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晒橘子皮教案7篇
出色的教案使教师在教学中突出核心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关键内容,教案的精心设计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下面是九八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晒橘子皮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出色的教案使教师在教学中突出核心知识,确保学生掌握关键内容,教案的精心设计使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下面是九八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晒橘子皮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晒橘子皮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参加观察橘子的活动,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分享的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每组一只筐,内装与本组幼儿人数相等的橘子。
活动过程:
1、用触觉箱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请幼儿摸一摸箱子里装的水果。
提问:"请你摸一摸,告诉我里面装了什么水果?"
2、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橘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的?
(2)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可与苹果进行比较)?
(3)闻一闻:橘子有什么气味?
3、感受橘子的内部特征。
(1)请幼儿讨论: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
(2)那我们怎么把它打开呢?
(3)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橘子,观察橘子的内部特征。
提问:剥开皮的橘子是什么颜色的?剥开皮的橘子是什么样子的?一瓣一瓣像什么?
4.品尝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说说品尝后的感觉。
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教师画一棵轮廓树,让幼儿将剥下来的橘子皮撕成小块,贴在橘子轮廓图上,制作成一幅橘子皮画,将橘子皮画贴于橘子树上,做成一棵橘子树。
幼儿园晒橘子皮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表达橙子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2、获得物体沉浮的概念。
3、学习简单的记录及统计。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蔬菜水果浮沉实验前后对照图,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的实物和图片,水箱。
活动重难点:
获得物体沉浮的概念。
活动过程:
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它们是谁?说出蔬菜、水果的名称。
观察实验,理解浮沉概念。
你们见过蔬菜水果游泳吗?
自选一种蔬菜和水果,把它放到水里,观察在水中的状态。用语言表达浮沉现象。
猜测橙子浮沉现象,用橙子图片粘贴方式表现橙子浮沉实验前的对照图上。
再把浮在水面和沉在水底的橙子数量作简单的统计。
请幼儿将橙子放到水里做实验,观察它们在水里的现象,也用橙子图片粘贴的方式表现在橙子浮沉实验后的对照图上。
再把浮沉的橙子数量作简单统计。
将实验前后结果对照,增加活动趣味性。
活动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来说,这个活动总体上比较满意。在玩水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发现和获得初浅的“沉”“浮”经验,帮助幼儿归纳和形成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让孩子们做简单的记录,目的是让他们通过记录水果在水里的沉浮状态,并且根据水果在水里实际的沉浮状态来验证原有的猜想,调整自己的认识,使幼儿感知到:事物要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一切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激发了幼儿极大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幼儿园晒橘子皮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了解橘子的外形特征,能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对橘子的认识和发现。
2. 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愿意探索剥橘子的方法。
3. 体验观察、认识橘子和自己动手剥橘子、品尝橘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每人一个小的布口袋且里面装有1个小橘子(橘子事先擦干净)
2. 餐巾纸、大框、小盘子。
活动过程
1. 调动感官初步感知口袋中的橘子。
教师:这里面是什么?怎么做才可以知道?(引导幼儿调动各种感官,摸摸、闻闻、掂掂)
教师:袋子里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讲述用感官感知橘子的特点,如用鼻子闻到了橘子的气味,用手摸上去的感觉…)
2. 观察认识橘子
教师:到底是什么?我们把它拿出来看一看。(橘子)再把袋子放到桌上的框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使用材料的习惯)
教师:橘子看上去是什么样的?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用眼睛仔细观察橘子的颜色以及橘子上下的蒂和脐等部位的特点)
教师: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你们的橘子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橘子的大小、颜色)
3. 引导幼儿尝试探索剥橘子。
教师:橘子里面是什么样?吃到嘴里是什么感觉呢?(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自由大胆猜测橘子的内部特征)
教师:请你拨开橘子皮,看一看里面是什么样的?数一数有几瓣?(鼓励幼儿自己尝试拨开橘子了解其内部结构——橘皮、橘肉、橘子核,并感知一个橘子分成了几瓣)
教师:我们再尝一尝,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启发幼儿用简单的词语表述品尝的感觉,如酸、甜、凉凉的、有汁等)
幼儿园晒橘子皮教案篇4
一、活动目标
1、愿意想象“一瓣橘子像什么”,并乐意欣赏歌曲。
2、在吃吃、玩玩中体验开“橘子船的”的乐趣。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二、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闭上眼睛,我要请你们猜猜一个东西是什么!(拿出橘子,请几个有儿闻一闻,然后说出水果名字。)对,是橘子。你们喜欢吃橘子吗?怎么吃呢?(剥开来吃)剥开后,橘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一瓣一瓣的)一瓣橘子像什么呢?
2、交流:一瓣橘子像什么?
幼儿先自由交流,然后在集体面前讲述(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完整的语句讲述),最后教师引导幼儿想象橘子像船。
3、欣赏歌曲
1)第一次欣赏,交流:橘子船开到了谁的嘴巴里?
2)一边开橘子船来吃橘子,一边再次欣赏歌曲。
3)律动。
4、游戏:橘子船找朋友。
教师与幼儿一起唱歌,并将橘子船开到乖宝宝嘴巴里。吃到橘子的乖宝宝要到集体前表演一个节目。并轮流进行。
三、反思
小朋友很喜欢吃橘子这样的活动。他们的想象力真是很丰富,有的说:“一瓣橘子像玩玩的月牙”;有的说:“一瓣橘子像树叶”;有的说:“橘子像香蕉”;有的说:“橘子像玩具”;有的说:“一瓣橘子像小船”……请幼儿一边欣赏歌曲,一边吃橘子,他们很开、心。把橘子当船一样开到嘴巴里这样的吃法,对于他们来说更是觉得惊喜。所以他们在活动时特别积极,对音乐地欣赏效果比较好。这次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整合性不够强。
幼儿园晒橘子皮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我们一起摘橘子》,掌握mi、so、la的音高以及节奏的变化。
2.培养注意力,探索尝试多种合作演唱的方法,体会合作演唱的美感。
活动准备
若干乐器。
活动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主题
师:前几天,我们到橘园去干什么?
幼:我们去摘橘子。
师:怎样才能把橘子摘下来呢?
幼:手要转一下,用力摘。
师:你摘了几个橘子,分给谁吃了?
幼:我摘了六个橘子,给妈妈……
师:今天,我们一起把摘橘子的事编成一首歌来唱一唱好吗?
幼:好哇!
二、游戏歌曲的探索
(一)学习歌曲
1.教师弹奏旋律,引导幼儿倾听思考:歌曲中共有几句,有哪几个音宝宝?
(歌曲中有四个乐句,有do、re、mi三个音宝宝在唱歌。)
2.教师边弹边唱师生共编的歌词。
3 3 3 3 2 2『1一i 3 3 3 3 2 2 i 1一『3 3 3 3 2 2 i 1一i 3 3 3 3 2 2 1 1??
师:天气真好,老师请大家快上车准备出发,说什么?
幼儿表达歌词内容,教师一一用歌曲句子小结。
3.幼儿边动作边说歌词:
(1)教师引导幼儿把欣赏时听到的歌词用语言加以表达,教师即时纠正发音、咬字和口型
如:摘、快、笑等。
(2)幼儿倾听歌曲旋律,边拍手边念歌词(按歌曲旋律节奏拍手)。
(3)师生共同边拍腿边念歌词:左右腿交换拍,即念第一句拍左腿,第二句拍右腿,依次
类推。
(4)幼儿边拍腿边念歌词。
幼儿园晒橘子皮教案篇6
活动设想
本活动取材来源于生活,以探索橘子的瓣数为主线展开活动。活动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幼儿探索用多种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然后把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了解橘子的瓣数并不相同。第二环节是利用统计得出的数据,让幼儿猜测是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然后提供大、小橘子让幼儿验证。
活动目标
1、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学习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
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
2、笔、记录纸、卡片等。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
师:这张记录表有几列,每一列表示什么?左边的一列有数字,右边的呢?这里的数字表示橘子的瓣数。如果你的橘子有9辨,你就拿一个橘子小卡片贴在9的'右边的“我的橘子有几瓣”那一栏中。为了让自己知道哪张橘子卡片是你的,你可以在小卡片的上面做上你喜欢的记号。
反思
表一用来记录全班幼儿计数的结果。运用统计表既有利于引导幼儿总结规律,让幼儿的知识系统化,增进幼儿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探究的方向,有助于探究目标的实现。
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启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提醒幼儿在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让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主要是想让幼儿在操作前先进行理性的思考,避免活动中的盲目性?幼儿讨论激烈,纷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数了橘子,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数的那个橘子有几瓣?可以分给几个人吃?你是怎样数的?
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儿园晒橘子皮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自然界的色彩,从自然物中寻找黄色系色彩元素。
2、大胆画出各种不同大小的橘子和缠绕的藤蔓。
3、初步尝试合作绘画。
活动准备
1、认识橘子,有关于橘子的经验。
2、白卡纸,水溶性炫彩棒,排笔,调色盘,水粉颜料(红色、橘黄色、黄色)。
3、马蒂斯《静物橘子》。
4、音乐《丰收之歌》。
活动过程
1.创设丰收的场景,导入活动。
(1)幼儿回忆自己记忆中的橘子,包括形状、颜色等。 (重点是颜色)回想自然物中黄色的东西,为之后的色彩明暗感知做铺垫。
(2)教师播放《丰收之歌》,提问:这首音乐表达什么?丰收季节农民伯伯会丰收哪些水果?哪些水果是黄色的呢?它们的颜色又有什么不同?
2.欣赏作品,感知色彩明暗。
(1)教师出示作品《静物橘子》,引导幼儿自由观察。
(2)引导幼儿将视线集中到橘子身上:观察橘子的颜色,分析不同之处,充分感受黄色系的明暗。如亮的、看不清楚的地方让幼儿联想到阳光下的感觉……
3.音乐中创作丰收场景。
(1)教师:我们今天用红色、橘黄色和黄色三种颜色来变魔术,变出不同的橘子宝宝。
画完橘子后,通过摘橘子律动等,让幼儿休息一会,等颜料晾干。
(2)教师:橘子宝宝一个一个的,很孤单。我们来给他找朋友吧!
在音乐中幼儿用彩棒或绿色颜料给橘子画上手拉手的绿藤,还可以给橘子宝宝戴上漂亮的帽子……
评析
黄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浅黄色雅致、清爽,给人明朗、愉快、希望、发展的心理感受;中黄色给人崇高、尊贵、辉煌、注意、扩张的心理感受;深黄色给人高贵、内敛、稳重的心理感受。
橘子红了是灿烂的,孩子笑了是最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