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英雄事迹心得体会7篇(星辰征程:七篇航天英雄感悟)
航天英雄事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本文特辑了七篇关于航天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深入剖析他们的勇气、智慧与拼搏精神。通过这些感悟,我们将更加深刻地理解航天英雄背后的坚韧与奉献,为我们的未来注入更多信心与力量。
航天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1
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1978年出生,是个河南姑娘,从小就在郑州长大,父亲是郑州食品机械厂的工程师,母亲也是一家汽车制造厂的职员。小时候,刘洋的家庭也还不错,因为父母工作都与机械有关,刘洋受父母影响也爱摆弄男孩子才喜欢的机器玩具。
上学之后,她也比较喜欢跟男同学一起玩耍,还拥有着几个跟班,丝毫没有女孩子文静的一面。她在学校里疯玩,可学习成绩却并不差,对于这种活泼又成绩好的学生,老师也是十分喜欢。
1994年,刘洋考进了郑州市重点中学第十一中学,一直都担任着班里团支书的职位。大家都知道高中的学习生活是十分枯燥的,刘洋不再像以前一样在外面玩耍,她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知识。等到3年之后1997年高考,刘洋以超过重点大学分数线31分的高分报考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
她的梦想竟然是成为一名飞行员,对于她的选择,父母也表示了支持,不过还是担心她受不了高强度的训练。刘洋没有丝毫担心,既然选择了当飞行员,就不怕当飞行员要受的苦。
进入军校之后,刘洋每天都要参加训练,学校并没有因为她是女生就为她减少训练强度。每天训练过后,一身疲惫的刘洋还要学习各种飞行理论知识。有几个男同学都受不了这样的生活,退出了学校,可刘洋却坚持了下来,而且她的各项成绩都非常不错,她拼命三郎般的精神让班里的男同学都十分佩服。
2001年,刘洋以优异的成绩正式从飞行学院毕业,她被分派到某航空部队当了一名的飞行员,她完成了她当飞行员的梦想,驾驶战机翱翔蓝天。每次在天空翱翔的时候,她看着头顶的外太空,心中不由得产生向往的念头,她想到太空看看,那里是怎样的风景。可是飞上太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不过在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上太空,这个消息让刘洋十分激动,她看到自己的学长都进入太空了,她也越发向往,她决定要成为航天员飞上太空。她也开始为成为航天员努力,并将航天英雄杨利伟作为自己榜样。
2004年,刘洋与战友张华结为夫妻,组建了他们温馨的家庭。不过,刘洋却没有想到要生孩子,因为,她怕生孩子会留下创伤,无法成为航天员了。张华也是一名飞行员,航天员是每个飞行员的梦想,张华也十分支持她的梦想,并一直在身后给予刘洋鼓励和支持。
2010年,我国也开始了第二批航天员的选拔,刘洋在参加选拔的众多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了15名航天员候选人之一。
到了面试的时候,她发现面试官正是她的学长和榜样杨利伟前来面试她。刘洋按耐住激动的心情,以沉着泠静的表现完美通过了面试。最终在这15个候选人中,刘洋突出的表现成功让她成为了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然而成为航天员之后,并不意味着你就能登上太空,还要接受更加严格和系统的训练,这其中最艰难的就是加速度训练。我们一般人在6个G的加速度下就会昏厥,而飞行员则要达到8个G的状态,我国的航天员都要承受10G+的训练。(G是地球重力加速度,几个G就相当于要承受几倍的重力。)
要想成为合格的航天员,不是说努力就行的,还要有身体素质和天赋,航天员的训练对男性来说,都是极限了,可刘洋全部都能达标,她在这些训练中的成绩基本都是最好的,她的努力也没有被辜负。
2012年3月。刘洋通过了最终的考核,入选神舟九号航天员乘组,代号03。
2012年6月15日,刘洋被确认与景海鹏、刘旺一起成为神舟九号飞行组,飞上太空执行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任务。
2012年6月16日,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神舟九号载人航天飞船飞向深邃的太空,在太空中绕地飞行了13天之后,刘洋搭载神舟九号成功返回地球,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刘洋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航天员,九年之后,她为了梦想一直拼搏,终于是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刘洋返回地球之后,她的名字传遍了神州大地,人们都称赞她是跟花木兰、穆桂英一样的女中豪杰。刘洋也曾说:这是她的骄傲,也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神舟九号任务完成之后,刘洋也出了不少风头,不过在此之后,刘洋就很少再出现,慢慢地退出了大众视野。原来在执行完神舟九号的任务后,刘洋的身体还是受到了一些小损伤,她也一直在养伤。养好伤之后,刘洋也30多岁了,丈夫张华为了支持刘洋的`梦想一直都没说要孩子。刘洋为了家庭也为了自己的丈夫,决定不再进行航天活动了。
其实刘洋并没有销声匿迹,2013年,她还当选2012年中华儿女年度人物。2014年,她重新回到学校,学习专业文化知识。2015年2月,还出席了中央电视台的“情系国防好家庭”节目,并且还表示自己已经当妈妈了。
2018年,刘洋获得了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又当选全国妇联副主席,为社会、为全国妇女的进步做贡献。不过刘洋并没有完全离开航天局,她也经常回到航天局,为选拔和训练新一代的航天人,将自己这一生的航天经验倾囊教授给他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追赶再到超越,这是中国无数航天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中有太多像刘洋这样的人,一辈子都可能不被人记住,但他们依旧为了祖国的航天奋斗。这些人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他们都深深热爱着祖国,热爱着航天事业,甘愿为之隐姓埋名。
有着这样一群人的国家,她的崛起之路是不可阻挡的,在这个世界上,她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中国!
航天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2
从远古“嫦娥奔月”的传说到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从战国时期的屈原面对长空发出的“天问”到明代幻想家万户乘坐绑在一起的四十七支火箭开始人类首次飞向空中的尝试。今天,悠远沧桑的历史,遥远的飞天梦想,终于成为了现实。“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个航天英雄杨利伟带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期待开始遨游太空。
航天英雄杨利伟凯旋归来,不仅圆了中华儿女的千年之梦,而且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杨利伟的成功体现了中国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踏访太空的国家。在航空技术已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时,全世界都会从杨利伟--这位航天英雄的太空旅行中清晰地发现,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中国,这发展中国家,曾被多少外国人歧视、嘲笑,使我们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受到了侮辱,失去了尊严。但我们中华民族却站起来了!这次,我们中国第一位航天英雄以及中国航天技术的先进,为我们换回了我们的尊严,赢得了外国人羡慕的眼光。“神舟”五号飞船遨游太空成功,证明了我国科技水平的发展,说明了中国科技发展已经远远领先继俄、美之后的国家。中国已经渐渐强大起来了,渐渐换回了异国人的尊敬。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意味着中国已经进步起来了。飞速的发展,辉煌的成就,中国已不再落后,终会赢得全人类的赞叹。
这是一项科技的奇迹,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将永远记载在历史的光荣册上,让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都来学习杨利伟的好精神,让每个中华儿女都为这位航天英雄而骄傲,而自豪!
然而,在杨利伟成功的背后,在杨利伟成长的道路上,感人的故事数之不尽。幼时的杨利伟文弱、内向、胆怯,连仅有不到十五米的木梯都不敢爬。而今,这个不敢爬梯子的孩子竟能乘坐飞船遨游太空。为了锻炼杨利伟的胆量,杨爸爸经常带他去爬树、爬山、游泳。夜以继日的训练,每一步都需要有坚强的意志。杨利伟也用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克服了重重难关,突破成为了一个勇敢、坚强、刚毅、不畏艰难险阻的爱国航天英雄。
幼时的梦想是他成功的根源。每当听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时,他就会对太空产生许多出乎意料的'遐想。他的好奇、他的幻想,使他如今成为赫赫有名的“航天英雄”,人们敬仰他,崇拜他。人们为他的成功而自豪,祖国为他的成功而骄傲。
杨利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起了个辉煌的开端,为中国航天历史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他勇敢,他无私,他爱国,他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好榜样。杨利伟冒着巨大的风险,为中华民族续写了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在中国的千年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航天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3
飞船模拟器是在地面等比例真实模拟飞船内环境,是对航天员进行航天飞行程序及操作训练的最为重要的航天专业技术训练场所。飞船从发射升空充分进入轨道,到调姿回到地球,飞行程序指令上千条,操作动作几十个。飞船舱内的仪表盘指示灯密密麻麻,各种线路纵横交错,各种设施星罗棋布。要熟悉和掌握它们,并能进行各种操作和排除故障,只有靠在模拟器中反复演练。
杨利伟是个有心人。去年年底做模拟器训练的时候,他用一个小摄像机拍了很多坐舱图片。回来以后,输入电脑,自我刻了一个小VCD,随时播放,尽快地熟悉里面的各种设备---此刻已经熟得一闭眼睛就能想得清清楚楚。
飞船上天之前,杨利伟他们做了十几次强化训练,每一次训练都是杨利伟第一个做。做完以后,给教员带给信息:哪个地方不适宜,哪个程序不到位,哪个地方操作不合理。修改完,后面的人再做,少走了很多弯路。
载人飞船联合测试,杨利伟去的次数最多。在测试推进舱和回到舱分离,然后立刻切换到回到舱的动力系统这个动作的时候,按规定10秒钟务必完成动作,研制人员最快6秒种能够做完,杨利伟只用了5秒。
在首飞选拔的5次正常飞行程序考试中,杨利伟获得了两个99分、3个100分,名列专业技术综合考评第一名,成为首飞航天员第一人选。
出征时刻,杨利伟情绪坦然地走向发射架。那一刻,数亿人的`目光注视着他,他背负着一个民族的期望去迎接挑战。"当然,从最坏的角度思考,这毕竟是一次冒险,但冒这个风险值得。我到那里来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我就是为了执行这个任务而来的。"
火箭呼啸而上,杨利伟奔向了太空。
浩瀚太空从此写下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
航天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4
十年磨一剑就在今朝,在航天员刘洋的身上生动再现了航天精神,有过两次飞行的经历,这次任务感觉刘洋更加从容淡定。出发前最后的一刻,她的三个动作瞬间让人破防,心系祖国这是让全国人民放心,更是让她的家人感受到此刻是幸福的。充分感受到三位航天员为了这次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刘洋的恋爱很简单也很纯粹,和爱人张华都是我军优秀的现役军人,军人之间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更多的是直接,双军人爱情就是简单和执着。在刘洋父母的心里,对这位女婿非常的满意,年轻有为有很强的责任感。
刘洋在没有入选航天员之前,她和张华是一个单位的战友,在专业上两人都是优秀的飞行员,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平时关于飞行的经验两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双方很快地接受彼此。2004年两人在双方父母的.见证下走上了婚姻的殿堂。
爱需要包容更需要理解,2010年,刘洋通过了第二批航天员的选拔,让她感受到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张华身为军人,知道国家航天事业中女性航天员还是空白。刘洋当选是荣誉也是责任,决定支持她所有的工作。
便主动承包了家里的“后勤”工作。闲暇时间还作为妻子陪练。经常鼓励刘洋全身心地投入。为了首次执行神九飞天任务,夫妻二人也推迟了宝贝计划。十年后的准备,两人现在有一双可爱的儿女。事业上刘洋再次问鼎苍穹。
刘洋作为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这一切成功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的做后盾,家里的有爱人的细心照顾。刘洋在太空不断刷新着航天人的记录。祝福刘洋早日突破新的任务。祝福三位航天员工作顺利。期待你们的好消息
航天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5
“在执行‘神七’载人航天任务前,为了实现飞天的梦想,我努力了_年,只要努力,梦想一定能实现。”昨日下午,我国首位两次执行载人航天任务航天员景海鹏报告会在龙城高级中学举行。在由龙岗区发改局牵头、区教育局组织的主题为“梦在心中,路在脚下”的报告会上,景海鹏以梦想为主线,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少年时代为成为篮球队主力队员的执着,回忆了自己为成为飞行员的坚持,以及在航天员的'严格选拔和严酷训练中的不懈努力。
梦想给人巨大力量矮个子成“钢铁前锋”
距报告会开场尚有10多分钟,能容纳700余人的龙城高级中学报告厅已座无虚席,这是龙岗学子对圆了中国百年飞天梦想的航天人的崇敬。“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就像是飞机没有航空罗盘,飞船没有轨道。”当天下午2点,一个关于景海鹏努力实现梦想的故事准时开讲。
“谁来猜猜我的第一个梦想?”“航天员!”、“飞行员”……身着深蓝色航天服的景海鹏精神抖擞,谈吐幽默,简单的开场白博得全场阵阵笑声与掌声,“其实我的第一个梦想是成为篮球队主力队员。”
自小学_年级入选校队以来,景海鹏便期盼着能上场比赛,但因个头不高,每场比赛老师都让他做后勤。从小就有股不服输劲儿的景海鹏默默定下“成为篮球队主力队员”的梦想后,便在家里的墙壁上画上篮筐,拿着别人淘汰的篮球,每日一遍遍地练投篮、上篮。
一场比赛中,“替补王”景海鹏终于有了上场的机会。比赛中,他展示了自己苦练的成果,迅速扭转落后的局面,为校队赢得了一场至关重要的胜利。从此,景海鹏一直是篮球队主力队员,现在仍是航天员篮球队的“钢铁前锋”。
“打篮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努力,谁也不比谁差。”景海鹏说,希望通过自己在实现梦想路上的感悟和体会,勉励龙岗学子脚踏实地,努力追梦。
航天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6
10月15日上午8时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个走向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舱内待命起飞。舱内的摄像机镜头,把他的画面传向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
此时此刻,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载人航天指挥大厅里,4名特殊的“观众”面对大屏幕情不自禁地轻声叫出声来:“孩子!”“利伟!”“爸爸!”……
他们,是杨利伟的父亲杨德元、母亲魏桂兰、妻子张玉梅和8岁的儿子杨宁康。他们作为特邀嘉宾,将在指挥大厅的大屏幕前为亲人杨利伟送行。
魏桂兰大妈今天刻意“打扮”了一番,外套里面穿了一件红色的毛衣,嘴唇上还涂了一层淡淡的口红。老人说:“今天是喜庆的`日子,咱们都得精神一点儿!”
张玉梅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的丈夫,把儿子杨宁康的手紧紧攥在手里,仿佛生怕调皮的儿子干扰了利伟。小宁康瞪着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穿着乳白色航天服的爸爸,高兴地叫起来:“爸爸今天最精神!”
“30分钟准备!”发射场上,指挥员的口令传来。魏桂兰大妈好似有点紧张,不由自主地抓住了杨大伯的手。杨德元大伯拍拍老伴的手背,安慰她说:“放心,放心!”
“20分钟准备!”这时,魏桂兰大妈好像一下子坚强起来。她挺直腰板告诉记者:“利伟这孩子,从小就胆子大,大人们问他长大了想干啥,他总是把脑袋瓜一歪说‘开飞机!’后来他真的开上了飞机,今天又要去开飞船,他心里不定怎么高兴呢,咱们都得为他高兴不是?”
“15分钟准备!”这时,前方首长与杨利伟对话的声音传来,杨利伟大声说:“我在舱内感觉非常好,保证坚决完成任务!”说完,利伟面对摄像机镜头说了一句:“明天见!”
指控大厅里,顿时响起一阵暴风雨般的掌声,大家都被航天员充满信心的告白感动了。
“5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大厅里,空气好像骤然凝固了,两位老人眉头紧锁,张玉梅一手捂住了嘴巴,一手把小宁康的手攥得更紧了。
飞船发射进入最后10秒钟倒计时,飞船舱内的杨利伟突然抬起手,对着镜头敬了一个军礼!
航天英雄事迹心得体会篇7
杨利伟,38岁,辽宁绥中人。毕业于中国空军第八飞行学院,曾任空军战斗机驾驶员,安全飞行1350公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选拔航天员,杨利伟从一千五百余名候选人中入选,成为首批十四名航天员中的一员。10月15日成为中国首位太空人。,他是中国最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他和中国最鲜明的亮色联系在一起。这位中国的首位“太空使者”,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证明了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属于中国。杨利伟是一个英雄群体的代表,人类走向太空,这不是一般的民族勇敢的意义,这是中国的骄傲。
张起跃委员说,杨利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中国载人航天的壮举,将对全人类和平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北京航天员培训中心,杨利伟接受了长达五年的严格培训。直到距离起飞前6个小时,他才知道这一光荣的使命落在了自己的身上。太空飞行的21个小时里,面对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要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的首位“太空使者”,还是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训练中的坚忍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已经使他超越了航天英雄的称号,变成中国人心中一个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