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工作总结精选5篇(记者笔记:5篇精选,揭秘新闻现场)
本文将为大家精选5篇记者的工作总结,涵盖了不同领域的报道经验和心得体会。这些总结既有对新闻事件的深入分析,也有对采访技巧的独到见解。通过阅读这些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记者的工作方式和职业素养,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灵感,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新闻素养。
记者的工作总结篇1
我是20xx年x月到记者站工作的,到目前为止,已工作x个月时间。这段时间里,在xxx的指导、其他同志的'关心下,我较快地实现了由发小稿多到逐渐发大稿的转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对冯主任及其他同志表示感谢。根据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现对这段时间的工作作一总结:
一、从零开始,迅速适应环境。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其他领域工作,工作环境大不相同。作为到记者站地方工作的第一份工作,我既充满信心,又感到十分恐惧。充满信心的是因为多年的求学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有机会能坐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我认为,只要付出就一定有回报,不是不报,而是时间未到。感到恐惧的是,一方面是对政府系统特别是xx领域厅系统工作内容不熟悉、人员不熟悉,害怕工作不好开展;另一方面是能力素质不足的问题。换单位、换领域后,全部都需要重头开始、从零开始,感到压力很大。
为尽快克服恐惧心理,重点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制定工作路线图。根据工作内容,制定了以年、半年、季度、月、半月、周为时间段的工作细致,短时间内掌握明晰了自己的工作职责。二是加班加点强素质。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登录省xx领域厅网站、翻阅有关文件等方式,详细了解xx领域有关处室的设置及有关职责。上网搜集XXxx领域类新闻、仔细研究中国xx报新闻,力图尽快摸准XXxx领域新闻的报道方式。三是多跑多问多联系。虽然今年我已经40多岁,但我认为自己是个新同志。在与xx领域厅机关领导、同志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一直本着谦虚、勤快的办事风格,尽量做到跑快一点、嘴甜一点。遇到不懂、不清楚的问题,主动向领导及其他同志请教。利用中国xx领域报采编XX宣传联盟QQ等平台,主动与报社编辑、各地领域系统工作人员沟通,目前已基本建立起良好的联系机制。
二、从心做起,热爱本职工作。
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这是到xx领导给我的一个切身体会。在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下,我也慢慢打开心扉,摈弃自卑心理,开始慢慢进入正常的工作节奏。一是用心找新闻。作为记者,我深知,新闻是不会自己蹦出来让你写,需要你去找。去年,第xx届xxxx节举办前夕及举办期间,在没有通知参会、参与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搜集等方式,在中国xx报刊发了3篇报道。二是诚心写新闻。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一部作品要想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我认为,要想让稿子发表,首先必须要诚心诚意地去写新闻,把自己当成这个新闻主题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这样才能写出好新闻来。如XX集团创排的大型风情歌舞《xxxx》这个新闻,当时的新闻发布会是记者站其他同志去的,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文章始终没有见报。当时我认为,既然别人叫你去,就应当想方设法把稿子发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于是,我重新把有关材料及XX日报的相关报道通读一遍,提炼出了“本土xx领域元素”这个主题。
三是安心干新闻。对于其他人来讲,我的工作岗位比他们优越,但同时也比他们更具挑战性。为了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我把记者当成一项神圣的事业来看待,每次一看到x个新闻线索后,总是想方设法地与当地有关人员联系,即使出现碰壁、无法联系时,也仍然继续坚持。正是因为坚持,也取得了一些进步。20xx年,由我采写的`新闻稿件x个月共计xx篇,其中1000字以上的稿件8篇,特别是8月份在中国xx领域报发表了xx篇稿件,创下记者站历来单月发稿新纪录。
三、从巧入手,突破发稿难题。
通过分析、梳理近年来记者站发稿数量不多、发大稿少的原因,我发现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写稿、不会写稿。为了激发基层宣传热情,我一改以往别人投稿、我改稿、再投稿的工作套路,形成了我写稿、让别人改稿审稿的工作方法。把别人该干的工作帮他干了,让他干轻松的工作,这样一来,凡是我精心采写的新闻稿件大多都被刊发。如宣传农村基地的新闻等稿件。20xx年由我采写的xx篇1000字的长篇通讯已在中国xx领域报发表。截止到x月xx日,已在中国xx领域报发表4篇头版头条稿件,其中包括春节期间xx领域活动的相关稿件。
今年,我将继续保持和发扬好的作风,进一步克服工作中存在的急躁情绪等缺点,争取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把领导交办的事情办好。
记者的工作总结篇2
到20xx年末,我在台里已经待了有两年的时间了,尤其是在去年我正式成为新闻部一名正式记者,让我深感到了工作的压力与艰苦,光荣与责任。近半年来,我从新闻部调到节目部,我更尝到了作为一名记者的酸甜苦辣,同时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充满机会,充满挫折,同时又充满满足感的过程,通过它,我认识到:
一、注重积累,博采众长,才能积淀自身的能量
我深刻地认识到,新闻记者最可贵、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敏锐。新闻拼体力,拼智力,拼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基础有三个:一是扎实的基础,二是丰富的经验,三是正确科学的方法。作为从业时间不长的新记者,我着重从方法上下功夫:每接一个选题,我都要求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选准切入点,对较熟悉的领域,我多学多问,多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深思慎取;对比较陌生的范围,我采用上网查询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背景资料,迅速扫清障碍。
二、吃苦耐劳,坚韧顽强,才能有所进步
电视新闻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不仅要写稿,还要拍摄画面。这一年来,我通过完成台领导交与的几个系列报道,我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努力拼搏,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不懈才能锻炼自己的水平、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和能力,努力、坚韧就一定会有收获。在唱响鄱湖电视大赛三天内,我与吴记者在选手比赛之余,由汪老师联系,共采访了全省50余所高校负责人,一切都紧锣密鼓的进行,虽然后期编辑因为只有采访镜头,画面不是很丰富。但幸好不负台领导期望,顺利完成鄱湖高校行的任务。
三、基础扎实,视野开阔,才能够获得好的新闻角度
在新闻部期间的每篇报道完成之后,我都有很多的思考和总结,以上是体会最深切的`一些感受。在今年10月份,我从新闻部调到节目,新的工作又给我带来了新的困惑和难题,我仍然面临很多迫切需要再次突围解决的问题。对于在节目部的一些选题及报道方向,还在学习当中,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相信我是可以做的更好的,在不断的前进中找到更好的方向,做记者并不是很难,不过做好记者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以后的路子还有很长,我相信我会在记者的道路上走的更远的,我可以做的更好!
记者的工作总结篇3
在上学期期末,记者团召开了全体成员的会议,商讨了下学期招新的相关工作,并在期末结束前绘制完成了8张招新用的宣传海报。
新学期开学后,9月1日晚,记者团全体大二成员在办公室举行了会议,部署了招新宣传和面试工作的任务。并在9月3日~5日进行了一食堂门口和三食堂门口的现场宣传。
第一轮面试在9月5日晚上进行,第二轮面试在9月8、9日进行,第三轮面试在9月14日晚进行。经过3轮面试,共有10名大一新生进入记者团成为工大报通讯员。
工作总结:
1、此次招新宣传工作在时间上选择有不妥之处,3天的宣传时间都遇上了阴雨天气,导致宣传效果事倍功半;
2、面试时间选择有不妥之处,第二轮面试和校学生会等社团产生了冲突;
3、此次面试在以往面试的基础上增加了记者团自己的特色,除了在一轮面试过程中增加记者相关问题的提问之外,二轮、三轮面试围绕着记者采访的准备和亲身实践进行,使参加面试的同学亲身体验了记者的工作。
记者的工作总结篇4
本学期即将结束,预示着我们在基础学院的工作也接近尾声了,新一届的学子将接过我们的重任。在学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以及指导下,在记者团全体成员辛勤努力下,我们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团结主动热情的工作精神顺利的完成了学院的各项宣传报道工作。记者团的各项工作安排都以贯彻学院的各项方针政策为精神动力,传播校园动态,倡导校园和谐,树立新时代的大红鹰精神,完成学院各项宣传报道工作,同时学生记者的新闻稿件写作能力、摄影技术和思想道德素质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配合学院完成各项活动摄影、采访、报道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了我们的一份力量。
盘点这学期的工作,从我们派出第一波人马到现在,从日常采访工作到每一次例会,我们都有许多可以总结的地方。有许多工作是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因此,我们有很多改变,其中有进步的方面,也有在以后的工作中得继续加强的方面。
一.工作如何进行。
在学期之初,我们已经统计记者团中每个成员每周的空闲课时,将空闲课时相同的成员安排在一组(23个成员为一小组),每次学院有任务的.时候,只要派出有空闲课时的同学(小组轮流),以避免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冲突。在此基础上,也会尽量考虑每个成员出访机会的均等,以求每个成员安排到的出访机会、次数相同。采访过后,需完成新闻稿时可以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篇,也可每人单独完成一篇。这学期我们还承担了摄影工作,摄影工作一般由男同学完成。
二.强化学习,提高技能
针对我们学生记者的新闻稿采写、摄影技术的基本情况,赵荣良老师、郑琳老师、王轶群老师、王伟老师分别给我们进行新闻稿采写和摄影技术的培训,使我们学生记者的新闻理论知识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们还注重自我学习,通过研究学校新闻网站上前几届学长、学姐的新闻稿,了解各种活动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方法。
三.引导与治理相结合
在团队管理上,坚持以各项规章制度为准则。大多数学生记者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每个学生记者对我们这个团队都有感情,在这里不仅是工作关系、更是朋友,如同兄弟姐妹一般。我们能互帮互助,互相理解,立志将记者团打造成一个团结奋进的优秀团队。
记者团属于宣工部,坚持每两个星期一次例会制度。在例会上我们做好工作总结,经验汇报,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在这一过程中成长,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体战斗力。
四.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
由于对工作不熟悉和交流沟通不够,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有点茫然,经赵荣良老师的指点,我们懂得了该如何去完成一项工作。
团队整体的沟通交流方面还有待加强。这一学期学校举行了比较多的活动,我们也都有参与,但每个人可能并不完全认识记者团的成员,与之熟悉的是几个经常安排在一起工作的人。我们出访的时候与组织活动方的交流不够,有点胆小,没有充分锻炼自己,可能造成信息收集的不全面。
本学期学校开展的各项学生活动我们记者团都有参与,负责宣传报道此次活动,已有18篇新闻稿发表于学院网站上,另也有数篇文章被校报采用。总的说来,在这学期中,我们努力完成了自己的采访任务。做到了虚心学习,反复修改,注重细节,学会了团队合作,我们在这份工作中付出了很多汗水投入了许多感情,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强,下学期我们会以更饱满的热情和信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多学习专业的新闻写作技巧,加强合作,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为记者团增光,为学校添彩。
记者的工作总结篇5
新成员见面会议于xx年9月19日晚上7点在记者团新区办公室进行。大一全体新成员和大二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大三有王松、何长伟、王二伟出席了会议。
会议以新老成员互相认识为主要目的,由大家分别自我介绍伊始。自我介绍结束后,大二、大三的成员轮流讲述了自己作为学生记者的经历以及自己在记者工作中总结下来的经验,让大一成员受益匪浅。之后,大一成员根据自身提出了进入大学后遇到的一些问题,学长和学姐都一一作了详细的答复。会议进行了2个小时,大部分团员都犹意未觉,这也是记者团新成员进入记者团这个大家庭后的第一次会议,让大家都对彼此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新学期第一批采访和《记者之音》第五期编写
新学期伊始,作为学校新闻报道的先锋队伍,记者团兵分四路,开始了多项采访工作。
第一组的平原协助编辑部尹建国老师采访了学校注册中心,稿件《满园秋色关不住清雅丹桂香正浓——学生注册中心掠影》刊登在了《合肥工大报》第556期。
第二组的胡婧、孙晓露、兰云睆、张云昳采访了了校庆舞蹈队,稿件《十月的阳光 炫舞的青春——建校65周年校庆文艺晚会侧记》刊登在了《合肥工大报》第556期。
第三组的牛世朋、刘菁、秦惠实、王珣、张经纬采访了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实践部的校外志愿活动,其作品《爱 在四季的颜色》已刊登在《合肥工大报》第 期。
第四组的程畅、干依娜、刘西雷、孙彧、常新敏负责《记者之音》第五期的编写工作,并且采访数学学院的“数学节”活动。《记者之音》第五期围绕着“记者团——我的新家”、“我的记者经历”、“我的大学规划”三个主题进行了征稿,排版和刊印工作都已经完成,第五期《记者之音》已经顺利出版。“数学节”的采访作品《解析数学求导人生》已刊登在《合肥工大报》第 期。
四、第一届新闻作品大赛
记者团全体成员于xx年12月9日在办公室召开了会议,会议以商谈如何办好第一届新闻作品大赛为目的,并具体部署了大赛的准备工作。大会决定,12月9日至12月14日为材料准备时间,记者团成员分工成各个小组,负责各自板块的工作,12月14日晚之前,各小组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准备工作。
12月15日至12月28日为大赛筹稿时间,期间,共收到参赛电子稿53份,手写稿21份。记者团成员进行了初步稿件的评选工作,并将初步评选的结果交付编辑部的老师,由老师进行最终的稿件评选和奖项划分工作,目前老师仍在评选过程中。
活动总结:此次活动同记者团下学期即将举办的征文活动不同,由于是新闻作品大赛,参赛的人员会收到很大的限制,毕竟在一个工科大学里,能专业地写出通讯稿的同学不占多数。面对困难,记者团成员一起总结了一下。
吸取此次第一届大赛的经验教训,以后在举办新闻作品大赛时候应该避免进行全校性的宣传,只需重点对17个学院的院记者团和学校的那些文学性社团进行重点宣传即可,把大赛由全校性转为专业性。对于没有加入该类社团的一些新闻爱好者,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展板的展出进行了解,而不必大量印发文件,劳民伤财。展板宣传一定要加重对记者团日常宣传的比重,把我们的工作透明度加强,让全校师生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五、记者团内部的娱乐活动
1、羽毛球赛:10月17日早上8点,记者团成员聚集在新区体育馆的羽毛球馆,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团内羽毛球赛,比赛竞选出了一、二、三等奖,并且颁发了笔记本作为奖品。大家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了体育带来的快乐之中,也同时和其他成员增进了了解。
2、记者团成员聚餐:10月24日,记者团成员进行了新成员加入后的第一次聚餐。大家在一起抛开了平常的学习和工作带来的压力,尽情地聊天,也在一夜之间让彼此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3、篮球赛:11月14日早上8点,记者团的男成员和部分女成员聚集在新区的东篮球场,大家自由分组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篮球赛,比赛进行了异常激烈,而其中很多戏剧性的画面更是让所有人开怀大笑。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之后进行的这次体育娱乐活动,极大地放松了大家的心情,也为大家今后的工作起到了了积极的作用。
4、南区一行:校运会当天下午,记者团部分大一成员跟随部分大二成员一起前往南区,拜访了记者团团长何南以及校报编辑部的老师,与老师和学长作了亲切的'交谈。
5、团内电影节:在一周的周二、周三、周四三天里,为记者团成员分别播放了《迷雾》、《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三部励志型的电影,在团内营造出积极的气氛。
6、元旦联欢晚会;在12月29日晚上,记者团成员在办公室举办了自己的元旦联欢晚会。大部分参加晚会的成员都在6点之前抵达了办公室,对办公室进行了清理和装饰,大家用红布罩住了四盏日光灯,用气球装饰了墙壁,并且将晚会游戏的道具做好。晚会在7点准时开始,大家以游戏为主,游戏中间穿插着个人或者组合的小节目。游戏和节目中大家笑声此起彼伏,气氛异常活跃,到10点半晚会结束的时候,大家还意犹未尽。这次晚会比往常的任何活动都具有成效,正真地让不熟悉的变得熟悉,熟悉的变得更熟悉。
六、记者团的涉外活动
新学期伊始,记者团全体成员正式加入安徽省大学生通讯社,记者团也兼职成为《安徽青年报》大学生记者站。
第七届安徽省大学生记者论坛于新学期伊始进行了相关的活动,记者团全体成员都积极配合了相关的工作。在主题征文、十大大学生优秀记者评选、好新闻评选三个项目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何南当选第三届“安徽高校十佳校园记者”,何南的通讯稿《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获得三等奖,干依娜、薛嫄、徐东霞、程畅、王松的通讯稿《闪耀在机设天空的星星》获得优秀奖,曹宏的《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获得主题征文优秀奖。
xx年11月7日,大学生记者论坛活动颁奖仪式以及安徽省大学生通讯社启动仪式在合肥学院举行,记者团委派出代表出席了这次活动。在活动中,记者团成员积极同其它数十所高校的同行们进行了交流,并给大学生通讯社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