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剪纸画教案7篇
在写一份教案中,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来进行学生的问题解答和讨论,在制定教案时,我们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具体可行性,下面是九八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剪纸画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在写一份教案中,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来进行学生的问题解答和讨论,在制定教案时,我们要注意教学目标的具体可行性,下面是九八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剪纸画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剪纸画教案篇1
一、设计思想:
中国民间剪纸是民间文化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广阔、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源远流长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而据史书可考,南京剪纸明代已流传民间300多年。这节课它能使学生左右手并用、手脑结合,它能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提高左右半脑的灵活性,提高孩子们的专心致志的能力,对文化课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南京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典型作品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创造力,将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南京剪纸艺术已经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了,南京剪纸除门笺是刀刻的,多数用剪刀剪成。艺人们以剪代笔,不需底稿,手随心运,有如“一笔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造型以弧线为主,流畅优美,柔中见刚,作品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一般来说北方剪纸粗犷朴拙,而南京剪纸的艺术特点为“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如喜花之类,大都在特定的花纹外廓内,围绕主题,根据内容需要,填满散花散叶,和谐地构成完整的图案,显得美满充实,喜气洋洋,含意丰富。剪纸的形式有阳纹、阴纹、点色、套色、分色、衬色等。剪纸使用简化、夸张和添加的造型装饰了法,着意艺术情趣和意境的'表现。构成形式呈均衡或对称式。剪纸经起稿、剪刻和贴裱完成。剪刻时按先细后粗、先密后疏、先内后外、先上后下、先在后右的顺序进行。在剪刻时阳纹要“剪剪相连”阴纹“剪剪相断”注意剪刻刀味。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剪纸艺术比较陌生,虽然拥有熟练运用剪刀的 经验,但他们对剪纸的点、线、面相连的变现方法依然难以适应。并且在小学美术中加强剪纸艺术的欣赏和学习,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对剪纸的学习和了解,而是通过这个窗口去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树立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加强剪纸艺术为代表的民间工艺美术的学习。
四、 教学策略:
(1)学生初步学习剪纸技法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剪纸艺术
的欣赏教学。通过欣赏使学生理解有一种特有的表现规律,能够事半功倍,是一种适合表现的捷径。剪纸的构成大多采用对称和多摺的手法,容易变现对称构图出现较繁杂的图案。
(2)让学生正确读懂剪纸的艺术语言。教师示范,让学生了解“月牙”和“锯齿”的剪法和正确的运用,如在剪公鸡时,就可以用“锯齿”来表达公鸡的羽毛。
五、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和中国民间剪纸的特点,学生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一看、动一动进行剪纸练习,学习剪纸的简单剪刻技法和创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摸索简直小窍门,运用折、剪、刻等技法进行表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剪纸在设计和剪刻时要注意线线相连、面面相连。
教学准备: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刀子各一把,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一看
l、教师出示南京剪纸作品。
“同学们,每逢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要到来的时候,家家张灯结彩,十分热闹,你们看他们在干什么?
出示简直图片
“对!他们在剪窗花,窗花是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中一种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在节日期间用彩色剪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出示课题:剪纸
(二)新授
出示图片
请学生欣赏剪纸作品。欣赏的同时请同学讨论剪纸的题材种类。
种类:
1、贴在窗户上——窗花
2、贴在门上——门签
3、用于喜庆——喜花
4、用来祭祀——祭纸
结合剪纸作品教师讲: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其中江南剪纸中属南京剪纸最有特点。南京剪纸除门笺是刀刻的,多数用剪刀剪成。艺人们以剪代笔,不需底稿,手随心运,有如“一笔画”,连绵不断,一气呵成。造型以弧线为主,流畅优美,柔中见刚,作品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和浓厚的装饰趣味。
出示南方南京剪纸和北方的陕北剪纸
1、象征吉祥的团花
2、表达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剪纸——风俗剪纸
3、北京奥运会福娃剪纸
比一比: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可以分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相同点:纹样相聚,造型生动
不同点:陕北剪纸粗普豪放,单纯,南京剪纸华丽,工整。
总之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简练概括,夸张传神
善用比喻,寓意谐音
构思大胆,幽默取巧
富于装饰,印物赋形
出示有特点的两幅作品让同学比一比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阴剪”是一块为主,把造型的线剪去。阴剪的线是线线相断,阴剪是把形剪空,称为负形。
阳剪”,是一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阳剪的线是线线相连。阳剪是把形留住,形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
综合法:一幅好的剪纸作品,大多采用阴剪和阳剪结合的办法来进行艺术处理。
(三)布置课堂作业,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
出示不同的剪纸作品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指出阳刻时应“剪剪相连”,阴刻时要“剪剪相断”。经过比较议论得出画纹样时必须注意纸的连断的结论。突破难点。
作业要求:能够在课堂上独立设计完成一幅窗花图样,做到造型
单纯、简洁、富有剪纸情趣。
(四)展评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
(五)第17课 剪纸
剪纸方法:阴剪
阳剪
综合法
大班剪纸画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表现人物。
2、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民族剪纸艺术品,布置活动室。
2、每人长方形的纸条、彩纸、剪刀、彩笔和剪纸画范例一张。
活动过程:
1、欣赏范例,引起剪纸的兴趣:
“想知道这幅手拉手的剪纸作品是怎样做的吗?”
教师将范例发给各小组,供幼儿研究。
小结:这幅画上的主要内容是许多手拉着手、大小相同、连在一起的小朋友,并将纸对折几次后一下子剪成的。
2、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制作的方法与步骤:
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然后打开折叠的纸,并粘到纸上,然后进行人物装饰及丰富背景画面。
3、学习折、剪、画的方法:
将长条纸对折2—3次。
在纸上画出一个小朋友的轮廓线,将小朋友的.手一直画到纸的边缘。
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注意手处边缘线不要剪断。
剪好后将折叠的纸打开,画出不同服装和头发。
4、幼儿制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帮助个别幼儿掌握剪的方法。
大班剪纸画教案篇3
活动意图: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为了让幼儿了解剪纸的艺术美,发扬了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所以开展了此次活动《有趣的剪纸》。培养幼儿的剪纸兴趣,锻炼幼儿双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幼儿的耐心和细心,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对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力,了解民俗风情。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剪纸对称的特点。初步尝试剪纸,提高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体验中国民间艺术的乐趣,提高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兴趣和喜爱。
3、体验剪出作品的成功与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窗花成品。
2、剪刀、彩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讨论。
1、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个我们中国民间艺术给大家,我手里的这个是什么,你们知道吗?看到过吗?
教师:这是我们中国的剪纸艺术,我手里拿的是窗花。窗花是我国所特有的民间艺术作品,人们总是在过年时或遇到喜庆的日子的时候剪窗花贴在窗户上。
2、这个窗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人看出来它有什么秘密吗?
教师:原来有的地方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有的地方上面和下面是一样的,那么我们把左边右边一样的图案叫做左右对称,那么上面下面一样的图案,就叫做上下对称。
3、那么对称的图案要怎样才能剪出来呢?谁来说说看?
二、教师演示
1、演示剪纸步骤
教师:将纸对折再对折,在三角形的每条边上都画上一个不同的形状,沿着轮廓剪,最后打开,美丽的窗花就完成了。
三、幼儿操作
幼儿操作时,要注意幼儿别把中心线剪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进行提升、鼓励多种对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图案。
四、展示欣赏
把幼儿作品贴在窗上共同欣赏。
活动延伸:
1、在手工区提供彩纸和剪刀,鼓励幼儿继续尝试运用不同对折方法剪出不同的对称图案的美丽窗花。
2、进一步学习对称剪纸的方法,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活动的学习品尝到成功的体验和乐趣。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充分发挥了剪纸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了幼儿学习剪纸艺术的兴趣,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价值。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评价过程中,取长补短,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对于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有很大的好处。鼓励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剪纸艺术的兴趣和能力。让幼儿了解体验中国民间文化的设计与创作,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进行教育。
大班剪纸画教案篇4
目标:
1.根据故事发展线索,大胆尝试、想象,剪纸各种物品。
2.初步学习脱稿剪纸,学会看图示剪纸。
3.感受故事里爷爷的聪明才智,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准备:
绘本ppt;彩纸、剪刀(人手一份)。
过程:
一、回忆绘本故事。
1.教师带领幼儿边看绘本ppt,边复述故事。
2.故事里的爷爷是一个怎样的爷爷?他把一条毛毯变成了什么?
(跟着幼儿的叙述教师出示相应ppt)二、根据绘本故事剪纸。
1.毛毯变外套。
师:毛毯怎样变成外套呢?
根据幼儿的叙述,教师在板书上画出剪纸的线条,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画的外套(大)师:老师为什么要把外套画这么大?引导幼儿观察约瑟的外套。
指导语:幼儿尝试剪纸,要把外套剪刀最大。
评价:幼儿展示作品,评价谁的外套剪得最大。
2.外套变背心。
师:背心跟外套有什么区别?
引导幼儿观察约瑟的背心,发现背心袖口的弧线,教师在板书上画出弧线。
指导语:幼儿尝试剪纸,教师启发幼儿怎样把背心剪得最大。
评价作品。
3.背心变领带。
师:领带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出示领带模板,引导幼儿观察领带的外形特征。
根据幼儿的叙述教师在板书上画出领带的线条。
指导语:幼儿尝试剪纸,教师启发幼儿怎样把领带剪大。
评价作品。
4.领带变纽扣。
师:约瑟的纽扣是什么形状的.?在生活中,你看见过什么形状的纽扣?
指导语:请你剪出你最喜欢的、最大的一颗纽扣。
幼儿尝试剪纸。评价作品。
三、故事延伸。
1.有一天,约瑟的纽扣突然不见了,到哪里去了?(幼儿猜测)2.出示ppt:原来地底下住着小老鼠一家,他们把爷爷剪下的零布拿回来,把自己的家装饰得非常温馨、舒适。
3.我们也把今天剪下的这些碎纸收集起来,也可以装饰很多东西呢。
结束:
幼儿收集碎纸,整理材料。
大班剪纸画教案篇5
一、设计意图
剪纸艺术,在我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她体现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而大班幼儿在使用剪刀上已有一定的技能,而且在学会了窗花剪纸后,更是对剪纸活动情有独钟。就如那次,不经意的幼儿园主题墙装饰——我用的平行连续折剪的图案点缀在四周,立马又引起了孩子的兴趣。面对他们的询问、讨论与尝试探索,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剪纸活动:一来让孩子们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二来让孩子们掌握平行连续折剪的方法后去更好地表现美、创作美、欣赏美。
二、活动目标
1、在图示的帮助下,尝试进行平行连续折剪。
2、乐于参与剪纸活动、享受剪纸成功后的快乐。
三、重点难点
重点:大胆尝试与表现,对剪纸活动产生兴趣;能在平行连续对折后的纸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并进行剪纸创作。
难点:看图示、平行连续折剪法的掌握。
四、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泡沫展板、大头针、剪纸的图例一幅;各种图案的剪纸一张、正方形长方形的蜡光纸若干;剪刀、水彩笔(二种颜色)各一;一段柔和的音乐,供幼儿操作(剪纸)时用;
学具准备:剪刀、铅笔、笔筒、塑料框每组各一、长方形的蜡光纸若干;幼儿剪好的窗花贴在展板上。
空间准备:幼儿坐成马蹄形,后边放四张桌子;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欣赏窗花):
师:小朋友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漂亮的窗花)告诉你们,这些漂亮的窗花剪纸就是上次小朋友剪成的。谁还记得这些窗花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正方形)正方形的纸是怎么变成窗花的?(先对折,再剪)
师:小朋友真棒!把剪窗花的方法记得牢牢的,来表扬一下自己!
(二)基本部分(平行连续折剪)
1、出示长方形纸,引题
师:看,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什么(长方形纸),老师要把它变成什么呢?(连续的小花图案)师:你能不能把长方形纸变成连着的小花呢?
师:别急,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本领!老师这里有一张图示帮助,能的呆会儿可以自己剪,不能的可以看着图示剪。
师:谁看懂了这张图示?(请幼儿说一说)一共有几步?
师简单归纳:四步,一折二画三剪四展开。
师提创作时的要求:六个小朋友一组,不要搬椅子。要求:1、用剪刀和铅笔等工具的时候要小心;2、用完后要及时地把它放回笔筒;3、成功的小朋友把连着的图案放到展板上来。
2、幼儿操作(第一次尝试剪),师巡回观察。
3、师稳定纪律。后引导幼儿交流:刚才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你怎么没成功?
师:哎,真是奇怪,用了同样的方法,有的会成功、有的会不成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知道为什么吗?)
师:其实小朋友刚才在剪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他们没成功的秘室(老师来把它做给大家看一下)
师演绎孩子失败的作品,通过对比引导幼儿发现: “平行连续折剪”的操作要点(第一步,对折三次,第二步……)
师:原来成功的小朋友,是在画与剪时,有一点地方连着了。现在你们明白了吗?那好,你们再去试一试,成功的可把它放在展板上来。
4、幼儿操作(第二次剪),师巡回观察辅导
师:这次你们都成功了吗?(真棒)(师适当用语言鼓励不成功的孩子:别急,下次剪时小心点)
师:这种方法除了能让我们剪连着的小花图案,还能让我们剪别的图案吗?
幼儿交流:小花、小葫芦、小树、小伞……
师:这次请你们再去试一试,看能不能剪成别的连着的图案。可要注意:先画好想做成的图案,然后在画与剪时,要注意:边上有一点地方留着,不要剪断哦!)
5、幼儿操作(第三次剪:有创意地剪)
师:小朋友真的好棒,都剪成了与老师不一样的连着图案。老师最喜欢这个,是谁做的?是什么呀?
师:你最喜欢哪一个?下次你去跟他学一学。
师:用刚才的方法除了能剪出这种图案,还能剪出更多漂亮的图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结束部分(出示欣赏图,引起质疑)
出示,师:看了这些图案,你感觉怎么样?(开心、还想剪、)
师:是呀,这些图案都是用一折二画三剪四展开的方法做成的,这种方法也叫平行连续折剪法。用平行连续折剪法剪成的连着图案也是我们中国剪纸艺术中的一种,它能给带来美,愉悦我们的心情,小朋友可要把这个剪纸的方法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哦!哎,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剪成的是连着四个的图案,这里有的是连着六个、八个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幼儿交流:折得多就多,折得少就少。
师:是不是这样呢?那怎么折会成三个、成五个呢?老师把蜡光纸送你们,然后我们带着图示,回教室继续探索好吗?
大班剪纸画教案篇6
目标:
1、通过游戏方式,引导幼儿学剪汽车,尝试探索,用镂空剪法剪出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
2、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准备:
范例、泥工板、纸等。
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开汽车的游戏吗?现在想不想玩一玩?看,我的汽车开来了。
(玩游戏前,学会一首儿歌:大马路,宽又宽,警察叔叔站中间。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向前行。儿歌念完后,就可以开着汽车去玩了,但要注意红绿灯,听到警察叔叔说“红灯”就要停,“绿灯”继续向前开。明白了吗?现在我来做警察叔叔,谁来开我的小车。
幼儿游戏。
师:还有谁也想做这个游戏?那,你有汽车吗?那么,我们一起来用剪纸剪一辆汽车。
二、讲解镂空的技能。
(1)做汽车先要干什么?(画汽车)你认为什么地方需要修改的?
(2)教师剪轮廓。
(3)讲解车轮的剪法。
(4)师:看,我的汽车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
(5)我的汽车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窗户)有哪些图形?
(6)你知道窗户是怎么剪出来的吗?你能在一张纸的中间剪出一个长方形的窗户吗?怎么剪?
幼儿尝试操作,“还有谁有不同的剪法?”(掌握对称剪的技能)
(7)圆形的窗户怎么剪?梯形的呢?你还想剪什么图形的窗户,怎么剪?
三、幼儿操作。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剪汽车。首先得在你的纸上画上汽车,把外面的剪掉,然后再剪中间的窗户等。把剪好的汽车贴在泥工板上。
四、游戏开汽车。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剪了这么多的汽车。我们先相互检查一下,看看你的汽车能不能开。(讲评)
师:我们一起来开汽车吧。(游戏结束活动)
大班剪纸画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手拉手剪纸的特点,知道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
2、尝试用连续折剪方法表现相连的人物,并用已学过的各种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3、体验剪纸活动的乐趣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前期准备:已有剪单独纹样、对称纹样小朋友的经验。
2、 物质准备:范例剪纸《手拉手的小朋友》2幅、春天背景kt板3张;《手拉手 去郊游》教学ppt;剪刀、彩色长条纸、白纸等人手一份;胶水、抹布每组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创设春天情境,自由谈话导入。
师: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景色吧!你看到了什么?
春天到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动物也都醒来了!春天可真美!看!一群小朋友去郊游啦!
2、欣赏剪纸《手拉手的小朋友》,引导幼儿有目的观察,发现手拉手剪纸的美。
师:这和我们以前剪纸的小朋友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手拉手剪纸特点:以一个单独纹样的图案向左右重复排列。
欣赏连续纹样剪纸作品,感受手拉手剪纸的美。
3、演示ppt1,设疑:怎样剪出手拉手的小朋友?
师:想一想怎样剪出手拉手的小朋友?用什么折叠方法呢?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1)幼儿相互讨论,引导幼儿尝试折叠。(运用连续折剪的方法)
(2)幼儿自由探索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发现幼儿表现手拉手的方法。
4、演示ppt2,解决疑问。
(1)师:你们成功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品拿上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你成功了吗?为什么没成功?谁知道原因?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你是怎样做的?
(2)演示ppt2,教师以小结方式解决难点。
小结:手拉手剪纸运用的'是连续折叠方法,在画的时候,画的图案要到纸的两边边缘,和左右两边拉拉手,这样剪出来的图案才能手拉手连在一起。
5、幼儿再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大胆探索,并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6、师生共同布置 " 大家去郊游",体验成功的喜悦。
引导幼儿用剪纸:手拉手的好朋友丰富春游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