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验收工作总结5篇(项目验收工作总结:优化实践与经验分享)

项目验收是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项目的成功交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总结5篇关于项目验收工作的文章,从不同角度探讨项目验收的重要性、流程、注意事项等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项目验收工作,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项目验收工作总结5篇(项目验收工作总结:优化实践与经验分享)

项目验收工作总结篇1

街道近几年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和市农业局的全力技术配合下,紧紧围绕城郊型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种子种苗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攻关和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街道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农业效益稳步增长,实现了科技进步与农业增效的“双赢”。土地亩均产出率从20XX年的2340元提高到20XX年的3887元,农民人均收入从20XX年的3738元提高到20XX年的6466元,新增大棚栽培面积2000余亩(大棚设施栽培总面积已达3500亩),大棚亩均产出6700元。同时,通过试验基地建设和技术推广,建立了一批设施齐全,技术到位率高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农业企业,成为整体技术推进和科技示范的领头雁。

一、紧紧围绕绿色安全蔬菜生产,实施绿色推进计划

街道是市主要一线蔬菜基地,承担着70%城区蔬菜供应任务,为保障城区安全绿色蔬菜的供应,在无害蔬菜生产技术推广的基础上,自1999年起开始实施“市绿色蔬菜工程建设”课题,经三年努力,建立了“一个模式三个体系”绿色安全蔬菜生产产业体系。组建了腾华农业服务公司、墙里区块、上傅家路区块、石桥头、西洋寺区块等一批按农场化管理的一线蔬菜基地;通过试验研究确立了以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性信息素、黄板粘卡、增施有机肥、安全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为主体技术的技术体系,对防虫网覆盖形式、频振式杀虫灯+诱虫包、植物源诱集技术进行了创新,拓展了绿色蔬菜生产病虫无害化防治手段和病虫测报工作,对全市蔬菜植保工作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也将在创汇农业无害化防治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对万亩畈的水质、土壤、大气、农产品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测评价,对蔬菜的农残问题进行了动态系统检测,经综合测定,万亩畈的水质、土壤、大气条件符合国家生产绿色蔬菜生产标准,所生产的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绿色农产品质量要求,20XX年被宁波市菜办认定为全市五个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镇之一,20XX年经宁波市绿办抽检和认定为宁波市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基地建设管理规范化基础上,自20XX年起在城区三大农贸市场设立了放心菜专柜,年发放放心菜牌子70块,并由市场所负责对放心菜进行抽检安全把关,近三年来,城区末发生蔬菜类食物中毒事故。同时我们积极探索城区蔬菜营销新领域,于20XX年下半年组建了城区蔬菜配送中心,现已向机关食堂和4所学校进行配送,日配送量已达1000千克,计划在明年上半年拓展至社区净菜配送。通过“市绿色蔬菜工程建设”的实施,不但保证了城区绿色安全蔬菜的供应,而且有力地促进了菜农的增收,在课题实施期间,共增收1632.5万元,仅防虫网一项年增收142.8万元,土地亩均产出率提高1260元,年递增幅度为18%。同时,通过课题实施,掌握了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基本操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为街道整体绿色推进计划奠定了扎实基础,如“浒农”牌优质葡萄已通过中国绿证中心审定。今后将有更多的品种进行绿色农产品认定,打响“浒农”绿色农产品品牌。

二、依托种子种苗开发,拓展技术服务范围

街道是 市的城关镇,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土地面积遂年减少,同时又是农技人员集聚的地方,如何发挥农技力量优势,提高农业在全市整体农业产业化推进作用,我们在抓好现有耕地城郊型产业化布局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种子种苗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通过种子种苗的辐射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先后承担了“菜椒杂交制种”、“大棚蔬菜主要品种种子种苗繁育与推广”、“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法国6号番茄的引种与无性繁育体系建设”等种子种苗方面开发课题,不但形成了区域化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而且所繁种子种苗以其品种和质量优势,迅速推广至周边乡镇和县市。如“菜椒杂交制种”课题开拓了宁波市内菜椒杂交制种领域,所繁黄壳灯椒比中椒系列增产1807%,平均亩产达38XX千克,同时黄壳灯椒壳黄绿、色泽好、外形大、四角均匀、糯性足,品质优秀又适于脱水加工,年繁育种子30千克,推广面积2000亩,在街道西华头村形成了500亩大棚灯椒生产区,成为宁波市著名的菜椒生产专业村;“大棚蔬菜主要品种种子种苗繁育与推广”课题组建了市种子种苗龙头企业之一市德清种子种苗有限公司,经三年建设公司占地面积90亩,固定资产150万元,拥有连栋大棚8000平方米,825型管棚100套全设施生产基地,建立了品比、杂交制种、常规提纯复壮良种繁育、全年种苗生产技术体系。筛选有 8788大红番茄、988粉红番茄、20XX辣椒等产量高,品质优等品种,在生产上得到了一定面积的'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达2000余亩;形成了年产黄壳灯椒、上海杂交70、90、120天、8788番茄杂交种50千克;提纯复壮繁育常规良种(以宁波藤茄、羊角椒804、宁波绿带)2000千克;每年冬春二季进行种苗生产,有各类品种35个,年繁育种苗15XX万株。所繁育种苗以其品种和质量优势,在广大种植户中树立了良好信誉,依托各地的科技示范户及农技人员,迅速扩散至周边县市及省外,年推广面积达1万余亩,农民增收480万元。

前几年种子种苗建设成功经验基础上,为全面提升种子种苗产业层次,于20XX年起开始实施“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和“法国6号番茄无性繁育体系建设”,已形成以穴盘、泥炭系基质和冬季电加温育苗,夏秋避雨遮阳降温为核心的半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已形成年育西瓜嫁接苗100万株、绿花菜秧苗2XX万株的生产能力。今年上半年繁育西瓜嫁接苗10万株,应用面积3XX 余亩,基本解决了大棚西瓜连作障碍和西瓜枯萎病的发生,西瓜嫁接苗比常规西瓜苗增产在20%以上;今年下半年繁育夏秋栽培西瓜嫁接苗5万株,栽培面积 1XX亩,在各试验点区试(30亩),取得了明显成功,平均亩产值达3000余元,将开创本地西瓜反季栽培新的局面;同海通集团合作进行了绿花菜统一供苗中试,共繁育穴盘苗10万株,布点9个,种植面积50余亩,各地反映较好,缓苗和发棵速度均超过自行床土育苗。我们又针对国外引进的番茄品种生长势强,抗病性好,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加大了国外番茄品种的引进力度,通过品比,法国6号番茄的综合性状较好,适于本地区早春和夏秋反季节栽培,宜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实现番茄品种的更新。但由于进口番茄种子价格昂贵,一般农户难以承受(亩种子成本在1200元左右),我们在建立采穗圃的前提下,进行了法国6号番茄无性繁育体系的建设,已繁育无性种苗2万余株,在配菜中心基地进行试种,初步以观察无性繁育苗与种子繁育苗无生育特性差异,反而成苗速度大大加快,一般 1个月左右即可定植,比种子繁苗可缩断一半左右时间,也可极大降低种植户的生产成本(种苗亩成本在600元左右),明年计划繁苗50万株,可望在生产上得到较大面积推广。

三、大力发展设施栽培技术配套,促进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大棚设施栽培是我市城郊型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亮点,创汇蔬菜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很大程度是设施栽培技术进步的延伸,如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和喷滴灌技术在创汇蔬菜上的应用。因此,大力进行设施栽培配套技术研究,不但可以促进城郊型主导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可有力地促进全市农业产业的技术贮备。我们围绕设施栽培开展了系列技术开发,进行了法国6号番茄的引种和特性观察、欧亚种葡萄引种及设施栽培、与市由由农机公司合作进行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与推广及大棚蔬菜种子种苗和无害化防治技术系列课题,极大地促进了城郊型农业的健康发展,大棚设施栽培面积遂年增加,至20XX年,全街道有设施栽培面积3500亩,占全市设施栽培面积的 25%左右,实现了大棚设施栽培的多样化,开创了大棚西瓜一次栽培全年采收和秋季大棚西甜瓜生产。在园区单独建立了喷滴灌展示区,进行各类型喷滴灌的研究和展示,设计了棚群、单棚和大田灌滴灌系统,开拓了悬挂式微喷头和景观喷头应用领域,是近年来棚群喷滴灌系统发展最快的一年,建设面积达5000亩。大棚喷滴灌系统具省工、节水、实现肥水一体化管理和减轻大棚次生盐渍化和增产作用,已被广大农业示范园区和科技示范户接受。

四、建设区域化农业技术创新中心,增强科技创新活力

街道针对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发挥城区农技力量强的优势,探索街道在全市农业科技进步中的作用,我们集中利用部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在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承担了“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和示范基地建设”,旨在农业综合开发宁波市农业现代化项目实施中,建立区域性、开放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吸纳市内外农业科技力量共同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于本地区整体农业产业的提升。区域化农业创新基地经二年建设已初具雏形,以市浒农园艺研究所和市德清蔬菜技术研究所为核心,已拥有配置内外遮阳、风机湿帘雾化喷雾降温系统、暖风机加温系统、喷滴灌系统、温湿度环境检测系统高档次温室15280平方米,7430连栋大棚8000平方米和825型单体管棚1000亩及配套喷滴灌系统和农业生产示范设施,道路、渠系完善,建有农残速测实验室,将建设组培实验室和栽培实验室,形成较完善的农业创新基础条件,现基本承担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所有课题,积极吸纳市内外科研力量共同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已与浙江大学农学院和宁波市农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同农波林科所共同进行有鲜食大枣开发课题;市农业局各技术推广部门已以课题组形式深入园区共同参也农业科技创新,如与农技推广中心共同合作进行了西瓜嫁接育苗的开发,市检测中心参与了绿色蔬菜工程的建设。随着农业技术创新中心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以课题形式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开放式办园和利益共享机制,将极大提高科技创新活力,成为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五、抓好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到位率

街道在抓好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提下,强化农科教的结合,加速实用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科技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我们采用授课、现场会、对来园区咨询的农户针对性辅导和田间巡视直接指导的方式,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每年街道和村级在不同的农时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不小于30次,参与培训人数1200人次,在培训中强调绿色蔬菜生产技术的应用,在大棚栽培中,应用优良品种、防虫网、增施有机肥、安全用药基本已成为广大种植户的自觉行动;同时,我们充分利用项目资金,全面地进行农田基本改造,累计完成标准农田建设1300亩,极大地提高了防涝抗旱能力和交通、耕作条件,为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保障,是全市连栋大棚、825型管棚、喷滴灌、大棚耕作机械应用面积最大的乡镇,培养了一批象陈志东、孙国军、黄国桢、潘德清等设备档次高、实用技术到位率高、种植水平高的科技示范户,使广大种植户学有榜样,有力地保进了农业整体技术的进步。

项目验收工作总结篇2

20xx年科技在巩固、完善20xx年的科技工作基础上,紧紧围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目标而展开,具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鼓励特派员以技术入股参入农业项目租赁、承包。以技术、资金入股参入发展生猪规模养殖;以带头致富的形式,引领村、组二级干部、农户发展规模农业、特色农业。

二、大力发展村级经济

充分利用各村应有的资源优势,以发展生产为重点,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规模农业、扶持一批高效益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

三、着力提升农民素质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培训网络,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业,切实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

四、科技当先,引领产业发展。

在全乡强力推行“猪一沼一果”立体养殖生产模式。

在万头种猪场内,争取二幢以上的母猪栏安装电脑监控系统在山上,进行雷竹笋试栽种植,力争形成100亩以上雷竹笋规模种植高产区。

五、配齐配强村、组二级科普网络系统,将学科技、用科技的能人充实到村级科技机构。

六、引进湘杂油晚熟、高产品种,争取发展面积3000亩以上,形成城头洲上、龙尾洲大力村二个上千亩规模种植高产示范区。

项目验收工作总结篇3

岁月如梭,时间飞逝过。转眼间一学期又过去了,在这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科技部在学院老师和分管主席的领导下有条不紊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下面是生物工程学院学生会科技部xx年下期的工作总结:

一、纳新工作

部门在学院的老师们的领导下和其他兄弟部门一道开展了纳新工作。前期各部门都通过ppt向新同学们展示了各部门特色,我们科技部也抓住契机,精心准备为大一新生们详细的介绍了我们科技部。

紧接着我们进行了面试,通过严格的筛选最终选出了9名同学作为科技部的`新鲜血液。筛选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能为同学服务的宗旨,从这一学期的效果来看我们当初了抉择时对的。成员们都能按时、按值、按量的完成学院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部门工作

上期科技部在学院老师以及分管主席的领导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工作。首先是每周一次的部门例会,会上我们三位部长副部长都以学长的身份和大家一起交流,给新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大学生活,同时也叫他们上讲台谈谈自己。并且我们每周都安排两位同学选一个话题大家一起来讨论,这样既锻炼了成员们的口才,同时也加深了成员之间的了解,部门内部相处得十分融洽,每次例会都在欢快与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

上学期我们主要策划并举办了学习经验交流会,这次经验交流会是我们部门第一次举办活动,大家都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从策划到实际举办,每一名科技部成员都尽职尽责。活动中我们还排练了一个励志小品,效果不错。通过这次活动大家都表示,只有自己参与了才知道要办好一个活动挺不容易的,但同时也是无比喜悦的。大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

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参加各个兄弟部门举办的各种活动,例如:办公室举办的办公软件培训、宣传部举办的通讯员培训、文娱部的看红色电影活动等等……总之在活动各成员都得到了锻炼。

三、工作展望

与其他各兄弟部门相比科技部上学期的活动相对较少,因此我们计划下学期多开展一些特色活动,例如:ppt设计大赛、软件展示活动等等,这就要求我们部门上下团结一心,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共同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

四、改进之处

虽然上期科技部能够按要求各项工作,但是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例如例会有人迟到、无故缺席活动等等。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们会严格要求每一位成员也包括自己,改进不足之处,向兄弟部门学习认认真真的开展各项工作。

项目验收工作总结篇4

20xx年科技工作,在巩固完善2007年的科技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目标,配合实施“33111”工程(即大力发展米业、化工业、养殖业、三个产业)引进五个项目:即引入投资1000万元以上,年税收入1000万元的工业项目1个,引进100亩以上雷竹笋农业项目1个,引进万头种猪场项目1个而展开,充分发挥科技的职能和作用,促进科技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取得一定实效。

一、加强科普网络建设,夯实科技基础。

新溪乡位于新余市渝水区东部,距城区50公里,东与新干县交界,南与南安乡眦邻,西与姚圩镇接壤,北濒袁河与樟树市昌傅镇相望。全乡国土面积46.34平方公里,户籍3920户,总人口15324人,其中城镇居民住人口820人,农业人口14504人,耕地面积22264亩,山塘面积1893亩,山地面积14738亩,全乡辖有城头、明星、复兴、西江、后溪、珠坑、均溪、稍堎、龙尾洲、楼下、泗溪11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是个以水稻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乡,由于近期大量的青壮劳力陆续外出务工,造成留守农村的属于“386199”部队,即: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妇女、儿童、老人,他(她)们文化层次低,科技技术匮乏,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建立农村科技宣传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村科技宣传长期有效推进,我乡不断强化乡、村、组三级科技网络建立。一:科技队伍进行新陈更替、对因年老、观念不肯更新、科技宣传员进行更替,2008年更替科技宣传员3人。二:对科技人员进行强化充电,举办科技宣传员强化培训班一期,组织科技宣传员交叉学习一次,外地参观、取经三次,夯实了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本领,强化了基层科技网络队伍的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科教兴国”的载体,乡政府逐年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400万元,兴建了中学综合楼,新溪小学学生公寓,均溪小学教学楼等一大批基础教育配套设施,投入资金130万元对新溪中学实行校园建设,美化了教学环境,改造了中学厨房,兴建了学生澡堂,分别为新溪中学、新溪小学安装锅炉各1台,为全乡10个村级小学添置了办公设施,为学生学科技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科技宣传,普及科技知识。

1、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出科技简讯11期,散发科技资料2600余份,开展科技讲座3次,听讲人数360人次,举办科技知识展览22场次,吸引参观人数5800人次,举办科技集市一次,服务人次370人次,放映科教影视25场次,观影人次2500人次,出科技简报10期,1000块次,引进雷竹笋载植技术一项,推广早、晚稻抛秧技术一项,为农户做好农作物,果树的栽培管理及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指导,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实施科教兴乡载体,是推广技及科学技术,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实现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乡科技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结合农时,从培植增长点出发,2008年5月15日聘请区农业局果业站王琪副站长,及区蔬菜专家讲课,培训果业种植专业户,蔬菜种植专业户86人,2008年9月20日邀请市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对乡、村、组干部进行杂交油菜高产种植技术培训,培训人员82人,2008年1月至10月,通过新余市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牵头与三家生猪饲料加工企业联手,邀请南昌大学教授及省畜牧业水产专家多次对养猪专业户进行培训,一年来,培训人员540人次,其中培训党员126人次,培训干部人次162人次,党员干部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三、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建立科技服务基地。

乡科技本着贴近三农,服务三农为目的,为解决“有地不愿种、滤布愿种没有地”的矛盾,牵头抓好土地季节性流转,集中冬闲田,搞规模种植,形成规模效益,创造性开展了“冬闲田”季节性集中连片流转,城头村委农户自愿入股,建立了一个集中连片面积800亩的“湘杂油743”杂交油菜示范点;龙尾洲村委大力村,本着“自愿为基础,有偿为条件,依法为前提,引导为手段,规范为要求,连片为示范、双增为目标”的原则,科技特派员刘学新和他人合伙以每亩补贴15元为手段租赁农户一晚冬闲田,以集中流转连片的方式,建立一个连片面积500亩杂交油菜市级示范基地的模式,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赞誉,在推广良种种植和冬种中,我们既抓好示范点辐射带动作用,又狠抓行政措施推动;乡党委书记、乡长、分管农业的领导带头抓好一个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油菜高产示范基地,规定各村支部书记抓好一个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每个村干部抓好一个集中连片50亩的油菜种植示范基地。通过措施的强力推进,我乡冬种面积达14490亩,其中油菜10360亩,红花草3080亩,蔬菜720亩,蚕碗豆330亩,冬种覆盖率达73%,成为全区一个油菜种植超万亩示范乡。

四、“一村一品”建立初显成效

以“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为指针,按照区科技工作的要求。一年来,我们按照“抓住重点,以点带面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为核心,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为主线,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村一品”生产模式日臻完善,初步形成了复兴千亩杂交麻绿笋;城头炉园千亩高产杂交油菜;明星、后溪千亩新余密桔;稍堎熊家、泗溪拣坊百亩莲藕;泗溪枥湖千头生猪养殖小区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区,新溪乡后溪村民曾志龙,2000年学校毕业后,不恋名企高薪聘请,立志农村创业,毅然回乡创办现代农业科技园,经过8年的摸爬滚打,他已经拥有年出栏生猪5000多头的种猪场,400余亩的果园场,350亩的水面养殖,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的'新余市丰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吸纳了32位农民就业,带领周边农民300余户,改良种猪,养殖良种母猪400多头,公猪500多头,积极推广养殖新技术,帮助养殖户排扰解难,2007年带头成立新余市第一家养殖专业合作社,即新余市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2006年被评为新余市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江西省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提名奖,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2008年新余市“十大优秀”科技特派员。

新溪乡的科技工作在区科技局的关心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服务“三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努力,创造更好的成绩。

项目验收工作总结篇5

一、学效对培育科研工作认识到位

我们通过20xx年末结题的榆树级>课题的返复实验过程及成果推广过程对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的意义认识更加琛刻了。通过这个项目的研究推进了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就全校全部学科课堂教学相比较,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显著。真正改革了传统的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根剧语文学科的特点,在生活中学习与积累,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寓教于乐,师生对话式的和谐相处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变成。更重要的是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素质有了明显的题高。因此,我们坚定了一个信念正是;教学质量要题高,新课程改革要实施,学校要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任真地抓好培育科研工作。

二、把培育科研工作当作学校的要点工作来抓,真正纳入学校的工作议事日程

开学初有工作计划,有对培育科研工作的布置安排,学期中有对培育科研工作的督促和检察,学期末有总结。且把培育科研工作纳入学校岗位责任制中,能购承担榆树级和校级科研课题研究的分别在岗位责任制中加分,在年末培育科研工作作为专项总结,评出科研工作先进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如此做一是引起了教师的'重视,二是激励了大多数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三、具体做法

1、最初抓了教师的学习,我们学校为每个教研组征订了等不同鞋科方面的刊物,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的资料。通过学习教师更新了观念,学到了少许先进的经验,同时也看到了我们的不足,题高了全面教师从事培育科研的自愿性。

2、推广科研成果和大力弘扬科研工作突出的典型事迹和典型教师。我们对20xx年末结题的榆树市级>,为了将其成果进一步推广和完膳,我们任真地回顾和总结了课题实验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将成功的经验加以推广行使于学科教学之中,且将一般成功的做法用于指导新立项的课题的试验和研究。

3、我们任真地抓了榆树市级课题>的试验和研究,按计划完膳了有关的资料,同时对课题研究的各环节进行了实验和交流,使课题深入顺力的进行。在每个学期都开展了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汇报课,通过汇报课不尽完膳了课题的研究实验,也带动了我校全面教师现代教学手段的普及和题高。

四、存在的不足

1、少部分教师行动不是很自发的:

2、榆树市级课题实验过程中缺伐全面成员的合作精神。

★其他类似内容

1项目复盘总结报告模板5篇

项目复盘总结报告模板5篇

在每个项目的落幕之际,一份扎实的复盘总结报告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供了五篇精心设计的项目复盘总结报告模板,旨在帮助您系统...

查看剩余 82% 项目复盘总结报告模板5篇

2项目2023年工作总结优秀5篇

项目2023年工作总结优秀5篇

本文将对2023年的项目工作进行总结,选取了5篇优秀的工作总结进行分享。这些总结涵盖了各个领域的项目,展示了团队的努力和成果。...

查看剩余 85% 项目2023年工作总结优秀5篇

3项目2023年工作总结优秀优秀5篇

项目2023年工作总结优秀优秀5篇

本文将对2023年的工作总结进行优秀案例的归纳和总结,选取了五篇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工作总结,旨在分享这些优秀案例的经验和教训...

查看剩余 70% 项目2023年工作总结优秀优秀5篇

4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总结优质5篇

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总结优质5篇

本文将重点总结优质的五篇关于重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文章。这些文章涵盖了各个领域的重点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环境保...

查看剩余 71% 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总结优质5篇

5工程项目总结报告优秀5篇

工程项目总结报告优秀5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您精选呈现五篇出色的工程项目总结报告。这些报告不仅在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方面表现突出,更在项目经验分...

查看剩余 82% 工程项目总结报告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