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读后感优秀5篇(朱子家训:智慧传承,品德升华)
《朱子家训》是朱熹先生所著的一部家训经典,被誉为中国古代家庭伦理道德的典范。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家庭和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五篇优秀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朱子家训》中的智慧和价值观。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1
在我被各种社会关系弄得疲惫不堪的时候,我最喜欢闭上眼睛,念叨着所谓的冰心诀,道曰:“心若冰清,天塌不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忘我守一,六根大定;戒点养气,无思无为。上下相顾,神色相依;蓄意玄关,降伏思虑;内外无物,心若冰清。”我喜欢这些话,他们似乎真的将我的心冰冻,使一切烦恼和忧虑都消散殆尽,正是“无思无为”,“内外无物”。
“无”是一种境界,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在朱子的家训中,我读出一种古代圣人的“无”的心性。朱子不想把世事都看得那么复杂,想得太复杂只会让自己伤心疲惫,他淡漠了世间的许多东西,从而转变为一种“无”的心性。蒲松龄说过,淡漠是情感的至高点,莫非这“无”也才是品质的至高点?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这是对自己的财物的“无”的态度,朱子不因钱财的多敛而认为应当去铺张,也不认为前使用在别人身上的就小气,这两者只做到其中一点那是好品质与坏品质的差别,而做到两点,是圣人的表现。因为不是真正把财物当成无,节约的人会恐惧请客,老是请客的人又摆脱不了奢侈。想到此,我又不禁感叹现在的一些“啃老族”们。他们的父母似乎就是那第一种人,他们也似乎是那第二种人。俗话说有因必有果,他们一边在嘲笑父母的抠门,另一边却无法理解这种现象,素不知是他们的“因”有了父母的“果”。若是他们可以学习一下朱子的'无,则他们的父母也可以无,二者平衡,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古人的训导在这里,我们又有没有看到这些?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这是关于家庭地位的“无”的心态。我鄙视家庭内部不断的纷争,我有远亲就是如此,他们在酒席上可以为谁是老大谁是老二吵起来,出尽洋相也不肯相让。还有一些人倚老卖老,自以为是年长的就应该大权在握,不把年轻的人当回事,晚辈稍有不从,便怒火冲天,甚至拿着农药以死相要挟。另外,网上的婚前婚后的不同,我也非常反感,我不相信相爱的男女会在一夜之间变了脸。为何我们不要和睦的家庭?难道现代的人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刺激,而不是一个和平安定的社会吗?当传说变成真的,无变成有,跨出的一步又是否会成为退后的一步?
“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这是基于“人生意义”的“无”的想法。朱子把丰富自己,光大国家当成一种无穷的乐趣,而不是把赢得功名受人吹捧当成一种快乐。人生在世,以学得知识为乐,其余已经是无了。学不为他,只为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如果上可以将赚钱当成是一种乐趣,一种获得知识的乐趣,则商不会再是奸。如果官可以将工作好当成一种乐趣,一种自己得到经验的乐趣,则官不会再是贪和无耻。但一切变成无我们保持一种无的心态,生活又会怎样?
朱子恋上了“无”,无恋,恋无。而飞速前进的时代,可怜他在恋着什么,而我们,又在恋着什么?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2
每晚我和孩子一起聆听、阅读《朱子家训》这一精神宝典,这段最有普众意义的家训如说家常,娓娓道来,内心感触很深。《朱子家训》是弘扬优秀家风的经验。它是一部施行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传统国学文化教育的优秀读本。家训内容包含上辈人对自己人生经验的总结和对后人的期望,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以此教育后人。
它教我们勤俭,倡导勤劳节俭的理念。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一件不起眼的物品都是大自然的赐予与人类劳动的结晶,都有它独特的价值,不可浪费;家训开篇从日常生活行为上入手,教育子女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人的日常作息时间要遵守自然规律,与自然的变化一致,做到事事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在生活作风上,要珍惜粮食、爱惜衣物、开源节流,过节俭、质朴的生活。要知足常乐,不要一味追求奢华。
很多人都憧憬恬然自若的生活,其实很简单,每天清晨早起,整理自己,整洁地迎接新的一天,当最后一束阳光被收走,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保持宁静的心态,认真地对待每一天。
它使我思考着生活中怎样做人,怎样持家,怎样处世,怎样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当下现实生活中种种病象,社会今天面临的主要危机究其原因是家风不严,道德缺失和信仰危机。在现实生活中,仍出现不少家庭暴力,家庭不和睦。家风不严的诸多教训则警示我们,抓好家风建设,夯实家庭建设基础是何等重要!好家教培养好孩子,要突出榜样的作用,构建和谐的家庭,营造良好的家风。
启蒙是家庭教育的重点,也是家庭教育的原则。父母改变1%,孩子就改变100%。婴儿一落地只是一张白纸,而这张白纸首先是由家庭教育来定其底色,何况修身修心是每个人毕生的课业。人的品德首先是在家庭里生根、发芽、成形。那么,对我们每个人来讲,家庭是自己人生的'起点,是情感的苗圃,也是爱的归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炼钢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家庭教育,即“人之初”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榜样,作为孩子生命的引导者,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因此,家庭教育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3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这是《朱子家训》的第一句,这第一句就让我有种亲切、踏实的感觉。有一种田园生活的味道,可以看出这是个勤奋的人,更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的热爱。每天早晨迎着初生的新阳,打扫自己的庭院,里里外外都干干净净的,衬着新鲜的露水,给人沁人的清爽;当最后的那束阳光被收走,便关进大门,将那些烦心的事锁在门外,仿佛与世隔绝,趁着从窗外透射进来的月光早早上了床,享受着月光浴,想想今天的.收获,那是另一番的快乐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多么闲适、安宁、平淡和朴素的生活状态啊!
“施恩莫念,受恩莫忘”这是我在《朱子家训》里最喜欢的一句话。因为我以前在书里看见过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在荒野迷了路,一个人在朋友有危险的时候救了朋友一命,他把事刻在沙子上,不久就被风吹没了;可有一次他也遇到了危险,朋友义无反顾地救了他,他便把事刻在石头上,经历了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刻在石头上的字依然清
晰可见。最后他们俩凭着团结的精神走出了荒野。“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对于别人的恩情,我们应当铭记于心,永远不能忘记。而对于自己帮助别人的事,不能太自负,把自己想得太伟大,应该觉得理所应当。
《朱子家训》还讲了为人处世的智慧、做子女应当尽的孝心、文明礼仪……这里面的含义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朱子家训》教给我的做人品质令我终生难忘,给我枯燥的青春加上了一道靓丽的色彩。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4
读完《朱子家训》我感慨良多。它讲述一个道理,一个人对他人、对生活应有的态度。全篇以偶句连成,颇具韵律。反复吟读,更觉得蕴涵丰富,深意绵长。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一种田园般的悠然生活,跃然于眼前,每天早晨伴着晨露,把庭院内外收拾的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当太阳走完一天的行程,洒下最后一束阳光,便关锁门户,卸下一天的劳累疲惫,准备进入梦乡。这是怎样的一种安然,一种恬静,恐怕只有不被世俗沾染的人才能享受这份安逸吧。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微艰。"看看如今,美国的"次贷风波"引起了世界经济的强烈波动,且不说其他,就一路飙升的粮价或许就是08年一个笼罩在人们头顶的经济阴霾。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前不久也发出警告:每天晚上地球上有8.5亿人饥肠辘辘地入睡。或许一日三餐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在很多人眼里成了一种奢望。报纸上那些"饥民"特写,怎不为我们一次次的敲响警钟:杜绝浪费,从我做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础。社会能否达到所谓的"太平盛世"归根到底就是看每个家庭过的是否幸福如意。但是,总有太多太多的家庭处于不幸之中,隔阂、争吵和打闹,日子鸡犬不宁,孩子的'心没有依靠,惴惴不安,心存胆怯,平静的生活总是那么短暂。一时话不投机,就可能瞬间爆发一场战争。对此前人早已告诫过我们,"居家戒争讼,讼而终凶"是啊,两个人从相遇、相知、相恋,到最后组建起家庭,毕竟都付出过,努力过,何苦用曾经接吻的嘴说出中伤对方的话呢!"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做事不能太绝,说话亦然,所谓话说太尽,缘分必定早尽。
可怜天下父母心。是父母把我们抚养成人,为我们创造了基本生活条件。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的,最无私的。"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岂不妄为人子?
读完全篇我有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中国优秀文化,优秀传统很多都包含在里面。它对于一个刚刚踏出校园尚且稚嫩的青年,在对成人的世界探索中,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当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了,一些内容可能以不适合这个时代了,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但其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人生是有取舍的,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取舍。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5
假期里我阅读了《朱子家训》这本经典传统文化国学。刚开始阅读时有点理解不了,但随后搜索注释后,我一下子就震惊了,文章仅仅用了522个字就阐述了许多做事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几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中说“宜未雨而调缪,毋临渴而掘井”。它的意思是:凡是要事先做准备,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整。不要口渴了才开始掘井。在平时我总是有点贪玩任性,等到快考试了才发现自己好多学习的漏洞。于是考试前突击学习,临时抱佛脚,弄得自己高度紧张,手忙脚乱导致了自己成绩的不稳定。读了这句,我明白了:学习要靠平时一点一点积累起来,只有夯实了基础,做好了充足准备,成绩才能稳定。学习上是如此,在别的方面也一样。只有平时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有备无患。
如果说上一句是告诉我们做事的道理的警句,那么这一句就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警句,即: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它的意思是和做小生意的小贩做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贫苦的亲戚和邻居要关心他们,而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他的援助。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有爱心。每当看到有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伸出自己热情的双手去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每当和妈妈外出时,我经常看到街头有一些残疾人在乞讨,这时,我都会拿出自己的零花钱轻轻地放在他们的手中。每每听到他们感谢的'话语,看到他们感激的眼神时,我自己心中就像盛开了一朵美丽的小花,感觉暖暖的,很开心。
《朱子家训》就像我的一位老师,教给我许多做事做人的道理,无声地影响着我,时时刻刻告诫我:治家、齐国、平天下。《朱子家训》将永远像一座灯塔,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