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老鼠》教案6篇

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更好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以下是九八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猫和老鼠》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猫和老鼠》教案6篇

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更好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以下是九八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猫和老鼠》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猫和老鼠》教案篇1

活动名称:

?猫和老鼠》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体验猫来了的紧张情绪,拿到食物回到家的快乐情绪。

2.初步学会遵守游戏规则,模仿小老鼠的动作,积极参加游戏。

活动准备:猫头饰、音乐、香肠若干

活动过程:

一、用《小老鼠上灯台》引入进场。

二、引入主题,引起孩子的兴趣

师:我今天想请你们吃香肠,可是在来的路上,被一只又可怕、又凶狠的猫,把所以的香肠都抢走了。可是,我这里还有一根,你们知道是怎么得来的嘛?(孩子自由讲述)

三、学习游戏规则,用小手来进行训练

你们说了很多,那我来告诉你们到底这支香肠是怎么得到的。

(讲述故事,并用手指进行演示)

1.你们想不想把我们的香肠拿回来?(想)那我们先来听一段音乐,你们来告诉我都听到了什么?我们才能去拿香肠。(听音乐,进行感受)提问:(1)你都听到了什么?(猫叫)(2)猫叫了,小老鼠应该怎么办?(停在原地,一动也不能动,如果你动的话,就会被老猫发现的。)(3)那我们什么时候去拿香肠呢?(离香肠很近的时候。)

2.为了让大家能安全、顺利、又快速的拿回我们的香肠,我们先来学一学本领,试一试,然后再去拿。

(1)老师带领孩子来玩手上的游戏,并用口音伴奏 。

(2)老师总结经验,说出问题。(第一次玩过之后,总结经验)(3)(伴随音乐进行练习。)这次我不提示了,请你们仔细听音乐,记住我刚才说的话,我来看看你们到底学到本领了没有。(请孩子自己玩)

四、和猫咪进行游戏

1.这次我发现大家都学到本领了,那有没有哪个小老鼠特别勇敢想去试试的。(找几位孩子参加游戏,并进行鼓励。)

2.第二次游戏(有一个小老鼠被抓)

3.呀,我们的小老鼠被抓了。你们有没有谁知道,它为什么会被抓到?(请孩子讲述,是因为跑的太慢了,而且声音太大了,所以老猫发现了,就被捉住了。)那这次我们去的时候,一定要跑的快一点了,但要声音小点。因为我们的小伙伴在那里,所以这次我负责救我们的伙伴,你们负责拿香肠,为了保命,请你们拿一根就可以了,

五、结束部分

我们的小老鼠太勇敢了,不仅把我们的伙伴都被救回来了,香肠也拿回来了,剩余的香肠我们就留给老猫吧,免的下次它还来抢我们的东西吃。今天你们开不开心啊?那我们一起去庆祝一下吧!

《猫和老鼠》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辨别感受两种强弱不同的音乐。

2、幼儿投入情景表演,在欢乐的气氛下进行模仿律动,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环境创设:创设老鼠的家,包括猫的厨房等。

(二)物质准备:鼠妈妈头饰一个、小老鼠头饰若干、磁带(录有快慢节奏的音乐)、录音机、实物水果等、请配班老师表演猫。

(三)经验准备:幼儿知道“小老鼠上灯台”的故事,并会玩相应的律动游戏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1、师(戴上鼠妈妈的胸饰,给幼儿戴上鼠宝宝的胸饰):宝宝们,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嗯,我是鼠妈妈。你们是?(互相应答)

2、“鼠宝宝,妈妈带你们去吃油,好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3、师:“哎呀,鼠宝宝肚子都饿了,可是又吃不到灯台上的油,那怎么办呀?”(教师做努力想办法的样子)

4、师:“哦,我知道在厨房里有许多的水果,我们去把水果拿来吃好不好?可是那边有一只老猫在守着,你们在这里等着,鼠妈妈先去看看。”

二、小老鼠拿水果

1、教师示范

音乐起,鼠妈妈跟音乐轻轻的走到厨房里拿起一样水果,音乐变强,鼠妈妈赶快跑回家里。

师:“鼠宝宝们,妈妈拿到了一个苹果,给妈妈鼓鼓掌。”

2、幼儿示范

师:“你们看到刚刚鼠妈妈是怎么过去拿水果的吗?”

师:“其实鼠妈妈过去拿水果是有方法的,(音乐起)你们听,当音乐轻轻的时候,就表示老猫睡着了,我们可以过去拿水果了,当音乐变的很响的时候,就表示老猫要醒了,我们要赶快跑回家里来了,知道这个方法鼠宝宝们也可以去拿水果了。哪位鼠宝宝愿意和鼠妈妈去拿水果呢?”

音乐起,教师请2位幼儿上前表演,提醒幼儿音乐的变化。

音乐变强,师:“老猫要醒来了,快跑呀。”教师带领幼儿跑回家里。

师:“我们又拿回来3块水果,给我们鼓鼓掌吧。”

三、幼儿集体表演《猫和老鼠》

1、教师在前面带领幼儿

师:“鼠宝宝和鼠妈妈一起去厨房拿水果吧。”

音乐起,教师在幼儿前面带领幼儿去拿水果,提醒幼儿音乐的变化。

音乐变强,师:“老猫要醒来了,快跑呀。”

教师带领幼儿跑回家里。

师:“哦,宝宝们真棒,拿到了那么多的水果,我们鼓鼓掌。”

2、教师跟在幼儿后面

师:“你们看厨房里还有那么多水果我们一起把它全都拿出来好不好啊?”

音乐起,老师在幼儿后面跟着幼儿去拿水果,重点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四、结束

我们拿了那么多的水果够我们吃上好几天的了,鼠宝宝们我们回去吃水果喽(教师带领幼儿出教室)。

《猫和老鼠》教案篇3

一、设计意图

动画片《猫和老鼠》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热播过,它是一部非常经典、家喻户晓的动画片,是很多小朋友的最爱。我们班里就有不少动画片迷,把该片vcd拿到班内播放。幼儿们对动画片中的两位主角——猫和老鼠,不但特别熟悉而且非常喜欢。自由活动时,我常常看到他们模仿动画片中的情节,虽然幼儿们还只是在玩些最简单的躲躲闹闹的情节,但他们却玩得极其投入。于是,我就想到了利用现有的片源,把幼儿最熟悉的形象结合到音乐中去,这样就使原本很普通的乐曲活了起来,有了生命,于是产生了这个音乐活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听听、看看、唱唱、动动熟悉歌曲的旋律,初步学会歌曲。

2、根据歌词内容进行游戏,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的形象。以及表现出猫捉老鼠的音乐情景。

3、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主动地参与游戏。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准备

1、录有aba段和a段音乐的磁带。

2、猫和老鼠的录像带(与aba段乐曲相吻合)。

3、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老鼠胸饰;猫胸饰一个。

四、活动过程:

1、听《小鸟飞》乐曲,走小碎步飞人活动场地。

2、复习歌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唱出小老鼠害怕的声音,并能表现出害怕的样子

3、看录象片,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看看里面有谁?

(1)听一遍完整的乐曲。

师:看完动画片来听一段音乐,仔细听听音乐开始是谁来了,接着谁出现了,最后又是谁来了。

(2)边看录象边听音乐。

师:现在再来听一遍这首音乐,这次请小朋友边听音乐边看动画片,看看小朋友刚才讲的对不对。

(评析:幼儿在完整地欣赏过乐曲之后,已对乐曲有了初步的印象,然后通过视听结合,让幼儿边看边听,进一步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

4、感知a段乐曲,并能用动作来表现乐曲的轻快。

(1)师:小老鼠是什么样子的?请大家跟着音乐来学一学。

(评析:幼儿们由于对小老鼠的形象、动作、体态非常熟悉,所以在跟着音乐学做小老鼠时,他们的情绪高涨,每个人都在很投入地学,而且做出来的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2)请个别幼儿示范学小老鼠走小碎步的动作,其他幼儿练习小碎步。

师:这几只小老鼠学得真像,他们的脚步走得又轻又快,其他的小老鼠们一起来学一学,走路的时候要踮着脚轻轻走,快快走,小心别让猫发现了。

(3)幼儿听着a段乐曲学做小老鼠。

5、分角色游戏。

(1)师:老师来做猫,小朋友做老鼠,猫出来时老鼠会怎么样?

(2)师:猫睡觉时,老鼠出来偷东西是怎么走路的?猫出来时,老鼠要快快躲起来,躲好后不可以发出声音。小老鼠走路要轻轻地,别吵醒猫。

(3)幼儿听音乐游戏。

(4)师:小老鼠们已经累了吧,那我们回去了,千万别惊动了猫。

(评析:该活动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极为喜欢的动画片中的角色为音乐形象,而且情节简单有趣,符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动作促进音乐的理解,音乐又使幼儿愉悦,在不知不觉之中,幼儿通过动作感知音乐,积极表现,积极参与,兴奋、主动。幼儿在音乐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用各自的动作方式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

《猫和老鼠》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屈身钻过60厘米高的障碍物。

2.学会将身子团紧移动重心。

3.能遵守规则不碰障碍物。

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上放置一道离地高60厘米的绳子作障碍物。

2.猫的头饰一个。

3.学会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做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2.教师交待场地,提出练习要求。

教师:这是一个长长的洞门,我们小老鼠进出洞门时要把身子团紧,千万不能撞倒洞门。大家试试看。

引导幼儿练习“钻”的动作,提醒幼儿在“钻”时团紧身子。(反复练习数遍)

表扬能团紧身子不碰到绳子的幼儿。

3. 交代游戏玩法及规则,并组织幼儿游戏。

教师:有一只大猫整天想抓我们,我们出去玩时要小心,听到妈妈喊“老猫来了”,你们就赶紧钻回洞里,千万要小心,不能碰到洞口、撞到头。

幼儿游戏。当所有幼儿钻出洞后,教师发出信号“老猫来了”,同时提醒幼儿团身、低头。

表扬能按照要求“钻”的幼儿。

教师注重提醒和指导个别胆小、动作不正确的幼儿。

4. 小结幼儿学习情况,表扬遵守规则的幼儿。

《猫和老鼠》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寓言诗的音韵节奏美,对文学作品欣赏产生兴趣。

2、理解诗歌的主要情节、角色形象,知道贪婪、欺骗朋友没有好下场。

3、学习词: 攒 咕嘟咕嘟。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喜欢并尝试创编诗歌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绘图五组、配乐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看角色图片,了解寓言诗的名称。

1、出示老鼠图片

师:大家认识他吗?愿意和他交朋友吗?为什么?

2、出示猫的图片

师:看看谁和老鼠做朋友了?

3、引出寓言诗的名称《猫和老鼠做朋友》

(分析:诗的名称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不相符,猫见者老鼠就抓,怎么会和老鼠做朋友呢?在活动的开始点题,让幼儿在怀疑中期待全文。)

二、分段欣赏理解寓言诗

(一)欣赏寓言诗第一段

1、这两个好朋友合伙做了一件什么事?他们怎么做的?

2、学习词“攒”,说说自己攒过什么。

(分析:诗的第一段是全文的开始,通过图让幼儿看见两个好朋友抬着合伙攒的油,他两齐心协力、非常开心。孩子们在第一段知道这罐油是两个好朋友共同攒的,一点一点慢慢积余才有了这罐油,一定要两个好朋友一起喝。)

(二)欣赏寓言诗二、三、四段

1、老师朗诵二、三、四段

提问:老鼠做了什么事?

2、出示图二

提问:第一天老鼠说了什么?其实他去干什么?

3、出示图三

提问:第二天老鼠说了什么?其实他去干什么?

4、出示图四

提问:第三天老鼠说了什么?其实他去做什么?

5、学习词:咕嘟咕嘟

师:老鼠喝油时为什么会发出“咕嘟咕嘟”声?

(分析:寓言诗二、三、四段是老鼠对猫的三次谎言和三次偷油行为,虽然三次谎言内容有变化,但偷油行为重复,诗的内容也有重复,三段在一起欣赏便于孩子们理解、记忆。三段中重复的还有老鼠喝油的声音“咕嘟咕嘟”,孩子们口渴时喝水喝饮料都会发出“咕嘟咕嘟”声,这个声音表示老鼠多么大口地喝油啊!和朋友一起慢慢攒来的油这么大口地独自喝多贪婪啊!这是一只又会说谎又贪婪的'老鼠!)

(三)欣赏寓言诗第五段

1、老师朗诵最后一段同时出示图五

提问:猫儿为什么想起了那罐油?

猫儿发现了什么?他怎么对待老鼠的?

(分析:到了最后一段,孩子们终于明白猫和老鼠合伙攒油,是为了等冷飕飕的冬天到了一起喝油御寒的,而老鼠一次次欺骗朋友,只顾自己贪婪地享受,最终落得猫见着老鼠就抓的下场。寓言诗的结尾印证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

三、完整欣赏配乐朗诵寓言诗《猫和老鼠做朋友》。

老师边放录音边出示图一至图五

四、假性思考:假如你是猫儿,你怎样对待这只老鼠?

(分析:配乐朗诵让孩子们感受到寓言诗语言的节奏美、音乐性,培养孩子们的语感。边看图边听寓言诗朗诵更好的感受到作品的完整性,更好地理解全文,使艺术性与教育性完美结合。最后的假性思考让孩子们可以大胆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教学反思:

?猫和老鼠做朋友》这首寓言诗中的两个是角色孩子们非常熟的猫和老鼠,诗的题目让孩子们非常疑惑:猫不是见者老鼠就抓吗?难道以前他们真的是朋友?那到底是什么事情让猫不和老鼠做朋友了,见者老鼠就抓了呢?带着这些疑惑我把一首语言活泼、有节奏,情节生动的寓言诗呈现在孩子面前,并配以充满童趣的画面。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猫和老鼠做朋友(诗的第一段);第二部分:老鼠说谎、偷油(诗的二、三、四段);第三部分:猫抓老鼠(诗的第五段)。三个部分给孩子带来三种情感体验:第一部分让孩子感受到猫和老鼠两个好朋友之间友爱、合作;第二部分老鼠的谎言、偷油行为让孩子深恶痛绝;第三部分老鼠得到应有的下场,大快人心。我在活动过程中紧紧围绕目标,根据寓言诗清晰的段落,将活动过程分为四大环节,帮助孩子理解寓言诗,挖掘诗中蕴含的道理。

第一环节:谈谈寓言诗中的两个角色,引出寓言诗的名称。《纲要》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老鼠出现时,许多孩子纷纷列出他的罪状,表示不想和老鼠交朋友。当我把猫请出来让大家看看谁和老鼠做朋友了,大家一看是猫和老鼠做朋友表示很惊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寓言诗名称的出现让孩子们对寓言诗的全文有了期待。

第二环节分段欣赏寓言诗

欣赏完第一段我先针对我先针对诗的内容设计了两个提问,帮助孩子们理解两个好朋友合伙攒油、藏油多么开心,齐心协力做一件事多么美好。特别是孩子们理解了“攒”的意思后,更深刻地感受到这罐油来之不易,一定要两个好朋友共同分享。

欣赏寓言诗二、三、四段,这三段诗是老鼠三次对猫说谎,三次去偷油,三段句式相似、重复,展现了一个说谎、贪婪的老鼠,词语“咕嘟咕嘟”重复出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跟着我说了出来,有个孩子说:我口渴的时候,咕嘟咕嘟大口大口喝水。

欣赏诗的最后一段,孩子们看到了猫抓老鼠的画面,看到了老鼠的下场,看到猫再也不和老鼠做朋友了。

第三环节把文学作品完整、完美地展现给了孩子们。在这一环节我随着录音出示五组图,孩子们看着图听着录音,还轻轻地跟着诵读那富有节奏美的诗。

第四环节的假性思考有的孩子们说:自己如果是猫,每天都去看看油有没有变少;还有的孩子说:如果我是猫,老鼠改正错误我就和他做朋友……《纲要》提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在这一环节也得以体现。

活动准备和整个活动过程聚焦活动目标,服务于活动目标,孩子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意做对朋友真诚、与朋友分享的好孩子,孩子们非常喜欢和我一起有节奏地诵读寓言诗。本次活动基本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目标。但由于寓言诗欣赏活动尝试不久,还存在许多不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将努力带孩子从不同角度去赏析寓言诗,引导孩子从多方面思考,让寓言诗这种独具魅力的文学作品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语感、激发孩子鲜活的想象力。

《猫和老鼠》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钻和追随者逐跑的动作,增强幼儿的体能。

2、培养幼儿参加游戏活动的兴趣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画好一个大圆圈,圈内散放若干沙包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队列练习:教师指挥幼儿迅速站成六列纵队,练习听口令向左右转、原地踏步走、立正、稍息等。

2、活动身体:转动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向上跳等。

二、导入活动主题。

1、昨天我们看了猫和老鼠的碟,里面是老鼠励害还是猫励害?

2、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看到底是猫励害还是老鼠励害。

三、讲解游戏规则

1、将班上孩子分成两组,每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圈。

2、每一组选三名小朋友当“猫”站在圈外,五名小朋友当“老鼠”站在圈内,其他的小朋友围起来做老鼠洞。

3、游戏开始时,“老鼠”从洞口钻进钻出,这时扮猫的人要赶快去捉钻出洞的“老鼠”。捉时“老鼠”要赶快逃回“鼠洞”,猫就不能再捉了。被捉的“老鼠”就站在圈上做“老鼠”洞,待全捉到后,可重新换角色玩。

4、示范玩游戏

请几个孩子上来示范游戏玩法,强调游戏规则:老鼠不得呆在洞里不出来;猫不能钻到洞里去捉老鼠;被捉的老鼠一定要站在圈上做老鼠洞。

四、组织幼儿游戏。

1、分配猫和老鼠的角色,教师发出信号后,扮猫和老鼠的幼儿便可开始进行游戏。

2、教师要提醒扮“猫”的幼儿只能捉钻老鼠洞的“老鼠”。扮老鼠的幼儿不得呆在洞里不出来。

3、分组玩游戏。将班上孩子分成两组玩游戏,老师也可以加入到其中一起玩,帮助孩子们掌握游戏规则,感受游戏的快乐,并与他人合作。

4、游戏反复进行时,可交换角色,尽量让每个幼儿都有追逐跑的锻炼机会。

五、教师总结

1、刚才我们玩的游戏是猫捉老鼠,小朋友玩的高兴吗?

2、放松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做小猫日常生活模仿动作:洗脸、梳头、理胡须等,学小猫轻轻走路离开场地。

★其他类似内容

1做糖果的教案6篇

做糖果的教案6篇

教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环境和条件,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编写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下是九八...

查看剩余 90% 做糖果的教案6篇

2大班安全防溺水教案6篇

大班安全防溺水教案6篇

一个有创新的教案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教案的制定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步骤,下面是九八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安全防...

查看剩余 76% 大班安全防溺水教案6篇

3小学周末安全教育教案6篇

小学周末安全教育教案6篇

小学周末安全教育至关重要,为了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传授安全知识,我们特为您准备了6篇精彩的安全教育教案。这些教案旨在引导孩...

查看剩余 71% 小学周末安全教育教案6篇

4消防安全班会教案模板6篇

消防安全班会教案模板6篇

精心准备的教案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教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材料和资源,提供充分的学习支持和帮助,以下是九八范文网小编精心...

查看剩余 74% 消防安全班会教案模板6篇

5空间的教案6篇

空间的教案6篇

一个周密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学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教案的详细准备能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条不紊,提高教学的时间利用率,以下...

查看剩余 81% 空间的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