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5的组成数学教案最新6篇
只有依据实际的教学进度所写的教案才能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进程相匹配,只有通过认真写教案,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九八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5的组成数学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只有依据实际的教学进度所写的教案才能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进程相匹配,只有通过认真写教案,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九八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5的组成数学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5的组成数学教案篇1
目标:
1、复习9的分解与组合。
2、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学习10的分解和组合。
3、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数量之间包含、互补和可逆关系,为学习加减法打基础。
准备:教师演示板一套、幼儿人手一套。
一、开始部分。
1、复习20以内的单、双数。要求幼儿手指着棋格数数。
2、4、6、8、10-----------1、3、5、7、9、
2、请幼儿而在插板上用下楼梯的方法摆出9 的分解与组合。教师和幼儿边操作边口述9的分解式。
二、学习10的分解和组成。
1、请幼儿在9的分解与组合基础上,用上楼梯的方法点数:10能分成9和1、8和2、7和3、6和4、5和5、4和6、3和7、2和8、1和9
2、幼儿操作,教师在操作板上演示后并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当小老师用上楼梯的方法演示10的分解,并与其他的幼儿对答案,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口述10的分合式,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
三、整理插板。
将所用的小棋摆在插板上,幼儿则根据食物、颜色进行分类整理后,整理后交于教师检查,结束。
大班5的组成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3、通过朗读、想象,换位体验等方式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阅读中的经验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教学流程(预设):
一、走进检阅————感受场面
1、带领学生回顾国庆60周年的盛大、隆重的检阅。
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你能从画面中获得哪些信息?
真厉害,眼睛真亮。是的,这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阅兵式,场面多么盛大,多么隆重。其实,每年的国庆节,世界很多国家都要举行盛大、隆重的阅兵仪式。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波兰的首都华沙观看一场特殊的检阅。(板书课题)
2、复习词语。
3、波兰的国庆节在七月,场面盛大隆重。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文读读这场《检阅》,边读边找出描写检阅场面盛大隆重的语段。你从哪些文字感受到场面盛大隆重呢?抓重点词语体会。指导读出自豪激动的心情。
4、创设情境:仔细观察这支队伍,你发现了什么?观众是怎么称赞他们的?出示: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板书)
这个小伙子是谁?这些小伙子是谁?(板书:博莱克儿童队员们)
二、走进博莱克——这个小伙子真棒
1、引入:为什么博莱克赢得大家的称赞呢?你能快速地从课文中找出来吗?自由读这段话,这个小伙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你从哪儿感受到?指导朗读,读出这个小伙子的“棒”。
2、联系生活实际,谈亲身感受。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的背后得付出多大的艰辛,更何况博莱克这样特殊的人。透过这个镜头,我们仿佛会看到什么?根据提示,想象说话。
3、面对这样一个小伙子,你想对他说什么?
博莱克就是这样坚持不懈地努力训练,才有了今天出人意料的表现。回读第12自然段。
4、博莱克走得那么认真,你猜当他拄着拐杖经过主席台时,他会在想什么?小结:是呀,博莱克真是一个自信、坚强的小男子汉。难怪一名观众由衷地赞叹—————这个小伙子真棒!
三、走进儿童队员——这些小伙子真棒
1、引入: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赢得了观众的称赞,那么儿童队员们呢?他们可是手脚健全啊,走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想想:队员们在讨论什么事?
2、你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这件事很难办?“鸦雀无声”什么意思?
3、模拟情景:现在就让我们的教室变成俱乐部,把我们自己当成儿童队员。此时此刻,俱乐部里虽然鸦雀无声,但是我相信每个队员的脑袋瓜里都会有几个问号在打斗?他们皱着眉头在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你是怎么想的,怎么为难的?交流反馈。
4、指导读好带问号的句子,读出这件事多为难。
5、质疑讨论:博莱克左腿截肢,很不适合参加这次检阅了,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么?相信他会理解的,还用为难吗?你们说是吗?(自由发表意见)
6、该怎么办呢?既要使检阅的队伍整齐划一,又不伤害博莱克。梁淳懿,你是队长,你是儿童队员的核心,你的点子多,请你说说你有什么好主意?你为什么决定让他参加?还把他安排在第一排?难道你不担心吗?既然你这么想,那就请你再一次大声的告诉大家你的决定。
7、队员们,听了队长的话,你们同意吗?那书上的他们同意吗?“羡慕”是什么意思?别的队会羡慕我们什么呢?
此时,再也不是沉默的局面,大家的想法得到了统一,每个队员都欢呼着——大家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8、再次回读。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正是这些小伙伴们的大胆决定,使博莱克有机会参加检阅,并站在队伍的第一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自信、坚强的博莱克,难怪人们由衷地赞叹——看着这整齐划一的队伍,人们再一次由衷赞叹——
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又一次发出由衷地赞叹——
四、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我们身边有一批像博莱克这样特殊的人,以及无私帮助他们的人。作为残疾人,应该像博莱克那样——身残志坚。
作为健康人,我们更应该像文中的儿童队员们那样——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
板书
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
博莱克
自信
坚强
这些小伙子真棒!
儿童队员们
尊重、关爱残疾人教学目标
一、知识: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羡慕、情不自禁、隆重、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等词语。
二、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3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大型活动参加少,要让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军队的威严和使命。设计理念
本课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反思】
?检阅》一课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通过观众席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一致的喝彩。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第二课时我紧扣文中的两个重点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移情体验、大胆想象来体会儿童队员的心理,从而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在教学中我发现对于观众为什么说“这些小伙子真棒”的确是一个难点,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体会儿童队员在做决定时的矛盾心理来理解“这些小伙子”对残疾孩子的信任与关爱。
对于“检阅”三年级的孩子了解的并不多。课始,我带领学生欣赏了“建国50周年国庆的大阅兵”,让学生对检阅有了直观的感受。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推敲感悟,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到在波兰举行的是一次十分隆重盛大的检阅。在教学到“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时,就让学生精读第12自然段,说说博莱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他虽然拄着拐杖,可还是走得非常认真,和全队保持一致,很勇敢。”我马上让这位学生读出博莱克的勇敢,他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这里面好几个同学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博莱克的坚强与勇敢,我还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博莱克是个拄拐的残疾儿童。为了能和队员保持一致,为了使他们的队伍整齐漂亮,他肯定付出了不少努力。想象一下,他是怎样练习的?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开阔了:“博莱克好几次都走不好,但他还是坚持练习”;“他摔倒了,但还是坚强地爬起来”;“烈日炎炎,他练得满头大汗也不肯休息一会儿,比其他的儿童队员练得更刻苦,更认真”?通过这样的理解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博莱克的坚强与自信,体会到他真的很棒。
在理解“这些小伙子”棒在哪里时,主要通过让学生感受儿童队员们讨论时矛盾的心理。我就让学生模拟情景:俱乐部里鸦雀无声,队员们在思考什么呢?通过写话,反馈交流让学生移情体验感受队员矛盾的心理:“让博莱克去,就有可能丢儿童队员的脸;不让他去又会伤他的自尊心。到底该如何是好?”学生体会的不错。
我让学生在感悟“这些小伙子真棒”时,除了体会儿童队员的犹豫和矛盾心理,明白这件事很棘手之外,还抓住“羡慕”这个词,感受其他队会羡慕儿童队员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羡慕我们让博莱克走在第一排。”“羡慕我们尊重关心残疾人。”“羡慕我们团结友爱”?让学生感受到儿童队员对残疾儿童的关心与尊重。
一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孩子们是否学而有得,能得多少,善于挖掘人物形象背后的故事,才能真正地让人物形象在孩子们心中变得丰满、生动,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大班5的组成数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掌握5的组成基础上,理解凑数的含义。
2.能听口述应用题,在算盘上复习4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完整说出算式。
3.在游戏和操作中练习看数拨珠,看珠报数。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苹果图及标记图,数卡1、2、3、4、5若干。
2.每人一张分合卡、一支记号笔、5个动物玩具。
3.四位数的电话号码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数卡5,今天数字5也到幼儿园来了,它说要到算盘上找到它的珠宝宝,你知道是哪颗珠宝宝吗?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哦,原来上珠宝宝就是5呀,那一颗下珠是几呀?三颗下珠呢?现在我们知道了,下珠宝宝1、2、3、4都比5小,现在数字5要来考考小朋友了,请你把5分成两份,看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准确。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并指导幼儿将分成结果记录在分合卡上。
2.出示苹果图,问:图中有什么?一共有几个苹果?这些苹果全部都一样吗?启发幼儿按特征标记记录,并读一读分成结果。
幼儿将自己的分成结果和苹果图中的结果对比,看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准确,且没有重复的,给予奖励。
3.观察并说出分号下面2排数字是怎么排列的?(一排是顺数,一排是倒数)
刚刚我们把5分成了几组不同的数字朋友,现在我们把这些数字朋友合起来,再来读一读。(教师将分合卡倒放。并边读边写上相应的数字。
我们就说合起来是5的两个数互为凑数,即
1的凑数是4,4的凑数是1,
2的凑数是3,3的凑数是2,
4.谁来了。(教师边说边在画板上画上一个小兔的头像,老师现在是小兔的左耳,小朋友们是右耳,教师边在左耳上写1,嘴里边说:我说1,幼儿接说:我说4,1的凑数就是4,换2、3、4同上。)
5.小兔子要邀请几个好朋友来家里做客,可他来不及一个一个去家里请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
幼儿想办法。对,打电话吧!瞧这是谁的电话号码呀,请幼儿一起读读这个号码上的数字,这个号码在算盘上怎么表示呢?(提醒幼儿拨6、7、8、9、等几个数字时要用合拨),你知道这个号码中哪两个数字是凑数朋友吗?那小乌龟的号码呢?小猫的呢?小狗的呢?……
6.我们请算盘宝宝和我们一起来动动脑子吧!
听老师口述应用题,幼儿在算盘上用珠宝宝表现并完整地说出算式。例如小刺猬背了3个大苹果,吃掉了2个,妈妈又给了它3个,现在小刺猬一共有几个苹果?幼儿边拨珠,边说出答案。重复完整的算式
3–23=4教师举例3""6道题,幼儿练习。
7.幼儿玩游戏《凑数朋友找找》。幼儿自选1""4的珠卡或数卡一张夹在胸前,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游戏2遍,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设计是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数学课的乐趣。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一开始没有直接点题,而是自然地引出了课题:5的组成。在情景的创设中,幼儿兴趣浓厚,一个个当起了小兔的小帮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了。在幼儿探索操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幼儿去尝试操作,再通过集体交流,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随意分合顺序,没有规律;有的幼儿只会分一种的;有的幼儿按顺序分的;有的幼儿有重复分的。但是经过我有意识的引导后,再次让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这样活动既得到反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这个环节还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中体会数学课的乐趣。
大班5的组成数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教具、学具准备:
1.5的分成ppt。
2.数字、点子、实物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嘿嘿我的火车一点开,你的火车几点开?(复习4的分成),咔嚓、咔嚓,火车开到了草原上,看,他们是谁啊?一共有几只小羊呢?小羊们在青青草原上玩累了,到这2个房子里休息,你们会怎么帮他们安排呢?
二、用数字记录5的分合。
1、师生讨论5的分成,老师记录下来。
小结5一共有几种分法。
师:5有几种分法呢?对,5有4种分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面我们来看分合号的两边,左边的一部分和右边的一部分,我们先来看左边的一部分,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不会提示1234),是按什么顺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就跟小朋友排队,小个子在前面,大个子在后面一样,2比1多1,3比2多1,4比3多1,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我们再看右边是按什么顺序,从大到小的顺序,小朋友记住了5的分成一共有4种分法。
2、巩固5的分成。
师:我们一起来看5的分成,如果我们横过看的话,你们能发现什么?哪里是一样的?5分成4和1,只要交换位置5分成1和4,虽然交换位置但是分成是一样的。老师写5分成2和3,请小朋友快速的回答我,还可以怎么分呢?5可以分成3和2。小朋友真棒,太聪明!
三、游戏"找朋友",复习5的分成。
1、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找朋友"游戏,老师这里准备数字卡片、点子卡片、实物卡片,等会儿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卡片,贴在身上,去找你对应的好朋友,好朋友的卡片和你的卡片合起来要是5,知道了没有?数字卡片的小朋友找数字卡片,点子卡片的小朋友找点子卡片,实物卡片的小朋友找实物卡片。找到好朋友一定要看一看,你跟好朋友的卡片合起来是不是5。
2、找不一样的好朋友,合起来是5。
3、小朋友还想不想玩呢,我们到外面一起去玩好不好?
教学反思:
1、在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思考,能够积极和老师配合活动,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2、幼儿在活动中能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将5进行各种各样的分解。
3、幼儿对本次活动比较感兴趣,能够积极动手去操作。
大班5的组成数学教案篇5
设计意图:
对于数学活动而言,幼儿活动的积极性直接决定了幼儿接受数学知识的程度。活动内容是《学习5以内各数的组成》。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数的分解及组成,理解除1以外的数,都可以分成两个数,两个数合起来是原来的数。
2.在游戏中,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图片:动物(小熊和青蛙)2只,苹果2个,梨4个,西瓜2个。
2. 数字卡若干。
3.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8页。
4. 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5的分解
1. 师:这是数字几呢?(5)
2. 师:我们将数字5分解,可以有几种分法?(四种)
二、学习5以内各数的组成
1.出示2只动物和2个苹果。师:我要把2个苹果分给2只动物朋友,可以怎么分?(请个别幼儿演示并讲解:分给小熊一个,小青蛙一个。2个苹果分成了1个和1个。)
2.师:1个和1个合起来是几个?(教师用数字把分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
3.请个别幼儿把3个梨分给小熊和青蛙(全体幼儿把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4.请个别幼儿把4个西瓜分给小熊和青蛙。(全体幼儿把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5.师:说一说,几个xx分成了几个和几个,几个和几个合起来是几个?
三、游戏《对数字》
1.师:现在我们又要到森林里去玩了,森林很远的,我们5人一组开火车去吧!森林之王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分一分的游戏,请小朋友看数字卡片,在音乐声停止的时候迅速分开站在线的两侧。(请一组幼儿示范)
2.师:森林里还有一个更好玩的地方,看那是什么?(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5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像我这样变变变就变成5了,你们也快点变一变吧!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是数字5吗?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能够变成5呢?(2和3的组成)两个合起来是5的就可以过去了,你们也快点找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5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
3.换游戏规则,魔洞允许数量是4的过去。再次游戏。
四、幼儿操作
1.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数学》第28页。
3.教师检查幼儿操作结果。
五、结束活动
(1)小结有关数的组成的一些经验,激发幼儿下次活动的兴趣;
(2)肯定活动中有进步的幼儿。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学习5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幼儿教育网
面对幼儿收获成功的笑容,回顾从研读教材到教学设计,再到课堂实践,让我对今天的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操作就是为了给幼儿找出一个学习的支点,从而实现幼儿的全面地提升,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而动手操作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大班5的组成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分解组成,加深对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理解,对分和活动感兴趣。
2.知道每一个数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合方法。
3.书写数字6.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一个老爷爷、16条鱼和两个金鱼缸的图片,圆片、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
2.每个幼儿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数字卡、分合符号若干,记录纸每个幼儿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6条金鱼和2个金鱼缸的图片,提出问题:老爷爷买回6条金鱼,他要把这6条鱼养在两个金鱼缸里,要求每个鱼缸里都有金鱼,可以怎样做,你能帮助老爷爷吗?请幼儿说出分法,教师贴出实物分解图及数字分解图(不一定按顺序)。
二、请幼儿取瓶盖、石子、扣子和豆子各6个,各分成两堆,要求每种的分法都不一样。说出是怎样分的,有几种分法,并尝试记录下来。
三、在黑板上出示6个圆片及分合符号,请一名幼儿上来将他的分法逐一摆出,再请一名幼儿用数字卡摆出相应的分解式。引导幼儿观察并读出6的几种分法,知道有5种分法。
四、讨论:3有几种分法?2有几种分法?将2~6的分解式逐一摆在黑板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数字都有比这个数少1的几种分法。
五、练习:翻开用书,添画或填写6的分解组成式。
活动延伸:
在练习册上进一步复习巩固6的分解组成和书写。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