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日》观后感8篇(《紫日》:光影交织,心灵触动)
本文主题为《紫日》观后感8篇,将为读者带来对该电影的深入思考和感悟。通过八篇观后感,我们将探讨电影中的情节、人物塑造、主题等方面,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思考和感悟的世界。无论是对电影本身的评价,还是对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思考,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观影体验。
《紫日》观后感篇1
有格调的电影不多。《紫日》凄美,像一支愁肠百结的咏叹调,让人难以割舍。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红河谷》声势有余,沉实不足;《黄河绝恋》浪漫可人,略显俗套;而《紫日》的故事完整,内蕴深沉浑厚,表达得收放自如。
文学作品中,常见白桦林的风姿摇曳,有玉树临风的君子之质,又有亭亭玉立的美人之态,而被电影人所遗忘的它,在《紫日》里成了镜头中反复出现、隆重登场的主角。还有那金黄的雏菊、紫红的苜蓿、洁白的百合铺陈在秋天的`原野上,是在沉思,又像是表白。
导演冯小宁本人是这样说的,“我是主张唯美的”;而他的影片也是这样表现的,哪怕是在生活的惨痛中也有“野火烧不尽”的春草似的美感倔强地生长。唯美,与其说是一种艺术主张,倒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理想。
爱比仇恨更有力量,和平比战争更能持久。片中,当忠厚老实的农民杨玉福举刀对准日本少女秋叶子时,他脑子里闪现出被日本兵残杀的同胞,但却不忍伤害一个手无寸铁的敌国女孩。这种“不忍”之心,是古人所推崇的仁厚之心,也是现代人所赞许的爱心。爱心战胜了仇恨,在那生死瞬间,得到拯救的是日本少女,更是人类那颗不向野蛮与兽 性屈服的良心。
良心能够焕发良知,日本少女秋叶子在闻听自己的国家战败投降的消息后,情绪波动,不能自持,她端起枪对着杨玉福和娜佳,但她无力扣动扳机,她的那颗被军国主义意识所熏染的心,终于有了些康复的迹象。在影片结尾,秋叶子为解救一个小弟弟而被她的同胞击毙,她是为爱而饮弹,并死不瞑目。
这部片子,我不敢和别人一起看,因为每次看着看着,就会不自觉地流出泪水,至今,没有哪部电影会让我如此感动,没有哪段旋律会如此忧伤。
《紫日》观后感篇2
一个叫杨玉福的中国人,他在被日军枪杀前被一辆失控的苏联坦克救了,他认识了少尉娜佳,后来遇到了逃生的日本人秋叶子。
镜头一:沼泽地。
经过沼泽地,秋叶子意外地落入了沼泽地,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拉上来。他们开始互相信任、团结一致了。
镜头二:失散,遇猛兽。
他们在森林中,遇上了大雨,娜佳害怕地跑了,他们失散了。雨停了,杨和秋叶子遇上了老虎,杨不会使枪,又不让秋叶子开枪,危机时刻,杨误打误撞开了枪,吓跑了老虎,娜佳也寻着枪声回来了。这更增加了他们之间的信任。
镜头三:草原大火。
正在他们寻找出路的.时候,草原起了一场大火,这时,秋叶子机灵地把另一头燃起火,然后叫他们趴下,两边的草都被烧了一大块,只有土了,火一烧,烧到土了,火没了。他们已经完全信任对方了。
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秋叶子指着落日说的:''你看太阳紫色的''!
秋叶子被日本军官打死了,手中的八音盒掉落在地,响了起来,我觉得这是传递幸福、和平的音乐。要是没有战争该多好呀!
《紫日》观后感篇3
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它造出的破坏是无边无际的,是不可收拾的,是……总而言之,是悲惨的。
战争给我们带来了支离破碎的家庭。当杨钰福正在河边往水中投入子弹,秋叶子在一旁蹲着,谈起了话。那一字一句,仍然刻在我心上。那一场烟火纷飞的战场,就因为统治者的贪心,失去了多少个无辜的老百姓。现在杨玉福颤抖了的声音,似乎在向战争哭诉着他那悲惨的经历。秋叶子虽然她是日本人,被灌输过日本的战斗主义精神,曾有想陷害过杨玉福和娜佳的行动,但是她毕竟还是一位孩子,还是有一颗善心的。秋叶子那么小,却生活在那样一个血流成河的.时代,真是可怜!和我们现在完全截然不同。
如今,我辛运的生活在和平时代,没有了战争;没有了敌人的袭击;也没有了那妻离子散的家……那一切不幸的事情都消失了,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在新年能与亲人团聚,一起吃口可的团圆饭;一起去串门拜年、领红包;一起喜悦地放鞭炮;一起观绚丽多彩的烟花;一起跳火群等。在家里,能与家人谈心交流生活中的趣事,一起玩游戏、一起打比赛。在图书馆里,能和家人一起分享书的精彩之处和自己的对这本书里的人们胡看法……那是多么幸福啊!
莎士比亚曾说过:“爱的力量是和平,从不顾理性、成规和荣辱,它能使一切恐惧、震惊和痛苦在身受时化作甜蜜。”
希望我们能永远保持住现在的和平之美,不再让战争来临。
《紫日》观后感篇4
“看那太阳,紫色的。”
一群人缓缓地走向紫色的太阳。
看了《紫日》至今记忆由新的是1个中国农民,1个俄国女兵再加上1个日本女俘虏,在如画的大兴安岭中一路同行的身影,而身后就是那紫色的太阳。
时空不断地交错,这时才发现每个人都有难以言说的伤痛。中国人杨眼见着母亲被刺刀活活刺死,同胞被日军装在麻袋被火烧。俄国女兵娜佳总是回想到童年旋转的木马被带有“e”标号的德军飞机摧毁。而在日本女生秋叶子的回忆中有的是一段凄美的爱情终因残酷的战争而破碎。战争是残酷的,它破坏的.仅仅是和平吗?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人类所有美好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它让人不再是人,而是充满野性的禽兽和满腔怨恨的皮囊。(故事的秋叶子的八音盒经过了半个世纪,从满脸皱纹的杨手中,到了头发花白的娜佳手中,最后安放在了大兴安岭,当然安放在那里的还有对死者怀念与惋惜。
秋叶子曾说:“这一切终于都过去了。”杨愤怒地吼:“死了这么多人,就这么过去了?”的确这一切并没有过去,还是有人没有承认那段历史,手上沾满鲜血的人被高高侍奉在庙社中,无辜的人们的冤魂在博物馆中哭泣。停止对战争的崇拜吧!低头认错并不是耻辱,而是对生命真正的尊重!
《紫日》观后感篇5
看了《紫日》这部影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发生在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苏联红军偶然从日军屠杀中救下一个中国汉子--杨玉福。在把他和伤员一起往后方转移的途中,军车误入日军军营发生了一场激战,杨和苏联女军医娜佳侥幸逃进了林区。途中他们遇见了在混战中与大队失散的日本少女秋叶子。他们让秋叶子带路,可是秋叶子却带着他们走进了雷区……在看不见战火硝烟的大森林里,他们经历了沼泽、山林大火、猛虎等一系列磨难,患难之中渐渐产生了友情这时,传来了战争已经结束的消息,正当他们满怀希望奔向林外时,秋叶子却不幸在一场恐怖的大屠杀中被她的同胞射杀……。
《紫日》中的三位青年,一个是侥幸逃出日寇魔爪的中国农民,一个是深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少女,还有一个是饱经战争创伤失去孩子的苏联女军人,战争一下子改变了他们原有的命运,将他们置于最残酷的生离死别的环境中,在无情地暴露出最原始的求生本能的'同时,他们彼此都经历了仇恨与人性的灵魂拷问,最终超越了仇恨,展示了人类共同的和平理想。人性的美丽与战争的残酷相对立而存在,相碰撞而发展,相较量而大放异彩,是一种很震撼的感觉。
人类为什么要互相杀戮呢?
我不禁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我们闽侯县大湖村的血腥屠杀。在这场血腥的屠杀中,日本鬼子杀了我们78位同胞,大湖村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年近7旬的杨娇娇婆婆正是这场血案的幸存者。老人瘦弱的右脸上横着一道狭长的疤痕,一直延伸到耳后,切断了耳垂像红色的蚯蚓。血案发生的那一年,杨婆婆4岁,日本鬼子灭绝人性,竟然用马刀对着她连劈带砍了3刀!由于缺衣少药,身上的刀伤只能在疼痛中慢慢愈合,吃饭时饭粒常从她破损的右脸颊漏出。受此深痛巨创,杨婆婆一生体弱,身高不足1.5米。
其实,人类最宝贵的是生命,最珍惜的是和平。我希望法西斯永远消失,战争不再来,和平之神永远降临人间!
万物生长靠太阳,和平时期的太阳,她的光焰普照大地,无私地平等地奉献给世界上的各个民族。而一旦蒙上战争的阴影,温暖的太阳就会成为紫色的,往日的纯洁、光亮就不复存在……
愿世界永远不再出现紫色的太阳!
《紫日》观后感篇6
看电影《紫日》,看到一大半,杨玉福、娜佳、秋叶子,一行三人穿越独木桥。其实,就是横在沼泽地上的一根朽木。过这座桥,小心翼翼,过到一半的时候,那日本女孩掉了进去。脑袋很快沉底了,杨玉福不得不搭救,娜佳帮忙。此事发生于1945年,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时候,这些人是逃难者。是战争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他们彼此患难,最终走出茫茫丛林。战争总是杀人如麻。时间长了,杀人就跟呼吸一样自然。
这是一部丛林历险记。由此,我想到了一件往事——我差点被淹死。有时候,回忆是一种不人不鬼的磨难。
1996年夏,我大学毕业回乡,和村里的孩子们去东河套洗澡。在敬老院渡口以南,众人“打狗刨”横渡,其实河面并不宽。但我不会水,差点顺大流,被冲出去三四十米,几乎冲到南侧东岸陡崖之下了。这时候,俺村的赵老秋、薛成子等四五人,手牵手救我,差点把他们冲跑。河水冲击力真大,上东岸后,我躺在沙滩上,脸煞白,吓的。我灌汤了,喝了一肚子河水。之所以,斗胆横渡,我是见俺屯子的'“小段二”都能过去,也就扑哧扑哧几下。我就下水,孰料,我的扑腾不灵。
那次遇险叫我念念不忘,具体还有谁救我,都过去十七八年了,惟一记得有赵老秋,他是三弟的同学。打那以后,我从不下水,尽管我羡慕凫水。感慨往昔,万死犹轻。感念那些忠厚老实的乡里人,如今,赵老秋浪迹他乡(在大庆谋生呢)。生活有时候比战争还残酷。
人生的经历,总会有一些值得纪念的地方。人生本就是穿越茫茫丛林,谁不希望活着走出去,求生之路漫长啊。森林的外边依然是无边的森林。《紫日》里,娜佳,这个苏联女兵很气质,很善良。其实俄罗斯女人很有味道。一个好女人就似一片森林,永远没有尽头。
我们像夏天,又像秋天,却总能把冬天变成了春天。因为我们怀着善良。《紫日》是一部好影片,和那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一样,见善恶,见人性。北呼兰河,一条奔腾的河,那的乡民,尤见人性之美。这年头简直喝人血,挫骨扬灰式的喝血,可是,善良比什么都永恒。
《紫日》观后感篇7
第一次看《紫日》这部电影是在小学的时候,虽说是发生在残酷的战争中,但给人留下的不是惨不忍睹,而是凄美苍凉与人性关怀。直到现在,每再看一次都会有一种新的难过与感动。
在二战即将走向尾声,来自中国的汉子、俄罗斯的女军官和日本小孩被命运的绳索牵在了一起,三个背景文化截然不同的人语言不通,被困在茫茫的森林中,在面对生死较量的危难时刻,每个民族最淳朴的本性显露无疑。在中日敌对的战争时期,电影让我们看到日本百姓的无土豆网电影奈与无辜,看到了人民的善良与和谐。虽然是抗日题材,但电影里没有英雄、没有枪林弹雨,没有大篇幅的厮杀,也没有将日本绝对的划为坏人,而是在暴露日本军国主义残酷暴行时,显现出日本人民的善良与无辜,由于战争,对百姓毋庸置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一笔无法挽回的损失;对任何一个民族,也是一次摧残。电影从战争的另一个侧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光辉。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本宣战,被困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的三个不同国籍人走到了一起,为走出森林团结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即使是日本对中国进行残暴掠杀的时候,他们彼此仍然能够互相理解,因为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渴望和平,渴望回家。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终于向世界无条件投降,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毒害的日本军认为日本再也没有了,开始互相残杀与祖国共存亡,日本小女孩不忍看到国民自相残杀便高呼战争结束可以回家了,然而惨遭日本人枪杀……十几年过去了,中国汉子和俄罗斯女军官垂垂老矣,但他们都在自己的国家中和谐安详的生活着,日本女孩,是他们心中永久的遗憾;战争,更是他们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
据统计,二战中全世界共伤亡7400万人,其中日本200万人、前苏联万人、中国3500万人……惨不忍睹的伤亡数目,让人心惊,经过惨烈的战火之后,和平又回到了这个世界上,无论白种人、黄种人,还是黑种人,不论什么信仰,本来都可以和平相处,建成一个心得世界,在那个世界里,生命尊严将被所有人尊重,任何野蛮的暴行和恐怖都被禁止,任何侵略战争都不会再生,在那个世界里,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朋友。如今的和平是这些战士们的死亡换来的,经过了伤痛,就让我们好好珍惜生活、善待身边的亲人朋友,因为,我们活在最好的年代。
《紫日》观后感篇8
《紫日》是我在高中的时候看的,正因感动,因此记忆犹新。全片多次对即将落山的太阳给予全景和特写等镜头,回应着人们,告知着天下战争像是快要落山的太阳即将远去,这是一个隐喻效果极强的蒙太奇手法。这也正回扣了影片想要表现给人们的主题,战争是残酷无情的,它吞噬着人的生命与人性,然而它终究又要被历史吞噬,正因那是时代的要求,人类的呼唤!这个片子,我感觉重点在唤醒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在一望无际的森林里,3个人的心灵不断挣扎,不断受到着拷问。从最开始的猜忌,防备,仇恨,曲解,到之后的融合,包容,平静,友爱。影片用了3个人的内心独白串联起来,从每个人视角阐述了自己对战争和人性的.看法。开始发现,不管什么颜色的人种,和谐的生活在世界里才是最开心的事情。
人们是向往和平的,这是人的天性,也应是一种本能,当杨、娜佳、日本女孩秋叶子在饥饿的森林中遇到那只鹿时,导演用特写镜头拍下鹿的表情,它是那样安然与无辜,它有权拥有生命,而举枪瞄准的娜佳也最后承受不住心理的煎熬,放下了枪,这一抒情蒙太奇的运用,揭示了人心底的向善性,同时也在呼吁一种对生命的尊重,甚至是崇尚。在这部影片中导演个性把善良二字加重在我们中国农民身上,在三主人公的关联中,个性突出了我们中国农民的善良本性。他有深仇大恨,但这种深仇大恨看落实在谁身上。虽然他没有文化,很土,但他善良。
善良不是花色,一眼灼人,却如梅花,暗香浮动;善良不是风雨,油然而来,沛然而去,确是高天底色常清;善良让世界充满温情,让岁月多了牵;善良让姑娘增三分妩媚,老人更显慈祥,孩子露出满身纯真,男子平添一段阳光。是善良让美丽的东西得到释放,心灵得到升华。让善良永驻,和平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