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莫泊桑《一生》读后感精选7篇(《一生》:莫泊桑的人生之旅)

莫泊桑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说《一生》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描写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本文精选了7篇读后感,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感受,展现了读者对于《一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这些读后感不仅从文学角度分析了作品的艺术价值,更从人性、社会等多个层面引发了深入思考。

读莫泊桑《一生》读后感精选7篇(《一生》:莫泊桑的人生之旅)

读莫泊桑《一生》读后感篇1

可怜的雅娜,被愚蠢懦弱的父母培养成一个养在深闺善良单纯又同样懦弱愚蠢没主见的人。若是碰到个同样善良的丈夫,那还能安稳地度过一生,只可惜,她的丈夫空有一副用来欺骗少女少妇的好皮相,内心却无耻至极。雅娜这一生,年少时为父母而活,嫁作人妇后为丈夫而活,有了儿子就为儿子而活,就是从没有为自己活过。甚至到老年,儿子不听教诲嗜赌成性,她依然没有醒悟,最后只能把希望寄托于刚出生的孙女身上。

第一次发现丈夫跟使女的苟且时,若是她父母愿意听从她的意愿,带她离开,也许她还能重新获得内心的宁静,可惜她的父母一样是内心苟且之人。从那以后,雅娜认命了。她这一生的悲剧,除了丈夫的主导以及父母作推手,还是由于自己个性懦弱。而这一切,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本就如此。

读莫泊桑《一生》读后感篇2

其实读《一生》也不完全一定要有太多的感悟。

故事刚开始给我一种很唯美的感受,因为主人公是一位充满幻想的贵族女孩,这让接下来的故事也更加明显——她会和王子过上幸福的生活。但事实却摆在她前面,她嫁给了她自认为很完美很可爱的男人。但她错了,错的连她自己都要淡淡一笑。当然,失败的婚姻,不可能有好的结果。也可以说:“她没有教育好她的孩子!”也许她把孩子教育好会让她一生的最后有些转折,但事实是她没有教育好她的孩子。迫使她自己把自己推上了绝境,到最后落得家产没有,分文尽失。

这个故事给我最大的感悟应该是:婚姻、教育。有一个美满的婚姻是必须的基础,而不要被那些有的没的所蒙蔽,而是要用心灵去看。教育这个问题,不用说从人类进化后就一直在教育自己的子孙后代懂得礼、孝。有很多中国家长不忍心让孩子上幼儿园,宁可自己累,父母累,也要让‘宝贝’留在家里。那我恭喜您,您的孩子OUT了!其实我对人生起跑线的理解是:幼儿园。首先孩子就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家长们狠下心吧,让孩子自己去闯!

其实读《一生》也不完全没有感悟,以上就是我的感悟。

读莫泊桑《一生》读后感篇3

《一生》的女主人公约娜出生在19世纪中期法国的一个贵族家庭,是父母的独生女儿。她的父母从她一生下来就对她寄予了厚望,希望她一生幸福美满。父母为了培养她,从她懂事起就把她送进了条件优越的教会女子学校,在那里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仅懂得了许多知识,教会的特殊职能还赋予了她一副善良的心肠。她优秀的品质就像她美丽的容貌一样,受到了和她接触过的每一个人的称赞。

约娜带着充沛的生命力和对幸福的渴望踏进生活,但她的一生却是伤心绝望的一生。作为少女,她幻想忠贞的爱情,最终还是插在了牛粪上;作为妻子,她幻想幸福的家庭,但她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丈夫的欺骗;作为女儿,她敬爱她的父母,幻想他们是最敦厚而有德性的长者,但是她后来发现他们也都各自有自己荒唐的经历;最后,作为母亲,她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梦想自己的儿子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但结果她的儿子保尔沉溺妓女、挥霍无度却弄得她几乎倾家荡产。这个当年充满了天真、欢乐和幻想的美丽少女最后竟变成了一个意志薄弱对一切都已麻木了的老妇人,全仗着她旧时的使女罗莎丽的照顾,才得以苟延残喘地度过余生。

作者的意图很明显,他想说明人生终究是空虚的、无意义的,人的命运不可能不是孤独的、不幸的和悲惨的。带有强烈的宿命主义和悲观主义观点。

小说的结尾部分有一段值得一提的描写。那是一个飘着雪花的冬日的下午,佣人罗莎丽赶着马车载着约娜在破败的庄园里闲逛,光秃秃的树木静静地肃立在道路的两旁。约娜望着漫天的雪花若有所思地对使女喃喃自语说道:“我的命,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呢?”罗莎丽低头赶着马车,在思考着怎么回答她的提问,半天她絮絮地说道:“夫人,如果你像我一样每天不得不为一片糊口的面包而奔走忙碌,你也许就不会这么想了。”

这个回答等于是答非所问,也等于没有回答,她只是阐述了一种现象。以一个使女的水平是绝对回答不出约娜为什么命那么苦的,她只能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回答到这种程度了。其实,不仅女佣人回答不出,就连小说的作者莫泊桑也回答不出,他不过也是借小说人物之口说出了自己对人生迷茫的心情。

小说结尾处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生从来不象意想中那么好,也不象意想中的那么坏。”也许,生活就是如此:幸福总是短暂的,而且往往是人们受自身梦想的欺骗时才感到幸福;痛苦却是无限的,因为现实永远不象人们想象那么美好。所以抛开作者虚无悲观的人生态度外,我们的积极意义上的理解应该是:对待生活既不能有太多幻想,也不能完全不抱希望。

读莫泊桑《一生》读后感篇4

梦里何曾到谢桥----我的心声

窗外是蒙蒙的细雨,似乎永远也落不尽,雅娜躺在床上,朦胧中脑海浮现出一个少女,修道院的黑袍遮掩不住她婀娜的身姿,她俯身向着窗外,十指轻叩窗棂,依然是这样沉闷的天气,可是她眼中闪现的却是欣喜与激动。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倦怠地躺在床上,起居都要别人伺候。

雅娜本该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的确,十八岁之前,她拥有一切,富足的家境使她衣食无忧,慷慨的父母让她善良可爱,十年修道院的生活令她心灵纯洁无暇。更何况,她还有一副天使般的容容颜。这样的女孩子,无疑是上天的宠儿,众人羡慕或嫉妒的对象。

梦破碎于一个草率的婚姻。

外表英俊,谈吐不俗的于连只是空有其表,得到雅娜后便显现出你的真实面目,吝啬贪财,脾气暴躁,稍有不慎,便冲雅娜的父母大喊大叫;拈花惹草,背叛妻子,不仅使家中女仆怀孕,还勾搭上了公爵夫人。

这就是爱吗?以前雅娜看格林童话,王子和公主不是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吗,稍大一点读莎士比亚的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生死相许的爱恋曾经让自己热泪盈眶,可是自己的丈夫为何如此不堪?

丈夫的冷酷泼灭了雅娜的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雅娜又把全部生活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可是父母的相续离世使雅娜的心从一棵被拔掉根的绿树化作一断枯木,儿子的久离不归,花天酒地又让她朽木化为灰。

消沉是雅娜最后的结局。她倦怠地躺在床上,起居都要别人伺侯。

这就是梦与现实的距离,曾经渴望配偶的呵护,却惨遭背叛,曾经以为有着幸福的天伦之乐,惟一的儿子却又如此不孝。

你道命运误你,可人本该自己主宰命运,丈夫不忠,该收回感情,儿子不孝,不必绝望,生活的意义远不止相夫教子。

年少的梦,在现实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像一个玻璃器皿,一碰就碎。生活是个炼钢炉,里面沸腾着火红的岩浆,而不是一片如茵的草地,遍布鲜花。

雅娜的悲剧在于,她对生活抱着一种听天由命的态度,在命运的恶浪里随波逐流,不去与命运抗争,不去重新寻找幸福,一味地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丈夫与儿子身上。

你,我一定不要重蹈她的步旅。

一梦黄梁,那些美好,永远只存在于梦中,可是梦终究要醒,睁开眼睛,看见的却是冷酷无情的现实。

不由得一声轻叹:梦里何曾到谢桥。

读莫泊桑《一生》读后感篇5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虽然忘记了是出自哪本书,但是这却是我从开始看莫泊桑的小说以来,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而我每次看他的小说都受益匪浅,感悟良多。每次读到的都是不一样的感受,所谓:“常读常新”就是这样吧。

当然,我喜欢这本书只是因为让娜的精神让我感动,让我的心为之一颤,她那积极向上的态度让我肃然起敬。而我在看的同时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包法利夫人,可她面对失败和磨难却是一步步走向堕落,挥霍家产,最后因为走投无路而自尽。看完那本书,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同样是女人,同样曾是贵族女人,同样追求幸福生活和憧憬爱情,为什么结果却是这样的迥然不同。是因为她们面对的种种磨难和挫折不同么?不,起码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决定她们结局的是她们的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就是因为让娜的那种不服输的态度,让我能坚持看完这本书,也让我受益匪浅然我看待世界的态度也为之改变……在那样一个浑浊肮脏的历史背景下,让娜能够保持着一个善良纯朴、洁身自好的女子,实在不容易,对于这样一个被命运所抛弃的女人,大家读过来的感觉更多是同情和怜悯,而我确认为那是一种人性的可贵和骄傲。同时也让我明白了,不论别人怎么看,怎么想,不论你生活在怎样的一个浑浊肮脏的环境下,只要你洁身自好、保持纯洁,没人能改变你,只有你的态度才能左右你的一切,包括命运!

正如莫泊桑所说:“人生活在希望之中,旧的希望实现了,或者泯灭了,新的希望的烈焰随之燃烧起来。如果一个人只管活一天算一天,什么希望也没有,他的生命实际上也就停止了。”

读莫泊桑《一生》读后感篇6

看完了莫泊桑的《一生》,书得的最后说,人这一生,既不像想的那么好,也不像想的那么坏。看完雅娜的一生,在青春的时候有太多的向往和憧憬,到头来,生死,衰老,逝去的美好,最后的最后,只剩下好的坏的回忆。或许最后身边连一个贴心的人都没有。岁月就这样在我们的身上划过,像流星,像一场风暴。那么生命的意义呢?似乎曾经的绚烂和辉煌,惊喜和悲怆,都不是重点。似乎平平淡淡才是生活。我并不知道我的一生中会有什么,会有什么的事和人,会带给我怎样的改变和影响。我只求在生命的晚年,身边会有老伴,或者是儿女,我不想和雅娜一样,怀着哀愁度过余年。而今,年少,想这些也不无不可,我庆幸,自己这么走过的22年,现在的我挺好,我是一个能用心去读生命的人,也希望最后能够懂生活。其实不懂也无所谓!

我不会知道我的一生会怎么过。但是,我会记住,人这一生,既不像想的那样好,也不像想的那样坏。以后,我不要再耽于幻想,也不用多愁善感。我要拥有的是有意义的人生,那就是做许多有意义的事。

读莫泊桑《一生》读后感篇7

“夫人,你瞧,生活并不是你想象中那么美好,当然也不是你想象中那样糟糕”

《一生》主要记叙了主人公雅达从一位天真·活泼·幻想崇拜爱情的少女蜕变为成熟·睿智·淡定·容忍的少妇,到最后老化为白发盈把老妇人的曲折故事。全方面的展现了人得成长历程还有关于人性道德伦理的探讨。朱连少爵的风流以及善变·伪装,亲阿姆的善良仁慈,以及罗莉莎的背叛,当然还有儿子保尔的叛逆。这就足以改变她的一生。

朱连子爵带给她华丽得如同童话般的爱情,在撕下伪装后,爱的影痕迹竟像从来未曾拥有过,不得不让人心生悲哀。让读者质问真爱到底存不存在?然而莫泊桑却没在文中对此直接作出回答,但在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他对真爱的一种呼唤与渴望。

爱情的分量在小说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少的,只是在雅达婚前婚后对爱情做过一些直接的描叙。贯穿全文讨论的是关于肉体欲望的探讨。雅达在婚变后,心生对“性”的厌恶,觉得它很肮脏。然而即使雅达厌恶,但却不得不从事性行为,因为她想要一个女儿,出于对儿子的爱,处于害怕儿子一个人玩耍的孤单,所以她是强迫自己的。但莫泊桑的思想不仅局限在这一浅层次的表面行为,而是将其引申到一个人生的高层次上:有些事,有些人,我们讨厌面对,但却不得不去面对,因为这是职责。

最令人感动的还是雅达的父亲,一位真正的男儿,教诲女人成长,做人,面世。一个人担当起了家里的重任。思想的超前酿就乐他的品格与坚守,莫泊桑极力的歌颂这个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从满了善良,仁慈,光明,正义。

雅达的母亲一个被病魔缠身的女人,内心中全是往昔的回忆,她那个木匣子里,装着年轻时与情人写的信件。然而母亲是雅达精神上的支柱,当母亲去世时,雅达体验了生死离别的痛苦。

最让我感慨的是,当雅达搬到新居,在收拾杂物的时候翻出了以前的日历,看着日历回想起从前的一点一滴。往事终究是风,抓不住,光阴似那水中寒月,清丽惹人,但还是幻影。

生与死在文中体现的很尖锐,究竟何为生,何为死?当雅达发现自己的丈夫朱连睡在女佣的床上的时候,她的心在顷刻间破碎,直至无法修复。在跑到悬崖边上是,本想跳海自尽,但她却恍然大悟,自己死后父亲和母亲的生活又该将怎样继续。她找到了她活下去了理由,当她得知自己怀有身孕后,那种生的欲望更加强烈。只有在死的边缘徘徊过的人,才知道生之欢乐,生之喜悦。

雅达的一生,是那么悲哀,那么美丽的一生。人的一生有无数次的蜕变,有无数的跌倒,对生活丧失了信心,就是对生命丧失了信心,拥有对生的信心,你就会拥有活下去的理由。

母爱也是文中极力赞扬的。雅达对待自己的儿子百般宠爱,导致他去,签下一屁股债后,雅达倾家荡产得还清。应该说这是一种溺爱,是母爱的失调。

生活,正如开题所说,生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但它却也不那么糟糕!

★其他类似内容

1读《普罗米修斯》有感7篇

读《普罗米修斯》有感7篇

本文将介绍《普罗米修斯》这本书的七篇读后感。《普罗米修斯》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科幻小说,作者通过描绘未来世界的科技发展和人类...

查看剩余 84% 读《普罗米修斯》有感7篇

2读朝花夕拾有感作文100字最新7篇

读朝花夕拾有感作文100字最新7篇

最近,朝花夕拾这本经典的散文集再次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作为一名公文网站的编辑,我深感这本书所带来的感动和启发。在这篇文...

查看剩余 83% 读朝花夕拾有感作文100字最新7篇

3阅读《艾青诗选》读后感读《艾青诗选》有感8篇

阅读《艾青诗选》读后感读《艾青诗选》有感8篇

《艾青诗选》是一本集结了艾青先生的经典诗作的选集。这本诗选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读者喜爱。本文将从不同角度...

查看剩余 79% 阅读《艾青诗选》读后感读《艾青诗选》有感8篇

4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作文最新7篇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作文最新7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由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这部小说以一个普通工人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为主...

查看剩余 78%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作文最新7篇

5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作文参考7篇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作文参考7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经典的革命题材小说。小说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

查看剩余 85%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作文参考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