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心得体会通用5篇(1. 驻村工作队探索与收获:五篇心得体会 2. 深入乡村,体验感悟:五篇工作队心得 3. 驻村使命,感悟分享:五篇心得体验 4. 驻村工作队见闻分享:五篇心得感悟 5. 驻村岁月,心灵收获:五篇工作队体验)
驻村工作队,是党的一支特殊力量,深入基层,为农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的心得体会记录着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是宝贵的财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五篇驻村工作队心得体会,帮助更多人了解基层工作的精髓,汲取前行的力量。
驻村工作队心得体会篇1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很珍惜到吴屯乡小际村驻村锻炼的机会,驻村三个多月来,我按照多学、多思、多做的“三多”原则,督促自己尽快融入农村工作,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
多学,快速融入转角色。驻村以来,我认真学习了“六要”群众工作法、计生政策、惠农政策等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向身边领导、同事、老党员请教农村工作经验,学习如何与农民打交道,以理顺工作思路,增强自身的基层工作能力,尽快融入驻村干部角色。同时,我深入农户家中,与他们拉家常,了解村情民意,拉近与村民距离,三个多月的时间,我走访小际村全部6个村民小组,累计入户与村民拉家常90余户。在走访中,我了解到村民王天孙一家经济困难,于是与其结对帮扶,多次走访慰问并在9月开学之际为他正在读小学的子女俩送去书包、笔盒等学习用品;村民吴某反映水管渗漏,我及时找来维修师傅帮助解决用水问题。
多思,全力谋划求创新。如何搞好农村基层工作,更好履行驻村干部职责,这就需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用心思考。小际村距离市区约18公里,且地处公路沿线,出行便利,村中生态良好、风景优美。我结合小际村村情,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发展思路,发挥全乡驻村干部“抱团服务”的特点,与红园村驻村干部杨义东加强合作,以打造生态旅游村为目标,着手开展整治村庄卫生、美化村居环境活动,并将统一规划改造民房风貌,新建凉亭、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沿河两岸景观带。
多做,办好实事促落实。农村基层工作,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到“村民事,无小事”,才能得到村民的信任与支持。为此,我积极响应吴屯乡安排,全程参与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全力配合村两委通过走家入户、召开会议、座谈等方式做好低保、新农合、粮补等群众关注的热点工作;参与乡里组织的`党员志愿者活动,到敬老院送爱心;参与“爱我家园、万人保洁”公益活动……。驻村工作开展以来,我参与调解村里茶山山价征收和分配、江家小组邻里宅基地等矛盾纠纷14起;及时将收集到的村民反映村道尽头没有回车场地、青年回村创业有无相关政策扶持等5件问题上交乡便民服务中心;帮助村中茶企联系5家客商,促成茶叶交易3万余元。
在驻村的三个多月里,我收获了许多基层工作经验,加深了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我将以这次驻村为契机,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在工作中增进才干、在锻炼中增长知识、在实践中丰富阅历,为驻村工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驻村工作队心得体会篇2
战鼓催征急,攻坚不畏难。面对既定目标任务,各地“第一书记”力担攻坚“铁军”,把脱贫职责任务牢牢扛在肩,保持昂扬斗志,勇往直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攻”下了一个又一个“山头”。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仍需各位“第一书记”提高认识,坚定必胜信心,时刻把自己当做一名“村里人”,全身心投入驻村、住村、助村实践,以“莫当客”的心态做实群众“贴心人”,担好创业“引路人”,培优致富“带头人”,只争朝夕,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坚持既要“身到”又要“心到”,做实群众身边“贴心人”。脱贫攻坚进入到啃“硬骨头”的关键期,“第一书记”从机关到农村任职,如果不能放下“官架子”,褪去“官气”,就很容易被老百姓当作“外人”,摸不到实情、听不见真声、打不开局面,工作质量也不会拔高。因此,身为“第一书记”,不仅要身到农村,还需心到基层。身到,就是坚持驻村工作,住农家、下农田、同劳动、共生活,参加会议、走访群众,体察民生、帮贫扶困,在工作中培养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在干事中加深对农村工作的认识。心到,就是要心无旁骛、踏踏实实,牢记使命、尽职尽责,为群众致富、村级发展倾心竭力、出谋划策,杜绝“镀金”“跳板”心态,排除“畏难”“怕苦”情绪,一心一意、专心致志,用心干出几件群众称道、组织认可的实事、好事,用真情实绩赢得群众信赖,做实群众“贴心人”。
坚持既要“主导”又要“引导”,当好群众创业“引路人”。脱贫攻坚越是到最后,剩下的就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不论是村容村貌,还是村情村风,每个村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存在不同的困难与问题。“第一书记”要想把握好本村实际、找准干事着力点,就离不开用心用情引好、用好“村里人”。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村“两委”班子成员的专长、性格等强化分工负责制,促进他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要善于组织、发动村里的党员,引导他们干事创业,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决策中体现群众、在干事中依靠群众、在发展中普惠群众,让政策化为群众的自觉,不断增强“村强我强、村荣我荣”的信心与自豪,引导“村里人”为治村、兴村贡献力量,为致富、兴业开拓进取,切实当好创业“引路人”。
坚持既要“牵起”又要“扶起”,培优群众致富“带头人”。脱贫不是一次冲锋就能解决的,“第一书记”任期有限,但要用有限的时间带出一支坚强有力的队伍、建成一个能谋会干的班子、形成一套可行有效的机制,才能为村里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要放长眼光,在任期内积极为“村里人”带新知、传新思,帮助他们开眼界、拓思路,使村务有能者管、发展有能者推、队伍有能者在,确保离任后村庄发展不停滞、不倒退、有后劲、有前景。另一方面,“第一书记”还应善于发掘“潜力股”,把见多识广、年轻有为的“村里人”及时纳入村干部培养范围,引导他们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本村发展统一起来,帮助他们成长进步,支持他们进入村级班子发挥作用,为村级干部队伍储备骨干力量,着实培优致富“带头人”。
脱贫攻坚,鏖战正酣。吃饱肚子、住上安全房、喝上放心水、上好学、走上硬化路……一件件、一桩桩关系贫困群众生活发展的'大事,拼的是抓细落实,搏的是苦干实干,只要广大“第一书记”在内的扶贫干部们,拿出“愚公移山”的勇气与毅力,“对症下药”落实补短强弱措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就一定能以真情赢得民心,用实绩造福百姓,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驻村工作队心得体会篇3
下社区已经三周多了,从刚来时的茫然不知所措,到不断学习群众路线教育,随着每天与社区的同事们共同入户了解民情,逐步进入了角色。
社区的工作与机关有很大的不同。作为一名住建局的工作人员,县住建局的工作离不开县委、政府的全年各项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但触角很难以渗入到家家户户。而社区的工作虽然简单,却量大、琐碎,但群众的问题再琐碎都不是小事,对他们来说他们关心的问题就是最大的事情。
我们正是在入户过程中发现老百姓关心的很多问题都与住建局密切相关。比如,20xx年修建哪些道路?集资统建房什么时候交工?广电局住户暖气管道发生问题怎么办?廉租房渗水怎么办?地税局家属楼保温层破裂向哪里反映等等
我们驻社区县工作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了答复,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住建局反映。住建局高度重视并派工作人员进行了实地踏勘,提出了解决方案。比如,对地税局家属楼实地踏勘后提出了在4月份验收时给予维修;廉租房渗水问题经实地踏勘要求对具体问题进行统计,住建局与开发商联系后统一给予维修等等。
也是在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逐渐领悟到我们要起到桥梁的.作用,衔接起住建局和社区的工作。把社区每天接触到的问题及时反映到住建局,也把住建局的工作通过社区深入到千家万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做好老百姓的知心人、暖心人和解铃人。
驻村工作队心得体会篇4
“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开始后,xxxx工作组对驻点村——xx乡xx村进行了逐户走访,宣传到户。除去未在家的农户外,每家每户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干部群众对我们的活动都非常支持。通过走访我们发现,xx村的巨变,主要是上级党组织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xxxx工作组在与全村干部群众同学习、同工作、同劳动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
一、找准角色,摆正位置,树立好驻村工作的心态。
xxxx工作组驻xx村后,每名工作队员都紧紧围绕“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工作主题,认真做好“十员”,即当好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的辅导员、普法教育和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新技术推广的指导员、职工增产增收的信息员、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服务员、社情民意和科学决策的调研员、党群和干群关系的联络员、邻里家庭纠纷和群众矛盾的调解员、干部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员、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的“运动员”,我们认识到,驻村工作组和村领导班子在活动中应该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并予以指导,因此,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自觉地将自己看作为两委干部的其中一员,既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又根据工作组的职责独立实施自己的规划,并把我们的工作意图和工作主张变为村领导班子的工作行动。
二、要把深入调查民情,帮扶基层群众当做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实现城乡一体,协调发展,以工业反哺农业。
通过对驻地村相关情况的了解,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了解,要改变当前的这种状况,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加强对基层的帮扶,也只有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改变当前城乡二元差异现象,才能逐步缩小与发达地方的差距。
三、群众事无小事,切实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xx村现有xx面积4500余亩,xx是发展本村经济的主导产业,xx的质量和产量上去了,农民才能得实惠,享收益。xxxx在民情走访时,一方面加强对政策的宣传,另一方面着重关心群众疾苦,联系沟通群众感情,想法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帮助群众发展生产。通过送科技知识、送生产资料、送法律知识等服务下乡,为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广大群众对此是大力支持和赞誉的。我们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结对帮扶工作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坚定不移地加强对xx村的长期帮扶工作。
四、在驻点活动中不断锻炼自己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实现工作作风的转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大局。
干部进村入户活动一方面是为了贯彻“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四个主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加强党和政府和群众之间的联系,加深群众对党和政府良好形象的认识,我们认识到,只有树立起良好的工作作风,才能把“三万”活动目标落实到实处,才能树立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因此,在民情走访过程中,坚决遵守县委县政府制定的驻点工作纪律,厉行节约,不搞形象工程和突击走访,不敷衍,不走过场,切实做到“六不准”。
在入户走访中,xxxx工作组直接面对农民群众,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提问及政策宣传,为了有效开展民情调查以及做好宣传工作,我们认识到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要认真学习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生、村级组织建设、信访、安全管理、种植、养殖等技术知识,才能在政策法规宣传、组织建设督导、民主制度监督、矛盾纠纷化解、富民强村服务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在开展农村工作才能游刃有余。因此,在开展“三万”工作中,我们边工作边学习,以学习促工作,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我在“三万”活动中感受到了xx村的发展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促使我更加坚定地为服务农村、建设农村服务,在这里,我得到了磨练的机会,更得到了精神升华的必须条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把这些天来在这里所看到和遇到的一切感人事迹化作鞭策我不懈奋斗的强劲动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
驻村工作队心得体会篇5
一、转变思想认识。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驻村工作队员要意识到扶贫赶考的“交卷时间”已临近,没有回头路可走,唯有紧盯目标、进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摒弃“挣补贴”“求镀金”“找轻松”的思想,带着问题进村入户、走田间、蹲地头,与群众研究探讨出路、解决困难,找准扶贫的路线。
二、转变工作角色。老乡富不富,关键看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来自县级机关、乡镇,应迅速转变工作角色,脱下“皮鞋”,穿上“胶鞋”,下田间地头,讲给群众听、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敢破脱贫“坚冰”,开拓进取、迎难而上,积极解决脱贫攻坚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要有为民情怀、为民谋利,把群众当成亲人,树立驻村工作队员的良好形象。
四、转变工作思路。驻村工作的每项任务都很具体,每天都与群众打交道。要深入村民家中,想群众之所想,解群众之所盼,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驻村工作的重要平台,将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入户走访摸清底数,掌握村情民意,了解群众实际困难,发现突出问题,化解矛盾纠纷,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让老百姓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五、转变工作方法。驻村工作队员有些长期在机关单位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一定程度上缺乏工作经验。驻村工作要善于总结、归纳经验,把农村当作“课堂”,把群众当作“老师”,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增强用调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本领,把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学习的重点,在复杂的环境中经受锻炼,与群众朝夕相处中接受教育,为民排忧解难中增长才干,弥补不足,提高工作能力。
六、转变工作态度。对待群众的态度,不仅是作风问题,更是责任问题。驻村干部要放下“架子”,在感情上贴近群众,真正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敬畏群众、服务群众。要扑下“身子”,主动深入群众中吃农家饭、讲农家话,把服务群众工作做到田间地头。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让群众更加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