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优秀5篇

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教案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通过引入社会服务的项目,教案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九八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优秀5篇

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教案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通过引入社会服务的项目,教案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九八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著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设计思路】

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地学习。在这一课时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抓住了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采用填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去探究、去发现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以及作者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再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体会,然后再让学习通过图片直观感受课文叙述的条理性,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恐龙演化的过程说一说,达到内化吸收语言的目的'。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阅读有关恐龙的资料,并利用课间组织学生交流,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

2、《与龙同行》dvd光碟。

3、课前分好小组,推荐组长,打印好表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dvd《与龙同行》中时空转换画面,师解说: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呢!

二、学习重点段落

1、整体感知:

生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庭),指名答。

2、填写表格:

⑴ 屏显表格:

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在课文中划出写恐龙特点的关键词句,并填在表格内,并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的方法?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恐龙的庞大家庭 时间顺序 繁衍生息的情况 它们的特点 作者说明的方法 两亿三千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数千万年后 形态各异的

庞大家族 (其中的)

猎食性恐龙

⑵ 生默读课文,根据提示自主学习,先划出关键词句并思考作者表达的方法。

3、合作填表(抓住关键词句简要地填写):

⑴ 要求:

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组内一人负责填写,一人负责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⑵ 教师在巡视中询问指导。

⑶ 鼓励表扬会学习的个人、小组。

4、全班交流:

先请一个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在汇报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重点内容和表达方法,并指导朗读。

⑴ 第一种恐龙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指名读部分课文。

⑵ 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男女生对比读这部分课文。

⑶ 猎食性恐龙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生齐读这部分课文。

⑷ 师评价小结:

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5、直观感受:

师: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清楚详细的介绍拉近了恐龙与我们的距离,现在就让我们再近距离地欣赏一下各种类型的恐龙吧!

师大屏幕投影,按作者介绍的顺序出示不同类型恐龙的图片,并抓住要点进一步介绍。

6、学生复述:

师: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根据课文展开丰富、合理的现象,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指名说。

7、体会表达特点:

⑴ 师设问:

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演化成了鸟类呢?是哪一类恐龙演化成了鸟类?这个演化过程是不是一蹴而就的呢?

指名说。

生齐读课前板书: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⑵ 师:从这一句中带点的词,同学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这个特点?

指名答。

三、总结全文,激发探索精神

师: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你认为有没有这种可能?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答。

师总结:同学们对未来寄予了厚望,你们说得好,随着越来越多恐龙化石的发现,给科学家的研究提供了帮助,他们不断探索,通过科学技术手段,现在已经能够形象直观地再现恐龙生活的画面、演化的过程、灭绝的原因。让我们一起走进恐龙世界去感受科技的魅力吧。

播放dvd《与龙同行》片断。

【板书设计】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重点词和句子。

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4、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2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谈自己对恐龙与鸟的认识和了解: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并理解词语:笨重、迟钝和轻灵、敏捷、凌空翱翔。

2、恐龙与小鸟无论从外形或是生活习性等方面看似乎毫不相干、差异极其悬殊的动物,万万没想到小鸟竟然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想知道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的吗?让我们到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去寻找答案。

3、齐读课题:

板书:

飞向蓝天的恐龙

(设计意图:揭示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同时也向学生开启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看谁读得准:

“凌”读línɡ,不要读成lín;“崭”读翘舌音。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⑴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一个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

⑵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①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

②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

(即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三、深入局部,品读感悟

1、感悟“欣喜若狂”:

⑴学生默读课文,寻找描写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的发现:

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研究者们的发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描写恐龙与鸟类在骨骼结构上相似的地方展示。恐龙与鸟类有亲缘关系及恐龙应该长羽毛的证据作一一展示。

⑵读句子,体会研究者们的喜悦:

自己小声读句子,结合课文想想,你认为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

理解句子: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知认真、细心、不懈的努力会给人们带来成功的喜悦。)

2、品读感悟,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

⑴同桌采用对比朗读法朗读第四自然段。

⑵在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相机进行教学: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恐龙变化的时间是漫长的;恐龙的特点是多样的;繁衍生息的情况看恐龙家族是庞大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表格内容: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恐龙的庞大家庭时间顺序繁衍生息的情况它们的特点作者说明的方法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大小似狗,形态如鸵鸟

数千万年后形态各异的

庞大家族有的两足奔跑有的`四足行走有的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的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的凶猛异常,茹毛饮血有的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的)

猎食性恐龙身体渐小,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渐长,像羽冀,会拍打体表长出羽毛,无鳞片或鳞甲转移到树上生存,渐渐具备滑翔、飞行能力

⑶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根据课文展开丰富、合理的现象,融入自己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①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②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

③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⑷同学们,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演化成了鸟类呢?是哪一类恐龙演化成了鸟类?这个演化过程是不是一蹴而就的呢?

理解句子: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从这一句中带点的词,同学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在语言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体会到这个特点?

(设计意图: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四、总结全文,激发探索欲望

过渡:

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心中还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愿望呢?

1、齐读最后一段。

2、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你认为有没有这种可能?说说你的想法。

3、讨论: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恐龙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对恐龙知识产生探索的冲动。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13个生字,学习本课一些好的四字词语。

4、学习课文第1节。

教具准备:

课文课件、生字卡片、恐龙模型。

教学过程:

一、老师谈话导入课题。

二、揭题、板题、读题。(课件)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读第1节。

2、分组读第2-5节。

3、老师过渡到生字教学。

四、教学生字

1、卡片教学生字(拼读、组词、部分说句子)

2、认读生字(课件)

五、简介作者

1、简介作者。

2、过渡到词语教学(四字词语)

六、词语教学(重点词语、押韵)

七、教学第1节。

1、学生齐读第1节。

2、对比朗读。

(男生读说到恐龙——马门溪龙;女生读谈起鸟类——孔雀。)(师板书:恐龙——鸟类)

3、认识霸王龙、马门溪龙。(课件、恐龙模型)

4、提出本文的观点。

(老师读、学生读)(课件展示)

八、课堂“点睛”。

1、老师小结。(布置作业)

2、送恐龙模型。(剑龙)

3、结束语。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并能有条理地介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恐龙这种动物吗?了解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了许多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1、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我们都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自读全文:指名逐段读,想想课文写了什么。(读完后,指名说)

2、查生字掌握情况:

(1)读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

(2)猜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

(3)根据动作选配词语: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的动态画面,认识局部词语,如:(恐龙的)笨重、愚钝……(鸟儿的)轻灵、敏捷、飞翔……

3、再读课文,说说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对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筛选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5、班级汇总各小组的问题。

预设一: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预设二:阅读感悟课文写法上的特点。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集体研讨预设一: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1)先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3)汇报:

①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猎食性……像鸟类……

④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飞向了蓝天。

2、集体研讨预设二:阅读感悟课文写法上的特点。(用词准确,生动)

如,(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指名带读生字词,听写部分生字。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理清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第1自然段,画出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2)“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二者”指谁?归纳二者在外形、习性方面的不同。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思考:为了给人类的假想找到依据,中外科学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发现?

2、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中外科学家的不同发现,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1)出示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2)“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点睛之笔”呢?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家在钻研过程中的心情。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部分,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几遍,并说说这部分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2、指名读第3、4自然段,小组讨论:陆地上的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的?

3、完成表格:

时间繁衍生息的情况各自的特点作者说明的角度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支撑整个身体生活习性上数千万年后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长几十米……身体形态、性情上庞大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体态、生活习性、体表变化上。

4、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最具体?这样具体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6、再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7、班上交流:有条理地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8、练习背诵猎食性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体现了这一段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包括哪些信息?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小结积累

1、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文有许多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将这样的语句誊写在积累本上。

[教学板书]

6、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四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恐龙中的一支飞向蓝天

[教学反思]

本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发现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在证实假说的过程中,同时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溢着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因此,在学生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培养学生钻研科学的精神。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篇5

教学年级:小学四年级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3.体会文中准确的语言。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但并未接触太多的科学知识,教学本文应结合这一实际展开教学。

对于恐龙的演变过程,学生知之甚微,所以抓住重点段落,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学习是本文教学的突破点。

在语言文字的体会上,应加强训练,在训练中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恐龙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整体感知。

1、请看老师写一个词语,大声读出来。(板书:恐龙)

2、请看一组图片,并大声叫叫它们的.名字。这些恐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恐龙能飞,你们相信吗?(板书:飞)

3、根据课题质疑。

①只有有翅膀的鸟儿才能飞,恐龙怎么能飞呢?(板书:恐龙、鸟儿)

②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③他们为什么要飞向蓝天?

④哪些恐龙飞向蓝天?

二、把握演化过程,深入揣摩词语。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体会用词准确。

1.学习第一自然段。(在一生读、评价读、分角色读中想象恐龙、鸟儿的样子)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支”指恐龙的某一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了解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②抓住重点句理解: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张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画卷”古生物学家漫长的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点睛之笔”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带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这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是“点睛之笔”。

二)释疑: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学习三、四自然段)

1、学习第三自然段。

2、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②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与小组合作填写下面的表格。

恐 龙 的 庞 大家 族

繁衍生息情况

时间

特点

第一种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

大小似狗,形态像鸵鸟

形态各异的

庞大家族

数千万年后

有些两足奔跑

有些四足行走

有些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

有些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

有些凶猛异常,茹毛饮??

有些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其中的)

猎食性恐龙

数千万年后

身体渐小,越来越像鸟类

骨骼中空,身体轻盈

脑颅膨大,行动敏捷

前肢渐长,像羽翼,会怕打

体表长出羽毛,无鳞片或鳞甲

转移到树上生存,渐渐具备滑翔、飞行能力

③引读:整体感知恐龙的进化过程。

④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这样一个庞大家族清晰有序地介绍给我们的。(按照时间顺序)(板书: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

⑤回答开始提出的问题: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了天?他们为什么要飞向蓝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恐龙的演化过程,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最后讲他们其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齐读课文,说说科学家们又有怎么的愿望?(希望那个找到更多、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2.谈谈你对“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个句子的理解。

三.总结概括全文,唤起对科学的兴趣。

1.学了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还想了解哪些知识?或者你还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2.播放电影《恐龙》片段。

3.总结: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的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本中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的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但他们并没有就此停步,心中仍然有更为美好的愿望——重现这一历史进程。同学们,也许我们中间就会有一些人,将来能用自己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重现恐龙演变成鸟儿的这一历史进程。

板书设计: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鸟儿

两亿三千万年前

数千万年后

★其他类似内容

110的加减法优秀教案6篇

10的加减法优秀教案6篇

如果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案中可设计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一份详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清晰界定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

查看剩余 87% 10的加减法优秀教案6篇

2关于雪的科学活动教案优秀6篇

关于雪的科学活动教案优秀6篇

在写教案中,知识点的引入和总结应自然衔接,以促进学习,教案的多样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课堂的包容性,九八范文...

查看剩余 89% 关于雪的科学活动教案优秀6篇

3幼儿园关于光与影的教案优秀7篇

幼儿园关于光与影的教案优秀7篇

周密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知识点的发展脉络,制定生动趣味的教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九八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

查看剩余 70% 幼儿园关于光与影的教案优秀7篇

4幼儿园关于爬的体育活动教案优秀8篇

幼儿园关于爬的体育活动教案优秀8篇

有效的教案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增强师生关系,想要让课堂知识记得牢固,教师设计的教案需穿插多次巩固练习和小...

查看剩余 86% 幼儿园关于爬的体育活动教案优秀8篇

5中班树叶教案优秀5篇

中班树叶教案优秀5篇

教案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教案的编写过程促进了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深入思考,下面是九八范文网小编...

查看剩余 78% 中班树叶教案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