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参考5篇(《平凡的世界》:高中生的心灵启迪)

以下是关于高中生读完《平凡的世界》后的五篇读后感,这部小说是中国作家路遥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人性的复杂性而闻名。这些读后感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为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观点和感悟。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参考5篇(《平凡的世界》:高中生的心灵启迪)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1

今天,我看完了《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因为看过电视剧的缘故,这书中的人物对我来说有一丝亲切感,亲切是在电视剧中已经看到了他们人生的经历,看到每一个人在面对痛苦时的挣扎和对命运不公的反抗,但是在阅读原著中,我却又发现他们对我来说其实也有一些陌生,虽然见证了他们的命运,可是在电视剧中,每一个人的心理,他们内心的痛苦和渴望却又是我不曾见过的。正如我印象深刻的田润叶,她在面对自己的婚姻大事上是多么的勇敢却又无力,在那样的年代,她勇敢地向自己心爱的人表明心意,可是面对她的勇敢,她那么深爱的人却退缩了,她就像是一个战士在前方冲锋陷阵时,却发现自己守卫的家园已被烈义燃烧,那一刹那心中是多么昏暗啊!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难以忘记,“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当作者将这样一个普通女子面对情感时的纠结、矛盾、无力心理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同样也是令人震憾、令人唏嘘的。

这本书第二个让我痛心的点大概是当时人们的贫穷以及部分官员在当时的形势下的昏庸。田福军是书中少数几个正确把握形势的人,作者按照他的形迹将那时人们的贫穷如同一幅画卷在人们面前缓缓展开,许多偏辟的村落少粮少衣,很多孩子眼见要被饿死,可没人愿意资助他们,大家的光景都一样烂包,平时在村里赫赫威风的村干部不愿落下反革命的称号,即使粮仓里有几万斤储备粮,也不敢拿出粮食救人。在那个年代,人心惶惶,一不小心被扣上“地主”“富农”的称号,更是几辈人都抬不起头,这是个人的不幸,也是国家的不幸。

《平凡的世界》作为一本小说,以许多平凡人的视角带我们走近那个动乱的年代,那个人们天天牵挂衣服粮食的年代,正是前期人们的坎坷经历,才更让现在的我们明白幸福的来之不易,中国这个苦难的民族成长强大的来之不易。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2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人可以生活得不平凡。这是我读完这部巨著后的感受。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小说,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为主人公,展示了普通人民的自尊、自强和自信。其人生中的奋斗和拼搏、追求与挫折、欢乐与痛苦,紧密联系,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

在作者的笔下,那广袤的黄土高原上千千万万的人们是普通而平凡的。他们耕耘土地,繁衍后代,并一同加入到一场场轰轰烈烈的—中,他们的思想同样在时代的推进下发生改变。而与此,作者却在这些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了不平凡。比如孙少平,他上过高中,阅读过大量书籍,有一定的文化水平,看待问题与家人有所不同,因此,他不愿重复祖辈们的生活,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理想的生活。他相信努力后就会有收获,付出后就有回报,并且,他把经历痛苦的过程看得十分乐观,幽默地称之为“苦难的学说”。一个人能够在逆境下顽强生长,乐观向上,这是一种何等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呀!我逐渐认识到,我们现在不能因一次挫折而退缩,而是要乐观地看待,有勇气去战胜,有信心地迈向这个世界。

什么是平凡?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吗?不是,那是服从于生活了。应该既要通过劳动养家糊口,思想上也要不断进取,用实际行动换取所得,最终实现理想的过程是平凡——但这更是一种伟大的生命力。

书中的两段令人怜惜的爱情故事,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其中孙少平也是幸福的,因为有田晓霞出现,即使最终他们不能在一起。他们的爱情自由而充满诗意。孙少安与润叶的爱情让人惋惜,因为少安深知自己家庭贫困,不能和润叶在一起,他把一切精力放在了家庭上。他没有一点自私。他的经历坎坷,而最终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发家致富,成为了一名农民企业家。他没有爱情,他有很强的责任心,但他经过奋斗得到了应有回报。命运是公平的,每个人得到的是相同的,你付出了一些,命运又会以另一种方式让你获得回报。然而命运无常,事业如日中天的少安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说明人生路途中不断有苦难考验人们,多么现实!

这本书震撼了我的心灵,上天的天平不会倾斜,但我明白我们不能完完全全决定自己的命运,我们要保持一颗向上的心,正视苦难,过着平凡的生活,活出不平凡的自己。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3

这两天我们在练习写作品梗概。最开始是把《骑鹅旅行记》的节选写成梗概,全班49位小朋友,大约30位过关了;又训练一次把《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节选写成梗概,超过40位小朋友过关了。我想,应该没有大问题了,布置完成整本书的梗概。

结果,一下子露馅了,只有18位小朋友一次性过关。没过关的,除了部分写成了读后感外,好几个家伙应该是没有认真读过几本书的。所以无从下笔。

呃,这不认真读书,怎么可能写好整本书的梗概呢!

说起来,班里倒是有好些小朋友特别喜欢读书。比如月夕,这家伙这段时间在读《平凡的世界》。我是上高中才读了这本书,当时的感觉也就是,哇,写得真好。月夕可不一样,她不但读懂了内容,还能与文中的人共情,越读越深刻,越读越有感触。

今天我读了第二部的十一到十八章,总的说来,日子差不多是越过越好了,这也让我心里舒坦了不少。

少安已经开了砖厂,钱赚得也是越来越多,现在他的生活已经让整个双水村的农民开始羡慕。在外人眼里,孙家出了一个这样的大人物,真不一般。

虽然少安渐渐富有,但是分家给他带来了不少痛苦,兰香和少平都不收他的钱,并且少平再苦,也不愿去少安的砖厂上班。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少安不跟嫂子吵架,他们也心疼自己的大哥。

少平在黄原再次和与自己一样有思想的田晓霞相处起来,为了能看晓霞借给他的书,选个破地儿也要读。虽然已成揽工,但他骨子里仍是一个有知识的青年。

从书最开始只有13岁的兰香,现在已经19岁了。为了家,她用功读书,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她的那种拼劲儿和少平、少安一样的精神,简直不可描述。

读到这儿,我突然领悟到:少安、少平、兰香,他们都在同一个最初穷得只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农民家庭里。正如书名《平凡的世界》一样。但他们都经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他们似乎打破了农民娃的出路、气质、思想,我简直不敢相信,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家庭?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4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作品中的人物在我的心中撞击,他们的信念与追求,他们的痛苦与幸福。生活是很普通的,是需要创造,需要苦心经营的对于上帝的子民来说,用自己的生命作上帝的祭品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对于路遥来说,用自己的生命祭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是无怨无悔的选择。正处壮年的路遥准备写一部好作品,在精心挑选阅读了100多部文学名著之后,路遥将自己关进了书房。一方书桌,一撂稿纸,一管水笔,路遥开始了创作历程。寒暑易节,冷暖自知,写作的苦涩酸辛,除了日月星辰,恐怕只有路遥一人能说的清。但后人多喜附会,于是便有人演绎了路遥写作完毕的情状:路遥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长叹一口气。他想起自己很久没有照镜子了,于就起身踱到镜子前。用粗糙的手掌抹去镜子上的灰尘,路遥看到了一个憔悴的男人:头发凌乱,双眼深陷,胡茬满腮。鬓间,不知何时已变得斑白——没人能够否认路遥的英年早逝是因为写作《平凡的世界》而耗尽心血;没人能够否认凝结着路遥心血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杰作。在当代文学作品中,《平凡的世界》无疑树立起一座丰碑。每一个阅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平凡的世界》,它的内容如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我们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不要去埋怨生活中的不如意,更不要后悔自己的每一步抉择。

高中生《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篇5

纵观《平凡的世界》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情意,有亲情、友情、爱情。少安与润叶的爱情,少平与晓霞的爱情,润生与红梅的爱情,少平与金秀的爱情,润叶与福堂的亲情,晓霞与福军的亲情,李向前与李云登的亲情,少平与金波的友情,少平与师傅的友情,润叶与晓霞的友情。

《平凡的世界》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语是:亲爱的。亲爱的大地,亲爱的双水村,亲爱的父亲,亲爱的弟弟,亲爱的朋友,总之,所有人世间的真情都在这里一一的展现。

这部小说给我的教育意义则是一种对农民的深刻理解。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农民曾经过的日子,农民的现在和未来。但是间接知识也能够带给我们启示和触动。这就是《平凡的世界》。

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对中国的现状,在于对历史的延续,在于对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对《平凡的世界》初中生读后感4

看完此书,给我的第一感觉便是在这“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

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没什么历史地位。它不如四大那般名声大震,但它却能让看过此书的人灵魂得以净化。“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作品中的主人翁孙少平,他受过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他能吃苦耐劳、懂事、善良、不好高骛远等等。在作者的笔下世界中出现的都是些平凡的人物,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由此可见,在作者的笔下人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的平凡。这点在作品主人公的身上便得以体现。相信看过此书的人都有一个感悟——在那个久远的年代,一种人生的追求与信仰,那是亘古不变的。

★其他类似内容

1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美篇5篇

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美篇5篇

《苏菲的世界》是乔斯坦·贾德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哲学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少女苏菲在她的生日上收到一封神秘信件后,开始了一段关...

查看剩余 81% 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美篇5篇

2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篇

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篇

《苏菲的世界》是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一个少女苏菲的视角,探讨了哲学、宗教、艺术等重要的人生问题。本文将为...

查看剩余 80% 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篇

3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8篇

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8篇

《苏菲的世界》是乔斯坦·贾德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一个少女苏菲的视角,探讨了哲学、宗教、艺术等重要的人生问题。这部小说引人...

查看剩余 83% 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8篇

4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优秀6篇

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优秀6篇

《苏菲的世界》是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哲学为主题,通过一个少女苏菲的成长故事,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

查看剩余 72% 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优秀6篇

5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模板6篇

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模板6篇

《苏菲的世界》是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哲学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少女苏菲在她的生活中逐渐发现哲学的奥秘和人生的意...

查看剩余 90% 乔斯坦·贾德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读后感模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