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教案设计6篇(和谐之音:深度探索高中音乐课程的六大教案设计)

本篇文章将为广大高中音乐教师提供精心设计的六篇教案,旨在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音乐兴趣。从多角度深度挖掘音乐知识,结合实际案例,助力教学更富创意。无论您是资深教师还是初涉音乐教学,这些教案将为您带来新的启示与灵感。

高中音乐课教案设计6篇(和谐之音:深度探索高中音乐课程的六大教案设计)

高中音乐课教案设计篇1

【教材分析】

聂耳——人民音乐家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卖报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金蛇狂舞》等,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这节课主要欣赏的是《金蛇狂舞》和《毕业歌》。《金蛇狂舞》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以鲜明的民族色彩,简练的笔墨,勾勒了一幅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画面。全曲由三段构成循环结构,其中第二段采用“螺丝结顶”旋法,上下对答呼应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是同学重点分析的乐段。《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刻画了学生们热血沸腾、勇往直前,担负天下兴亡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1.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教学重点】

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具】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放映国歌视频,让学生起立唱国歌。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想到了什么?(唱国歌时要立正、严肃,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老师:“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大学、中学、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那么你们知道《国歌》的作曲者是谁吗?”

学生:“聂耳”“冼星海”

老师:嗯,同学们有人答对了,聂耳和冼星海都是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但这首《国歌》是由聂耳所创作的。

3.想起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想起拋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就会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国旗,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却会看见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升旗过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学甚至还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礼,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唱国歌是表达爱国感情的一种神圣行为,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我们不仅要学会唱国歌,而且应该唱的准确,唱的有情感。

(通过欣赏和提问导出课题“聂耳”)

二.学习新课

1. 介绍聂耳生平

老师:请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聂耳生平资料

学生:“1933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入黎锦晖主持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并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1935年7月1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游泳时不幸身亡”。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正确,老师再来补充一点。1933年开始为左翼电影、戏剧作曲。

聂耳自幼喜爱音乐,从小就表现出对音乐特有的兴趣和超人的才能。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尤其是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方面,有些音乐一经他的耳朵,就能被他模仿出来,久而久之,就有人送他外号叫“耳朵先生”,后来索性他就更名为聂耳。聂耳的音乐启蒙教师其实是他的母亲。聂耳的童年是在喜爱民歌的母亲的影响下和云南丰富而又优美的民间音乐和戏曲的熏陶中度过的。在聂耳从事音乐创作之后,他更加注意民间音乐、曲调的收集和整理。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比如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金蛇狂舞》。你们还知道聂耳有什么主要作品吗?请同学们来回答一下。

学生:《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等等。

老师:很好,同学们还有一首是你们从小都在唱的儿歌《卖报歌》。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首《卖报歌》,大家跟着一起唱。

2.下面欣赏《金蛇狂舞》民乐合奏

老师:同学们要带着几个问题来欣赏这段视频

1、你从中得到什么感受、音乐中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2、注意一下里面用到了什么乐器?

3、想想你以前是不是也听过这首曲子?

学生:热闹、欢腾、好像在庆祝节日

老师:很好。同学们都有各自的见解,这首乐曲是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音乐合奏曲,表现了欢庆的节日场面,描绘的是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在欢庆端午节赛龙舟热闹场景和欢腾的情绪。聂耳于1934年亲自指指挥,将乐曲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学们,你们以前有没有听过这首曲子?有同学可以哼唱一下吗?

学生:听过,在2012年春晚我的偶像xx和xx演奏过初中那时候欣赏过。

老师:大多数同学都听过了,可能有的同学没听过,下面我们将继续

高中音乐课教案设计篇2

一、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自由变奏”?

(2)、学唱民歌《城墙上跑马》

(3)、引导学生对第一部分的三段音乐作分析。

(4)、引导学生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音乐的速度、情绪变化等作分析。

能力目标:开阔音乐视野,增强感受、听辨、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音乐文化修养。

情感目标: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让学生感悟到思乡是中国人、中国音乐一个永恒的主题,培养学生用真情实感去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前先布置学生去查阅、了解有关马思聪这位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的生平及《思乡曲》的创作背景、采用的音乐主题。

三、教学重难点:

体会音乐作品“自由变奏”的特点、情绪变化及作品分析。

四、教学方法:

引导、讨论

五、教具准备:

VCD、电脑、课件、钢琴。

六、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新课导入:播放根据李白的《静夜思》改变的通俗歌曲。

学生:老师,这不是李白的《静夜思》吗?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很好听!

老师:是的,说的非常好。古往今来许多文学家、艺术家都曾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思乡这一永恒的主题。感受了文人表达的思乡作品后,今天我们要着重欣赏由音乐表达的思乡作品,马思聪的`《思乡曲》。

3、放《思乡曲》音乐,请同学来介绍他们所收集的马思聪的生平及《思乡曲》的创作背景、采用的音乐主题。(老师总结并加以肯定)

4、老师把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曲谱歌词呈现在电脑的大屏幕上,老师伴奏,学生学唱.

5、知识教学:什么是自由变奏?“自由变奏”是更为自由的重复变形的写法,往往只保持原型主题的部分核心因素(如骨干音和总的旋律线趋向等),而在节奏、节拍、速度、音调,甚至句式结构、调式方面,都作必要的改变。自由变奏在创作中常和其它手法(如重复、变化重复、模进等)结合运用。它可以深化甚至改变原型主题的音乐形象,使之获得崭新而丰富的表现力。、全曲欣赏

1)、第一部分三段音乐的欣赏。

a、思考问题:对第一部分三段音乐作分析,体会音乐的自由变奏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情感?

b、学生答:感觉三段音乐都会有相似的音,象都有个共同的根基。音乐有思念故乡的忧伤情感在里面。

c、老师总结:第二段是第一段的变奏与引伸,相同骨干音有1、2、3、5、6,第一段与第三段音乐有着更为广泛的联系,主要表现在骨干音完全相同上,第三段具有第一段音乐一定的再现功能。第一部分柔和、带有暗淡色彩的旋律以一种感叹的诉说语调,把思念故乡时忧伤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d、师生哼唱第一部分的三段音乐主题。

(2)、第二部分音乐欣赏。

a、思考问题: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音乐在速度、情绪在有什么不同?它表现了什么情景?b、学生答:第一部分速度轻缓、情绪忧伤;第二部分速度加快,情绪是喜悦的,好象是游子回家了。

老师总结:与第一部分速度轻缓、情绪忧伤感伤的音乐相比,第二部分速度加快,情绪变得明朗,似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又似游子梦回故里,沉醉在亲人中间,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3)第三部分音乐欣赏。

a、思考问题:第三部分的音乐特点是什么?它又表现了什么情感?

b、学生答:再现民歌的音乐主题,音域提高了八度,再次感受到游子绵绵不断的忧伤的思乡之情。

c、老师总结:第三部分音乐是一个缩减再现的段落,仅仅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第一段的音乐旋律,并移高了一个八度显得更加缠绵悱恻荡气回肠,乐曲短小的结尾充满茫茫的愁绪,最后结束在不协和、不稳定的和弦上,曲终意未尽。无穷尽的相思理不清,斩不断,久久萦绕在心头。

(4)、复听全曲。

教师总结:同学们,《思乡曲》哀婉、缠绵,如泣如诉,带着浓浓的思乡愁情,把远离故乡的游子那种要回故乡而不能回的情境,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也让我们感受到曲作者马思聪魂牵梦萦的乡思和缕缕不断的忧伤。

七、课堂拓展延伸。

欣赏有关思乡的优秀歌曲:《念故乡》、《我的肯塔基故乡》、《故乡的亲人》

八、师生同唱

《思乡曲》主题音乐。

九、课后小结:

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的思考与实践活动中,学生才不会被动的听、被动的接受,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辨能力、感受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调动起学生的音乐兴趣。

高中音乐课教案设计篇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现代京剧唱段《家住安源》及《雄心壮志冲云天》,感受、体验唱段的音乐情绪及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够正确判断它们的唱腔及行当,掌握京剧音乐的板式、伴奏等京剧常识。

【过程与方法】

能够积极大胆、有感情地演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体会现代京剧艺术的唱腔韵味,培养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

【知识与技能】

探究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在内容、服装、伴奏等方面的区别。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现代京剧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感受唱段的音乐情绪及表现的思想内容。

【难点】

能够较为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体验京剧艺术的唱腔特点。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京剧唱腔音频,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两个京剧唱段的题目分别是什么吗?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学生讨论回答,课件出示答案。

2.学生自主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海岛冰轮初转腾》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两个唱段在服饰、内容、打扮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4.教师通过传统京剧的特点引出现代京剧,顺势导入本课。

(二)赏析乐曲

1.教师发起讨论会:什么是现代京剧?你知道哪些现代京剧?学生自主讨论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的不同。

2.教师出示PPT资料,简介现代京剧的概念:五四运动之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如《海瑞罢官》、《红灯记》、《沙家浜》等。

3.欣赏现代京剧《杜鹃山》第三场中唱段《家住安源》,结合课本唱词,请思考:这个唱段的旋律有何特点?(唱段旋律委婉优美,起伏跌宕,属于二黄腔)

4.再次聆听,说一说行当、唱腔分别是什么?表现了柯湘怎样的思想感情?(青衣;痛苦哀婉的心情)

(三)对比赏析

1.片段欣赏,初步感受

(1)播放《雄心壮志冲云天》音频片段,请思考:表现了李玉和怎样的情绪?(李玉和对敌人的蔑视和悲愤、激昂的'情绪)

(2)再次聆听,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有何特点?(旋律平稳,节奏舒缓)

(3)说一说这一唱段是什么唱腔和行当。(唱腔是二黄,李玉和属于行当中的老生)

2.完整欣赏,深入体验

(1)播放《雄心壮志冲云天》视频,学生跟着唱词尝试轻声跟唱,思考:该唱段可分为几个部分?(六个部分)

(2)各部分分别表达了李玉和怎样的思想情感?(对敌人的蔑视和大义凌然——虽锁住手脚,却锁不住英雄气概——回忆与敌人斗争的情况,展望革命发展形势,表现出从容不迫的气势——对未来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关心转送密电任务,相信母亲和女儿——视死如归的决心。整个唱段刻画了李玉和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思想感情,体现了李玉和壮志昂扬的英雄气概。

(3)伴奏乐器有哪些?(打击乐器、弦乐器、交响乐器)

(4)学生分小组讨论:伴奏音乐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伴奏音乐起到了烘托气氛和衬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1)欣赏唱段,学生判断唱腔和行当:西皮、老生。

(2)跟音乐轻声哼唱,找一找哪些地方比较难唱。

2.跟音乐有感情完整演唱几遍。

3.随机挑选同学上台表演,并让学生自己评价。

(五)小结作业

1.教师总结:请你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说说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在内容、服装、伴奏、道具、布景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2.希望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更多的同学能够走进京剧的殿堂,去领会她的美妙与瑰丽,去创造她的灿烂和神奇!师生再见。

高中音乐课教案设计篇4

一、课题

《赏析惊愕交响曲》

二、教材分析

《惊愕交响曲》是人教版高中音乐欣赏的必修教学内容。是海顿的代表作品,其中以第二乐章最为着名。作品采用变奏曲式。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因此本交响曲对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极其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演奏,培养学生简单乐器的演奏水平及合奏的能力。

(2)通过学生亲自演奏作品,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模仿并实践演奏,完成教学。

(2)发挥特长生的优势,让他们有更多的展示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演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器乐演奏的兴趣。

(2)通过分析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分段赏析惊愕交响曲

2.通过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意图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视唱、试奏、合奏等音乐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熟悉该曲的主题部分,从而促成“随风潜入曲”的.良好效应。

2.“生本课堂243”教学模式的实施。利用导学案媒介,针对学情,灵活处理“前置性补偿--新知探究--形成性检测--后续性补偿”四环节,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生动课堂、生本课题、生成课堂、生长课堂。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的问题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见板书设计)

(二)学生分析作品,用乐器演奏作品片段

现有乐器;竖笛、钢琴、小提琴、二胡。

1.主题:全体同学用竖笛演奏。(强弱变化如何处理?注意最后一个音。)

2.分析与演奏四个变奏及尾声:让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1)变奏一:再次请学生欣赏片段,听一听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我们可以使用哪种乐器来演奏?作品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海顿为什么用这样的情绪演奏作品?

(2)变奏二:转调为同主音的小调。请同学欣赏片段。

(3)变奏三:

①十六分音符用什么乐器演奏?

②欣赏片段,两个声部分别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我们可以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用了什么创作手法?

(4)变奏四:

①乐队强奏,弦乐以快速的六连音衬托。欣赏这部分内容,使用什么乐器演奏?

②欣赏后半部分,使用了什么乐器?我们用什么乐器演奏,作品是如何变奏的?最后的强奏如何处理?

(5)尾声:

作者如何处理情绪?为什么?我们怎样演奏?

3.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整地演奏作品。注意各段的连接及不同乐器的进入。

(三)小结变奏曲式并欣赏其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

通过演奏作品,请学生说说什么是变奏曲式?请学生再欣赏两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进一步体会变奏曲式。(《小星星变奏曲》、《少女的祈祷》)

(四)总结

通过演奏作品,同学们不仅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变奏曲式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活动】

1.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2.变奏一:完全保持了主题结构,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衬托。主题可以用竖笛演奏,人数可以减半,(反复时换另一半),可用弦乐奏十六分音符,可选择小题琴或二胡。学生分析作品的情绪,“惊愕”之后的愉悦。

3.变奏二:弹钢琴的同学为我们演奏a部分。(b部分略)

4.变奏三:十六分音符可以用竖笛演奏。由双簧管和小提琴奏出两个声部的旋律。可以使用长笛和小提琴演奏。这部分运用了复调的创作手法。所有乐器一起强奏,钢琴演奏六连音衬托。学生全体演奏。

作品用弦乐演奏,可以用二胡和小提琴。加入了许多变化节奏,丰富作品。部分学生演奏,其他学生聆听。强奏时所有竖笛加入,一起演奏。

5.尾声:情绪有些压抑,暗淡。因为“惊愕”过后一切都不会改变。竖笛演奏人数减半,弱收。全体学生完整演奏作品。(学生总结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先奏出一个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使主题通过多次不同的变奏而得到多方面的发挥。少则三五次,多则数十次。

【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合理。通过学生分析作品,并通过选择身边熟悉的乐器亲自演奏作品,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变奏曲式,使枯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兴趣。

高中音乐课教案设计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欣赏《四岁的红鬃马》、《欢迎》和《星星索》等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2、学生学唱《星星索》,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的萨朗吉和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掌握亚洲音乐,特别是东南亚---印尼和南亚——印度的风格特点 。

教学难点

分四个声部视唱《星星索》并用肢体语言,感受克隆宗歌曲的特点;用手划出划旋律线,体现印度音乐旋律特点的线条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来看这幅地图,图上画的是哪个洲呢?(亚洲)我国和邻国所构成的亚洲就是人类古代文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人类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音乐文化,它对其他大陆音乐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亚洲音乐神秘的面纱!

二、教授新课

(一)亚洲传统音乐整体概知

(提问) 亚洲可分为哪几个音乐文化区?影响各区音乐文化的.国家或地区有哪些? (回答)完成图表

亚洲可分为五个音乐文化区: 东亚(中国)、

南亚(孟加拉、印度)、

东南亚(中国、印度、伊斯兰、欧洲)、

中亚和西亚(古希腊罗马古埃及、古波斯、伊斯兰(古阿拉伯音乐))。

(二)东亚-----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带着问题听音乐)

1、在东亚有一种神奇的唱法,一个人唱出两种声音?有谁听说过吗?

(了解呼麦唱法,书71)

2、聆听乐曲分为几部分,属于蒙古民歌中的长调还是短调?你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 (提示学生根据以前听过的蒙古歌曲谈谈蒙古音乐长短调的风格特点) 乐曲开始,马头琴奏出徐缓悠扬的前奏。

第一部分,响起呼麦的声音具有蒙古长调的特点,节拍自由,节奏徐缓、宽松,乐曲非常辽阔、奔放、抒情、恬静。

第二部分具有短调特点,节奏密集,曲调欢快、跳跃,情绪热烈欢快。刻画了生气勃勃的红马的形象,像是按奈不住的激情迸发而出,表现出草原上欢快的情景。

3、表达了人们什么情感呢? 书71

(三)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

1、第二站我们去“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去听一听。

2、感受音乐特点(带问题听音乐) 问题导入:

(1)歌曲曲调、节奏和唱法分别有什么特点?

(2)本曲表现的内容是 什么?伴唱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

(1)歌曲曲调缓慢、悠扬,每句节奏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

(2)表达对心爱的姑娘的深切思念,是一首优美的情歌 。 歌曲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为伴唱。( “星星索”是划船时伴随船浆起落节奏的哼声。)

3、介绍克隆宗。P72

4、歌词有什么特点呢?四句一段,句子首尾都押韵

3、分四组演唱《星星索》片段 书76

3、实践活动:(和学生一起体验划船和乘船的乐趣) 首先请同学范唱固定伴奏音型“啊,星星索”,后选用两组同学用固定音形“啊,星星索”伴唱;一组同学和老师共唱主旋律,一起完成作品。通过这样让学生加深对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的节奏特点的认识。完成教学重难点。

(四)南亚-----印度民间乐曲《欢迎》

1、听音乐判断哪个国家?

下面我们乘船去到一个神秘的国度。先听音乐,判断这是哪个国家? 学生回答:印度

2、你怎么判断出来是印度的呢?根据演奏的乐器声音,在印度电影配乐中也常常听到这种乐器的配乐。介绍萨朗吉。

2、印度音乐特点(带问题听音乐)

(1)聆听这首音乐,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旋律线? (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试着用手臂和手指大胆地划出旋律的音乐进行,然后鼓励大家上黑板展示划旋律线并一起跟着音乐感受。完成教学难点。)教师点评 学生总结音乐特点:

波浪式、曲线式、螺旋式的音乐进行,如怨如诉、绵延不断的旋律;

(3)请挑出描绘印度音乐特点的词语。(完成拓展与探究3)

5、阿塞拜疆音乐《巴雅提木卡姆》。

(1)简介(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屏幕文字)

木卡姆是波斯、阿拉伯、突厥各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是一种由多首乐曲组成的组曲。这首木卡姆用卡曼贾演奏,卡曼贾是伊朗和高加索等国的民间乐器,在埃及、土耳其和中亚地区也有流行。

(2)欣赏时请学生注意伴奏的节奏。

(3)引导学生进行“演奏”活动。(用身边各种物体做打击乐器,拍出各种音色的节奏)

四、课堂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与我国毗邻的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 学生回答并范唱:

日本的《樱花》 韩剧《大长今》主题曲《希望》 朝鲜民歌《道拉基》(桔梗谣)

高中音乐课教案设计篇6

【教学目标】

(1)欣赏《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联系本册所学过的所有作品,懂得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的社会功能。

(2)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合唱艺术的相关资料(文字、音响)在课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感受合唱音乐风格、特点,并了解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及艺术价值,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进行歌唱,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技能,让学生知道,知识技能永远是为表现音乐情感服务的。

【教学内容】

1、《走进新时代》

2、《你是这样的人》

3、《祖国颂》

【教学理念】

本课围绕着合唱形式表现之一——“合唱”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教师不再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而是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渠道寻找、收集有关合唱相关的文化资料、信息、音响资料,并分成小组进行筛选和整理,最后通过多种形式整理出不同时期合唱代表作品,并总结此时的代表作在这个时期的意义与作用,并以合唱曲《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为例进行现场艺术实践,进一步感受合唱艺术的独特的艺术魅力。课前教师对每个声部长进行培训,然后由声部长再教会各自声部同学,培养学生对理论艺术实践的自主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从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

本课是学生交流展示的环节,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相关理论与合唱的音响资料,从合唱的起源,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以及当时的音乐风格特点、作用意义等,认识用歌声记录新中国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补充,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

从高中的音乐教学角度看,采用合唱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增大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率,使众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并通过艺术实践,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合唱音乐的特点,更多地发挥其引导、启发、促进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

【教学准备】

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多渠道收集有关合唱艺术的相关资料(互联网、报刊、传播媒体、音响等),用文字和音响配合说明——什么是合唱艺术。

②教师需准备一些有关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便于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补充。

③学生以声部分单位围坐,便于随时进行讨论、交流和艺术实践。

【教学过程】

1、听辨导入

(1)对比聆听:

①独唱《走进新时代》

②合唱《走进新时代》

师:请大家分辨同一首歌曲,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而产生效果上的差别。

(2)对比欣赏美声(戴玉强)和通俗(刘欢)两种唱法演唱《你是这样的人》(注:整曲结构“AAB ABA”)。

师:该歌曲是电视纪录片《百年恩来》主题歌,为纪念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而作,歌颂伟人——我们敬爱周总理的颂歌,歌曲情感含蓄、深沉,令人荡气回肠。请同学们说出同一首歌曲采取不同唱法的效果有何不同,简单谈谈感受。

(3)对合唱曲《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进行介绍:

①说出聆听的感受

②学唱主题音乐,进一步体验歌曲的结构、内涵及风格特点

③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时期作品的历史意义

师:引出课题:合唱是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艺术形式,“什么是合唱艺术”,“合唱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的交流

①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课件及音响资料)并互相进行交流。

②由课代表主持,选出代表进行展示:关于合唱艺术的起源、发展,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作品,以及它们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让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作业情况以及相应的音乐文化知识。

3、艺术实践(重点作品的艺术实践)

(1)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课前各声部组长已做辅导,学生共同体验感受合唱特殊的艺术魅力。

[师]重点作品的分析:

《走进新时代》作于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前,歌曲以抒情而优美的旋律,动听而婉转的音调,抒发了中国人民在世纪之交,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迈地走进新时代的情怀。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完整,歌曲曲调采用民族五声宫调式歌词,以第一人称——我(我们)展开,倍感亲切。

(2)教师带领学生分段学唱歌曲。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边领会边演唱)

在演唱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迈地走进新时代的激情。

第一乐段是叙述性的直白——“总想对你表白……让我告诉世界……”表达我们豪迈的心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曲调婉转起伏娓娓动听,演唱中若将装饰音唱出来,更为曲调增添明快的色彩。

第二乐段旋律基本上在高声区流动,情绪更为激动,并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歌词中先后以“东方红”、“春天的故事”唱喻我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的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继往开来,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歌词中“向”字、“迈”字、“界”字、“宰”字、“诉”字、“事”字,在唱的时候适度抬起软腭,注意整句的力度变化,渐强渐弱要处理得明显,尤其是第二段高潮部分,把豪迈的激情充分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显示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的问题,灵活、及时地给予指导,同时,应允许学生由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演唱风格(民歌加通俗)去表达他们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倡学生学习的过程。

欣赏:播放“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的演唱片段。

师:在鉴赏中让学生认识个性化声音的价值,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嗓音条件按其不同的音色及演唱能力,组合成多种演唱形式,如:独唱、重唱、小组唱等,这不仅是对高中生个性表现能力与合作表现能力的培养,也是合唱所达不到的另一种艺术效果。

(3)让学生体验、感受合唱作品的同时,教师着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进行提示,在音乐的社会功能上进行引导、点拨,适当进行研讨。

4、研讨问题(组长主持)

专题1:音乐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1)第一组组长引导同学阐述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如音乐可以作健身、广告背景等。(若时间充沛可播放他们课前准备好的音像资料片段。)

(2)教师点评:音乐来源于生活,又能反作用于人类生活。

专题2:音乐是怎样为人类生活服务的?

(1)第二组组长引导同学讨论音乐能点缀人类生活,如音乐可以伴舞、烘托影视剧的气氛等。(若时间充沛可播放他们课前准备好的音像资料片段。)

(2)教师点评:当音乐的情绪与生活场景的气氛吻合时,音乐就能烘托这个场景。

专题3:列举与生活有关的音乐。

(1)第三组组长引导同学列举生活中的音乐,如队列、迎送、婚丧、商场、汽车、公园等。(可播放他们准备好的音像资料)

(2)教师判断其准确性。

专题4:生活中的音乐有那些类别与社会功能?

第四组组长引导同学讨论实用性音乐类别与其相对应的社会功能。

5、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到音乐是有着深远意义和明确目的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高度的发展,还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起了多方面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学习了合唱的相关文化知识,认识到实用性的音乐类别与其相对应的社会功能,并进行了艺术实践的体验与感受。

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在无伴奏的前提下,能够把握好节奏、音准,而且善于总结,并实际运用。同时,我们学习音乐不仅是学会唱歌,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也可以发掘歌曲内在的审美内涵,把握不同的艺术风格,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艺术体验。在课外拓展与探究性研究学习中,大家可以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技巧和方法,把本学期自己喜欢的所有歌曲组合起来,合作策划一场综合性声乐专场音乐会,展示个人特长,让自己的音乐学习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其他类似内容

1室内设计工作计划精选6篇

室内设计工作计划精选6篇

本期我们为您精选了6篇精彩的室内设计工作计划,旨在为您提供灵感和实用指导。从创新概念到实际执行,这些文章将帮助您打造理想的...

查看剩余 76% 室内设计工作计划精选6篇

2室内设计工作计划美篇6篇

室内设计工作计划美篇6篇

本系列文章将为您呈现精彩纷呈的室内设计工作计划,共分为6篇,旨在帮助您更好地规划、执行和完善室内设计项目。从初始构思到最终...

查看剩余 73% 室内设计工作计划美篇6篇

3设计师年终工作总结6篇

设计师年终工作总结6篇

本文将为您呈现六篇精彩的设计师年终工作总结,每篇都是不同设计领域的亮点。通过这些总结,您将了解到设计师们在一年中的创意成...

查看剩余 90% 设计师年终工作总结6篇

4幼儿园音乐课培训心得5篇

幼儿园音乐课培训心得5篇

本次音乐课培训心得系列文章旨在分享幼儿园音乐课程培训的宝贵经验。通过五篇内容丰富、观点独到的心得体会,我们将探讨如何在...

查看剩余 73% 幼儿园音乐课培训心得5篇

5设计师年终工作总结美篇6篇

设计师年终工作总结美篇6篇

设计师年终工作总结是每年末的必备任务,不仅是对自身工作的反思,更是未来职业规划的关键一环。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呈现六...

查看剩余 81% 设计师年终工作总结美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