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8篇(深入乡村,感悟成长:驻村第一书记的8篇心得)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8篇》聚焦基层治理实践,汇聚了八位村级领导者的珍贵经验。这些感言不仅是他们在脚踏实地、扎实工作中的总结,也是对农村振兴战略的生动注解。让我们倾听这些驻村书记的心声,感受他们为乡村振兴所做的坚实努力。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1
选出驻村“好苗” 跑出振兴“新路”
选准“苗”,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我国曾尽锐出战,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到基层一线倾情奉献,期间,涌现出了黄文秀等一大批先进代表,脱贫之花也开遍全国各地。如今,乡村振兴正如火如荼推进,迫切需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以有序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此,各地要真正选准“好苗”,让被选派到乡村振兴一线的“小树苗”都属于“优质苗”,这样,他们才能在乡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扎下深根、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护好“苗”,展现乡村振兴“新作为”。坚持保障与激励并行、严格要求与示范引领并重,从能力提升、制度约束、激励保障、典型引领等方面着手,确保第一书记、工作队员选得优、下得去、干得好。刚出台的《意见》更是突出严管厚爱的原则,在除了原有的补助外,增加了第一书记的通信补贴,规定了“每年安排体检”,并且按规定报销医疗费用。此外,明确了要分级开展培训,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原则上任期内至少参加1次县级以上培训,切实提高第一书记对村的帮扶和带动能力。各级各部门必须严格落实有关激励约束机制,真正把“好苗”护好,才能让其尽显其才、担负重任。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2
三“驻”做好驻村工作
驻村要驻“身”,坚持真蹲实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强党兴党,重在基层,乡村振兴,重在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新征程中,只有紧密依靠群众,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振兴的最前沿,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敢于“啃硬骨头”,主动“接烫手山芋”,把驻村工作当成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继续发扬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奋斗的脱贫攻坚精神,严格考勤制度,在一线真“驻”实“住”,杜绝搞“走读式”“挂名式”驻村,在驻村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增见识、长才干。
驻村要驻“心”,做到用心用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工作最真实的写照。基层工作繁琐庞杂,千头万绪,让部分第一次接触基层工作的干部无从下手。要想做好基层工作,提高群众工作能力,驻村干部要迅速转换角色,放下“架子”,卸下“包袱”,离开干净明亮的办公室,撸起袖子,挽起裤腿,到田间地头,到鼓楼院坝,真正走到群众中去。抛掉“官场气”,俯下身子沾点“泥土气”,少说官话,多说群众听得懂的“土话”,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换真心,做老百姓的“贴心人”,而不是“传声筒”,用真心真情架起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驻村要驻“情”,走好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层是党和国家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群众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窗口”,政策好不好,群众的“表情包”就是最直接的“晴雨表”。驻村干部要始终坚持走好群众路线,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足本职岗位,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给群众“麦克风”,当群众的“收音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3
2021年度驻村工作力量考核工作由镇党委牵头,村“两委”具体负责,考核结果由镇党委讨论研究后,报县委组织部进行审定。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
为切实加强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队员2021年度履职情况考核,特制定如下考核方案。
一、考核工作开展时间
2022年1月15日至2022年2月5日。
二、考核对象
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队员。
三、考核内容
紧紧围绕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发展、群众评价等,全面考核、客观评价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年度工作实绩。注重区分第一书记、工作队队员情况,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增强科学性、针对性,防止考核指标简单化,一刀切。
四、考核程序
2021年度驻村工作力量考核工作由镇党委牵头,村“两委”具体负责,考核结果由镇党委讨论研究后,报县委组织部进行审定。
(一)村上开展述职测评。一是召开会议。建立考核指导组,由考核指导组指导各村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召开述职测评大会,会上本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分别就2021年度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述职,并开展无记名测评,参加测评的党员群众代表应不少于20人。二是上报资料。考核指导组要联合村党支部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述职测评情况进行汇总,并将汇总结果、述职报告和述职测评会议记录加盖公章后一并上报到镇党委进行审核。
(二)镇党委综合研判。镇党委要召开党委会议,结合述职报告、日常考核、年终述职测评结果等情况,研究提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考评意见和年度考核等次建议(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考核等次)。
五、考核要求
(二)严肃纪律。严格按照考核程序,有序组织各村开展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考核,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存档。要严肃考核纪律,坚持动真碰硬,杜绝一团和气、讲人情打招呼,确保考核工作群众公认、公平公正、风清气正。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4
深学党史,勤钻业务,增拓技能,努力提高政治素养、理论功底和工作能力;下面是呢子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在农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言。
一要继续保持身份意识。充分发扬驻村帮扶期间的扎实工作作风,坚持“身份有变化,但责任不减,工作内容有变化,但工作标准不降”的要求,继续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树牢高度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二要继续加强学习实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把学习作为提升自身素质的充电宝和动力源,认真学党史、学业务、学技能,努力提高政治眼力、理论功力和工作能力,不断适应新时期XX发展的新要求。
三要继续发扬驻村精神。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XX事业中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践行XX人的“初心与使命”,为XX建设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5
驻村干部当“站位高”“招数多”“带土味”
当“站位高”,能够摆正心态、提高站位。新时代、新征程里,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背景下,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已成为助力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驻村干部要深刻领悟自身肩负的责任。一方面,要提高政治站位,认识到驻村工作在国家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的关键作用,不忘驻村初心、牢记自身使命、保持高点站位、践行首位担当,真正把驻村工作置于心中的“C位”。另一方面,要适当转移工作重心。驻村干部在选择帮扶农村事业后,要能够投入精力、肯花时间,切忌仅仅在乡村“挂名”而不为当地办实事。要发自内心愿意投身驻村事业,通过扎扎实实做工作、真真正正下农村,在奋斗拼搏中取得新成绩、新突破。
当“招数多”,能够发挥特长、创新思路。驻村干部作为从各单位、条线选派的优秀人才,往往具有卓越的综合素质与灵活的工作思路,能够为乡村引入新的动能。各位驻村干部在工作开展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所在乡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带动农村各项事业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有新方法、新思路,能够在乡村产业转型、集体经济增收、优化社会治理等方面多出出“新主意”、想想“金点子”。需要化身为一股驻村“春风”,为新农村建设播下希望的“种子”。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自身的专业特长,在种植养殖、产融结合、安全监管、技术迭代等方面主动“问诊”、勇于“献计”,协助解决好掣肘乡村治理的一个个“堵点”“难点”,为乡村发展带来实质性的福利。
当“带土味”,能够深入基层、接足地气。驻村工作旨在服务乡村、惠及民生,为乡村振兴提质赋能。因此,身为驻村干部,务必脚带风尘土气、扎根乡土大地、深入群众身边,在基层建设与治理前沿绽放光彩。一方面,要下得去基层。驻村工作的阵地不应当为“办公室”,而是需要把乡村、田野作为实践的“主战场”。要多到涉及乡村发展、民生改善、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在冲锋在前、身体力行里发掘转型机遇、施展才华抱负、实现驻村价值。另一方面,要能够深入群众。多去老百姓家中走一走、看一看、聊一聊,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的各类问题,当好群众的“知心人”和“店小二”,在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实实在在传递温暖中赢得广泛认可、获取群众点赞。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6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全省的驻村工作队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有2.1万支队伍、5.2万名驻村帮扶队员投身脱贫攻坚一线,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温暖了一个个贫困山村。双峰县扶贫干部戴庆平七年如一日坚持扶贫,从满头青丝干成了鬓角染霜;桃江县大华村工作队长朱明星在日记里写到,“都说驻村是又苦又累的活,说句实话我没想那么多”……奋斗目标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靠无数劳动者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如今,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4021名机关企事业干部也将继续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振兴的美好事业推向更远的前方。
因地制宜,产业兴旺谱新篇。乡村振兴战略,是要为亿万农民谋幸福的现实之需,如何去干、怎样去做,考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智慧。省委宣传部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安化县龙塘乡沙田溪村后,将充分利用和发挥来自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自带好资源、好文化创意、好发展思想等优势,助力以“茶、旅、文、康养”为发展定位的安化县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要打开局面,秉轴持钧的关键,就是站在现实的土壤之上去有所作为。牵住了这个牛鼻子,就更能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前景。
主动作为,青年力量显身手。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奋斗与磨砺是优秀年轻干部最好的催化剂。在此次部署安排中,湖南注重从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近年来确定的优秀年轻干部调研对象中选派驻村干部,优先选派有农村工作经验、涉农专业技术的干部。在670名省派驻村干部中,40岁以下年轻干部占44%。弄明白“乡村振兴包括什么、要做什么”,搞清楚“村里的短板是什么、群众的期盼是什么”,琢磨透“驻村帮扶重点在哪、如何开展”……用乡村振兴的奋斗之力书写“山乡巨变”的新篇章,当代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当驻村帮扶“生力军”,做乡村振兴“尖刀兵”。集结号已经吹响,面对新任务新挑战,面对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全省2.4万名层层选拔的优秀干部进村到岗,当务之急,便是要接好“接力棒”,确保责任不缺位、工作不断档、力度不减弱。大考仍在继续,面对必须答好的考题,湖南乡村振兴能不能交出合格答卷,人民拭目以待,同志仍需努力。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7
驻村第一书记应做乡村振兴“谋划者”
抓创新发展机遇,做乡村振兴文章的“新”立意。“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创新的程度决定着工作的力度、改革创新的深度、发展的速度。只有用好创新发展这一“法宝”,我们才能在不同的乡村蹚出属于本地乡情特色的正确道路,才能探索出适合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才能针对性研究谋划好乡村振兴的突破点,才能在乡村振兴中更好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才能让本地农民更快更多更好地有获得感。
抓人才建设根本,做乡村振兴文章的“牢”框架。“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乡村存在严重人才外流问题。年轻人因追求更便利的城市生活,更高薪的工作,更有前景的行业而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如何留住本地人才,引入外来人才值得每一位第一书记思考。这需要结合本地区的经济、需求,因地制宜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奖励政策等一系列措施。
抓人民导向内涵,做乡村振兴文章的“纯”内容。“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乡村振兴需要做的事很多,但重点在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纯粹的内容。过去,许多乡村大搞形式大于内容的村史馆、村文化长廊、脱贫攻坚纪念馆等,违背通过挖掘村史,展现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反映人民群众奋斗创业历程的初衷,最终陷入了形式主义泥淖。正所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驻村第一书记需认识到为人民做实事,为人民做好事,让人民满意,把资金用于人民,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才是真正的政绩。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8
“第一书记”搭起乡村振兴的彩虹桥
第一书记要能力强。驻村第一书记和队员们肩负党的重托,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光荣使命,要以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态度投入工作中,做好与村两委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好支持和帮扶作用,着力推进强村富民,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帮助建立起一整套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乡村社会有序稳定发展,为村民增收增产构建公平公正的环境。
第一书记要想法新。当前我们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衔接期,要立足新时代的新要求、党的新部署、群众的新需求,对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创新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方式,以强有力的举措,汇聚强大力量来推进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站在这样一个历史的机遇期,等待着广大第一书记建功立业,实现民族复兴,希望广大第一书记不负组织重托,坚决完成使命,积极担当作为,不断推进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