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教案8篇
有挑战性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教案中的详细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是九八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夏至节气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有挑战性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教案中的详细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是九八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夏至节气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夏至节气教案篇1
活动产生:
通过“春姑娘来了”的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对于自然界规律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幼儿对与自然变化探索的兴趣。随着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幼儿在着装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都会留许多的汗,冷饮也变成孩子们钟爱的食品,在家里要开空调、电风扇等等,这些都是引起孩子们注意的问题,根据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要有效地将儿童的发展纳入社会发展需要,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我们在设计组织主题活动时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从中寻找制定主题网络的线索和依据。于是主题活动内容也就随即产生——“夏至到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夏天的景色和各种树叶、小草的变化,初步知道夏至到了。
(2)了解夏天的特征,萌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活动前让父母带幼儿去公园帮助观察夏天的景色和各种树叶、小草的变化散步活动时引导幼儿观赏幼儿园的风景。
教学过程:
(1)谈话活动:
a、前几天我们在公园园里看到了大树、小草有什么变化?
b、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看到的事情。
(2)欣赏ppt图片
a:夏天来了。哪种小动物出现了呢?(图一)
b、河里有什么花?(图二)
c、看看他们的穿着,有什么变化吗?(图三)
——夏天到了,天气变热了,小朋友们穿上了什么衣服呢?
d、与幼儿一起进行总结(可以用小朋友的语言来创编)
——夏天到了、天气热了
——知了叫了、荷花开了
——小朋友们穿上了裙子、t恤、短裤还有凉鞋。
(3)布置墙面:涂色,共同布置
(4)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到户外、在家里也寻找夏天还有哪些变化,(如吃冷饮、开空调)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发现小班幼儿对夏天的前期经验还很少,分不清季节和季节的特征,对夏天的景物了解不多,如:不知道蝉,也从没见过,但从谈话中能发觉幼儿们对树、树叶、小草的观察很仔细,知道他们到夏天都有些什么变化了,我想知识需要积累,尤其是对小班幼儿,如果在主题结束时再进行一次类似总结性的`这样活动,效果一定会更佳。
夏至节气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夏至吃面食的习俗
2.了解面食的制作过程
3.能自主完成用橡皮泥模仿面团做面食的活动,锻炼手部肌肉和控制力
活动准备
和面、揉面视频,简单的面食制作方法视频,橡皮泥
活动过程
1.介绍夏至新麦收获,人们要在夏至这一天吃面食的传统习俗。
2.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知道哪些食物是面食吗?
——那你们喜欢吃面食吗?喜欢吃哪一种面食呢?
——有的小朋友喜欢吃面条,有的喜欢吃面包,其实包子外层的皮、饺子皮它们都是面食呀,他们的形状是不是都不太一样啊?但其实它们都是面粉做成的,为什么面粉能有这么多形状呀,我们看看一看在大哥哥手里面粉是怎么一步步变身的吧。
3.教师播放和面、揉面的`视频,并讲解
——请一位小朋友要复述一下面粉变成面团需要那些步骤?(要加水然后朝一个方向搅拌,最后用手把它揉成团)
——真棒,现在我们已经有面团了,就是我们的橡皮泥,现在请小朋友们动动小手,把面团捏成你喜欢的面食的形状吧。
4.幼儿自主动手捏橡皮泥,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指导,并鼓励孩子做出如包子皮、饺子皮之类比较有难度的作品。
5.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能做出优秀作品的幼儿奖励。
6.活动结束
夏至节气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歌曲旋律基础上,通过问答接唱的形式学唱歌曲。
2、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并以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情影图
2、钢琴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了解夏天。
谈话导入: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热的时候最想做什么事?在夏天我们大家要注意什么?应该怎样做?
2、欣赏夏天的图片。
——教师在视频搜索夏天的图片给幼儿欣赏并让幼儿说一说。
3、教师完整地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幼儿初步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唱歌曲,同时相对应指着情境图与歌词引导幼儿完整感知。
(2)幼儿在图示及教师的动作暗示下轻声随音乐跟唱歌曲。
(3)鼓励幼儿完整地进行表演唱。
4、创编歌曲。
——幼儿对歌词进行创编。
5、找夏天
(1)体验夏天的特征。
——教师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里活动,感受夏天的阳光,寻找合适的地方避暑。
(2)幼儿在幼儿园里寻找夏天。
(3)鼓励幼儿说出自已寻找的感受。
(4)幼儿在树荫下避暑,感受阴凉。
夏至节气教案篇4
教材依据:
?迷人的夏天》是新课程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5主题单元夏天中第一篇文章。
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儿童散文,从“炎热”“多彩”“有趣”“悠闲”等多个角度写出了夏天的迷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本节课始背景图“迷人的夏天”,背景音乐渲染,使学生大胆的展开想象,进入迷人的夏天。同时,针对学生要向中年级过渡的实际情况,本节课以学生主动探索、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新的课程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生字,继续掌握独立识字与写字的方法,激发识字写字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夏天;感受夏天的迷人,感受夏天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真正的走进文本,能感受到夏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2、鼓励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背景音乐,夏天的图画,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背景(图、音乐)渲染,走进夏天。
1、出示“迷人的夏天”背景图,播放轻快的音乐,请同学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在迷人的夏天里想象一下,可爱的小动物会做些什么?学生想象表达。
2、教师总结引出课题。夏天已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把窗外迷人的夏天带进课堂。
[设计意图]背景图“迷人的夏天”和背景音乐渲染,让学生通过了解动物在夏天的活动,感受到夏天的美好。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圈出生字。
2、请同桌合作读课文,课文正音。
3、分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认——读音、想——结构表字义部分、用——组词造句)
4、检查生字的学习情况。
①出示生字课件,谁能最快和新的字宝宝交朋友,说说你的记字方法。
②识字游戏:从要认的字中,任意挑选两个字,小组合作连成一句话。例如:“炎”、“钓”——炎热的夏天到了,小朋友们在河边钓鱼。
[设计意图]学生合作学习生字,通过多种识字活动,既熟练了要认的字,又提高了组词造句的水平,还锻炼了灵活应用的能力,更加强了合作参与意识。
(三)品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
1、学生自主品味,体会不同感受的夏天,感悟语言的美。
2、小组交流,把自己喜欢的夏天读给伙伴听听,并说说理由,交流感受。
[操作方式]根据学生具体学情引导学生具体感受夏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觉,感受语言美,重点知道炎热的夏天,多彩的夏天。
(1)炎热的夏天
①抓住重点词语来体现,“火辣辣、尽情、笨手笨脚、洒、奔跑、痛快”,让孩子们体会夏天虽然是那么炎热,可也是那么快乐。
②有感情的朗读。
(2)喜欢多彩的夏天
①课件展示图画,让学生用各种生动的词语表现夏天的五彩斑斓。
②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③学生评价的内容也要充分利用,老师机智应对,转化新的问题。如:学生说:“他读的真好!”老师顺势问:“你认为好在哪里?”“很有趣!”“你能读的也让我们感到这么快乐有趣吗?”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较大的自主空间,让他们快乐的读书、思考、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不仅仅是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开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敢想敢说、思维活跃,为升入中年级打下良好的基础。
(3)正因为夏天是炎热的,多彩的,有趣的,悠闲的,才使得夏天是一位迷人的姑娘。
①放声齐读最后一段。
②学生质疑:为什么一切都在夏天走向成熟?小组讨论,各抒已见,畅所欲言。
③教师总结:所以夏天是迷人的,是我们最喜爱的季节,一切都在夏天里走向成熟,是啊,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只有经过夏天的孕育,才有秋天满心愉悦的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较容易理解,联想到马上就要进入秋天,果实快要成熟了。
3、整体回味感受迷人的夏天。
(四)走出课文,回到自已
1、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2、让我们一起尽情的享受夏天吧!
板书设计:
炎热
火辣辣、不必……也不必……
多彩
鲜花草地植物西瓜衣裙
迷人的夏天有趣
知了青蛙萤火虫热爱生活
悠闲
钓鱼捉虾游泳自制……
教学反思: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始背景图、背景音乐的渲染,意在让学生在一种特定的主题情况中感受夏天的美好。
2、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在阅读中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更加体验采用多种方法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3、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直是课堂主流,体现了学生自主活动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4、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指导朗读的方法上更应该细化一些,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深入到学生当中去。
夏至节气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的防暑降温方法。
2.能在老师帮助下完成切西瓜游戏,锻炼体魄,锻炼反应力。
活动准备
够全班吃的西瓜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1)小朋友们,夏至过去后天气就要一天比一天热了,你们对付炎热有什么好方法吗?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点评,重点点评喝水,冲凉,电扇,空调这几个容易因为贪凉导致疾病的方法。
2.集中总结夏季防暑方法及错误方法
(1)多喝白开水,不要等口渴再喝,这样并不能很好的起到补水的作用。同时少喝冰水,避免刺激肠胃。
(2)不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的热量反而难以散发,可能还会引起脑部血管收缩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3)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间里,不出门运动,容易得“空调病”。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5度,即使天气再热也不能低于24度。
(4)可以喝绿豆汤,薄荷水,吃西瓜等用于解暑降温,注意西瓜不宜多吃。
3.切西瓜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提到夏天不能长时间的待在空调间里,要出去运动,我们这就去出门活动一下身体吧。
(2)做游戏切西瓜
请幼儿手拉手围成圈,一名幼儿做切西瓜的人站在圈里,边走边说“切,切,切西瓜,一刀两刀就开花”,说完用手来切围成圈的幼儿的手,被切到的两名幼儿超不同方向围着圈跑谁先跑到切口的地方谁到圈里来做新的切瓜人,然后继续游戏。
(3)做完游戏回到教室,教师分发切好的西瓜。
4.活动结束
夏至节气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洗澡的方法,有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
2、在相互合作中体验洗澡的快乐
准备:
塑料娃娃,香皂,沐浴露,毛巾
讨论交流——实践操作——提升经验
1、现在是什么季节?每天热热的,除了很多汗怎么办?想什么办法是身体舒服?
2、洗澡时要准备那些东西?
活动反思:
为让幼儿能够充分地体验夏天的特征,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尝试。"主题活动是以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它带领着幼儿去观察探索自然规律,了解大自然的变化。同时也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使的活动能顺利地开展。
活动开始阶段我们组织了各种各样的语言活动,例如学习儿歌《乘凉》、《花露水》、《找凉快》等等,又让幼儿欣赏故事《夏天真热呀》,让幼儿先对夏天有个一个概括的理解,并能够说出夏天的特征;美工活动方面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锻炼,例如在绘画
活动中开设了《美丽的夏装》、《设计雨伞》等等;美工区也进行了《制作扇子》、《制作凉帽》、《学理发》等手工活动;生活区中让幼儿体验《给娃娃洗澡》、《洗洗小手帕》等,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夏天的主题活动给幼儿带来的乐趣,并从活动中提升幼儿的经验。
1、通过活动的开展,幼儿对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充满信心,特别是动手能力方面的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对于剪、折、粘以及色彩的简单搭配能基本上掌握。
2、幼儿的清洁意识得到增强,知道要勤洗澡、勤换衣服。
3、对于夏天与春天能够区分开来,知道先天天气热,要多喝水,每个幼儿能够背诵关于夏天的儿歌,知道几种避暑的方法。
4、与家长进行家园信息反馈,让家长配合活动,带来关于活动的材料,收集有关活动的信息,使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真正地做到了家园共育。
5、主题系列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注重关注幼儿的兴趣,启发引导幼儿的积极思考与大胆动手制作,有机地将各领域教育内容与要求整合了起来,在促进幼儿主动、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夏至节气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夏至节气的特点,知道为什么“夏至不过不热”。
2.了解有哪些方法对抗炎热,了解扇子的不同种类。
3.学习用彩纸和冰棒棍制作小扇子的方法,锻炼手部肌肉和协调能力,学会废物利用。
活动准备
1.正方形彩纸、冰棒棍、双面胶
2.扇子制作教程视频
活动过程
1.夏至节气知识介绍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点达到北回归线,是最接近我们的时候,这天之后太阳直射点开始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可是为什么最热的时候在七八月份呢?原来我们感受到的气温不是太阳照射的度,而是大地反射出的温度,夏至之前地表积累的热量还未达到最高,所以夏至这一天其实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反而是夏至过后,地表温度逐渐累积,再加上依旧长时间的日照,气温因此逐渐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2.提问引导
——提问小朋友们是怎么过夏天的?
——有什么对抗炎热的好办法?
——需要借助什么?(如扇子,电扇,空调等)
——你们知道扇子有哪些种类吗?(教师展示图片:蒲扇、羽扇、折扇、团扇等)
3.自制小扇子
——那么今天我们就要来做一把属于我们自己的小扇子。
(1)教师展示小扇子教程视频。
(2)小朋友们看懂了吗?请几位小朋友来复述一下制作过程。
(3)教师分发彩纸,冰棒棍。
(4)小朋友们开始制作扇子,对于有困难的小朋友教师进行指导。
(5)在扇子的形状完成后,小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对扇子进行一些装饰。
4.作品展示
请小朋友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5.活动结束
夏至节气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在每年公历6月20日至22日之间。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会逐日减短。
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通过听“巧姐牵日”的故事使幼儿了解夏至由来的传说;通过赏析美文《夏天的一条街道》,向我们呈现了夏日百姓平凡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们的盛夏乐趣;通过品味农谚和相关古诗词带领幼儿感受百姓和文人眼中的夏至节气,“夏至面”“夏至测量”更是让孩子们了解夏至节气习俗的同时,真切感受夏至时节“日长”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与夏至有关的习俗,感受夏至的诗意生活。
2.玩一玩"夏至日测量杆影"游戏,从中体验夏至日的科学道理,感受自然界的奇妙。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夏至的多媒体课件。
2.幼儿准备:提前向身边的人了解关于夏至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夏至”我知道同学们,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可以认为是夏天过到一半了。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夏至的科学知识吧!
夏至日大致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二)夏至的由来夏至节气是怎么得来的呢?同学们,你知道吗?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平静书斋,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春最长的一天,且结度越高白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同时,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隆冬。
关于“夏至”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课件出示教材中炎帝寻日的故事,幼儿自由朗读,并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三)夏至的习俗
夏至这天我国各个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民俗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教师准备微课介绍,幼儿观看学习)
1.夏至日照最长,故中国绍兴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语。旧时,人不分贫富,夏于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其时,夏收完毕,新麦上市,因有于是日吃面尝新习俗,谚语说“冬至馄饨夏至面”。亦有做麦糊烧者,即以麦粉调糊,摊为薄饼烤熟,亦带尝新之意。
2.绍兴龙舟竞渡因气侯故,明、清以来多不在端午节,而在夏至。是日,观者云集,热闹非凡。此风至今尚存。
3.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圆糊醮。谚云:“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农户将醮坨用竹签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处,并燃香祭祀,以祈丰收。小孩子早待此日,以便到各田城摘取醮坨,乘机饱食。
4.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秤体重,望孩童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