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1000字左右最新4篇(《徐志摩散文集》:情感之旅)
《徐志摩散文集》是一本集结了徐志摩先生多篇散文作品的精选集。徐志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本文将为大家带来四篇关于《徐志摩散文集》的最新读后感,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1000字左右篇1
徐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
《雪花》、《康桥》和《风》是徐志摩诗风的代表作,不仅是表面语言风格的一致,更重要的是内在灵魂气韵的相吸相连……这三首诗正好从这个角度展示了诗人写作的连续,希望与理想追寻的深入,当然言下之意便是徐志摩的诗中理想与希望感情最为激烈。
在初中时代,就开始接触徐志摩了,阅读过他的《再别康桥》、《我所知道的康桥》和《雪花的快乐》等。他在诗中描绘的意境是如此之美,他的语言总能带给我很多的触动,为了读懂它,我找来一些他的作品和关于他的一些评传,认真品读,用心感悟,收获颇多。
徐志摩擅长经营一种独特的意境,或者说是一种独特的心境,去阅读,去体会,他的诗文写得好细腻,好真切。描绘的景色中,有静静的山,高高的塔,轻浮的白云。有空中徘徊的苍鹰,还有黎明的晨曦、黄昏的落日,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有声的画卷。
那首《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中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如果在一个未知的情况下,你看到了这首诗,阅读一遍又一遍,是不是会像我一样:感叹!惊讶!种种疑惑,试想着是谁有如此隽秀的笔?描绘了雪花的轻盈欢快?是谁用如此明朗的抒情?展现了这样优美的意境?那句“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若你不懂是徐志摩所作,不懂他,不懂他那些艺术佳作,美妙的象征,或许你又是另一番理解。是的,这是一首爱情诗,爱情诗是他全部诗作中最有特色的部分,抒唱了他对爱与美的追求。升华了的神圣爱情,非常巧妙地传达了诗人执着追求爱情和美好理想的心声。
很多同学有问我为何对这首诗情有独钟,我的回答便是这雪花被徐志摩赋予了满满的信念,这是被灵魂穿着的雪花!
还有那首《再别康桥》,好吧让我最先开始接触徐志摩的便是这首了,那个时侯给我们上课的语文老师上的也是水里火里,硬逼着我们听了几节课,刚开始有点抵触,因我本就是个上课不爱听讲的主,后头不知哪个环节,听着那袁老师深情着复读徐志摩的原话:“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得,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不做任何思维运转,第一反应便是无知的笑了几声,却随即引来班上同学一种嘲讽的眼神,顿时无地自容。从那以后又因后来多次无意识的接触徐志摩的那些诗文,可以感受到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并追求艺术形式的华美,还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还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如此不得不让我敬佩,为之感叹,向之学习。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勃发了诗兴,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美丽的景色中,也驰骋在诗人的想象之中。意境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结构形式也很严谨整齐,错落有致,语言节奏委婉,犹如一曲悦耳徐缓的散板,亦能拨动我的心弦。
还有《翡冷翠的一夜》、《灰色的人生》等等佳作,都是我喜爱的,利用休闲时间去阅读,去享受,感受灵魂的高贵。于是我总结的好几文字便是:读诗并不是去钻研它的意思,更注重的是它的意境,令自己的心情随着诗歌文字的浮现而波动。
《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1000字左右篇2
在转瞬即变的时空里,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徐志摩打败了时间的文字、声音和表情,创造无数经典,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唤醒了我们曾经的那份纯真和对世间的幻想‥‥‥
初识徐志摩还是那首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时的我还是一个不懂世故的懵懂小男孩,望着如此洒脱的诗句,内心也不禁泛起涟漪,那是一种天性的思想泛滥,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如今再次观赏这部作品,却发现那时的徐志摩少了份纠缠,多了些许奔放,浅露离别的忧伤,显现了浓浓的浪漫情愫,他把浓郁的离愁深埋心底,用寥寥几笔点化得淡雅、飘渺,全诗显得飘逸而空灵,激起我对大学生活的深刻怀念,对职工生涯的无限憧憬。如果你觉得徐志摩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贡献仅此而已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你眼界低见识短了。
前不久,在空暇时间有幸拜读了徐志摩的《偶然》一诗,全诗短短几十字,深切的表达了诗人对偶遇之人的喜爱,却又无可奈何而引发感叹。由于受英国浪漫主义诗风的熏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纯正而不轻佻,高雅而不低俗,他的诗歌柔美、清丽、音韵和谐,表达了他对爱情、自由和美的追求。每每读起他的这首诗歌都会激起我对美的无限追求,对偶遇的深切渴望。对于二十岁正直青春年少的我们而言,正处于抉择的时段,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发现美,只有拥有发掘美的眼睛,才能发现美,追求美,才能,感受美。对美的发现与创造源于对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徐志摩面对愤怒,没有咆哮,没有慷慨高歌,甚至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淡然洒脱的文字、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用他的才能与行动告诉我们面对不如意的事需冷静,乐观,要豁达。
徐志摩的作品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对我而言,还是偏爱他的诗歌,他的浪漫主义,每每翻阅他的作品都会有不一样的心境和感受,无论是他的为人还是作品都足以给我上一辈子的人生哲学。
徐志摩以彼之细腻的心理捕捉,赋我缠绵的情感体会;
以彼之行云流水的写作风格,赋我酣畅淋漓的心灵洗礼;
以彼之坦诚的语句,无畏的呐喊,赋我对人类精神的深刻思考。
‥‥‥
可惜,天才的诗人只在人世间短暂的停留,他的出现虽似一颗倏然划过的流星,轻轻的来,又悄悄的走,但却折射出奇异的光芒,留下为之动容的作品,留下令人陶醉的浪漫主义情怀,叫人怀念,令人难忘,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1000字左右篇3
徐志摩的诗既没有郭沫若的奔放,亦没有闻一多的深沉,有的是飘逸、空灵,如潺潺溪水,如清风明月。他的大部分诗作没有愤怒,没有呐喊,没有慷慨高歌,甚至也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他追求的就是一种宁静、和谐、无冲突的美的境界,表达的就是经过理性筛选、过滤了的情感。他总是将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给以稀释,以防其“杀”了诗的美感。如《再别康桥》,诗人将那种浓郁的离愁点化得淡雅、缥缈,将离别时那种沉重的心绪藏于心底,使全诗显得飘逸而空灵。“再别”本包容着十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但这种复杂的情感化为诗时,则从头至尾表现出对自我的压抑,对情感的克制。如“轻轻的”一连用了三个,含蓄委婉地将诗人心头的沉重、依恋曲折地表达出来。在整个诗中,没有因难以割舍的别情而潸然泪下,更没因理想的破灭而号啕痛哭,弥漫全诗的只是淡淡的忧伤,悠悠的惜别,内含不尽之意。这正是情感经过理性的洗礼后所能达到的一种诗歌境界,所以有着永久的生命力。
徐志摩的诗歌比较含蓄,但不流于晦涩。从总体上看,尽管徐志摩在诗歌中反复吟唱其单纯的信仰:爱、自由与美,但他并非对此进行赤裸裸的、粗暴的呐喊,而是将之寄托于对雪花、康河、婴儿等美好形象的礼赞中。《黄鹂》中第二节:“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实写黄鹂,虚写诗人的感觉:感叹春光、火焰,热情,一闪即逝。把展翅飞走的黄鹂与春光、火焰、热情联系起来,显得含蓄而又深沉。《山中》写“我”在庭中月下思念山中的恋人,但诗人却不直接去抒写对恋人的思念,而从对山中光景的关心写起;不直写“我”想去见恋人,而是化一阵清风,将针叶青松吹落在情人的窗前,轻轻地不扰乱她的睡眠。这种构思含蓄地将对恋人无微不至的体贴、甜蜜的思恋全都表现出来了。《再别康桥》中,诗人不直言自己对康桥的无限深情和依恋,而只是恣意渲染康河的美景,只说自己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徐志摩散文集》读后感1000字左右篇4
手捧着《徐志摩诗集》,我心潮澎湃。读者自己仰慕已久的诗人用心血写就的诗歌,我沉醉其中,如饥似渴。随着他的脚步,我参观了欧洲各国的风景名胜;顺着他的目光,我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走进他的思想,我也对黑暗的旧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
想必多数仰慕徐志摩的读者,是因为看过了《再别康桥》,我也不例外。本是普通的小桥流水,经他描写,竟成了世外桃源,宛如仙境一般。“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诗人眼中的景物,经过想象的雕琢,都被赋予了生命轻的超凡脱俗。康桥上肯定留下了徐志摩许多美好的回忆,康河中也溶着他水晶般的梦幻,这是他恋恋不舍的佳境啊!我跟随他漫步在康桥上,听流水潺潺,看柳絮轻舞,让心重归于静谧。忽然,身边景物瞬息万变,我已站在泰山脚下。“你阔大的巉岩,像是绝海的惊涛……承受日月与云霞的光豪……”在这里徐志摩完全没有了刚才的柔情,而变得豪情万丈,诗人的感情真得太丰富了。
我不知疲倦的读着,马不停蹄的游走,愉悦地欣赏各地的壮丽景。可是,我的心情突然变得十分沉重,只为眼前悲惨的景象。“‘行善的太姑修好的爷,赏给我一点吃剩的油水吧!’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有玉杯;但这沉沉的紧闭的大门,谁来理睬……”我的眼泪簌簌落下,不由得想到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在这里得到印证。悲痛之时,耳边又传来一个凄凉的声音:“先生,可怜我一大元吧,先生!飞奔,急转的车轮,紧追,小孩的呼声。”在这阴沉黑暗的时期内,有多少苦难的百姓受尽苦难的折磨!他们是不幸的,相比之下,我们生长在阳光下的新时代青少年又是何等的幸运!如果在这样优越的环境里还浑浑噩噩,不思进取,我们又怎能心安理得的生活呢?
追随徐志摩的脚步,看到的景物包罗万象,却受到了心灵深处的启迪。为了祖国江山远壮美,为了和平盛世永远延续,我们青少年必须发愤图强,有所作为—“青年!你幸而为今世的青年,你的心是自由梦魂心,为这大自在的无始终,问谁能挽精神之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