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读后感的作文模板5篇(徐霞客游记:五篇读后感模板)
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的游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旅行文学的经典之作。读完徐霞客的游记,我深受启发和感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五篇关于徐霞客游记的读后感作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位伟大旅行家的心路历程。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的作文篇1
《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比较详细记录所经地理环境的游记,也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岩溶地貌年详细考址其成因的书籍。《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明末地理学家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介绍。
我曾从图书馆借阅过《徐霞客游记》来看,我觉得他就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下来,虽说是地理著作,但在我看来,他的文学性更强,语言简练优美,生动而传神。比如说:“涧随山转,人随涧转”等。作者善于根据景物特点,遣词造句,喜用四字词,如“云散月朗,人意风光,泉声山色,攒峦夹翠”等等,往往成二二式结构,或上下匀对称,显得典雅而匀整,新奇而别致。
作者《游雁荡山日记浙江温州府》每天所记,各有中心,并根据不同的景物特色和任务活动情况,采用不同的笔法,详细生动,引人入胜。总之,作者把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令人亲临其境。
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书本身的内容,因为其中是文言文,如果不静心下来读,根本读不懂,而翻译的白话文又太浅显,所以内容不太吸引我。
我佩服的是徐霞客能够用尽毕生的精力去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不畏艰险献身地理事业的热情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像徐霞客一样——走遍中国!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的作文篇2
《徐霞客游记》是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的,作者是徐弘祖。他经过34年旅行而写出的,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他游历过的喀斯特地区的洞穴超过270多个,并指可以根据所见、所感、所思、所想得出喀斯特洞穴的特征,类型及成因,有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录。难怪现代科学家李约瑟说:“《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是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的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世界上最早一部记载石灰岩地貌的著作,是中国明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他比欧洲最早对石灰地貌进行考察和描述的爱士倍尔早一百年,比欧洲最早对石灰进行系统分类瑙曼早两百多年。
他将喀斯特洞穴的特征,成因及其类型,详细地描述了出来,并指出一些岩洞是水的机械侵蚀造成,钟乳石是含钙质的水滴蒸发后逐渐凝聚而成等。他在游历黄山时,记录道:初五日云气甚恶,余强卧至午起。挥印言慈光寺颇近,令其徒引。过汤地,仰见一崖,中悬鸟道,两旁绿泻如练。余即从此攀跻上,泉光云气,缭绕衣裾。已转而右,则茅庵上下,馨韵香烟,穿石而出,即慈光寺也。寺旧名珠砂庵。比丘为余言:”山顶诸静至,经为雪封者两月。今早遣人送粮,山羊学雪没腰而返。“余兴大阻,由大路二里下山,遂引被卧。
这里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地势地貌以及地理位置都很明显。说出了慈光寺周围环境状况,在茅庵附近有很多人在那里祭拜,因此香烟缭绕,从石缝中穿出。那里原本叫珠砂庵,在下雪时,受雪封路2个多月,有个早晨让人送粮食进来供人食用,走到半山腰,人都快被雪淹没了,不得已回去了。
徐弘祖让人钦佩的不仅是他的远见,对地理独特的见解,更是因为他的`坚持不放弃,才使得我们今日可以看见这么多宏伟的著作,我觉得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他的坚定不移的优良品质。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的作文篇3
徐霞客自小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他读书最喜欢涉猎历史,地理和游记一类书籍。但他发现过去地理书上的一些记载由于缺乏实地考察,错误不少。他决心走出书籍,投身到大自然去。
那时候,许多地方没有人去过,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徐霞客的母亲通情达理,她不顾年老体衰,为徐霞客准备好各种出行的物品。有一次,徐霞客为了查明大湫瀑布的确切位置,冒着坠身的危险,几次攀登雁荡顶峰。有时,他甚至解下裹脚的足布接起来悬于崖顶,利用它来攀爬上下。
每次出游,徐霞客都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沿途所见所闻以及内心的感受。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好几次陷入绝境,但他并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一件事没做完,那就是让自己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这种为了实现梦想不惜一切代价的人实在是少有。
同时,这篇文章还让我了解了大自然会给人们无尽的智慧。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的作文篇4
徐霞客是明朝人,徐霞客喜欢读地理和游记,所以,他很想出去考察探险。徐霞客的母亲非常支持他。徐霞客20岁开始游太湖,在外旅游了30年。走遍了16个省和自治区,写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
其实徐霞客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为了进行地理探险考察,他在地理学上最大成就,就是对岩洞,溶洞地貌的考察。
现在人们进岩洞很方便,可是徐霞客进了250个溶洞,历尽了千辛万苦。有时他会踩到蛇,差点就被蛇咬。有时迷了路,会找不到出口。
徐霞客走了500多条河,记录了许多资料,特别是关于长江的起源。徐霞客还知道很多植物的知识,他记下了150多种植物。
徐霞客探险了30多年,终于累倒了。去世时,他的床头放着植物标本和写了30年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使我认识到徐霞客是一个做事执着、信念坚定的人,我也要向他学习。
徐霞客游记读后感的作文篇5
“饱经风霜三十年,踏遍祖国山水田。” ——《徐霞客游记》
我们内心都有过武侠梦,也想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低头瞧一瞧,钱包那么瘪。我眼前浮现出这样的一个画面:徐霞客顶着风霜严寒,烈日灼灼,几十年如一日,风餐露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亦步亦趋,坚持不懈,终成大作,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有时候我在想,是怎样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完成了这样的伟业,我想是对理的信念幻化为对美的信念。
徐霞客从小立志要游览天下,立志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的洒脱出行,即便是每天的风餐露宿,风雨险阻,也要坚持记录自己当天的经历和心得。正是由于不断地对山脉、江河、动植物等记录和总结,最终《徐霞客游记》以巨著问世。
人们头脑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都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中做出来的。对于《徐霞客游记》的编撰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穿过艰难险阻,顶着狂风暴雨实际经历完成的。我们只有坚持实践出真知,才能将感性的世界与事物的本质建立起联系,从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因此,我们只有自己经历,才能更好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