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会的读后感200字8篇(《五猖会》:五种猖狂的读后感)
本文主题为“五猖会的读后感200字8篇”,将为读者带来八篇关于《五猖会》这本书的读后感。《五猖会》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扣人心弦的情节,描绘了五个朋友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坚持。通过这八篇读后感,我们将一同探索友谊、勇气和成长的主题,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五猖会的读后感200字篇1
《五猖会》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写“我”童年时正要高高兴兴去看五猖会,父亲却在此时让“我”背书,还说背不会就不能去看五猖会。当“我”终于背会了书时,对五猖会早已感到毫无兴味了,到后来一想到五猖会,就会想到父亲让“我”背书的事。
鲁迅先生写道:“我至今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要我背书。”读到这里,我想,也许他的父亲是想让他能把这些文字记牢,或者是让他知道付出努力后达到目标才会真正快乐。父亲肯定是为了鲁迅好,但孩子心里却只装着快乐,哪里能体会得到父亲的良苦用心?
我又想到现在,想到我的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儿女在学习上取得进步而费尽心思。为了让我不至于贪玩荒废学业,把我送到了最好的学校,给我买学习资料从不嫌花钱多。
记得上小学六年级时,有一次我从学校回到家,一看表,唉呀!我最喜欢的《喜洋洋与灰太狼》已经开始了。我正准备打开电视,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爸爸迈着不快不慢的步子走了过来,面无表情地把电视关掉,转过身来问我:“作业写完了没有?我给你布置的习题做了没有?再有几天都该升学考试了,你还放不下电视。学习去!”这些话犹如大冬天浇在头上的冰水。我气呼呼地想:就算学习再怎么重要,也不能不让我放松一下呀,更何况这还是大结局呢。我心中既无奈又愤恨,迈着沉重的步子去写作业了。等作业写完时,喜洋洋和灰太狼早和我说再见了。但我也为自己没有因为看电视而耽误学习而感到庆幸和自豪。
有时回头想想,父母何尝不想让我们快乐?但他们知道,现在过多的快乐将会为将来的痛苦埋下种子,所以才会在我们玩得正高兴时,或者正准备高高兴兴地玩时,当头一棒,一声喝令,把我们所有的快乐统统赶走。我想,鲁迅的父亲也是这样吧。
五猖会的读后感200字篇2
《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批判教育制度和封建家长制度的叙事散文。作者叙事触及时事,抨击北洋军阀及其走狗鼓吹封建教育和封建礼教的丑恶行径,并插入精彩议论,使往事的回忆充满了战斗性。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儿时的作者对迎神赛会的热切向往,以及他正欲到东关看“五猖会”而被背书一事弄得毫无情趣的内容表现出来的。
全篇虽然只写了一件事,但是这件事写的集中、单纯而又丰富。作者善于运用气氛渲染、铺陈对比的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那种孩童对迎神赛会的向往、期待、失望和失望情绪的多方面展示;那种由于以往屡次的失望沮丧才引发的此次的莫大的期望;正在手足舞蹈、欢呼雀跃之时却迎来父亲的一声断喝:“去拿你的书!”宛如兜头一盆冷水,作者正是通过这些环境气氛的层层渲染,以及“我”的情绪对比,激发人们对孩子的同情和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憎恶,进而引起人们对儿童教育的严正关注。
五猖会的读后感200字篇3
《五猖会》这篇文章,先是介绍了“迎神赛会”鲁迅先生诉说自己对真正“迎神赛会”的渴望。通过对名著《水浒传》中的文字,我们就能看出,这会实在是很吸引人,这回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有一段将过程简略地说了一下,我就感觉,这会还真是热闹,连我也想去见识一下真正的“迎神赛会”了,光是这一段,就让我有了一种被吸引的感觉了。“要到东关去看五猖会了这是我儿时罕逢的一件盛事&&”从这句中便可感出鲁迅家乡的会是多么简陋。“我跳着笑着,催他们要搬得快&&”这句就可以看出鲁迅儿时对这会的期待与渴望。
后面一部分说了父亲要我背书的事,然而为什么鲁迅先生知道读书的好处,却还要坚持自己五岁时不爱读书的观点呢?因为他只是在死记硬背,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篇文章揭露了孩子们学习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根本不比玩好,不但对孩子没有任何意义,还会搅乱孩子们的生活,打击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使孩子们的心情受到影响。所以,鲁迅先生讨厌这样的学习。
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学习,学到真东西
五猖会的读后感200字篇4
《五猖会》一文记叙了鲁迅儿时看五猖庙会的事。五猖会是难逢的盛大庙会,鲁迅笑着,跳着,兴奋的不得了。但在出发之前,父亲却让他背诵一字不懂的《鉴略》。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父亲要求他读熟,背不出来就不准去看庙会。一盆冷水把鲁迅的兴致全浇灭了。待他读熟了,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大家高高兴兴陪他出门。
最后,鲁迅回忆到:“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鲁迅通过记述此事,让我们看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性。
五猖会的读后感200字篇5
五猖会是鲁迅儿时心中罕逢的盛会,但在这样一个盛大的活动上,鲁迅的父亲却让他留在家里背诵《鉴略》。而在鲁费了千辛万苦后终于将其背出来后,来到他梦寐以求的五猖会后却也没有像他人那般高兴且激动。而在结尾时作者也写出: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背书。我反复读了几遍后,明白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控诉着封建教育对儿童纯真的摧残以及压制。
像类似这样的事情也绝对不是只有这一例,而是中国古往今来教育文化的积淀。鲁迅少时的遭遇只不过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拿出来展现在世人面前罢了。鲁迅被包围在这样一个黑暗封建的家庭风习和社会现状中,与许多儿童一样,被抹杀了玩性以及稚气。
其实鲁迅先生文章最后的问题也不难理解,自古以来就有无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不要玩耍,要一直学习。这样对孩子天性的打压、斥责,使得孩子们的童年都变得枯燥无味。从小就得背那些枯燥的《百家姓》、《千字文》、《论语》等等。如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到: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把它给记住。孩子们根本不懂那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背完了就可以玩了。就像我小时候背诵的《三字经》一样,如今已经记不住几句了。或许能让我记住的也就只有那些插图了吧。
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孩子们天性的打压以及摧残在鲁迅先生笔下的《五猖会》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我也对他那种敢批判传统思想的勇气感到佩服,在那么多年传承下来的封建教育敢于对其进行不足的批评,也许就是他这种不畏困难的勇气致使他成功的吧。
孩子和家长都还需要成长,我们中华民族还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发扬、去传播!!但也有一些不好的思想需要抛弃、我们应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随着时代的发展,我相信我们的教育方式会越来越好,越来越成熟。
五猖会的读后感200字篇6
《五猖会》是《朝花夕拾》中的第四章,记叙了鲁迅回忆儿时去东关看五猖会的一件罕逢的盛事。
因为东关离县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前夜预定好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陆续搬下去了。儿时的鲁迅笑着跳着,催他们搬得快些。忽然,工人脸色变得很谨肃了,小鲁迅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他身后。父亲叫他把书拿来,他忐忑着,拿着书来到父亲面前。父亲教他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背出来就让他去看会,否则不准去。这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鲁迅的头上,他读着,强记着。
太阳升得很高了,鲁迅才有把握走进了父亲的书房,梦似的就背完了。父亲这才答应让他去。大家同时活动起来。工人们把他抱起来,仿佛在祝贺他的成功一般,但鲁迅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这一切对他都失去了意义。
《五猖会》这篇文章描述了鲁迅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小小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鲁迅处在封建统治的社会中,出生在一个小县城里的小康的读书人家,遭逢社会变革和家庭的日渐败落。鲁迅被包围在这种黑暗封建的家庭风习和社会现状。
《五猖会》记录了鲁迅的童年儿时的乐趣,但是现在许多来自儿童的玩性,天真的稚气都被抹杀了。我们的大人,是时候该好好的反省反省了,还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五猖会的读后感200字篇7
相信不少人都读过鲁迅先生的《五猖会》,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正当大家都在欢天喜地准备去关东看五猖会时,父亲却要求我务必将《鉴略》背完,才能去看五猖会。多年以后,鲁迅仍然对此十分不解,为何父亲偏偏要在出发前让我去背书呢?
其实,许多人在小时候,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大部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淡忘了。当他们看过《五猖会》时,孩子提到的沉重经历又恍惚在脑海当中萦绕着。
当下所有的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都想让孩子少玩一会儿,多做点题,让他们的成绩有所提升。父母只从他们的规划来决定孩子将来以后干些什么,成为出类拔萃的孩子。这种现象是从古到今的教育问题。中国似乎从很早以前,就埋下了隐患,这是一种很难再改变的思想观念。在文章中,鲁迅觉得《鉴赏》很重要。可是偏偏选择在孩子要出发前抽查背诵,背不出来,就不允许出去。在这种强大的精神压力下。孩子选择了屈从,从内心里对孩子产生了伤害。我们在文章中发现。开船之后,路上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观看《五猖会》时的热闹。对于“我”都没有意义。这种扼杀孩子天性的教育,在今天仍然在上演。
明智的父母,不应该只是注意孩子的学识,他们也懂得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应该从孩子的行为动作、神态中读读,以前小学时候我们喜欢什么,心理想些什么,仿佛父母都知道,可是上了初中后父母眼里大多都是学习,我们真正渴望的是什么他们还了解吗?
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渴盼新型的家庭的和谐亲子关系。
五猖会的读后感200字篇8
今天,我看了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小时候对《五猖会》的精彩内容,极其好奇,而父亲强迫他背诵《鉴略》 内容情节故事。
在这篇文章中,我喜欢“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花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支竹签和两三只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做“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这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缺少。
同时运用排比手法,加强语言气势。使一种感情更加强烈。我还喜欢这一句“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这个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地烘托出父亲让我背书这件事给我心理上带来的由急切兴奋到无奈,绝望的巨大落差,让“我”倍感痛苦。
在这篇文章中,我认识了鲁迅的父亲这个人物,他虽然看上去很严厉,但是他是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多读一点书。由此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关爱孩子,但不懂得儿童心理的一个形象。
这件事,我感觉到鲁迅先生批判了封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