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媳妇事迹范文通用8篇(典范好媳妇:8篇事迹范文)
《好媳妇事迹范文通用8篇》是一系列充满感动和启发的故事集,它们记录了不同背景下的女性如何以顽強的毅力、善良的品质和智慧的选择,成为值得学习的好媳妇。这些故事将为您展示女性的力量和家庭的和谐,激发您的思考和启发。
好媳妇事迹范文篇1
张化香,70岁,家住新华街华光巷。
老婆婆今年101岁,2008年摔倒骨折,至今瘫痪在床已经9年。在这9年里,老婆婆经过张化香等妯娌四人的精心照顾,不但没有得褥疮,反而吃得香、睡得好,满面红光。每逢轮到张化香的时候,她就和婆婆住在一起,老人有喜欢喝水的习惯,不管白天黑夜,还是春夏秋冬,她啥时要就及时给她倒好,喂她喝。每隔半小时左右,老人就要小便一次,每次小便完就给她擦洗,晚上张化香从没睡过囫囵觉。老人每天要吃六、七种药,张化香都能准确记牢,精心喂服。
好媳妇事迹范文篇2
李玉红,43岁,邱城南街村。
公公因病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丈夫患有精神障碍,伺候公公的重担就落在了她的头上。三年前的一天,婆婆不慎摔了一跤,导致腿部骨折。在住院治疗期间,照顾老人的重担全部落在了李玉红一个人身上,她在婆婆的病榻前守候了整整四天四夜,喂饭、端屎、擦澡、按摩、守夜。婆婆出院后,行动上不如以前灵便,李玉红就让婆婆和他们夫妻俩同睡一个屋,夜里只要听到一点动静,她就赶紧起来,有时一晚上要起来好几次。
好媳妇事迹范文篇3
尤立梅,49岁,邱县华勤小区。
1987年她与丈夫结婚,一直孝敬公婆,不幸的是婆婆于2007年正月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她每天为婆婆做可口的饭菜,一口一口地喂婆婆吃饭。在日常照顾中,她很重视老人心理需求,一有时间就陪婆婆聊天,遇到与婆婆有分歧的事情,她总是心平气和地和婆婆沟通交流、消除隔阂。同龄的老太太经常开玩笑:“一看你就不像在儿媳妇跟前受委屈的,穿得好,脸色也好!” 婆婆也会说:“我这个媳妇啊,比女儿还贴心!”
好媳妇事迹范文篇4
耿秀香,58岁,梁二庄镇卢兴平村人。
婚后第四年,丈夫因意外事故导致精神分裂,40年来毫无怨言的照顾着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抚养两个孩子长大成人,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公公又患脑血栓丧失劳动能力,耿秀香无怨无悔地照顾公公直至去世。2006年,婆婆因脑出血成了植物人,使这个家更加雪上加霜。但耿秀香没有放弃,她坚持与婆婆同屋同住,同时照顾着丈夫。生活的艰辛让她骨瘦如柴,但她不屈服。她对家人的呵护、对老人照顾成为村里人学习的楷模。
好媳妇事迹范文篇5
丹玉先,49岁,陈村乡陈一村人
丹玉先永远不会忘记1995年,公公突发脑血栓,生活丧失自理能力,丈夫是小学教师,伺候公公的重担突然落在了自己的头上。那时,她带着两个刚3、4岁的孩子,但丹玉先总是准时给老人做好饭,按时喂好药。她侍奉公公,从没叫过苦和累,直到公公去世。后来,婆婆又住院治疗一个多月,她在病榻前更是寸步不离。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丹玉先让老人和自己同住。2013年,婆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重担再次落在了丹玉先一个人身上,给老人喂饭、端屎、擦澡、按摩、守夜等成了家常便饭。如今三年过去了,她从无怨言,她每天都会让老人看到一张充满爱意的笑脸。
好媳妇事迹范文篇6
刘春风,49岁,新马头镇布路店村人。
自结婚之日起,她就和婆婆相处的十分融洽。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孝顺就要顺着老人,让老人顺心”。她对老人的关心是时时刻刻的,做饭照顾老人的口味,说话照顾老人的情绪,做事以老人为中心。每天都想着法儿给老人做好吃的,丈夫有时情绪不好语言冲撞了老老人,刘春风从中当“灭火器”。丈夫心里一直敬佩刘春风的耐心。刘春风就是用二十几年的点点滴滴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孝道,印证了她的孝心。
好媳妇事迹范文篇7
牛建梅,35岁,香城固镇东赵屯村人。
自结婚之日起,她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那时二老均已年过六旬,体弱多病,牛建梅像照料自己的父母一样伺候着公公、婆婆。婆婆腿部骨折,她在病榻前守候了整整四天四夜,喂饭、端屎、擦澡、按摩、守夜,成了婆婆的特护。她还是村里先进模范带头人,看到有村里很多人没有贫困,她积极给村里献计献策,先后订阅并购买农业科技书籍二百多本,积极向邻里们推广传授科技种田知识,推广良种,被村民亲切的称为“种地行家”,“农技技术员”。
好媳妇事迹范文篇8
王桂平,34岁,新马头镇小郭斗村人。
她在家人心里是一个顶梁柱。多年来,她悉心照顾年老多病的公婆。婆婆患有严重的高血压,为了随时了解婆婆的血压情况,她每天坚持为婆婆测量。在婆婆住院期间,她朝夕陪伴照顾,给婆婆擦洗身体,端饭喂饭,坚持给婆婆按摩。平时,每次都把所需的药品买齐给婆婆送去,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她还经常教育女儿要懂规矩,走正道,讲孝心。在她的教育下,孩子尊师敬长,孝顺父母,经常帮助人。邻里之间,只要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她都二话不说,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帮助他人。