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贵州的心得体会5篇
写心得过程中,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记录心得,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下面是九八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对贵州的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写心得过程中,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记录心得,我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下面是九八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对贵州的心得体会5篇,感谢您的参阅。
对贵州的心得体会篇1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华人民开始缓缓的站了起来,抖去了帝国封建的尘垢,竖起了独立的大旗。今天的中国,已是屹立世界之林的强国!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应当积极,自信,自强,永不停息,就像强健的天体宇宙一般。它告诉我们应当去奋斗终身。,永不言弃。这是古代先哲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教诲,也是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最应履行的准则。鸦片战争之后,我国主权尽丧,备受奴役与压迫,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摆脱了穷困,赢得了独立。特别是,我国走上了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我国有倡导和建设“一带一路”,带动世界经济发展,并实现了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逐渐由跟跑转到并跑,甚至领跑……这一切可喜的变化,就是我们一代代青年的不懈追求与努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国家要前进,人民当自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我们炎黄子孙应有的品质!你看那屹立于绝壁的劲松,扎根在最贫瘠的土地上,却孕育出最强健的灵魂,它知道无故的抱怨只会灭亡,只有努力的扎根,拼命地吮吸,才能存活下去!你看那学飞的雏鹰,哪怕摔地鲜血淋漓,也要竭尽全力的飞下去,因为它知道只有锻炼出最强有力的翅膀,才配做一只翱翔蓝天的苍鹰,这便是自强!作为这个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放眼于未来,放眼于世界,使自己强大,不断磨炼自己,才能够缔造出有益于国家的栋梁。今天的中国,也正因为有了我们,才焕发出无比自豪的光芒!神舟登天,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一带一路”焕发出无比的活力,“中国制造”充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自强自信构建祖国辉煌的未来!
对贵州的心得体会篇2
昨天晚上睡觉时,女儿很神秘的对我说:“妈妈,今天晚上泽辉没有认真写作业,你猜他妈妈是怎样治他的?
我急忙纠正孩子的用词不当:“那不是治,是教育。可是泽辉他妈妈也太坏了,这么冷的天让他在外面,我把泽辉领进屋里,他妈妈又把他赶出来了。”听了女儿的话,我连忙说:“你要是不听话,我也会把你赶出去的。”女儿仍然嘟囔着:“那你也是个坏妈妈。”
在这之前去泽辉家串门,当与他妈妈谈起如何教育孩子时,就亲耳听到她这样说:“孩子不听话就打,舍不得打,只会把孩子惯坏了。”回家我把这话对老公一说,他坚决反对,不赞成用打的方法教育孩子。
通过这件事,我陷入了深思: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人们的腰包都鼓得足足的,孩子的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各种教育观点、教育理论、教育模式铺天盖地而来,其中也有一些“快乐教育,成功教育,赏识教育……”哪个做家长不把孩子的教育当做头等大事?可为什么孩子们不领情呢?
我突然想起在一本书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当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已经失败了。”那么,教育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教育孩子呢?我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个镜头:一个刮风下雨的天气,一位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老师骑着车子去上班,走到一个小桥边,腿一软,从桥上摔到河里去了,他从河里挣扎着爬上岸,提着两只鞋出现在教室的门口,此时离上课还有五分钟,他微笑着对同学们说:“你们真棒,按时上课,都是勇敢的孩子。”他就是我的小学老师,永远忘不了的是他全身湿漉漉的`,光着脚,手里提着滴水的鞋,水珠顺着头发往下滴,他也许从来没有教育孩子怎样去做人,但我从他的身上理解了“德高为师”的含义,懂得了“以身作则”的真谛,他只教了我一年,却成为我教师生涯中永远的楷模,从教15年来,这个镜头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它时时鞭策我,做一个这样的好老师。
教育,是无言的爱。父亲是一位老老实实的农民,他从未教育过我什么,只是偶尔从农田回来早一些的话,我就会缠着父亲讲故事,讲的故事里边的最终结果是好人的好报,坏人的严惩下场,就是父亲的爱在无形中影响了我,做人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走出自己的`美好人生。
教育,是无声的行动。再看看古往今来的教育家如何诠释教育。泰戈尔老先生说:“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影子,而我已飞过。”我想:“这是多么高明的教育智慧呀!也应该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了。而我们现在有些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切可理解,但天天把教育挂在嘴上,不仅没有把铁炼成钢,反而让孩子很小就产生逆反心理,出现,是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不是很可悲的事实吗?
试想:当年朗朗在学校学习,取得的成绩并不好,他的妈妈并没有采取严厉的惩罚,而是为孩子选择了更好的机会,留下了佳话,从而造就了一代国际钢琴大师。
试想:当年的爱迪生“孵蛋生鸡“的故事,被众人所歧视,他的妈妈如果不是那么坚信儿子的才智并带回家亲自教育,世界将痛失一个伟大的发明家,那么我们何时用上电灯,教育到底是什么?聪明的父母老师们,今天,我们到底拿什么来教育孩子!
对贵州的心得体会篇3
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小儿童,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教育可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学校教育来完成。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只要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
这过程也的确是凝聚着我们做父母的一番心血。这其中也有不少困惑。下面我来谈谈我们家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心得。
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
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树大并没自然直。
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培养孩子的习惯采取“小时严、大时宽”。幼儿园、小学时期,孩子还比较听话,好管教,容易养成好习惯,这时我对儿子以严为主。孩子只要小时侯养成好习惯,大了宽松一点儿也出不了格。这也就是关键期,任何教育都有关键期,在这个年龄段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最为有效,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段,再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就差多了。小学阶段,它是建立常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易见效,抓住这个环节就等于抓住了孩子的以后。
二、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
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孩子
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
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亏老师及时与我们联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及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为人父母者,欲子孙贤者,不染恶习。要教育孩子做到勤奋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能成为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材。为民造福;首先要做到对孩子进行道德的教育,知道理,明德行,教育孩子能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
贪婪痴慢,人心堕落要因。一切时,一切事要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一切为公着想,要使其作到断除一切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要做到爱一切的人事物,更要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将来踏进社会,不为自己,为民造福。
教育孩子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所以我们家庭是经常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精进不退,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课,要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教育孩子力争做到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对贵州的心得体会篇4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虽然我们参加一次学习班称不上大事业,大学问,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所谓大生于小,多生于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事业如此,大学问也是如此,厚积薄发,而后乃成。一周短暂的培训学习必将成为我们作大事业大学问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学问虽有大小,但经过之境界都有三重。今天我就借用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谈下本次学习班的学习体会。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从事乡村振兴工作一年半了,其实我一直很迷茫,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跨行开展农村工作,着实不知前路几何。从派驻开始到现在,我相信大家也都在不断的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典型案例,经验做法等。开始学习的时候,看着这个措施不错,那个案例挺好,一边学一边在大脑中绘制蓝图,想着2年后帮扶村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好不容易有了个成型的想法,写报告,出方案,找项目,而真正推行的时候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推不动,基层特别是村里的复杂程度我们难以想象,好多项目成了空中楼阁。所以还是迷茫,出路在哪里?一直到现在。迷茫到什么程度,就像专家所说的,只能用钱砸。也就是我们的那个补助资金,尽快花下去,让项目落地。本次培训是场及时雨。当看到培训方案中的课程的时候,心里稍有点安慰,涉及的内容我们前面学习相关政策文件的时候都有所涉及,更另我欣慰的是我想解决的问题居然是专家研究的问题,看来学习也有成效,至少把问题浮在表面上了。但要解决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不是一学就明白,一学就能解决,而是需要潜心深入的研究实践,以及长期不断的坚持和积累,还要结合村子发展实际,才有可能解决那么一个小的问题。我们总领队说,培训班办的有点晚了。对于我们现在的服务队来说还有半年时间,看起来有点晚,还好举办办了培训,亡羊补牢。但服务队工作结束后,肯定还会有有一部分同志继续乡村振兴工作,我觉得又不晚,对整个乡村振兴工作来说,21年是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开局之年,这才刚刚开始。这个高楼没有尽头,培训学习必不可少,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站的越高才看的越远,才能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振兴之路。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在不停的选择和完成目标的过程,而且是每时每刻。就像我们这次培训,通知一下发,相信大家都在想是参加呢还是不参加呢?还好在座的大家都选择了参加,参加了就要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学懂弄通,入脑走心,有所收获,这就目标。一旦做出选择,确定了方向,就没有了那么多迷茫,就会自主的去投入到学习和研究中去,就会废寝忘食,三月不知肉味。为了这个目标大家就座在教室里,重温学生时代的刻苦努力。现在都不比年轻时候,都不是不知道累的青涩少年了。坐上一天腰酸背痛,很不容易。不过现在学习条件好了,不是凉桌子冷凳子,吃的好睡得好,学习环境好,我感觉这几天衣带没见宽,反而有所见紧。这得益于农干院和青干院各位领导老师的精细管理和周到服务,这也是新时代的学习培训服务吧,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让大家来专心学习。在这里我也代表我们组向学院辛勤付出的各位老师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当然还有针对性课程内容设计和精彩的专家讲座。我觉最重要的还是同学们这种带着问题来学习的精神,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学习精神,这是内驱力。当把所学知识转化成成果去实践和应用于服务老百姓的时候的时候,我想那时候才是真正的“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时候。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专家报告是整个培训班的灵魂。本次邀请的不仅有专业的教授、专家,同时还邀请了具有长期农村工作经验的农业农村厅的领导专家,每位专家都为我们的课程做了精心准备。从学员们专注的学习状态就能看出来,课程讲的很精彩。培训圈有这样一种评价,说:这节课讲的好,全程无尿点。报告中有高屋建瓴的科学理论,也有详实具体的经典案例。把专业的课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讲的实在,接地气,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专家引领让我们学员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开拓了视野,理顺了思路,明确了方向,找到了服务乡村振兴的办法,寻到了灯火阑珊处“那人”的身影。还有专家领导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切关注,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更是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景止。从每位专家讲课中所得所获因人而异,而且需要培训结束后继续消化吸收,剩下的才是自己的,不再赘述。每次课后各队长的点睛之笔,应该是对课程的最好的总结,我会认真学习和思考。(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其实不容易,台上讲课的都是专家领导,大家都在听课的时候,他们大脑需要高速运转,听课的同时还得想着怎么给专家领导一个合理的评价,说出自己有所见识又不失专业的心得体会,挺难的。)
一周培训可以说是,相见恨晚,时间太短。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相信这次培训班给我留下的有知识能力,也有思想和方向,还有我们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和联系。聚是一团火,散做满天星。作为乡村振兴服务队一员,愿我们每位学员做一颗火种,学以致用,继续一往如前服务于帮扶村乡村振兴,服务于帮扶村的老百姓做好各项基础和民生工作,特别是做好各项政策的落地和实施,真正地为老百姓服务好。
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原创文章,如果引用,有几处标点自己加,语法不完整的地方自己完善)
对贵州的心得体会篇5
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主要表现形式。我国古代典籍《易传。乾卦》中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话。意思是说:时间永恒地流逝,天运行不止,有理想、有信念的人应当学习这种精神,积极有为,奋力向前,永不停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无论是对人生崇高理想的追求,还是对陈旧事物的革新,无论是面对困难的态度,还是吸纳百川的气度,都充分地展现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融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当中,成为中华民族绵延千载、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自强不息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拼搏进取的精神,能够激励人们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刚强的毅力,披荆斩棘、百折不挠、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直至摘取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攀登上一个个光辉的顶点。在我国古代,涌现出了许多通过拼搏进取取得辉煌业绩的志士仁人,唐玄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不取真经不回头”的拼搏进取的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了佳话。近代的中国,遭受了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但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发愤图强,实现了社会的变革和民族的独立。
我们这些中学生也要发扬自强不息不息、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艰险面前不退缩,在逆境之中不气馁,以浓墨重彩点染自己人生的画卷,描绘祖国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