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航天人物事迹7篇(星辰英雄:中国航天七绝)
《感动中国航天人物事迹7篇》聚焦中国航天领域的英雄故事,记录了七位杰出的航天人物的感人瞬间。这些普通人以非凡的毅力和卓越的才华,为国家航天事业赢得荣誉。通过这些故事,我们领略到了中国航天人的拼搏奋斗、无私奉献,为祖国的航天梦想照亮了坚定的星途。
感动中国航天人物事迹篇1
三探苍穹
杨垱镇明星街北端的一处两层民房,是聂海胜母亲张金秀晚年的住处。
2004年,当地政府得知聂海胜的母亲一直住在舅舅家后,挤出有限资金8.5万元,在镇上修建一座占地168平方米的小楼给张金秀居住。
海胜老宅旧址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升空。这栋楼房张灯结彩,门口的空地上摆着一部电视机,当地数千名乡亲在这里聚集,和聂海胜的家人一起见证历史时刻。已中风卧病在床的母亲张金秀,也躺在床上看到儿子出征太空。
10月17日凌晨,神舟六号安全返航,楼房门口挂着气球,乡亲们舞着狮子、吹奏乐器,庆祝航天英雄平安归来。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发射,聂海胜二度执行“飞天”任务,小镇又一次沸腾。这栋楼门口搭起了象征喜庆的气垫红拱门,拉起写有“海胜在天揽四海胜景,举国欢庆贺神州腾飞”的横幅。乡亲们又一次见证出生于枣阳的英雄宇航员,顺利征战太空。
“他是我们的骄傲。”明星街居民张女士说,8年前那热闹的场景她历历在目。
聂海胜的母亲于2010年6月去世,弟弟聂新胜在枣阳城区工作,回镇上这栋房屋的次数较少。“他在枣阳一中上班,在城里有住处,过年也不回来。”张女士说。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这栋楼房大门紧闭,门口停满了车。
聂海胜家镇上的房子
得知聂海胜可能三度执行“飞天”任务,张女士由衷地佩服。她说到了火箭升空那一天,小镇可能又会热闹起来,乡亲们将又一次见证历史时刻。
家乡祝福
聂海胜是枣阳的骄傲,更是杨垱的骄傲。
在杨垱镇政府服务中心的外墙,张贴着聂海胜穿宇航服的照片,还有他的个人简介。
距聂海胜老家聂庄两公里外的官厅村,坐落于这里的海胜希望小学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这里原是杨垱镇官厅小学,也是聂海胜的母校,为弘扬聂海胜的航天精神,枣阳市将学校更名。而聂海胜曾就读的杨垱镇一中,也已更名为海胜中学。
海胜中学八年级学生张谨谨说,自己从小就知道英雄宇航员聂海胜的故事,入读海胜中学后,老师经常会组织大家学习聂海胜的求学故事、英雄事迹和航天精神。就在前不久,学校还组织了会谈,号召大家向聂海胜等航天英雄学习,她深受鼓舞。
该校八年级学生杨怡茹说,聂海胜是杨垱镇的骄傲,此次出征太空,希望他胜利归来。
聂海胜曾说,自己儿时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长了一双翅膀,在天空飞翔。多年以后,他不仅成为了一名翱翔蓝天的空军飞行员,更成为了我国第一批宇航员,直上九天逐梦。
而且,他的逐梦之旅从未止步。已是57岁的聂海胜,三度探巡苍穹,续写传奇。
聂海胜在“飞天”逐梦的征途上为何奋斗不息?从他曾说过的一句话中,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他说,人类太空飞行年龄最大的宇航员是77岁,虽然自己已年过半百,但为航天事业拼搏的心依然年轻,只要国家还需要,仍会勇往直前。
“海胜兄弟,你是我们的航天英雄,祝你胜利归来!”站在聂海胜老宅前,堂兄聂金山隔空送上家乡亲人们的殷殷祝福。
感动中国航天人物事迹篇2
王亚平就读的中学是烟台第二十三中学,就在镇政府旁边。记者来到中学时,值班门卫感叹地说:“哎呀,今年秋天就没有二十三中了。”原来,根据当地教育部门规划,张格庄镇包括烟台二十三中在内的6所中学,在今年秋季开学后,将合并为崇文中学。现在的二十三中校址,将成为新的张格庄小学校址,镇里原有的多个小学将合并于此。
几经寻找,打听到王亚平的初中班主任曹美娜。此时曹老师已经离开中学,在区政府部门任职。说起学生,曹美娜透着自豪:“我当时教语文,王亚平正好是我的语文课代表。那时候班里50多个学生,男生略多些。王亚平的语文成绩很好,而且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她别的课目也都很好,很全面,每个学期都是班里前几名。难得的是,别看她是女孩儿,体育成绩也很好,每次开运动会,她都是运动员,跑长跑的。”
二十三中一位老师说得实在:“王亚平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孩子,她读书时并没有太多特别之处,家庭条件也非常一般。这恰恰说明,她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干出了不平凡的事。”
感动中国航天人物事迹篇3
神舟十二号今天安全返航了,神十回家了。在这个举国欢庆,为之自豪的时刻。我们不得不为我们的航天英雄竖起大拇指。这其中就有我心中的英雄,聂海胜。
聂海胜是湖北枣阳人,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他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他曾入选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员梯队。聂海胜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已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__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乘组梯队成员。20__年10月12日,终圆了“九天揽月”的梦想。20__年4月,入选天宫一号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飞行乘组。神舟十二号飞船20__年6月11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__年6月20日,太空授课中为了更好展示太空失重状态,指令长聂海胜盘起腿,玩起了“悬空打坐”。
聂海胜为区区几元钱的学费犯愁,只好东挪西借,有时代替学费交到老师手中的竟是一只兔子。聂海胜姐弟六人,他排老六。父母靠种田维持生计,家大口阔,生活拮据。小时候,粮食不够吃,印象里最多能搜捡到的就是红薯面做的黑窝[1]子、杂面饼,萝卜干、咸菜、大酱是家中餐桌上的主菜,因此直到现在聂海胜一闻到大酱味就犯恶心。对待学习,聂海胜自觉而刻苦。尽管没钱买学习资料,但课本上的内容,在哪页哪个位置,他都清清楚楚。樊庄村小学教师徐大田说,海胜读小学时经常穿着姐姐的旧布衫,打着赤脚,但他学习很刻苦,特别是数学成绩好,经常考满分。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那个假期,他搬木材、下地干活,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初中毕业考试,聂海胜考上了县重点高中,整个杨垱镇只有两个学生考上。学校了解到他的家庭困难,为他补助了救济金。每次放假,他还去十几里外的堂兄家帮着搬木材、装茶叶、下地干活,一个假期下来能挣十几块钱。就这样,他靠自己的双手挣出了上高中的学费。
若预备梯队有机会飞天的话,执行过神舟六号任务、已于20__年晋升少将军衔的聂海胜,将成为首位以将官身份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1964年10月13日出生于湖北枣阳的聂海胜,是唯一一位从「神五」到「神九」四次载人任务的梯队成员。
尽管各国载人航天历史上,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年龄并无上限,但因为年龄等原因,14名首批航天员中还没有执行过任务的成员,将部分退役或转岗。
20__年10月17日,也就是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凯旋两年零1天之后,费俊龙、聂海胜平安返航。与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相比,中国神舟实现了新的跨越。把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与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那枚火箭相比,在运载质量、安全性能、舒适性以及图像实时测量系统等诸多方面进行了75项技术改进。要把1公斤的东西送入轨道,火箭就得消耗62公斤。神六飞船比神五重了200多公斤,因此发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许多。
火箭的可靠性为0。97,安全性为0。997。第一次在点火通道里又加上了一道“保险门”。这样,在出现误点火信号的情况下,即使火工品爆炸了,也无法点燃发动机。科研人员还找到了改善振动环境的最佳途径,减少了火箭在飞行过程中振动给航天。20__年6月10日,担任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宇航员。飞船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名单公布。湖北籍航天员聂海胜继执行“神六”任务之后再度“飞天”。
聂海胜,他是祖国的英雄,两次上九天揽月,他无愧于人民,他为祖国争的的荣誉,将载入史册。我心中的英雄,我要向你学习。
感动中国航天人物事迹篇4
据了解,王亚平小时候想当医生、当律师,从没想过当飞行员。1997年8月,王亚平17岁那年,正当她还在为高考做复习准备时,突然听说学校来招女飞行员了。由于王亚平是校队的,体育成绩好,大家都鼓动她去试一试。王亚平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参加了第一次体检,谁料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通过层层体检。高考分数出来以后,她顺利收到了长春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从此与蓝天结下不解之缘。
1998年9月,王亚平第一次坐飞机上天。不过,第一次上天就要往下跳——因为这是跳伞训练。在飞行学院,她熟练掌握了4种机型的驾驶。招飞中心原主任程学哲回忆说,王亚平“聪明、活泼、要强,在各种模拟考试中体现出特别的聪慧和灵气”。
实际上,王亚平在成为第一批女航天员之前,作为女飞行员,多次参与各地的抗灾救灾任务。2007年4月,王亚平在重庆执行人工降雨飞行,重庆媒体推出《美女飞行员“大闹天空”增雨》的报道。2009年2月11日,她在山东潍坊执行人工增雨任务,新华社播发了她坐在飞机驾驶舱内的图片新闻。和其他几位神秘的航天员相比,王亚平是最早与读者见面的一位。
感动中国航天人物事迹篇5
在张格庄一处山坡上,坐落着张格庄中心完小。王云然曾是张格庄完小的校长,记者辗转见到她时,她和丈夫刚刚骑着电动三轮车摘樱桃回来。王云然告诉记者,当时她是王亚平隔壁班的班主任。由于两家还算近,所以王亚平入学前,她们就认识。
“每次学校组织活动和比赛,都能看到王亚平。她从小就挺活泼,学习好,那时候老师们在课后也会谈论起她。”王云然说。2006年,王亚平回家乡摆喜宴,新郎是兄弟部队的飞行员。那一次,王云然也去了。经过那么多年,她坦言“王亚平变化不大”。
据记者打听,当年教过王亚平的老师,大部分都搬到了福山区,难以寻找。但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找到了张格庄完小老师王智兴的家。王智兴曾在张格庄小学做体育老师。他告诉记者:“这孩子身体素质好,有毅力,从小跑长跑。”据他介绍,王亚平多次参加学校、县区的运动会,都是参加长跑项目,直到高中。从小到大都是校队的。
感动中国航天人物事迹篇6
王亚平老家在山东烟台福山区张格庄镇张格庄村,是地地道道的烟台人,父母都是种地为生的农民,现在福山家中还有一些樱桃树,是主要经济来源。王亚平姐妹二人,她是老大,如今妹妹和父母也都在武汉。目前已婚,且已生育,丈夫也是一名飞行员。
小时候虽然个子矮,但身为班干部,王亚平很有威信,人缘也特别好。她乐观开朗,还喜欢跳舞,在文体活动中表现活跃。“七八岁时就能帮家里干农活,种黄豆很麻利,人家都说我养了个贴心的好闺女。”王亚平的母亲说,女儿从小身体素质就不错,喜欢锻炼身体,特别擅长长跑。
王亚平从小到大,学习成绩和体育成绩都比较优异,1997年高考那一年,听说招收第七批女飞行员,但是人数很少,她本来不想去,因为竞争很激烈,后来在同学们的怂恿之下,王亚平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参加了体检,没想到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地通过了学校、烟台市和济南的大体检,高考分数下来以后,就收到了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幸运地成为了全国第七批37名女飞中的一员,从小到大,想过当医生、当律师,可是从未敢想过会当女飞行员。就这样,1997年的8月份,带着美好的愿望,王亚平来到了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开始了她的军旅生涯。
参军后,王亚平很少回家。她是家中老大,还有个妹妹。王亚平的母亲介绍,王亚平7个月便会走路,冬天时喜欢在炕上跑,运动细胞很强。“学习成绩从小就数一数二,聪明,努力,在军校被评为优秀学员。”
王亚平离家后,坚持给家里写信,前两年就寄了三四十封。每年到了中秋节,如果无法回家团圆,她都会托人往老家捎月饼。母亲过50岁生日时,她专门委托朋友买了一个大的生日蛋糕送给妈妈,感动得老人当场热泪盈眶。“我自己都忘了要过生日,孩子心里能想着我,当然高兴。”
感动中国航天人物事迹篇7
老将出征
“海胜可能又要飞了!”
端午节前夕,在聂海胜老家杨垱镇凡庄村,几位村民坐在一起闲聊着。
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在即,网上一直有消息称,聂海胜将又一次执行“飞天”任务。虽然最后确定的名单尚未公布,但家乡父老期待着他能再立新功。
“他和我老公是小学同学,同一年的。”村民张女士说,自己已到了带孙子的年纪,聂海胜却还能凭借优秀的身体条件和出色的能力征战太空,实在太了不起。
一听说宇航员将在太空待上一段时间,张女士有些不解:“他们在上面待那么多天,吃什么呢?”
张女士娘家离凡庄村不远,她小时候也认识聂海胜,“他学习成绩很好,人也很好。”
在提到聂海胜时,乡亲们都喜欢亲切地称他为海胜。
聂海胜家的老宅在村里一个叫聂庄的自然村落。聂海胜就出生于这里,家里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老六,上面有五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那时,他的家庭非常贫困,经常吃不饱饭,但父母总会想尽办法让他读书。
聂金山家在聂海胜家老宅对门,他比聂海胜大5岁,是隔代的堂兄弟。聂金山说,海胜小时候话不多,但特别勤劳,会跟他一起推着车去运牛草。海胜的身体条件也很好,游泳特别厉害,大家都游不过他。
聂海胜16岁时,父亲病逝,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他还是坚持完成学业,于第二年考入枣阳一中。枣阳一中是当地的重点高中,当年全镇只有他和另一同学被录取。
1983年聂海胜高中毕业时,赶上空军招飞,他报了名,结果各项考核和体检全都顺利过关。当年6月,聂海胜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入伍。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领航主任,飞过歼五、歼六、歼七等机型,安全飞行1480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
1998年1月,他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