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读后感6篇(《七擒孟获》:智勇双全,惊心动魄!)

《七擒孟获》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段精彩故事,讲述了刘备七次擒获南蛮王孟获的传奇经历。这个故事以其紧凑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喜爱。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六篇关于《七擒孟获》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七擒孟获》读后感6篇(《七擒孟获》:智勇双全,惊心动魄!)

《七擒孟获》读后感篇1

孟获来蜀国抢粮草,蜀国把孟获包围了,他下马往山上跑,可是被蜀将魏延抓了孟获说不服,诸葛亮用酒肉招待后就把他放了。孟获对待手下很粗暴,一次他的手下受不了了,就把孟获绑来送给诸葛亮,孟获不服,诸葛亮又放了他。第三次,孟获偷袭诸葛亮,孟获中计又被抓了。

第四次孟获又来攻打诸葛亮,又把孟获抓了。孟获联合朵思大王,一起对付蜀军。诸葛亮领军穿过森林,士兵不知泉水有毒很多人喝了都中毒了,一位久居山林的老人告诉诸葛亮,西面有个安乐泉,泉水可以解毒,诸葛亮命人取回泉水,士兵们很快康复了,诸葛亮领兵冲过森林再次抓住了孟获,孟获不服诸葛亮第五次放了他。

孟获回到洞里商议对策,最终决定找木鹿大王,孟获叫人去请木鹿大王,他施展法术一群怪兽打败了蜀军。为了对付野兽,诸葛亮做了巨大的假怪兽。木鹿大王带领野兽进攻,诸葛亮推出假怪兽,吓的野兽们四处奔逃,蜀军城市追击,第六次俘虏了孟获。

这次孟获借来了藤甲兵,诸葛亮观察了地形后想出了打败藤甲兵办法,魏延假装认输,把孟获引到了一个山谷里,诸葛亮指挥士兵将油涂在箭尖上,诸葛亮叫士兵们把箭射入山谷里,藤甲兵噼里啪啦的烧起来孟被捉孟获终于心服口服了。

南方的战乱平息了,诸葛亮收服了孟获,后来帮诸葛亮打了许多胜仗。

《七擒孟获》读后感篇2

诸葛亮五擒五纵孟获之后,攻克三江城,直抵良都洞、银坑山,孟之妻祝融夫人见情况危急,在银坑山前与蜀军交锋,蜀军失利,蜀军张飞、马忠两位大将被擒,赵云主动请战,定要生擒祝融夫人,诸葛亮认为不可,硬拼不行,必须智取。诸葛亮略施小计,一举擒获祝融夫人。诸葛亮为感化夫人,亲自给夫人松绑,并设宴款待,放了祝融夫人。祝融夫人回去后,孟获借木鹿大王的力量与蜀军对垒,蜀军未见识过木鹿大王的青兽阵法,只好退兵回营,向诸葛亮报告,诸葛亮安慰众将,此次失利,只因青兽阵法特殊,诸葛亮心中早有破阵之法。次日,诸葛亮亲自上阵指挥,孟获大败,无家可归,祝融夫人劝孟获投奔乌克国王,孟优建议投奔蜀军,孟获坚决反对。带来洞主献策假降,身藏暗器,趁机刺杀诸葛亮。阴谋没有得逞,被诸葛亮识破了他们的诡计,将他们一举擒获,孟获不服,诸葛亮晓之以理。孟获说:“这次是我自己来送死,所以不算。”诸葛亮说:“我已六次擒你,这次不可再放你走了!”孟获说:“两川之地,原本夷人所有,你主恃强夺之,今又犯我南邦,实属贪得无厌,我世居此地,岂能将大好河山拱手送人。”诸葛亮愤怒的说:“强词夺理,一派胡言,向来天下以得人心者得之,当年割据纷争,黎明涂炭,是先帝一统西蜀,恩泽两川,尔等却兴兵闹事,杀戮朝廷命官,滋扰地方百姓,屡犯边庭。义师南进以来,你又屡次自言其语,穷兵黩武,使狼烟遍燃沃土,陷夷民于水火之中!罪孽深重、天下共怒!再不归顺,你将有何面目见南邦父老?!”孟获虽有感动,但内心仍有不服,说:“孟获仍有良策,可破蜀军。如若再败、不服,当斩孟获全家。”诸葛亮说:“既然不服,我再放你回去,忍看硝烟之地重生烟火,痛惜负伤之兵再举刀枪。此皆你之罪也!诸葛亮为使孟获心悦沉服,归顺蜀国,竟然给孟获松绑,全数释放。孟获重整旗鼓,并请乌克国王在桃花寨摆开战场。诸葛亮指挥各路将士,奋勇破敌,尽管孟获请来藤甲兵,诸葛亮巧用火攻,孟获以惨败告终。第七次被擒,在诸葛亮一再教化下,终于归顺蜀国,从此南中太平。

诸葛亮奇才也,他上懂天文,下知地理,兵法娴熟,用兵如神,有安帮治国的雄才大略。他平定南中后,挥师北伐,与吴国孙权休好结盟,共讨魏国曹丕,匡扶汉室,以投实现先帝刘备的遗愿。诸葛亮的才能来自于勤奋、刻苦学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我要向诸葛亮学习,多读书,读好书,牢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立志长大后成为国家有用之材,报效祖国。

《七擒孟获》读后感篇3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对别人,有时并不一定要用武力去征服而是可以先获得他们的心……这是我对《七擒孟获》的感悟。

刘备死后,刘禅接位,诸葛亮为了平定南蛮,便点兵南征,不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南蛮王孟获。孟获不服,诸葛亮便放了他,还好酒好肉的招待他。后来,一次又一次……最后在第七次,孟获他感动了,便归顺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便平定了南蛮。三国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诸葛亮一次又一次放了南蛮王孟获,如此这般七次,诸葛亮有着么笨吗?其实诸葛亮擒到的并不是人,而是心。从表面上看来这招并不强大,但为什么却成了三国演义里最让人称道的一段佳话?

其实,诸葛亮最厉害的并不是他的兵法而是他那一颗能包容万物的心,让大家都臣服于他的麾下,怪不得大家都佩服他!!

读了《七擒孟获》之后,我非常佩服诸葛亮,我以后要向他多多学习,他的智慧能让我在生活中受到更多启发!

《七擒孟获》读后感篇4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兵入南蛮。而此时南蛮内部刚经历内讧,高定军事政变杀了前首领拥护孟获称王。诸葛亮派马忠和李恢兵分两路攻打南蛮,自己率军击败高定主力部队,杀了叛军高定。孟获退回益州郡。五月,蜀兵渡过沪水,进入云南,于孟获交战,生擒孟获。

首次抓住孟获,诸葛亮好酒好肉招待,并且故意让孟获观看蜀军军队实力,孟获看了并不服。诸葛亮就放他回去。之后却找来孟获副将,称孟获把罪名全部怪在他身上。副将十分生气,诸葛亮故意把他也放了。副将回去后,心中愤愤不平,就把孟获绑了送至蜀营。孟获第二次被抓,心里更是不服,诸葛亮再次放他回去。这次孟获回去也想出一计谋,其弟孟优假装来蜀营投降。诸葛亮识破其计,故意灌醉孟优。等到孟获来劫营的时候,再次被诸葛亮擒住。这第三次擒拿孟获,孟获仍不服气,认为不过是遭人暗算被计谋陷害,并不臣服。诸葛亮仍然放孟获回去。第四次孟获以为诸葛亮独自出来堪察地形,带兵欲偷袭诸葛亮时候,又中计被抓。第四次孟获部下感恩诸葛亮宽厚,竟然灌醉孟获,亲自把孟获送至诸葛亮军营。第五次被抓的孟获仍然是觉得被内贼陷害,于是诸葛亮又放回孟获。

如此反复几番,孟获并不臣服,最后孟获投奔木鹿大王还有乌戈国国王,两个大王虽然兵力强势却仍然被诸葛亮打败,孟获最后终于下跪起誓,永不反叛,效忠蜀国。至此,几次三番和南蛮征战,终于收复南蛮人心,保障了以后蜀国南境安宁。

两军交战必有死伤,为此南征回师途上,诸葛亮还命士兵制作了一种食用馒头来祭奠死去的冤魂。

诸葛亮出战之前曾有部下阻止,称南蛮险恶之地,不宜一国丞相出师,以防意外。可是诸葛亮擅长外交权术,人心连结,当时诸葛亮就已有征服南蛮免除后患之心。在南蛮境内,诸葛亮闻之孟获在当地破有人心,于是想到制服孟获,以其来统领南蛮效忠蜀国。于是便有了诸葛亮南征七擒七放孟获的典故。

《七擒孟获》读后感篇5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里面精彩的故事实在太多了。“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顾茅庐”、“青梅煮酒论英雄”……其中我最喜欢的,还属“七擒孟获”。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慨良多,想要征服他人,就要赢得人心。因为靠蛮力解决问题只是一时的,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智慧去解决深层的问题,这是我从“七擒孟获”中受到的启发。

“七擒孟获”中主要讲的是刘备死后,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率部南渡泸水,想要平定南中的战争。诸葛亮率军到达南中时,听说孟获在这里威望很高,所以决定生擒孟获,感化他。孔明共擒孟获七次,放了他七次。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孟获。但孟获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于是便有了一次次的擒与放。第七次,孟获决定用藤甲兵战孔明,那兵虽强,却是用植物做成的战甲,有弱点存在。孔明用火攻战胜孟获,孟获输得心服口服。诸葛亮不但能力高强,而且宅心仁厚,他的所作所为深深的感动了孟获。

“七擒孟获”的故事传为千古美谈,看了这个故事后,我认为诸葛亮不但智慧过人,而且心胸开阔。面对敌人,他完全可以将其处死,可他不但没有这样子做,还为他松绑、赐酒、以礼相待,将蜀国占领的土地退还给他。

我们如果像诸葛亮那样,忍字当头,做事深谋远虑,那么,我们前面的道路也许会更平坦一些。

《七擒孟获》读后感篇6

宽容的事例 诸葛亮七擒孟获

刘备去世以后,蜀国丞相诸葛亮准备北伐中原。当时蜀国南部,就是云南贵州交界处,少数民族的大酋长孟获发动叛乱,诸葛亮决定亲自领兵平息叛乱,先解除这后顾之忧。有人建议,派一员大将南下足以消灭孟获,丞相就不必深入那“不毛之地”了。但是诸葛亮考虑得更长远,他要对孟获恩威并施,以收服人心。

孟获有万夫不当之勇,豪侠仗义,在少数民族中很有威望。诸葛亮命令部下,遇到孟获,千万不要伤害他,要抓活的。

第一次战斗,蜀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逮住了孟获。当士兵押孟获进营时,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还叫人摆酒席款待他。

第二天,诸葛亮陪他参观蜀军营地后,问孟获:“我们的军营怎么样?”孟获不仅不赞扬,反而说:“不过如此。以前我不知道你的虚实,所以战败了。现在我看到了你们的部署,如果放我回去,再战定能战胜你们。”

诸葛亮笑着,把孟获放走了。几天后,孟获果然带兵来挑战,结果又战败被俘。孟获还是不服输,诸葛亮又放了他。

孟获又连续和诸葛亮一战再战,一连打了七次,被擒七次。最后一次,孟获又被押解到蜀军营帐。士兵传下诸葛亮的将令说:丞相不愿意再见孟获,下令放孟获回去,让他整顿好人马,再来决一胜负。

孟获想了很久说:“七擒七纵,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情,丞相已经给了我很大的面子,我虽然没有多少知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能那样不给丞相面子呢!”说完跪在地上,流着眼泪说:“丞相天威,我们再也不反叛了!”

诸葛亮很高兴,赶紧把孟获搀扶起来,请他入营帐,设宴招待,最后客客气气地把孟获送出营门,让他回去。

自那之后,孟获死心塌地归顺蜀汉,直到诸葛亮死,他都没有叛乱。这在客观上为蜀汉出兵中原扫清了后顾之忧,而且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活安定和经济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宽容的智慧:

诸葛亮七擒孟获,把智慧和宽容演绎得淋漓尽致,赢得了一方长治久安。

宽容是一份接纳,海纳百川,不计前嫌,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只有能接纳世界的人才能得到世界,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就大业,原因就在于他们懂得宽容。

★其他类似内容

1我不能失信读后感参考6篇

我不能失信读后感参考6篇

作为一个公文网站的编辑,我深知信用的重要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失信行为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因此,我特意整理了六篇关于“...

查看剩余 82% 我不能失信读后感参考6篇

2全球通史读后感6篇

全球通史读后感6篇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六篇关于全球通史的读后感。这些读后感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球历史...

查看剩余 89% 全球通史读后感6篇

3少年中国说读后感6篇

少年中国说读后感6篇

本文主题为“少年中国说读后感6篇”,将介绍六篇关于少年中国的读后感文章。这些文章涵盖了少年中国的成长、教育、家庭、社会等方...

查看剩余 88% 少年中国说读后感6篇

4边城读后感推荐6篇

边城读后感推荐6篇

《边城》是中国作家沈从文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人物描写而广受赞誉。这部小说以边疆小城为背景,讲述...

查看剩余 88% 边城读后感推荐6篇

5六项精进读后感范文6篇

六项精进读后感范文6篇

本文主题为“六项精进读后感范文6篇”,旨在分享六篇精选读后感范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六个主题。通过阅读这些范文,读...

查看剩余 70% 六项精进读后感范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