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心得体会8篇(深入乡村,感悟无限:三下乡心得8篇)
三下乡是一项深入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本文将分享八位不同背景的作者在三下乡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探讨他们对乡村发展、农村生活和社会责任的独特见解。通过这些分享,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参与其中的感悟。
三下乡心得体会篇1
7月13号,也是我们“梦之旅”三下乡实践队到达电白区第二中学的第二天,是我们正式进入工作状态的第一天,一切都是新鲜的。
作为新闻组的记者,我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随行后勤组的同学去市场买菜,这让我感到非常新鲜。因为我一直以来都很少去市场,这次的行程让我有些抗拒但又有隐隐的兴奋。
随着组员们走进市场,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混着泥土、生肉、和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味道,强烈的味道仿佛要把我推出去一样。后勤组的组员们都是兴致勃勃地去探索四周,琢磨着能买些什么东西能做午饭。作为新闻组的一员,我显然不能掉队,硬着头皮跟了上去。队友们的兴致很高,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我也跟着不停地记录拍照。渐渐地,我也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如短而粗的绿皮的香瓜,和我爱吃的水果香瓜同名、从树上直接摘得椰子包着厚厚的一层、猪肉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味道。这简直就是另一个神奇的世界,向我开了另外一扇不一样的门。
最终忙到十点多钟才提着沉甸甸的菜回到学校,虽然过程挺累的,但这无疑是一段美妙的旅程。
三下乡心得体会篇2
经历了八天的三下乡活动,我感慨颇多。活动生活中的每一天发生的事情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带来了很多很多的快乐。
刚开始,觉得看到一个个陌生的面孔感觉挺别扭的。后来慢慢的.和老师们熟悉了,老师会像个大孩子似的和我们一起玩。八天里,班上有很多的同学感冒发烧,老师都会很关心这些同学。
课堂上,老师也会教我们平时学不到的知识,让我们扩大了知识面。最喜欢的呢是秋明老师,桂馨老师,国凯老师和佳玉老师了。可是,我有点遗憾,有一次上英语课,我特别想回答问题,可是老师不叫我,试过了好几次。让我特别难过。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很开心的。
到了11号那天,看了秋老师的感言,我忍不住哭了,很舍不得。三下乡的最后一天了,老师在讲台上说了很多很多,我不敢抬头往上看,我怕老师会看见我红红的眼眶,就假装低头看书。直到12号,活动结束了,我们要回家了,老师们也要回家了。早上秋明老师来到教室看我们,我坐在座位上偷偷地哭了。也没有勇气和老师说一句“再见”,我怕老师也hold不住。
现在想想,我很后悔,后悔没有给老师一个大大的拥抱,后悔没有跟老师道别……我不后悔的是遇见了小老师们,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团结友爱。
三下乡心得体会篇3
不知不觉,十天的三下乡就这样结束了,给我留下的却是无穷的回味和留恋。
我作为第二课堂(包括音乐手语、武术、话剧、健美操、舞蹈、美术、折纸、大合唱)的组长,我将所以的课堂教学都分给了其它的组员,想让他们多点锻炼,因为我上一年已经去过了三下乡。我其实好想让自己教音乐的,我很想拥有自己的学生。现在想下还有点心酸,因为我没有固定的学生,我走的时候,没有太多的留恋学生,学生中也没有多少个对我印象很深的。又再想到上一年,每一个学生对我都是那么的依恋,我对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的疼爱,我明白,有些东西是不可以强求的,你得到一些,必定也失去一些的。
作为第二课堂的组长以及晚会的负责人,我的'任务很重。从一开始,我就精心地策划要如何在第二课堂中使每个都够学到他们想学的东西,同时也可以为总结晚会作准备。我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晚会中参加表演,给他们一个上台的机会,于是第一日第二课堂选报的时候我就下了要求,规定了每一个班选报每一个项目的名额。可是那日选报的场面有一点混乱,很多队友不支持我的看法,我下了命令式的口吻,要求他们务必按照我的要求执行。现在想下,我有点过分了,队友们,对不起了!
我每日都忙碌在为第二课堂作准备,有时也很乖巧地学一下普通话。每一个晚上,开完会后我都会留下第二课堂的老师们,听他们的汇报,给他们一点意见,第二课堂进行得一切顺利。为了晚会,我和队长、副队长们商量了又商量,精心策划着。我精心挑了一些我们学校比较特色的节目在老师们中进行排练,如教师风采展,琴棋书画等。老师们都很认真地配合我的工作,这使我感到很欣慰。
很快的,晚会到了。彩排的那天中午,太阳如火,学生们却都很认真。晚会也如愿地顺利进行。晚会结束后,我心情突然舒畅了好多。这几日,太多的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
要回校的那日中午,很多学生都来老师的宿舍楼下迎送,我望着那一批学生,想从中找一个熟悉面孔,才发现,我没有在学生中留下那份关爱,那份师生情谊。我望了望有点灰暗的天空,我知道,这次三下乡我的使命不是在学生身上……
天灰了,车来了,雨下了,车上,我接到了一个学生的电话,她说,老师,我很想你们……
三下乡心得体会篇4
七月,因为三下乡,而不再单调。通过这次三下乡,我收获了不少珍贵的“果实”——过程中的快乐与困难、队员之间的团结一致、师生之间的默契配合、榆圪塔村的淳朴民风……
满满的期待拉开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序幕。每个队员都各司其职,我主要负责后勤工作,我们都知道后勤的工作很辛苦,不仅要做好后勤前期工作,安排好日常的开支,负责队员的安全,还要妥善后勤后期工作等,但我却乐在其中。“三下乡”活动,我们的欢笑、努力与汗水都映在我的脑海之中。20xx年暑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不仅让我的大学生活增加了色彩,同时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要好。”这是我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感悟得到的。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每位队员相互关心着对方,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有人鼓励我去战胜它!我相信,每一个人心里想的都是:我们是一个小团队,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倒下来。
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珍惜这短短的三天时间,这让我学习到了在课本上所所学习不到的的东西,不仅锻炼了我,充实了我,更为我的成长经历中留下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回忆……
三下乡心得体会篇5
短暂的七天悄然流逝,如今只剩回忆。手指在键盘上敲打,记录着“地平线”实践队的点点滴滴。回想起那七天,我们一起支教,走访,务农,调研,拍红色微电影,每天都过得充实,每天收获着感动,累并快乐着。
尽管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与阻力,但我们依旧坚持着最初的梦想,将“三下乡”进行到底,将知识与爱心传递。尽管下乡路途艰辛,队友们依旧保持最初的热情。尽管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我们依然顶着烈日,在田间迈着大步,赶往学校,因为我们知道,有一群可爱的孩子早早地在那里等着······
短暂的七天,我收获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似乎这简单的几句并不能表明,有友情,有经验,还有和孩子们建立的那一份份真挚的情感。
生活方面,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样,互帮互助,互相照应,一起玩游戏,一起洗衣服,一起调侃。有说有笑。
工作方面,我们合理分配,我作为教学组的一员,自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节语文课。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还让我知道合作与周详的计划的重要性,在我们出发前,必要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而前提是要有个周详的计划,虽然有些时候,计划刚不上变化,但一份计划对工作的开展是必不可少。
再者就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在这次调研中体现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作为队员还是领导者,都应该有团队意识团队精神。这次下乡活动我们队分成教学组,财务组,后勤组,调研组,宣传组等,但小组之间的配合体现得很出色。任何组织、团队都需要一种凝聚力,而团队精神正是凝聚力的主动力,是通过对团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大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我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接下来,说说我的工作不足,可能之前对于学生的课程难度没有做好详细的计划,导致后面的教学工作出现不足。虽然做了调整,但还是不够详细。所以吸取经验,以后在做事情之前务必考虑周详,严谨对待。
这次活动中我们做得可能还是有所欠缺的,但是有经验有教训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实践,不论如何,这都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动。我爱“地平线”实践队,我爱湖南郴州,我爱小伙伴和孩子们。
三下乡心得体会篇6
七月——收获的季节,带着期待,带着兴奋,我们在这个热情奔放的夏天轻快地踏上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路,来到了肇庆市封开县的南丰中学。
一路上,我们总是看到一片片宽广的田野,坐在车里甚至可以闻到清风送来青草淡淡的香味。到达目的地时,已经是傍晚了,解决温饱、住宿问题后,基本上我们都可以静静地欣赏这个乡村中学的夜景了。抬头观望,满天的星辰让我目瞪口呆,这是我见过最多星星的夜空,那么亮,那么近。我甚至错觉得认为,只要伸出手就能握住任何一颗。
第二天我们终于和学生们见面了,尽管他们都是满18岁高中生了,但看来还是像孩子一样纯真、淳朴。由于支教时间并不长,我们早上马上开会讨论,分配工作,各自准备。下午,我们就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开始助教的工作。接下来的几天都是忙碌的生活,和封开的孩子们相处不过几天,我们都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学习总是那么认真,勤奋。记得一天晚上,我把杯子忘在了画室,记起时已经快12点了,于是就找同寝室的人陪我去画室取。来到画室,竟然还有2个住宿的学生在画室里认真地画素描,连我们进门都浑然不觉。我不禁感叹,自己高中时都从来未学习到深夜。
下乡的.日子只过了一星期,带着疲倦,带着收获,我们离开了南丰中学,留下了我们满意的笑容。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但却有细水般的耐心和仔细。在工作总结的时候,我发现,“三下乡”让我体会了生活,提高了自己的素质。即使我们的团队精神还需要提高,工作间的交流还不够顺利,但我们已经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互勉互助的朋友。
这次“三下乡”活动已经圆满地画上了句号。在这一次的活动中,我们都收获了许多,也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而在这个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我们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面对未来,我们不会停息,我们将会继续奋斗加油。
三下乡心得体会篇7
下乡的生活,使我感触良多,真心的付出,每天都能体会不一样的精彩,每天都有不同的心情,但不变的是真心付出的心。这一路走来领略了这个山村的村容村貌,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这短短一周的时间,有感动,也伴随着成长,让我收获了很多。
第一天我们的书记老师还有村民们,带着我们去打理水库边的公路,割草铲泥很辛苦,但是大家在一起其乐融融都很有干劲,这样的氛围让人觉得很舒服。第二天我们去了镇上赶集,镇上放眼望去都是老人,从跟他们的交谈中得知这个地方的年轻人都出门打工了,只留下了老人和儿童,虽然他们留守在了这个地方,但是吴家营村的村民们都在努力的生活。
接下来的几天也都安排了不同的活动,每天也都很充实。在快要离开的前两天,我们有几个同学生病了,同行带队的两位老师还有村里的领导都忙前忙后、不辞辛劳的照顾我们,让我感觉无比的`温暖,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真的就如同家长一样的在关心着我们,照顾着我们。最后,这次三下乡活动使我懂得学校培养了我们,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尽我们所能的去服务社会,为社会实践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是人生的一件乐事。
三下乡心得体会篇8
7月,得知自己可以去三下乡的消息,兴奋了好几天。
听前辈们说,三下乡是很艰苦的,走山路、过丛林,还要背着重重的行囊,晚上还要小心被蚊子抬走。早上6点就得起床,带上药品和维修工具还有捐赠的物资,赶几个小时的山路,来到需要服务的农村,晚上还要走回大本营,写好一天的总结,准备好第二天的行程,这一天才算这么简单的度过。
这次,我终于可以亲身去体验这种“疯狂的三下乡”,很是激动,也做好了不让自己轻松的准备。14日,我们背上重重的装备出发了。
我们这次的目的地是湖南省吉首市己略乡,那是一个比较贫困的苗乡,经过几十分钟颠簸的山路,我们走进了己略乡学校,己略乡书记和乡长前来迎接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他们热情的招待让我们觉得无比亲切,也让我们感受到苗乡人的纯朴和热情,这为我们接下来十天的工作开了个好头,也极大的鼓舞了我们团队的战斗意识。
第一天,我们打扫卫生,宿舍、浴室、厕所全部打扫清洗一遍,每个人都忙的不亦乐乎。宿舍里床板上就一张凉席作为我们的床铺,有的还有一个枕头。教室里没有书桌,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顶着烈日一张一张的把桌子搬到教室去,一个下午我们搬了近百张桌椅,而我们的向志文老师也从未休息过,从头搬到尾。下午还有一批人下村宣传,由王永强老师带队。晚餐我们八点才吃,每个人都饿得枯萎了,第一餐饭晚饭我吃的有点不是滋味,等到有人说:怎么没饭了。我们才发现,后面还有几个同学都没乘到饭,更不用说有谁吃饱了,王老师执意将别人乘给他的一碗饭倒给了没乘饭的同学,而自己光吃菜。看看自己的碗里,还有一大半碗饭,突然觉得这饭吃得我惭愧。
第二天,在零落的蛙声和鸟叫声中我们睁开眼,六点多一刻,我们排完合唱,开始了一天的行程。支教组开始上课,调研组开始下村,医疗组开始服务,科技组开始维修家电。我们招到了一百多个学生,都是八年级以下的,最小的只有五岁半,他们95%的是留守儿童,最大的有84岁。调研组下村到每家每户,挨家挨户的问情况,做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