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工作总结5篇
工作总结是对过去工作经验的提炼和总结,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每次写工作总结都是个人工作能力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以下是九八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磨课工作总结5篇,供大家参考。
工作总结是对过去工作经验的提炼和总结,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每次写工作总结都是个人工作能力进步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以下是九八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磨课工作总结5篇,供大家参考。
磨课工作总结篇1
第二轮的课例打磨即将结束,通过每位教师心灵上的交流,思维上的碰撞,相信带给我们更多是收获的喜悦,以及更深入的思考。现将本组的磨课情况进行总结与反思:
一、确定课题,共同商讨。
我们组经过研讨,确定课题为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小数的意义》。我们组计划通过磨课,认识到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的重要性,体会动手操作的价值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通过课例打磨,引领本组教师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基本流程,引领教师走上有效教研之路。
二、扎扎实实,注重实效。
在王丽娟老师基于个人经验第一次发布教案之后,本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网上修改教案,提出了个人的修改建议。
之后召开集体备课研讨会议。在备课研讨会上,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各抒己见,毫无保留,把自己的想法与执教教师交流,使授课教师和参与者均获得提高。在同伴互助的基础上,王老师经过认真修改第二次发布教案。授课的思路愈加清晰,明确,效果明显。三、理论联系实际,总结中反思,反思中提高。
为了使磨课更有实效,我们组对观课进行合理分工,确立观测点。
(一)在分工观课中,老师们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观课,收集到详细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点评和总结。
(二)分工观课,从不同的观察维度把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评课中各位老师不仅评出优点,更多的是指出不足,给出建议。只要是对课堂有利,对孩子有益的教学设计老师们毫不吝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磨课中各位教师与其他成员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磨课让老师感受到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化研究。磨课中教师们活跃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观察力,敬业的精神,让我很受触动。大家通过反复磨课后,教研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虽然研修已经接近尾声,但是老师们研修的热情仍然高涨。我们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让我们继续学习,不断提高,真正体会到“学有所获”。
磨课工作总结篇2
一轮磨课结束,我们都坐到一起交流课后的感悟,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确保后一节课比前一节课有新的突破。
?大江保卫战》一文主要赞颂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们在到处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样忘我地保卫大江、救助人民群众的事,讴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全然不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再现了他们光辉的形象。在教学此文时,我主要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研读的主题,开展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即让学生进行批注式的阅读,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要进行批注式的阅读,需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大江保卫战》一文的研读主题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得以确立,即“人民子弟兵们是怎样保卫战的?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们的一种什么精神?”学生根据研读的主题开展批注式阅读。
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
最后,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如在汇报“在这危急关头,几十万?”时,学生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批注情况,有的说“说明解放军叔叔不畏艰险,哪里有危险,哪里就
有他们的身影”;有的说“解放军叔叔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白天黑夜地忙着赶路,日夜兼程,多么伟大呀!而我们呢,只要是略微晚了点睡觉,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白天上课的时候甚至还打瞌睡。”?通过班级交流,使他们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可见,批注式阅读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其学习是高效的,课堂是充实的,活跃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资料,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战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现了子弟兵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听了陈新英老师上的这篇课文,感受颇多:
感受一: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培养自学和合作交流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陈老师的自学自悟的课堂形式体现了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她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简单的一问一答,注重培养自学和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师要求学生分四人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在自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再加批注,给学生提供了阅读过程中动脑、动手、动口的空间和多种感官协同操作的良机。“不动笔墨不读书”,加批注,需要学生深入地读书,要求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积极思维,要求学生自身情感的投入。这一部分,陈老师给的时间十分充分,学生在讨论交流学习的收获,谈自己的感受时起到了不错的效果。这样切实有效的自学交流充分给予了学生思维、表达的机会,从而也能及时把握学生的阅读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便于教师有的放矢。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有待点燃的火把。《大江保卫战》一课,陈新英老师用自己的激情,生动的影片画面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智慧、教学机智点燃了学生的智慧。师生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彼此敞开心扉,相互倾吐,相互接纳。老师从情入手,让学生自读勾画、体会,说出感受、读出感受,师生自始至终沉浸在对“铮铮铁汉”们的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震撼之中。师生成为不可分割的“学习共同体”,真心阅读,真心感悟,真心对话。
感受二:在课文中照见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课文的身影。
正如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所说:“智慧的语文教育来自于善良的心灵,来自于深刻的思想,来自于鲜活的生活。”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两处:一是引进生活促感悟。在文本学习中,师生一起交流课外了解的感人事迹,丰富“铮铮铁汉”的形象,更深刻地震撼心灵,体悟文本;一是伸向生活巧迁移。一句句看似平常的导语,却由老师在引导学生巩固课文之后,又不露痕迹地引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此迁移,扎实有效而令人深感巧妙。感受四:由读向写辐射,在互动中实现读写迁移。
老师在指导阅读感知,自读领悟的基础上,围绕课文内容,巧妙把握教材延伸点,在学生情感积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铁汉”们倾吐心声,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悟,去理解,去表述,以此促进语言的积累运用,集读写训练、发展思维能力和思想教育于一体,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了新的层次,对课文中心的感受达到了新的境界,促使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磨课工作总结篇3
本次分散研修的磨课阶段,收获很大,同时也引起了我们深刻的思考,内心的触动,我们的小组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小组,更是一个团结合作的小组。通过磨课,我们的思维更加灵活,语文思想更加明确。研修组长和成员们总是一遍遍研究,争取使研修突显出它最好的效果。
一、备课过程中的精诚团结,集思广益。
本次磨课活动是由语文教研2组共同商讨出执教人,然后由教研组集体备课。我们语文教研2组负责上课的是赵海曼老师,她积极开动脑筋,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了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大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次的工作中,老师们一遍又一遍地制作和修改课件,力求精益求精。备课组的其他老师也及时提出有益的意见与建议,常常是一个方案不行,推倒又重来。
二、讲课过程精雕细刻,实现现代化、最优化、高效率、高质量。
赵老师上课的时候,轻松愉悦的氛围,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智慧,使学生一门心思在课堂上,一颗脑袋在课堂上思考、学习。教师讲的精彩,学生学的热情。三、评课过程中客观深入,一针见血。
评课时,我们组的每一位老师畅所欲言,绝不掩藏。围绕这次的`磨课,大家就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畅所欲言、力陈新说、启发思路、放飞思想,增进了彼此情感,浓化了研究氛围。磨课就是要求大家必须说真话、实话,指出存在的问题,老师们除了在大的方面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还在一些细枝末节方面提出了精深的建议。
磨课,再一次更新了我们的语文观、教学观、科研观,再一次提高了我们的业务素质和执教水平。
磨课工作总结篇4
在整个磨课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要想成就一节成功的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历了李晓娜老师的三次备课及我们组全体老师的两次打磨后,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本课的重点就在于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用了数方格方法。教师适时引导突出怎样去数方格(先数满格,不满一格的视为半格,两个半格算一格)为以后学习不规则图形面积埋下伏笔。然后放手让学生将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转化成长方形,这样将操作、理解、表述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有非常直观的“转化”感受。老师巧妙地将数学方法传递给了学生。
1、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再通过小组合作剪一剪、拼一拼,互相交流总结,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教学。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努力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体现。
2、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引导性语言及应变能力十分到位,有效的把握了学生的课堂生成。灵活应对课堂突发情况。
为了自己的素质提高,为了更好地教好学生我要将在这次研修活动中发现的问题,继续用磨课探讨的方式一直研究下去。
磨课工作总结篇5
通过这次轰轰烈烈的活动,教学能力有了提高。大家忙碌着、快乐着,收获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着辛苦劳累,慨叹着时光飞逝,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着进步,品味着成长的快乐。
研修过程中,我们认真观看了专家的视频,用心聆听了名师的磨课分析。磨课的过程,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对课程标准重新解读的过程;是与同事交流的过程;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过程。就在这一次次的“磨”中,更新了我们老师的教学理念,优化了教学过程和环节,深化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更营造出了浓郁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师的成长,磨出了教师的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精神。
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我们在教的同时要不断汲取营养,取人之长,提高自身的素养与能力。诸位教师的精彩课堂给予我很大的启发,但仅仅是启发、感悟肯定是不够的,我会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优秀教育教学方法谨记心中,在教学中运用发挥,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在语文教学的漫漫长路上孜孜不倦,上下求索。
网络研修磨课的展示,让我腾出时间去学习、去感受,在推敲磨课里,我们分享文化,分享着与平时课堂教学不同的大空间和大视野。在推敲磨课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成长。在推敲磨课这个舞台上,特别能发现人才,你看,主讲教师就不用说了,光彩照人;还有我们的研修组长和评课老师,也各自展现了别样的风采。在推敲磨课这个舞台上,敢于“上”就是成功!老师们评课发言观课报告,敢于说、敢于评论,且掷地有声,而不是等待,这更是可喜的成长。推敲磨课是一扇窗口,更是一种思维的启动。我们欣喜地看到,大能够更好地让学校文化得到提升,让大家在磨课的过程中,老师也在团队中得到温暖,得到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