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案5篇(一年级上册教案:探索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案5篇》简介:本篇文章将为一年级学生提供五份精心制作的道德与法治教案。这些教案旨在引导学生探讨道德价值观和法律原则,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实用性的案例和活动,这些教案将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道德和法治基础。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生活中的主要食品;
2、懂得儿童成长需要多种营养,从而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活动准备:
学生请家长协助,将家里一周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并了解这些食物里所含有的营养素以及它们对自己成长的益处。同时打听好伙伴的饮食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讲故事:《丽丽病倒了》
二、 活动过程
1、故事:《吃什么》。
2、讨论:小朋友,你知道丽丽为什么会病倒吗?
(同学们肯定会争着说:“因为丽丽喜欢吃肉、鸡腿、奶油蛋糕,不喜欢吃蔬菜、水果。”)
3、交流:谁能告诉大家,你上周吃了那些食物?
说说这些食品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好处?
4、游戏活动——猜猜我是谁:
几位同学分别带上头饰,扮演成某一种食物(如:鸡蛋、肉、牛奶、水果等),走上讲台让大家猜谜语:“我能为小朋友提供热量和力量……请你猜猜我是谁?”
三、活动总结
1、同学们,丽丽生病了,我们能不能为丽丽治好病呢?(教师用手指着讲台上学生扮演的食物)你们能帮助丽丽恢复健康吗?
2、 诵读儿歌:“小羊爱吃草,小鸡爱吃米,小猫爱吃鱼。我是好孩子,吃饭不挑剔。”
3、来,让我们走上台和这些食物交朋友吧!(学生走上台,在欢乐的'音乐中,与“各种食物成为好朋友,边唱边翩翩起舞。)
四、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同家长一起安排每日三餐,注意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鼓励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 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对劳动与创造带来的快乐的向往,促使学生主动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动脑动手创造美,使其发展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的`人。
一 活动准备
1、一台幻灯机塑料瓶子、铁丝、糖果纸等等。
二 活动过程
1、引言激情(出示幻灯片,可爱的娃娃头像)我是“巧手宝宝”,我爱动脑筋,能把好多废物做成有趣的小玩意儿。看,这是我的作品(糖纸小人、小纸鹤、蛋壳画…)“巧手宝宝”手真巧啊!那是因为她爱动脑筋、爱动手,你们想做巧手宝宝吗?那么,请你快快开动脑筋,看看这些东西可以用来做什么。(出示实物:钱币屑、鸡蛋壳、可乐瓶、废纸盒、碎布头……)除了这些,你还能说说其他的吗?
2、交流制作方法
(1)在制作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出示灯片),比如:小红想做花盆,可是她没有塑料瓶子;小明做花盆时,不小心被剪刀划伤了手,小红不会上铁丝等等。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你以前做小玩意儿时,遇到过什么困难?
(2)在遇到困难时,有的小朋友马上动脑筋、想办法、自己解决了难题,谁愿意来向大家说说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说的好就贴上一个“机灵宝宝”头像在胸前)
(3)还有些问题小朋友一直没想出办法来,现在就请你上来告诉全班同学,请大家来想想办法,看谁能解决你的问题。
3、小结方法,动手制作
师:在制作过程中,大家要互相帮助,认真、耐心地做,还要注意安全哦!下面,开始完成你的新作品吧!
师下位巡视指导。
三 活动总结
反馈汇报:刚才制作过程中,说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玩具。感受成功的快乐。
2、 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合作、互助,培养认真、耐心的品质。
3、 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对劳动与创造带来的快乐的向往,促使学生主动从身边寻找美,发现美,动脑动手创造美,是其发展成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的人。
一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
1、 一张硬纸(上面画好一个圆),一把剪刀,纸盒,水彩笔,若干根牙签。
2、 自己在课堂上准备做的玩具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画一个“巧手娃娃”头像,一张自己动手制成的漂亮的小纸片(留有写字空白处)。
教师准备:
1、 三个陀螺(红、蓝白、黑白)。
2、 “玩具展览会”几个字。
3、 “机灵宝宝”头像小贴片10张。
二 活动过程
1、师: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下面,请两个小朋友来和我一起玩个游戏(出示三个陀螺),这是我做的三个陀螺,我们三个一起转,看谁转得久,大家来看,三个陀螺中,你最喜欢哪个,它像什么?
2、转陀螺。
3、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它像什么?如果要你做,你会做成什么颜色?什么样子?
三 活动总结
自己动手试试做一个陀螺,下节课我们来评一评。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
2.熟悉上学路上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注意上学路上的交通安全。
3.能根据需要自己动手制作小道具、小模型,完成过马路的游戏,并通过玩游戏提高安全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搜集、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上学路上的安全。
教学(具)准备:
教师制作PPT课件;学生搜集、了解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师生共同制作过马路的游戏道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走进生活
学生课前搜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观察上学路上的交通、安全标志,并在老师指导下,动手制作过马路的小道具、小模型。
二、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播放动画《欢欢过马路》。
早晨,小鹿欢欢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我自己去上学吧。”妈妈说:“你还不会过马路呢,等我把你教会了再说吧。”欢欢不高兴了:“妈妈,放心吧,我会过马路!”没等妈妈接着说,欢欢就背着书包跑出了家门。妈妈在家门口喊:“过马路要看红绿灯!”欢欢答应说:“知道啦,知道啦!”
欢欢到了十字路口,看见车少,心里想:“这可是过马路的好机会!”他低着头继续往前走。就在这时,一辆轿车疾驶过来,一个急刹车,把欢欢吓了一跳。熊伯伯从车里探出头来说:“孩子,你没看到红灯亮了吗?”欢欢这才抬起头来……
2.师:同学们,欢欢在过马路时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不是熊伯伯及时刹车,会出现什么后果?你想对欢欢说句什么?
3.师小结:过马路一定要看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灯在提醒我们注意行路安全,在路上,还有很多标志也在默默地提醒我们安全出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路上的标志。
三、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活动一:大家一起认标志。
1.我是标志代言人。
课件出示教科书22、23页画面。
师:瞧,这两幅图中藏着很多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谁能把它们找出来?谁先找到标志,就到台前领取相应的标志卡。
师:你们知道这些标志叫什么名字,表示什么意思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做“标志代言人”,大胆地向同学介绍自己。
学生介绍标志的名称和表示的意义。
师评价:会观察,生活经验丰富,是生活的有心人。
2.看谁认的标志多。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标志。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寻找各种交通标志和安全标志,你们找到了哪些标志?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展示交流,介绍你搜集的标志。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标志。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展示,同学们一定又认识了更多的标志吧。现在,我们一起做抢答的游戏,比一比谁认识的标志多,谁认得准。
先由教师出示一个标志,全体学生抢答,最先举手的同学说出标志的名字及表示的意思,如果答对,全班同学掌声鼓励。并由答对的学生继续出示不同的标志,让其他学生抢答,游戏依此规则继续。
师适时评价:同学们善于观察,乐于合作,学习效率高。
3.我把标志送回家。
师:这么短的时间内记住了这么多的标志,同学们真了不起!继续我们的游戏,把这些迷路的标志送回家。
在黑板上张贴标志情境图,让学生把标志贴到相应的'地方。
师小结:这些不会说话的标志时刻提醒着我们注意出行安全。
活动二:寻找上学路上的标志。
1.师:同学们,在你们上学的路上有哪些标志?
根据上学路线的不同,把走同一条路线上学的同学分为一组。
师:同一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你们上学路上有哪些标志。
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标志,上学路上的交通会是怎样的情形?
生讨论,认识路上标志的重要性。
2.师:在没有红绿灯、没有斑马线的路口,怎么过马路?
播放微课《平平安安过马路》,讲述在没有斑马线的路口,怎样过马路。
3.师:你觉得在自己上学的路上再增加哪些标志会更安全?
师评价小结:善于思考,能发现问题,更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活动三:玩游戏,过马路
师:认识了这么多标志,懂得了这么多交通安全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玩过马路的游戏,看看谁学会了过马路。
将全班同学带到操场,利用课前准备的道具,分组进行游戏。
学生互评:谁做得好,谁没注意安全,应该怎么做。
师小结:玩了过马路的游戏,我们也明白了很多安全知识。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红绿灯,像哨兵,下命令,大家听。绿灯亮,向前行,红灯亮,停一停。
四、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活动四:设计交通安全提示语。
课件出示违反交通规则的图片。
师:你想对这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们说些什么?
师:除了交通标志的提醒,交通宣传语时时刻刻也都在提醒着大家。谁愿意把你收集的交通用语和大家分享一下?
师:每组设计一则交通安全用语,比一比,哪一组设计得最棒?老师要给最棒的小组颁发“小小交通安全宣传员”奖牌!
师小结:你们真是一群很棒的交通安全宣传员。为了奖励你们,老师送给你们一首儿歌。
小朋友,路上走,
交通规则要遵守。
不追逐,不打闹,
走路要走人行道。
走马路,走横道,
左右两边都要瞧,
红灯停,绿灯行,
听从指挥不乱跑,
交通法,记心头,
人人安全把家回。
五、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师: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我们要注意安全,在校园内,我们同样需要注意安全。如果能够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张贴一些安全警示语或安全标志,比如在楼梯护栏处悬挂“护栏保安全,翻越最危险”,在教室走廊张贴“教室走廊不奔跑,安全第一真是好”等标语,也能时刻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课后,请同学们自由设计“校园安全警示语”,制作“校园安全警示卡”,做好后张贴悬挂在合适的位置,也让我们在校园内处处洋溢着平安。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熟悉认识更多老师,遵从教导。
2、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3、表现对老师尊敬,锻炼口头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
1、说说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干净、整洁,学习好,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同学。)
2、你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要和他做朋友?(我们经常一起玩,我们在一起会互相帮助。)
3、说说你帮助过谁?哪个朋友帮助过你?还有谁?
4、生活中,还有一个人也一直关心帮助你,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课间活动:欣赏《我的好老师》歌曲
二、新授课程(我认识的老师)
(一)、认识自己班的教师
1、我们来到学校这个新的环境上学已经半个月多了,你们现在有喜欢的老师吗?你能给同学介绍你喜欢的老师吗?
2、了解学生是否喜欢自己,让同学们讲讲老师给他们的印象。
3、有没有喜欢别班的教师的,为什么呢?
4、由老师来说出一位老师的特征,由学生来猜一猜是哪位老师。(学生可以交流,思考,随意的猜想)
5、小游戏(你说我猜)
(请一名同学说出一个老师的'特征,再请同学说出该老师姓什么、教的哪个班、哪一科。以此类推。)
(二)我还想认识?
国旗、音乐、上课、邮递员……
(三)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我们可以放心地找到身边的老师。
小组讨论交流。
出示情境:
1、自己的书包带开了,怎么也系不上。遇到了不是教本班学科的老师,疑惑:可不可以找老师帮忙呢?
2、学校有规定,不允许踩踏草坪,小同学的皮球不慎滚到了草坪了,怎么拣出来?
3、体育课刚下课,同学出了很多汗,拿出水瓶想喝点水,发现水瓶盖打不开了,怎么办?
小结:老师每天和我们一起生活,就是我们的大朋友。在学校里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可以请老师来帮忙,每一位老师都会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
(四)尊敬老师。
动画演示。
这些孩子的做法对吗?你该怎样做呢?
小结:老师是我们成长路上的第一盏指路明灯:尊敬老师从每一位同学做起!如:在课堂上,用专心致志的目光看着老师,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在校园里,主动向老师问好表示出对老师的尊重;在生活中,用彬彬有礼的行为表示对老师教导的回报,养成良好的品德,把自己锻炼成为祖国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