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英雄事迹心得体会5篇(星辰征程:探索无尽的航天英雄心灵之旅)
航天英雄事迹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象征。通过深刻的思考与感悟,我们将探寻航天英雄的卓越事迹,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这五篇心得体会将引领我们深入思考,感受航天英雄的无畏精神,激发我们对科技与探索的热爱。
航天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1
“在执行‘神七’载人航天任务前,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我努力了_年,只要努力,梦想一定能实现。”昨日下午,我国首位两次执行载人航天任务航天员景海鹏报告会在龙城高级中学举行。在由龙岗区发改局牵头、区教育局组织的主题为“梦在心中,路在脚下”的报告会上,景海鹏以梦想为主线,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少年时代为成为篮球队主力队员的执着,回忆了自己为成为飞行员的坚持,以及在航天员的'严格选拔和严酷训练中的不懈努力。
梦想给人巨大力量矮个子成“钢铁前锋”
距报告会开场尚有10多分钟,能容纳700余人的龙城高级中学报告厅已座无虚席,这是龙岗学子对圆了中国百年飞天梦想的航天人的崇敬。“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就像是飞机没有航空罗盘,飞船没有轨道。”当天下午2点,一个关于景海鹏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准时开讲。
“谁来猜猜我的第一个梦想?”“航天员!”、“飞行员”……身着深蓝色航天服的景海鹏精神抖擞,谈吐幽默,简单的开场白博得全场阵阵笑声与掌声,“其实我的第一个梦想是成为篮球队主力队员。”
自小学_年级入选校队以来,景海鹏便期盼着能上场比赛,但因个头不高,每场比赛老师都让他做后勤。从小就有股不服输劲儿的景海鹏默默定下“成为篮球队主力队员”的梦想后,便在家里的墙壁上画上篮筐,拿着别人淘汰的篮球,每日一遍遍地练投篮、上篮。
一场比赛中,“替补王”景海鹏终于有了上场的机会。比赛中,他展示了自己苦练的成果,迅速扭转落后的局面,为校队赢得了一场至关重要的胜利。从此,景海鹏一直是篮球队主力队员,现在仍是航天员篮球队的“钢铁前锋”。
“打篮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景海鹏说,希望通过自己在实现梦想路上的感悟和体会,勉励龙岗学子脚踏实地,努力追梦。
航天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2
中国在进入21世纪后,商业航天开始快速崛起,并且成为60多年人类航天事业高速发展中的一大重要亮点,特别以Space X和蓝色起源为代表的新秀甚至成为搅动整个航天事业的''超级鲶鱼''。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航天大国,同时孕育出了一批优秀的商业航天企业。
2020年是中国商业航天不断突破的一年。比如星际荣耀、蓝箭航天、星河动力、九天微星等企业获得了数亿乃至十余亿人民币的巨额融资,不断突破纪录。
特别在业务领域,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卫星首飞成功,且进入太阳同步轨道,长光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星座进展迅速,银河航天5G通信低轨卫星成功测试,天仪研究院等进入民用SAR卫星领域。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0月7日12时13分,中国航天事业迎来历史性时刻,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卫星系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尤其在发展潜力方面,星际荣耀、蓝箭航天等公司在不断突破液氧甲烷火箭可复用发动机的试车进展,将于2021年首次发射液体推进剂火箭,是中国商业航天的重大进展。星际荣耀成立于2016年10月,总部位于北京。曾计划为全球小卫星市场提供运载火箭发射服务解决方案,是国内最早一批的民营火箭公司。此前,星际荣耀已经完成了两次亚轨道火箭的发射,为本次双曲线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入轨发射进行支撑。星际荣耀曾经在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融合创新·人工智能全球大赛中获得第一名,成为首个在人工智能全球大赛中进入决赛并夺得冠军的航天企业。星际荣耀曾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9年“50家聪明的`公司”(TR50)榜单。
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火箭研制和运营的民营企业,国际宇航联合会(IAF)会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聚焦中小型商业航天应用市场,致力于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及商业运载火箭,2020年12月,蓝箭航天的液氧甲烷火箭“可回收”神器——针栓式喷注器试车成功。意味着火箭发射从有去无回升级成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商业航天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国航天70多年的发展,不但形成了发展商业航天完备的产业链,还培养了发展商业航天的人才技术储备。
从1962年颁布了《国家通信卫星法》开始,到2015年来颁布的《鼓励私营航空航天竞争力与创业法》,美国商业航天今天的蓬勃发展,是半个多世纪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中国的商业航天潜力巨大,大有可为,未来势必有行业爆发的一天。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秘书长曾经表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总计在轨运行卫星约350颗,2019年发射约80颗,其中微小卫星发射占比高达67.5%,商业卫星公司参与的卫星比重稳步增长。他保守估计,未来5年至10年中国的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大于4000颗,商业卫星制造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1年,天问一号抵达火星、天宫空间站将全面开建、长征火箭家族将继续扩容(长六甲等)、数型民营火箭和卫星也将有新突破,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航天超级2021。
航天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3
航天员刘伯明,出生黑龙江依安县的一个小村子里。
他家里一共有6个孩子,可以想象,同时供这么多孩子上学读书,家里压力该有多大。作为家里的老二,刘伯明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在高中大家都住校的`情况下,主动选择走读,只是他家里离学校有10公里远,父亲知道后,花重金为他买了一辆自行车让他骑车上学。可是黑龙江的冬天很冷,道路也滑,他骑车从家到学校以后,整个人都冻僵了,脸上全是霜。但是不管天气再恶劣,他都不曾迟到。只是,他家里人太多了。哪怕父亲支持他上学,他家里的经济情况也不允许。为此,他高中时期曾有过短暂的停学。
不过在最终他还是没有放弃读书,哪怕很苦,但是他还是坚持下来了。期间,为了学好英语,他就连帮家里干活时,都在背英语单词。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有多高。也正因如此,在成为一名航天员后,他严格要求自己,坚持自我提升,成为一名飞天英雄。
航天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4
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是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最为重要的航天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充分进入轨道,到调姿回到地球,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几十个。飞船舱内的仪表盘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排除故障,只有靠在模拟器中反复演练。
杨利伟是个有心人。去年年底做模拟器训练的时候,他用一个小摄像机拍了很多坐舱图片。回来以后,输入电脑,自我刻了一个小VCD,随时播放,尽快地熟悉里面的各种设备---此刻已经熟得一闭眼睛就能想得清清楚楚。
飞船上天之前,杨利伟他们做了十几次强化训练,每一次训练都是杨利伟第一个做。做完以后,给教员带给信息:哪个地方不适宜,哪个程序不到位,哪个地方操作不合理。修改完,后面的人再做,少走了很多弯路。
载人飞船联合测试,杨利伟去的次数最多。在测试推进舱和回到舱分离,然后立刻切换到回到舱的动力系统这个动作的时候,按规定10秒钟务必完成动作,研制人员最快6秒种能够做完,杨利伟只用了5秒。
在首飞选拔的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杨利伟获得了两个99分、3个100分,名列专业技术综合考评第一名,成为首飞航天员第一人选。
出征时刻,杨利伟情绪坦然地走向发射架。那一刻,数亿人的`目光注视着他,他背负着一个民族的期望去迎接挑战。"当然,从最坏的角度思考,这毕竟是一次冒险,但冒这个风险值得。我到那里来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我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而来的。"
火箭呼啸而上,杨利伟奔向了太空。
浩瀚太空从此写下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航天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5
在神舟十二飞天时,一位母亲激动地站了起来。她的儿子是神舟十二的航天员汤洪波。
汤洪波,1975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村家庭。5岁起,他就帮着家里做家务,干农活。在帮着家里收谷子的时候,常常自己弄得满身都是灰。
但是他的父母也从来不阻止他去做这些事,他自己也是从来都不喊累。他从小学习成绩,不属于那种特别顶尖的.。他的父母也没有也不会因此责骂他,只要他真的努力了就行。在他高三快毕业的时候,汤洪波向父亲说了自己的理想。他说,以后想成为一名飞行员。父亲听到后,十分支持他。理想得到家人的支持,汤洪波在成为飞行员后,十分努力,在2010年入选航天员。随后经过11年的学习与坚持,他终于在今年完成了自己的飞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