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5篇(《苏菲的世界》:思维的迷宫,心灵的启迪)
《苏菲的世界》是乔斯坦·贾德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哲学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少女苏菲在她的生活中突然出现了一系列神秘事件,引导她对世界的思考和探索。这部小说引人入胜,充满了哲学思考和想象力,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发。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五篇读后感,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1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并要我开门拿包裹。”苏菲随手把门带上后,便拆开了信封……
苏非用手指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你是谁?”此时苏非和我的脑子里想得是一样的:我是谁?不用说,我是庄子婷,可是这个叫庄子婷的人又是谁?是我。得,又绕回去了:我是谁?我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谁,这不是太可笑了吗?我甚至无法去决定自己的长相、父母、家族,我更没有选择自己是人还是兽的权利,这不是太不合理了吗?但这些却是我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世界从何而来?”我不知道,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没人真正知道不是吗?
哲学问题是永恒不能改变的吗?是,也不是。有关于宇宙之类的各种事物的来源,各种各样的类似问题在人类脑海里占据了几千几百年了,我还想不着,没有人可以解决或回答这些疑问,而人类也永远不会停止自已的思考和探索。同时,随着人类时代的发展和生活的巨大改变,新的问题每天会不断冒出来,机器人会有自知力吗?人脑是如何进行运作的?人类和机器的实质区别在哪里?
这些问题太烧脑了,来我们说些可以实时解决的。想要保护地球的多样性,我们就应该彻底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生活模式,把我们所处的时代当做生活的中心如同把地球当成宇宙的中心一样可笑。对我们来说,当下自然是最重要的,最有意义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未来不重要,我们应该像尊重现在一样尊重未来。
我们是生活的主角,人类则是地球的主角。
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2
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以为这只是一本浅层次的童话故事——然而静下心品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这远不是我想象的那般,这似乎是一种关于生命的思考和关于哲学的体悟。
主人公苏菲,收到了一封不寻常的来信,改变了她的整个生活,一股关于哲学的神秘色彩也在此缓缓拉开。哲学是深奥的,一个个有关哲学的问题,看似空虚、空洞,让人难以捉摸,但却给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与思考。“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一个个看似荒诞可笑的言语,思考片刻,也会给人带来无限的烦恼与困惑。没有人能够解释明白“我是谁?”也没有人可以说清楚世界、生命的起源,但这却正是哲学的魅力所在,一切从无到有,一切都充满了巧妙的'辩证关系。
在此,我也看到了那些关于神的传说,那些远古时期变幻莫测的故事,那些为了哲学献身而终日思考的哲学家。或许,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哲学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内心的不同想法,敢于有自己独到且独特的见解。我们也可以成为自己的哲学家,掌握自我的生活,获得生命的奥秘。
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3
我们平时通过看一些课外书,科幻小说,电影、新闻等等,也会发问,世间真的有外星人吗?
外星人是什么样的,我想,让大家画出来的话,也许大家都会画出类似人类一样的生物,即使不是这样,也会画出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如果狗会画画的'话,也许会把它画成狗的摸样呢。
因为我们已经熟悉了这个世界,觉得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好比我们人类是哪儿来的,对于是某种生物进化来的回答,一点也不吃惊,而我不能确定一定是这样的,就算是这样,这种生物又从哪来?创造它的又是谁?创造宇宙的又是谁?创造宇宙的又是从何而来?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丧失好奇心的同时,丧失了一种极为重要的探索能力,生命是如此的神秘。
走进哲学的世界,身边的事物都会变得不同,人为什么会说话?鱼为什么有尾巴?都是有趣的,而我们无法理解,无法表达。
看了这本书,我懂得,不管爸爸妈妈帮我把路铺的有多么好,最后还是要我自己走。我要自己扬帆起航,途中肯定会遇到风浪,我要自己顶过去。发现问题,微笑着解决问题。
《苏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4
今天,我拿起了《苏菲的世界》这本怪异而又神秘的书,读完后,我想了很多很多。
这本书主要讲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就像迹团一般在她的眼底下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读完后,我觉得苏菲就是代表着人类本身,她对宇宙和世界的探求代表着人类对哲学和世界的'认识以及探索。所以优秀的世界观是人类的探索活动提供正确的引导。我们应该像苏菲学习,要做一个勇于探索,勇于尝试,敢于发现的人,说不定你会发现一个新的世界!
生活中探索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探索,需要经受种种的挫折。一个人需要在生命的磨难和失败中渐渐成长。新东方学校的掌门人俞敏洪曾经历过两次对自己有转折意义的失败。一次是连续两年高考失败,一次是出国留学梦的破灭。不过,正是这些磨难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于是他抓住了生命中最大的一次机会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失败虽然可惜,但它可以磨炼人们的意志。正如腐朽的土壤中一样能够生长新鲜的植物,腐朽的土壤也一样能够为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5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好书名叫《苏菲的世界》,它带我认识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苏菲是一个普通的初中女孩,在放学回家时收到了几封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此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成为了哲学家艾伯特的学生。然而,这个平静的世界下的真相比苏菲想象中的复杂,她跟随着老师的脚步,运用她独特的智慧,一步步逼近真相,逼近另一个世界。
这本书讲述了哲学的历史与发展,从仰望星空的柏拉图,到神秘的中世纪哲学,从关注时政的苏格拉底到总结自然规律的亚里士多德。这个世界,哲学无处不在。在这个理性与感性并存的世界中,我最感兴趣的话题就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提出了人先有感性概念,和人先有感性概念这两种说法,孰对孰错。在这个有趣的问题中,我更支持后者,当然,柏拉图的说法也很有道理,不过我更相信,人没有天生的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大多是人们从无数经验中总结而出来的。哲学就是这么的奇妙,只要你言之有理,皆有可能。而我就是喜欢哲学的这一点,每人都可以各抒己见,争做真理之海中最洁白的浪涛。
如果世界从魔术师的帽子里拉出来的'兔子,大多数人都是在兔毛底端的杂菌,不断往下爬。而哲学家则会迎难而上,不断向毛尖冲刺。当然,中间落下的人数不胜数,但仍有小部分人,抓紧兔毛,去把兔子看个清楚。苏菲正是那一小部分人,锲而不舍,激流猛进,在不断的探索与失败中去找寻真理的那一道光。光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这种精神让我们用在任意一个领域,那都是事半功倍的。
宇宙是片大海,我们都是其中的水花。“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