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6篇(《呼兰河传》:深入人心的六篇读后感)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描写中国农村社会为背景,展现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对抗困境的勇气。本文将为读者推荐六篇《呼兰河传》的读后感,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这部经典之作所传递的人性光辉和社会现实。

《呼兰河传》读后感6篇(《呼兰河传》:深入人心的六篇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1

呼兰河传作者,萧红,原名张乃莹,她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和县的一个地主家庭。这篇《呼兰河传》曾被文学家茅盾评价为“一篇记叙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其中《火烧云》、《祖父的园子》是作者幼儿时的回忆。

本书讲述了萧红幼儿时期所接触的人物和事情,如“祖父、祖母、母亲、有二伯、团圆媳妇”等。他从小被父母遗弃,只有祖父每天精心照顾她,教她念诗。我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园子。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重,种下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儿,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只是东一脚西脚的瞎闹。有的菜种不但没被盖上,反而把菜籽踢飞了。”这段话写得生动有趣,把萧红和祖父在后园种菜的经历写得活灵活现,有细节描写,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当时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影响到了许多人,书中的团圆,媳妇就是一个例子。

书中团圆媳妇因为婆婆打碎了一个碗,很想打人,于是,团圆媳妇就成了他唯一的发泄对象婆婆用烙铁烙她的脚心,最终被折磨得生了病,几天后便去世了。团圆媳妇的经历是如此的悲惨啊!

作者的童年充满苦难、悲凉与伤感,甚至绝望,但他以一颗包容的心,把一切不美的东西都包容了。这本书告诉我们,虽然生活有苦难,但只要积极向上,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2

这一周我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走到人生尽头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主要讲了萧红小时候生活在呼兰河小镇上发生的童年趣事,主要人物有祖父、冯歪嘴子、小团圆媳妇、有二伯。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像是在看一幕幕的小话剧。

呼兰河小镇里的人们既有善良的一面,又有丑恶的一面。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时,内心十分气愤,为她感到惋惜。我十分痛恨那些把小团圆媳妇压下水,使她不停挣扎、生不如死的人。小团圆媳妇仅仅12岁就被买去当老胡家的童养媳,没有家人疼,甚至还要遭受那些无缘无故的打骂。12岁,这本是个无忧无虑的年龄,可小团圆媳妇却要拼命干活,最终还被跳大神的谎言害死了。真是让人觉得可怜啊!

看完此书,我联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三毛流浪记》。在呼兰河小镇里,也有不少与三毛一样的社会最底层人物,饱受了那些高阶人物的折磨,真让人揪心啊!

作者萧红细致地把那个本不热闹却有趣的呼兰河小镇描绘了出来,还介绍了很多东北民俗。这里有放河灯,有跳大神,还有逛庙会,每一个场景都描写得那么鲜活,那么有趣,展示了呼兰河小镇多彩的一面。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3

今年假期,我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开始的时候,只觉得平铺直叙的描绘着作者家乡的点点滴滴,甚至感到有些琐碎,而等我静下心来一遍遍的品味,才发现里面的特别之处。

伴随着作者小时候的身影,我也跟着走进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东北一个封建落后的小城——呼兰河。那个小城没有半点颜色,那里的人们更没有颜色,他们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有时甚至是为了死去而活着。

那里的“盛举”在我看来是十分新鲜的`,更是荒唐可笑的,然而那却是祖祖辈辈代代相传下来的封建习俗,从没有人想过去改变。在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驱使下,人们做出了很多自以为是“积德”事实上极端残酷的事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12岁本该是一个健康活泼,无忧无虑的年龄,而她却过早地尝遍了人间心酸。小小年纪被卖作了童养媳,失去家人的呵护与疼爱已经足够可怜,她还要拼命的干活,忍受婆家无端地打骂,甚至以“治病”为由遭到惨不忍睹的非人折磨。这不是仅仅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整呼兰河的问题。一群对自己的生老病死都提不起劲的人还会被别人的生死触动灵魂吗?我想,扼杀了团圆媳妇的,就是所有呼兰河人这种消极愚昧,麻木无知的生存态度吧!

封建迷信的可怕,麻木不仁的可怕,“顺其自然”的可怕,“不反抗”可怕,就是《呼兰河传》为后人敲响的警钟。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4

它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著名的文学家矛盾这样评价过《呼兰河传》这本书。最近,我也认真读了这本书,不由得啧啧赞叹。

《呼兰河传》是作者萧红的回忆录。她用孩子的角度记叙了她自由的童年,但是,都能看出作者对祖父和菜园子的喜爱及对当时封建社会的愤愤不平。

本文讲的最多的就要数萧红和她的祖父了;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蜻蜓飞得那么快跑,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但是,可怕的封建社会,很少有像萧红那样拥有幸福的生活,更多的是可怕与凄凉。《呼兰河传》中也写了不少可怕的生活及对封建时代的痛恨,主要写了:“有一家人娶了小团圆媳妇,然后把她折磨死了。”我看后,一下子觉得可怕,毕竟,一个人被活生生地折磨而死,是多么的可悲啊!我想,封建社会中,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吧。

看完这本书我的感想是封建社会因为落后贫穷导致人们没有机会学习,所以无知的听天由命,漠视人的生命,如今生活在民主自由的新社会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一定要珍惜美好的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5

巜呼兰河传》这本书就像是著名的矛盾所说的: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他那触动心灵的优美文字,在岁月的长河里,如宝石般熠熠生辉,陪伴着我们一路远航。萧红生动详细地写出了每个事物的样子和举动,把孩子们和小动物写得机灵可爱,把火烧云写得浪漫迷人,把一切都描写得生动美好,仿佛自己就在这个快乐仙境里一般。在你无聊、忧虑、愁闷的时候,翻开这本书,就好像忘记了一切伤心。看见书里的文字在跳动,心里的花朵也好像这样开放了,心弦也随即被触动。

这本书,让我看见一个活泼可爱的小萧红在活蹦乱跳,我也知道了萧红小时候眼里的一切,在那个时代的小孩子都很傻,特别天真!

这本书就像一场梦,有假有真,又浪漫又仙境。快翻开这本书吧!是你快乐的源头!

《呼兰河传》读后感篇6

在明亮的灯光下,我打开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渐渐地,内容情节像块磁铁似的把我吸引住了,我专心致志地读了起来。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香港病逝前的最后一部著作,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她的生活也陷入了极度的困惑与迷茫之中,于是她以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传世之作。

呼兰河小城的生活环境封闭窒闷,死气沉沉,除了老胡家的大孙子媳妇“跟人跑了”和有二伯提及的“俄国毛子”这一出一进外,基本上是与外界处于完全隔离状态。呼兰小镇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简简单单的,他们物质生活是简单的。

小说从不断给人带来灾难的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为起点,然后展开了对呼兰河人日常生活的描述。整个小城的人们,挣扎地生活。被风霜雨雪吹打着,却又麻木困循地生活着。在看似漫不经心、童稚浪漫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旧中国扭曲变态的社会现实。作者鞭答那些愚昧保守、苦中作乐的劳动农民,而歌颂着他们当中那些善良淳朴、勇敢追求幸福与光明的人们。

在作者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动也就是后院的大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这也不由得使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它说尽旧社会的黑暗;说尽萧红童年的快乐;说尽四十年代呼兰河畔发生的故事。

★其他类似内容

1励志书籍读后感600字6篇

励志书籍读后感600字6篇

励志书籍是一种能够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梦想的读物。它们通过讲述成功人士的故事、分享人生智慧和经验,帮助读者克服困难、提...

查看剩余 77% 励志书籍读后感600字6篇

2二年级读后感:打火匣读后感优质6篇

二年级读后感:打火匣读后感优质6篇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六篇优质的二年级读后感文章,主要围绕着著名童话故事《打火匣》展开。这些读后感文章内容丰富,观点独到,既有...

查看剩余 72% 二年级读后感:打火匣读后感优质6篇

3《中国通史》读后感6篇

《中国通史》读后感6篇

本文主题为《中国通史》读后感6篇。通过对这本经典历史著作的阅读,我们将分享六位读者的感悟和思考。这些读后感将涵盖对中国历史...

查看剩余 79% 《中国通史》读后感6篇

4白杨礼赞读后感6篇

白杨礼赞读后感6篇

本文主题为“白杨礼赞读后感6篇”,将为读者带来6篇关于白杨的读后感文章。白杨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

查看剩余 86% 白杨礼赞读后感6篇

5终身成长读后感6篇

终身成长读后感6篇

本文主题为“终身成长读后感6篇”,将分享六篇关于终身成长的读后感。这些文章涵盖了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查看剩余 75% 终身成长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