他们了解一下我们做这次活动的内容和目的,提高一下他们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乐器的重视程度也是很大的收获,后来情况好多了。老人要耐心对待,对于小孩子、学生只要告诉他们我们的活动是做什么的就行了,他们很乐意帮忙。其实就像是彭淑琴说的那个样子:坐在门口吹风的人都是很愿意有人和他们讲话的,归根究底还是你的态度是否热情所决定的。调查期间,时不时有人问我们是不是卖乐器的呀,还有人拿了宣传单就走了,我们的向i黎表示对此事很无语。说起来还有一段奇遇,我们和另一个学校的社会实践小分队相遇了,不过两个队的主题相去甚远,那天我们和了一个照,晚上应邀和他们在广场上做了一个小小的表演,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呀。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总结的时候调查问卷已经有厚厚的一叠了。
天气很热,这是每个队员的感叹,一共是七天的时间,扣掉第一天整理的一天还有六天,我们真正做调查的次数是五次,因为天气的缘故,大家都很累很困,也不是很适应那里的生活,看的出来不出去做调查的时间里,过得挺无聊,但是,我看到了每个人的付出与坚持。李阳管着我们的资金,她每天负责买菜,早上6点多就起来了,是我们之中起得最早最勤快的一个,李宗泽总是能时时刻刻给我们带来欢笑,看似很不靠谱,但是每次的活动他都细心地作出指导。每次从县城回来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坐公交,应为已经9点多了,早就没有了,回来的路上大家排成列,穿梭在马路,听着董亚永远不变的“半月琴”,还有会曲“铁血丹心”,心里面觉得特别的踏实,大家都高歌、扯着嗓子喊出来,一天的疲惫在这个时候得到了释放。忘不了璩哓洁、熊静和龚锡慧的箫声,肖冬、杨丹妮的葫芦丝曲。厨房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女生们排队洗澡,男生们每天去屋顶上洒水降温,互相扇扇子,互相借牙膏和洗发水,有人默默地在后面洗碗,坐在板凳上各自玩着手机一时的静默,观音湖的疯玩,做问卷时的认真还有屡屡碰壁,夜晚回来时互相打气的高歌…这期间有人倒下过,但是在我们心中鲜红的队旗没有倒过。因为在一起,所以什么也阻挡不了我们的脚步!
暑假实践个人总结报告篇5
大吉大利队这段时间的调查让我们对年例的变迁和发展有了较深的认识,同时,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大吉大利队对年例存在什么问题,要如何发展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出疑问。
以前听过年例一词,却从未有过深入了解,探访了后坛村、北月村和旧县村,通过与村民的聊天交谈中,我们脑子里也有了举办年例时的那幅热闹场景。不同地区的不同村子,举办年例的时间,时长,形式会有所不同,但却有着接近相同的深刻寓意。在所调查的村子,都会有游神,祭拜,放爆竹烟花,宴请的仪式,而在一些村子,则会有舞狮子舞龙,有的村子里,还会有飘色,一些村子会有自己的独有的活动,如旧县会有傩舞表演。但也有一些村子如后坛村,仪式会比较简单。
但不管仪式与活动丰富与否,都是当地都是表达了同一种深刻寓意,这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寄托着人们保佑全村人幸福生活在一起,天气风调雨顺,保佑每个人都平平安安的美好愿望与希冀。
我们探访了几个村子,无论是建设得较好的村子,还是依旧比较落后的村子,在跟村民们聊天时说到年例,大家都会非常高兴甚至是激动,有点村民会眉飞色舞,喜开笑颜地跟你述说年例的传统,讲述它如何举办,场面是怎样的隆重与热闹,会盛情邀请我们去参加他们的年例。在跟村民的聊天中,他们几乎都说,这是很久以前一直传下来的,在他们看来,“年例大过年”。
年例一直被传承下来至今,说明当地的人们一直在这种文化环境中被影响着。年例,并不是独立存在,它当地人们创造出来用来寄托人们的美好希冀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可以看出,年例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当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影响着大家,大家会根据这样的一种传承下来的文化习俗习惯来进行举办,祈祷和祝愿。这是一种共通的精神力量,将大家联系在一起。
这段时间的探访,见识到了很多与年例相关的人和事,引起了我的一些反思。年例,需要做出改变吗?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回答。但是终归到底,这个答案还是不能。从很久以前被传承下来直到今天,年例,它是古老的。城市,比较发达与进步,但城市里的个体,是分散的',我们总是很难在城市里见到一个像这样有着共同情感联系的集体。年例,这个古老的习俗似乎与城市有些格格不入,在城市里,年例似乎已经不复可见了。
可在农村,没有受到特别大的现代化冲击,没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依旧有着大片的农田和依靠农耕,没有过多的商品买卖很多可以依靠自给自足,基本上保留着原有的乡风风貌,所以,年例这一个文化习俗,依旧被保留和传承,这是让人感到庆幸和欣慰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乏从村民的口中知道,年轻人外流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年例未来的发展,该如何走?年轻一代,能否担当得起这份传承的重任,仍是一个未知。
调查期间,在和不同村子里的中老年人聊天时,总能感受到他们在跟我们述说年例时的那种激动和欣喜的心情,那是一种憧憬与崇敬,这些东西,难能可贵。我们不能任由其发展,不能让其式微,因为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宣传上,都需要创新,需要被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被接纳。终究,年例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不能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中被遗忘和丢弃,需要被更好地继承和弘扬,年例需要一些改变从而历久弥新,与社会和时代共进,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